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實在易》~ 卷五 (1)
卷五 (1)
1. 傷寒
桂枝,治傷風自汗,頭痛項強,發熱惡寒等症(凡《傷寒論》、《金匱》、《千金》、《外臺》、《聖濟方》俱改為小劑,以便時用,下仿此。)
桂枝,白芍,生薑(各三錢),炙甘草(二錢),大棗(四枚)
水煎服,啜熱粥,覆取微汗,未汗再服,一日夜可三服。此方薑、桂、甘草、大棗之辛甘以補陽,芍藥、大棗、甘草之苦甘以補陰,是補劑非汗劑也。妙在服後,溫啜粥,取穀氣勝邪以為汗,則汗不受傷,則絕無變症之患。無論四時、南北、老幼、強弱,皆可服之。
白話文:
桂枝可以治療傷風自汗、頭痛、脖子僵硬、發燒畏寒等症狀。桂枝、白芍、生薑各三錢,炙甘草二錢,大棗四枚,水煎服用,喝熱粥,蓋被取微汗,沒有出汗就再服一次,一天一夜可以服用三次。這個方子裡薑、桂、甘草、大棗的辛甘性味可以補陽,芍藥、大棗、甘草的苦甘性味可以補陰,所以是補益的方子,不是發汗的方子。它奇妙之處在於服用後溫熱喝粥,藉由穀氣來戰勝邪氣而發汗,這樣就不會傷到汗,也就沒有併發症的風險。無論四季、南北、老幼、體壯體弱,都可以服用。
麻黃,治傷寒中風發熱、惡寒、頭痛、身疼痛、項強、無汗而喘等證。
麻黃(去根節三錢),桂枝(二錢),炙草(一錢),杏仁(二十四粒)
水三杯,先煮麻黃至二杯,去沫,入諸藥同煮至八分,溫服,覆取微汗,不啜粥,未汗再服,一日夜可三服。此方麻杏從表以發表;桂甘從肌以達表;不啜粥者,恐其逗留麻黃之性,發汗太過也。
升麻葛根湯(錢仲陽),治陽明傷寒中風,頭疼,身痛,發熱惡寒,無汗,口渴,目痛鼻乾,不得臥,及陽明發斑,欲出不出,寒暄不時,人多疫疾。
白話文:
麻黃可以治療傷寒中風,伴隨發熱、惡寒、頭痛、身體疼痛、脖子僵硬、不出汗卻喘氣等症狀。
麻黃去掉根節三錢,桂枝二錢,炙甘草一錢,杏仁二十四粒,用三杯水,先煮麻黃至兩杯,去掉泡沫,再加入其他藥材一起煮到八分滿,溫熱服用,蓋好被子讓身體微微出汗,不要吃粥,如果還沒出汗,可以再服用一次,一天晚上可以服用三次。這個方子中,麻黃和杏仁從體表發散風寒,桂枝和甘草從肌肉深入到體表,之所以不能吃粥,是因為擔心粥會阻礙麻黃發汗的特性,導致出汗過多。
升麻葛根湯是錢仲陽發明的,用於治療陽明傷寒中風,伴隨頭痛、身體疼痛、發熱惡寒、不出汗、口渴、眼睛痛、鼻子乾燥、無法躺下,以及陽明證發斑疹,想出卻出不來,體溫忽冷忽熱,周圍人多患疫病的症狀。
升麻(三錢),葛根,白芍(各二錢),炙草(一錢)加姜煎。
愚以此方葛根可用三、四錢,升麻只用一錢許,加川芎、白芷、紫蘇、黃芩、石膏之類俱可加入。
此方非《傷寒論》陽明證之正方也。但就表證而論,陽明以肌肉為表,與太陽不同,故取葛根以清肌肉之熱為君,亦不啜粥者,恐胃得補而增熱也。
按:陽明證,《內經》以身熱,目痛鼻乾,不得臥為提綱,仲景以胃家實為提綱。前聖後聖,立說不同,或從宋人用升麻葛根湯,是宗《內經》經氣之傳以為治也。但葛根非陽明正藥,以其宣肌絡,除大熱,取陽明主肌肉而蒸蒸發熱之義也。《傷寒論》入手,有用桂枝湯,麻黃湯法,卻無用葛根法,而傳為白虎證,以及承氣證,古今之治法一轍也。
白話文:
升麻三錢,葛根、白芍各二錢,炙草一錢,加薑煎。我認為葛根可以用三、四錢,升麻只要一錢左右,還可以加上川芎、白芷、紫蘇、黃芩、石膏等。
這個方子不是《傷寒論》中陽明證的正方,但從表證來看,陽明以肌肉為表,和太陽不同,所以用葛根清解肌肉的熱作為主藥,也不讓病人喝粥,以免補胃增加熱氣。
根據《內經》,陽明證的表現是身熱、目痛、鼻乾、不能平躺,張仲景則認為陽明證是胃氣實。古人對陽明證的理解不同,也有人遵循宋人的做法,用升麻葛根湯,這是從經氣傳變的角度治療。但葛根不是陽明證的正藥,之所以使用它,是因為葛根可以宣通肌膚經絡,去除大熱,符合陽明證肌肉發熱蒸蒸的病理。
《傷寒論》中治療陽明證,多用桂枝湯、麻黃湯,並沒有用葛根的方子,而被後人稱作白虎證、承氣證的治療方法,古今醫家都遵循相同的原則。
