陳念祖

《醫學實在易》~ 卷五 (5)

回本書目錄

卷五 (5)

1. 鶴膝風

五積散(見上)

十全大補湯,治血氣兩虛之證

人參,白朮,茯苓,炙草,熟地,當歸,白芍,黃耆(炙),肉桂(各一錢),川芎(五分)

加大棗服。

(孫男心典)按:鶴膝風者,脛細而膝腫是也。初起發熱頭痛等症,宜五積散加松節,或大防風湯,三氣飲之類,或間送活絡丹一錢,或用八味丸、六味丸加鹿茸、牛膝之類調補之。《經》云:「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筋將憊矣。」薛氏云:多是風邪乘虛入於三陰之經,治法以溫補肝腎為主,未效,即須暖脾。

白話文:

五積散(見上)

十全大補湯,治血氣兩虛之證

藥方:

人參、白朮、茯苓、炙草、熟地、當歸、白芍、黃耆(炙)、肉桂(各一錢)、川芎(五分)

用法: 加大棗煎服。

註解:

(孫男心典)按:鶴膝風是指小腿細瘦,膝蓋腫脹的病症。初期會出現發熱、頭痛等症狀,宜使用五積散加松節,或大防風湯、三氣飲等方劑,或間隔服用活絡丹一錢,或用八味丸、六味丸加入鹿茸、牛膝等藥材調補。

《經》云:「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筋將憊矣。」(意思是膝蓋是筋的聚集處,如果屈伸困難,就表示筋快要衰竭了。)

薛氏云:鶴膝風多半是風邪乘虛侵入三陰經,治療應以溫補肝腎為主,如果效果不好,就需要溫暖脾胃。

又外治二法,不可不知。一用芥菜子敷法,治初起漫腫不紅,屈伸不便者,乘未潰時,用陳年芥菜子研細,以薑汁、蔥涕調塗,一伏時,患處起泡,泡干脫皮自愈。一用雷火針法,治風、寒、濕留滯筋脈,劇痛不休,用蘄艾五錢,丁香五分,麝香三分,合研勻入紙筒中,痛處襯布四、五層,照火淬數十遍,以筋脈活動為度。但此二法,膿成即不可。

喻嘉言曰:「鶴膝風者,即風、寒、濕之痹於膝也,如膝骨日大,上下肌肉日枯,且未可治其膝,先養其氣血,使肌肉滋榮,後治其膝可也。」此與治偏枯之症,大同小異,即溉其未枯者,使氣血流行而復榮。倘不知此,但麻黃、防風等散風之藥,鮮不全枯者。故治鶴膝風者而急攻其痹,必並其足痿而不用矣。

白話文:

另外還有兩種外治方法,不可不知。第一種是用芥菜子敷的方法,治療初期腫脹不紅,屈伸不便的情況。在腫脹還沒潰爛的時候,用陳年的芥菜子研磨成細粉,用薑汁、蔥涕調和塗抹,一伏的時間,患處就會起泡,泡破皮脫落後自然痊癒。第二種是用雷火針法,治療風寒濕氣滯留在筋脈,劇烈疼痛不止的情況。用蘄艾五錢、丁香五分、麝香三分,混合研磨均勻,放入紙筒中,在疼痛處襯上四五層布,用火照灸數十遍,以筋脈活動為度。但這兩種方法,一旦化膿就不能使用。

喻嘉言說:「鶴膝風就是風寒濕氣痹阻於膝蓋,表現為膝蓋骨逐漸腫大,上下肌肉日漸枯萎,此時還不能直接治療膝蓋,要先滋養氣血,使肌肉豐滿滋潤,之後再治療膝蓋就可以。」這和治療偏枯症的道理很相似,也就是要灌溉未枯萎的部分,使氣血流通,恢復生機。如果不知道這個道理,只用麻黃、防風等散風藥物,很容易導致全身枯萎。所以治療鶴膝風的時候,如果急於攻克痹症,很可能會導致足部萎縮,反而得不償失。

2. 腳氣

雞鳴散,治腳氣第一方,不問男女皆可服。

檳榔(七粒),吳茱萸(泡),紫蘇葉(各三錢),桔梗(五錢),橘紅,木瓜(各一兩),生薑(五錢)

水三大碗,煎至一小碗,取汁,再入水二碗,煎取一小碗,兩汁相和,次日五更,分三、五次冷服之,冬月略溫亦可,天明當下黑糞。

寒濕之氣,著於下焦而不去,故用生薑、吳茱萸以驅寒,橘紅、檳榔以除濕,然驅寒除濕之藥頗多,而數品皆以氣勝,加以紫蘇為血中之氣藥,辛香撲鼻,更助其氣,氣盛則行,速取「著者行之」之義也。又佐以木瓜之酸,桔梗之苦,《經》云:「酸苦湧泄為陰」,俾寒濕之氣,得大氣之藥,從微汗而解之,解之而不能盡者,更從大便以泄之,戰則必勝之意也。其服於雞鳴時奈何;一取其腹空,則藥力專行,一取其陽盛,則陽藥得氣也。

