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醫學實在易》~ 卷三 (7)

回本書目錄

卷三 (7)

1. 隔證詩

左歸(飲)去茯古傳心(加入)生地當歸養胃陰,病重必須求峻劑,三(一承)氣(湯)通結得良箴。

白話文:

使用左歸飲這方子,但去掉茯苓,這是古法傳下來的做法,並加入生地和當歸來滋養胃部的陰份。如果病情嚴重,就必須尋找強效的藥物。在這裡,三一承氣湯是個好選擇,它能有效地疏通腸胃的積結。

2. 反胃詩

食入反出胃家寒,信服吳萸(茱萸湯)治不難,更有下焦之火化,理中(湯加入)椒附令加餐。

白話文:

「食物吃進去卻反覆吐出,這是因為胃部虛寒所致,服用茱萸湯(吳萸湯)治療並不是困難的事。若還有下腹部(下焦)的火氣問題,只要在理中湯中加入花椒和附子,就能改善症狀,讓你增加食慾,正常用餐。」

3. 隔證反胃總治詩

胃反(《金匱》以吐逆名「胃反」。)首推半夏湯,厥名曰大邁尋常,陽明能納沖能降,不在寒溫論短長。

白話文:

對於胃反這症狀,也就是《金匱》裡所說的吐逆,最優先推薦使用半夏湯來治療。此方效果非凡,遠超過一般常見的療法。半夏湯能調理陽明經脈,幫助消化吸收,也能使氣順下降,其療效並非單純以是否屬寒或屬熱,或是病情輕重來評斷。

4. 隔證餘論

隔證,余宗《經》文「三陽結」一句為主,以大便如羊矢為死證。今考《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曰:「腎脈微緩為洞,洞者食不化,下咽還出」此三句,堪為隔證對面診法。駱龍吉遵《內經》專立病名曰「洞」。注云:「腎主二便。」今腎脈少緩,則腎氣虛矣。腎氣既虛,則大便不能禁固,所以食飲不化,一下咽噎,旋即吐出。

「旋」與「還」同,名為洞,風是也。洞當作「迵」,風氣洞徹五臟也。《史記·太倉公》曰:「迵風者,食飲下嗌而輒出不留,病得之溷。」又曰:「迵風之狀,飲食下嗌輒後之,病得之飽食而疾走。」注謂:後,如廁也。馬元臺注為洞泄,少誤,況下文又有小甚焉。《仁齋直指》以不換金正氣散送下安腎丸,又用二神丸收功。

腰痛證。《內經·刺腰痛篇》曰:「足太陽脈浮,令人腰痛。」言外感也,以五積散主之。《脈要精微論》曰:「腰者,腎之府,轉搖不動,腎將憊矣。」言內虛也,以六味地黃丸、桂附八味丸加牛膝、杜仲、淫羊藿、鹿茸、補骨脂主之。痛如刺者為死血,以鹿角為末,又以肉桂、牛膝、乳香、沒藥、元胡、桃仁、紅花酒煎送下四錢。

痛而重著,如帶五千錢者為濕氣,宜腎著湯,痛而遊走,或作止不定者為痰積,宜二陳湯加南星及快氣之品,使痰隨氣運。又白朮能利腰劑?之死血,凡腰痛諸藥罔效者,用白朮兩許,少佐他藥,一服如神。《太平聖惠方》治風冷,寒痹,腰痛,用川草烏三個,生搗為末,少加鹽水,攤於紙上,貼痛處即愈。以腰為腎府,故列於裡證。

白話文:

對於「隔證」這疾病,我根據中醫古籍「三陽結」的描述作為主要參考,其中提到若患者的大便形狀如同羊糞一般,可視為病情危急的徵兆。現在重新檢視《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書中有這樣的記載:「腎脈微緩,則會出現洞症,也就是食物無法消化,吞下後很快就會吐出來。」這三句話,可以作為判斷隔證的關鍵診斷依據。古代醫學家駱龍吉遵從《內經》的理論,特別將這種病症命名為「洞」。他解釋說:「腎臟掌控排尿和排便功能。」如果腎脈稍微緩慢,表示腎氣已經虛弱。腎氣虛弱後,身體就無法控制大便,所以飲食無法被消化,食物一下嚥就卡住,隨即就會吐出。

「旋」和「還」的意思相同,這就是所謂的「洞」,是由風邪引發的。實際上,「洞」應該寫作「迵」,指的是風氣穿透五臟的情況。根據《史記·太倉公》的描述:「迵風的特徵是食物下嚥後馬上就排出,這種病通常是由於飲食不潔所引起。」再進一步解釋:「迻風的表現,是食物下嚥後立即有排便反應,這種病通常是因為過飽後快速奔跑導致。」在這裡,「後」指的是去廁所排便。馬元臺將其解釋為「洞泄」,有些誤解,更何況在後文中還有更詳細的說明。《仁齋直指》建議使用不換金正氣散配合安腎丸,並使用二神丸來達到治療效果。

接下來談腰痛的問題。《內經·刺腰痛篇》中提到:「足太陽脈浮動,會導致腰痛。」這是在描述外部感染所引起的腰痛,可以使用五積散進行治療。《脈要精微論》則指出:「腰部是腎臟所在的位置,如果腰部不能輕鬆轉動,可能表示腎臟功能正在衰退。」這是描述內部虛弱導致的腰痛,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桂附八味丸加上牛膝、杜仲、淫羊藿、鹿茸、補骨脂等藥材進行治療。如果腰痛像針刺一樣,這可能是血液凝滯,可以使用鹿角粉,再加上肉桂、牛膝、乳香、沒藥、元胡、桃仁、紅花酒煎服,每次服用四錢。

如果腰痛沉重,就像背負了五千錢一樣,這可能是濕氣造成的,可以使用腎著湯進行治療。如果腰痛遊走不定,或是時痛時止,這可能是痰積導致的,可以使用二陳湯加上南星和能促進氣血運行的藥物,讓痰隨著氣血流動而消散。另外,白朮能幫助排出腰部的血液凝滯,對於各種藥物都無效的腰痛,使用約兩兩的白朮,稍微添加其他藥物,一次服用就能見效。《太平聖惠方》中提到,治療風冷、寒痹、腰痛,可以使用三個生的川草烏,搗碎後加入少量鹽水,攤在紙上貼在疼痛的地方,就能康復。由於腰部是腎臟所在的位置,所以這些疾病都被歸類為內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