小柴胡湯(方見下),治少陽病,脅痛,目眩,耳聾,口苦,寒熱往來,嘔吐等症。此方《傷寒論》以太陽病邪氣欲從少陽而出,取之以助樞轉也。然正少陽症,亦不外此方,蓋以少陽主樞,柴胡為轉樞之神品,切勿以發汗誣之。
按:頭為諸陽之會,傷寒中風陽證,必有頭痛。《經》云:太陽之脈,其直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列下項,循肩膊由夾脊,抵腰中,故太陽頭痛,腦痛而連項脊也。陽明之脈,起於鼻,絡於目,交額中,故陽明頭痛,額痛而連面目也。少陽之脈,起於目銳眥,上抵頭角,下耳後,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故少陽頭痛,耳前後痛,上連頭角也。
白話文:
小柴胡湯的功效與主治
小柴胡湯(藥方如下),用於治療少陽病,症狀包括脅肋疼痛、頭昏眼花、耳聾、口苦、寒熱交替、嘔吐等。
此方出自《傷寒論》,認為太陽病的邪氣想要從少陽經脈排出,用小柴胡湯可以幫助樞轉氣機。
實際上,即使是正少陽症,也大多可用此方治療。因為少陽經主司樞機,而柴胡正是轉樞氣機的神奇藥物,切勿誤認為它只是發汗藥。
頭痛的病因與部位
**按:**頭部是諸陽經脈匯集的地方,傷寒中風陽證,必定會有頭痛。
《經書》說:太陽經的直行脈路從頭頂進入,連接腦部,然後從頸後向下延伸,沿著肩背到達腰部,所以太陽病頭痛,會表現為頭頂痛連帶頸項和背脊疼痛。
陽明經的脈路起於鼻部,連接眼睛,交匯於額頭正中,所以陽明病頭痛,會表現為額頭痛連帶面部疼痛。
少陽經的脈路起於眼角外側,向上到達頭角,向下到達耳後,分支從耳後進入耳中,再從耳前出來,所以少陽病頭痛,會表現為耳前後疼痛,向上連接頭角。
2. 感冒
加味香蘇飲,治四時感冒風寒。
紫蘇葉(三錢),香附(二錢研),陳皮,川芎,蔓荊子,防風,秦艽,荊芥(各一錢五分),甘草(一錢)
加生薑五片,蔥白五根,水二杯半,煎八分溫服,覆取微汗。如傷風自汗,去蔥白、荊芥,加大棗二枚,一日夜作兩服。此方代桂枝湯,麻黃湯,時人喜其平穩。
白話文:
加味香蘇飲適用於治療各種季節引起的感冒風寒。配方包括紫蘇葉三錢、香附二錢研末、陳皮、川芎、蔓荊子、防風、秦艽、荊芥各一錢五分、甘草一錢,再加生薑五片、蔥白五根,用兩杯半水煎煮,煮至八分即可溫服,服用後蓋被取微汗。若患者是風寒感冒自汗,則去掉蔥白、荊芥,加入大棗兩枚,一日夜服用兩次。此方可替代桂枝湯、麻黃湯,因其藥性平和,深受人們喜愛。
3. 瘧疾
大棗(見下痰飲)
平胃散(見傷食)
小柴胡湯,治脅痛,口苦,耳聾,咽乾,痛在側,呃逆,寒熱往來等證。
柴胡(四錢),人參,黃芩,生薑,炙草(各一錢五分),大棗(二枚),半夏(洗,二錢五分)
水四杯,煎一杯半,去滓,再煎至八分,溫服,日夜作三服。
白話文:
大棗可用於治療痰飲。平胃散可用於治療傷食。小柴胡湯可以治療脅痛、口苦、耳聾、咽乾、痛在側、呃逆、寒熱往來等症狀。處方包括柴胡四錢、人參、黃芩、生薑、炙草各一錢五分、大棗二枚、半夏洗淨二錢五分。取水四杯煎至一杯半,去渣後再煎至八分,溫服,每日三次。
六君子湯,治脾虛痰盛,為溫補之良藥。
人參,白朮,茯苓,半夏(各二錢),陳皮,炙草(各一錢)
生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溫服。
補中益氣湯
黃耆(二錢蜜炙),人參,白朮,當歸,陳皮,甘草(各一錢),川升麻,柴胡(各三分)
加姜三片,棗二枚水煎。
腎氣丸(見下痰飲)
白話文:
六君子湯主要針對脾虛痰盛,屬於溫補類藥物。藥材包括人參、白朮、茯苓、半夏、陳皮、炙草各兩錢,生薑三片,大棗兩枚,水煎溫服。
補中益氣湯則以黃耆、人參、白朮、當歸、陳皮、甘草各一錢,川升麻、柴胡各三分,加入薑片、大棗,水煎服用。
腎氣丸的配方則在「痰飲」部分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