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醫學實在易》~ 卷五 (2)

回本書目錄

卷五 (2)

1. 瘟疫

加味香蘇飲(見上感冒)

人參敗毒散,治瘟疫及四時感冒,並治噤口惡痢。

人參,柴胡,前胡,羌活,獨活,川芎,茯苓,桔梗,枳殼(各一錢五分),甘草(八分)

白話文:

加味香蘇飲用於治療感冒,人參敗毒散則用於治療瘟疫、四季感冒以及噤口惡痢。該方劑包含人參、柴胡、前胡、羌活、獨活、川芎、茯苓、桔梗、枳殼(各一錢五分)以及甘草(八分)。

加生薑三片,水煎服。若體壯者,只用加味香蘇飲,去蔓荊子,加玉竹三、五錢。

藿香正氣散,治外受邪氣,內停飲食,頭痛發熱,或霍亂吐瀉,或時行瘧疾。

藿香,白芷,大腹皮,紫蘇,茯苓(各一錢五分),半夏,厚朴,桔梗,甘草(各一錢)

白話文:

服用藿香正氣散,治療外感邪氣,內積食滯,頭痛發熱,或霍亂嘔吐腹瀉,或流行性感冒。方劑包括藿香、白芷、大腹皮、紫蘇、茯苓各一錢五分,半夏、厚朴、桔梗、甘草各一錢。加生薑三片,水煎服。體質較好者,可用加味香蘇飲,去蔓荊子,加玉竹三到五錢。

加薑棗,水煎服。

白虎湯,治大熱大渴,自汗之症。

石膏(生研,八錢),知母(三錢),甘草(一錢),粳米(四錢)

水煎服。加人參一錢五分,名人參白虎湯,日夜作三服。

三一承氣湯,治一切裡實之證。

大黃,芒硝,厚朴,枳實(各二錢),甘草(一錢)

白話文:

將生薑和紅棗加入水中煎煮後服用。白虎湯用於治療發高燒、口渴、自汗的症狀。石膏(生研磨,八錢)、知母(三錢)、甘草(一錢)、粳米(四錢),加水煎煮後服用。如果加入人參一錢五分,稱為人參白虎湯,一天服用三次,分早晚服用。三一承氣湯用於治療一切內實的症狀。大黃、芒硝、厚朴、枳實(各二錢)、甘草(一錢)。

水煎後,入芒硝,不如三承氣擇用為當。

防風通聖散(見中風)

六味湯(見厥症)

四物湯(見婦人)

白話文:

煮好之後,加入芒硝,不如選擇三承氣湯來治療更適合。

若患者出現中風症狀,可參考防風通聖散;若出現厥症,可參考六味湯;若為婦科疾病,可參考四物湯。

2. 陰虛盜汗症

當歸六黃湯,治陰虛發熱盜汗。

當歸,生地,熟地,黃芩,黃連,黃柏,甘草(各一錢五分),炙黃耆(三錢)

水煎服。

參附湯,治腎虛不足,自汗等症。

人參(一兩),附子(五錢)

白話文:

當歸六黃湯用於治療陰虛發熱、盜汗的症狀。處方包括當歸、生地、熟地、黃芩、黃連、黃柏、甘草(各一錢五分)、炙黃耆(三錢),水煎服。參附湯則用於治療腎虛不足、自汗等症狀,處方包含人參(一兩)、附子(五錢)。

水煎。

耆附湯,治衛陽虛而自汗,即前方以炙黃耆一兩易人參。

朮附湯,治脾陽虛而挾濕自汗,即前方以白朮一兩易人參。

白話文:

「耆附湯」用來治療衛陽虛弱導致的盜汗,方子中用炙黃耆代替人參。

「朮附湯」用來治療脾陽虛弱,同時伴有濕氣導致的盜汗,方子中用白朮代替人參。

3. 盜汗自汗

自汗者,汗自出,屬陽虛,宜玉屏風散加牡蠣、浮小麥之類以實補表陽;盜汗者,身睡而汗出,醒而汗收,屬陰虛,宜當歸六黃湯以補陰清火。然陰陽有互根之理,有陽虛而治其陰者,陰虛而治其陽者,不可不知。又汗為心液,宜補其心,以人參養榮湯主之。液主於腎,宜補其腎,以左、右歸飲,六、八味丸主之。

白話文:

自汗是指在沒有明顯原因的情況下,身體自行出汗,屬於陽氣不足,可以用玉屏風散再加上牡蠣、浮小麥等藥材來補益表陽。盜汗則是睡覺時出汗,醒來後汗就止住了,屬於陰虛,可以用當歸六黃湯來滋補陰氣,清熱降火。不過,陰陽之間相互依存,有些陽虛的人需要治療陰虛,有些陰虛的人需要治療陽虛,這點必須注意。另外,汗液是心臟的津液,應該補益心臟,可以用人參養榮湯來治療。津液也與腎臟有關,應該補益腎臟,可以用左歸飲、右歸飲、六味丸、八味丸等藥物來治療。

總之,汗以元氣為樞機,苟大汗身冷,必以六味回陽飲,人參加至兩許,方可挽回。傷寒誤發其汗,上焦津液乾枯,必引腎水上泛外溢,如水湧出,名曰亡陽,必以真武湯救之,蓋以此湯茯苓為鎮水,佐附子以回陽也。

白話文:

總之,流汗以人體的元氣為關鍵。如果大量流汗導致身體冰冷,必須使用六味回陽飲,並且將人參的份量增加到兩倍左右,才能挽回。若因傷寒誤治而導致發汗,上焦的津液會因此而枯竭,進而引發腎水上泛,從體表溢出,如同水流湧出一般,這就是所謂的亡陽。此時必須使用真武湯來救治,因為真武湯以茯苓來鎮壓水氣,並輔以附子來回補陽氣。

4. 汗出不治症

汗出而喘,汗出而脈脫,汗出而身痛,汗出發潤至巔,汗出如油,汗出如珠,凡見此類,皆不得妄藥。

脈息:宜陰脈,若漸緩者吉;忌陽脈,兼短、澀、促、結、代、散、革者難治。

玉屏風散

白朮(炒二錢),黃耆(炙,二分),防風(五分)

水煎服。

愚按:宜以黃耆為君,可加至五、七錢。

蓮棗麥豆湯(《種福堂》),治盜汗方。

蓮子,黑棗(各七個),浮麥,馬料豆(各一合)

白話文:

出汗伴隨喘息、脈象微弱、身體疼痛、汗液發潤至頭頂、汗如油脂或汗如珠子,遇到這些情況,都不可隨意用藥。

脈象宜陰脈,若逐漸緩慢者為吉兆;忌陽脈,若兼具短促、澀滯、急促、結代、散亂、革利等特徵則難以治療。

玉屏風散:白朮(炒,二錢)、黃耆(炙,二分)、防風(五分),水煎服。

註:宜以黃耆為主藥,可加至五、七錢。

蓮棗麥豆湯(《種福堂》):蓮子、黑棗(各七個)、浮麥、馬料豆(各一合),治盜汗。

用水一大碗,煎八分,服三劑。

黃耆豆湯

黃耆,馬料豆(各等分)

二味同煎,服半月愈。

六味回陽飲,治陰陽,汗出不止。

熟地(四五錢或一兩),當歸(二三錢),乾薑(炮一二錢),附子(二三四五錢),人參(二三錢至一兩),炙草(一二三錢)

水煎服。

按:汗出亡陽者,以茯苓換當歸,再加烏梅一枚。

白話文:

用一大碗水煎藥,煎到八分滿,一天喝三次,連續喝三劑。黃耆和馬料豆各取等量,一起煎煮,服用半個月即可痊癒。六味回陽飲可以治療陰陽失調、汗出不止的病症。熟地四到五錢或一兩,當歸二到三錢,炮製過的乾薑一到二錢,附子二到五錢,人參二到三錢或一兩,炙草一到三錢,一起用清水煎煮服用。如果汗出過多導致陽氣虛弱,可以用茯苓代替當歸,再加入一枚烏梅。

外治法,用五倍子研末,口水為丸,貼臍中。(男用女津,女用男津。)外以膏藥封之,不走氣,隔宿即止。又以龍骨、牡蠣煆研為末,包稀布內,擦汗,粉自出,以實毛竅。

白話文:

用五倍子研磨成粉末,用唾液搓成丸狀,貼在肚臍中央。(男性用女性的唾液,女性用男性的唾液。)外面用膏藥封住,防止藥效散失,隔夜即可見效。另外,將龍骨和牡蠣煅燒後研磨成粉末,用稀布包裹,擦拭汗液,粉末會自然滲出,起到固澀毛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