白話文:

雞鳴散治腳氣第一方,不分男女皆可服。

配方:

  • 檳榔(七粒)
  • 吳茱萸(適量,泡製)
  • 紫蘇葉(三錢)
  • 桔梗(五錢)
  • 橘紅(一兩)
  • 木瓜(一兩)
  • 生薑(五錢)

用法:

  1. 將以上藥材用水三大碗煎煮至一小碗,取汁備用。
  2. 再加入清水二碗,繼續煎煮至一小碗,取汁與第一次煎取的藥汁混合。
  3. 次日五更(凌晨四點至五點之間),分三到五次冷服。冬季可略微溫熱服用。
  4. 服藥後天明時應排泄黑色糞便。

藥理:

腳氣病症是由於寒濕之氣積聚在下焦(小腹、大腿、小腿等部位)而不散所致。本方使用生薑和吳茱萸驅寒,橘紅和檳榔除濕。這些驅寒除濕的藥材都以「氣」為主,並且搭配紫蘇,它屬於血中之氣藥,氣味辛香,能更有效地助藥氣運行,達到「氣盛則行」的效果,迅速消除積聚在下焦的寒濕之氣。

此外,方中還加入木瓜的酸味和桔梗的苦味,《經》書中說「酸苦湧泄為陰」,這兩種味能促進寒濕之氣隨著微汗排出體外。若未完全排出,則透過大便排出,達到「戰則必勝」的效果。

服藥時間:

選擇在雞鳴時服用藥物的原因有二:

  1. 這個時間段胃腸空虛,藥物能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2. 此時陽氣旺盛,有助於藥物中陽性藥物的發揮。

總之,雞鳴散以驅寒除濕為主,並輔以氣味辛香的藥材,促進藥氣運行,使寒濕之氣得以迅速排出,是治療腳氣的首選方劑。

其必冷服奈何,以濕為陰邪,冷汁亦為陰屬,以陰從陰,混為一家,先誘之而後攻之也。

腎氣丸(見下痰飲)

四物湯(見婦人症)

白話文:

對於需要冷服的情況,因為濕邪具有陰性特徵,冷飲同樣屬於陰性,兩者相合,可以形成一種陰性力量。這種方法是先引誘對方接受這種陰性影響,然後再進行攻擊。

[腎氣丸](見痰飲部分) [四物湯](見婦科疾病部分)

3. 暑證

天水散(又名六一散。加硃砂一錢名益元散)

滑石(六兩),甘草(一兩)

共研末,以燈芯湯下三錢。

白虎湯(見上瘟疫)

香薷飲

香薷(三錢),厚朴(二錢),扁豆(三錢)

水煎服。

白話文:

天水散,又名六一散,加硃砂一錢名益元散。配方為滑石六兩、甘草一兩,共研末,以燈芯湯下三錢。另有白虎湯(見上瘟疫)及香薷飲,香薷飲配方為香薷三錢、厚朴二錢、扁豆三錢,水煎服。

前方加黃連,名黃連香薷飲,治中暑熱盛,口渴心煩;前方加茯苓、甘草名五物香薷飲;再加木瓜、橘皮、人參、黃耆、白朮名十味香薷飲。

大蒜新汲水方(《種福堂》),治中暑法。

用大蒜(一把)同新黃土研爛,以新汲水和之,濾去滓,灌入即活。凡中暑傷暑,不可便與冷物,俟稍蘇,方可投冷物,則中氣運動無患也。

白話文:

前方加上黃連,稱為黃連香薷飲,可以治療中暑熱盛,口渴心煩;前方加上茯苓、甘草,稱為五物香薷飲;再加木瓜、橘皮、人參、黃耆、白朮,稱為十味香薷飲。

這是《種福堂》記載的大蒜新汲水方,用來治療中暑。

將大蒜一把與新黃土研磨成泥狀,用新汲取的水調和,過濾掉渣滓,灌入患者體內,即可恢復。凡是中暑的人,不要立刻吃冷的東西,等稍微清醒過來,才能吃冷的東西,這樣就不會影響中氣運作了。

田中干泥圈臍方(《種福堂》),治中暑昏眩,煩悶欲絕,急救法。

取田中干泥做一圈,堆在病人肚上,使少壯人撒尿於泥圈肚臍中,片時即得生蘇矣。後不可飲冷湯,須進溫米湯。

理中湯通脈四逆湯五苓散(俱見《傷寒論》)

白話文:

中暑昏眩、煩悶欲絕時,可以用田裡的乾泥做一個圓圈,堆在病人肚子上,讓年輕力壯的人在泥圈中心的肚臍眼裡撒尿,一會兒病人就會醒過來。之後不能喝冷湯,要喝溫米湯。 理中湯、通脈四逆湯、五苓散這三種藥方可以參考《傷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