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醫學實在易》~ 卷四 (7)

回本書目錄

卷四 (7)

1. 虛癆詩

虛癆統治(小)建中(湯加黃)耆,火熾二加龍骨(湯)醫,吐血理中(湯)姜草(甘草乾薑湯)妙,喘生腎氣(丸)桂甘(苓桂甘術湯)奇(小青)龍能導水寒痰治(小)柴胡最疏肝熱嗽施,千古滋陰都誤解(金元諸醫,以血為陰,立齋、景岳以腎為陰,所用如地黃、當歸、白芍、黃柏、枸杞、龜板之類畢其能事。

白話文:

虛勞患者宜用建中湯加黃耆,火熾者則用龍骨湯治療,吐血者理中湯加乾薑甘草最有效,喘息者腎氣丸配桂甘湯效果奇佳,小青龍湯能導水寒痰,柴胡最適合疏肝熱咳嗽,千古以來滋陰的方法都誤解了。

時醫葉天士增入海參膠、淡菜、燕窩膠,更為離經,如此滋陰,久服無不歸陰,)太陰脾土要扶持(血雖為陰,取汁必在中焦,腎雖為陰,而精生於穀,故聖人名為太陰為諸陰之母)。

怔忡者,心下跳動不安,即驚(有觸而動曰驚)悸(不觸而動曰悸)之類也。健忘之治法亦同。皆腎水虛而不能上升,以致心火不能下降之病。宜大劑歸脾湯去木香,加麥冬、五味子、枸杞,吞都氣丸,如挾心包一種有餘之火兼痰者,加貝母、黃連、生地以清之。又有水氣凌心,輕則用小半夏湯,倍加茯苓以泄之;重則用桂枝、茯苓、大棗、甘草湯以安之;再重則用真武湯以鎮之。若奔豚以桂枝加桂主之。

白話文:

葉天士在醫書裡加了海參膠、淡菜、燕窩膠,這些藥材偏離傳統醫學理論,長期服用容易導致陰氣過盛。脾土是陰氣的根本,雖然血是陰,但要化生血需要靠脾土的運化,腎也屬陰,但精氣源於飲食,所以脾土是陰氣的根本。

怔忡就是心慌不安,驚是受到刺激而心慌,悸則是沒有刺激就心慌。健忘的治療方法和怔忡相似,都是腎水不足導致心火不能下降的病症。可以用大劑量的歸脾湯去掉木香,再加麥冬、五味子、枸杞,服用都氣丸。如果兼有心包火和痰,可以用貝母、黃連、生地清熱。如果水氣上犯心臟,輕者用小半夏湯,加倍茯苓利水;重者用桂枝、茯苓、大棗、甘草湯安神;更嚴重者用真武湯鎮心。奔豚症可以用桂枝加桂主治。

《金匱》有奔豚湯甚妙,若小麥、生龍骨、生牡蠣皆可加入(此條多引高鼓峰。)

白話文:

《金匱要略》中提到的「奔豚湯」非常精妙,如果在配方中加入小麥、生龍骨、生牡蠣等成分,效果會更好(這段話常引用高鼓峯的意見)。

2. 怔忡詩

心腎不交病怔忡,歸脾(湯)都氣(丸)兩方通,有餘痰火加連貝,水氣奔豚另法攻。

痿者,兩足痿弱不能行也(痿而不痛),宜獨取陽明。陽明為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若陽明虛,不能受水穀之氣而布化,則五臟無所稟,宗筋無所養,而痿躄作矣。宜虎潛丸主之,或以淫羊藿剪去刺一兩,天門冬五錢,紫菀三錢,蒼朮二錢,黃柏一錢,水煎服。本方意義非熟於《神農本草經》者,不可與語也。

此證為胃虛不足,故列於虛證。

白話文:

心腎不交導致心神不安、驚悸失眠,可以用歸脾湯和都氣丸來治療。若伴隨痰火,可以加連貝;若是水氣上衝,則需要另用方法治療。

腿腳無力、不能行走,且不伴隨疼痛,屬於陽明虛證。陽明經是五臟六腑的總匯,主管滋潤筋骨,而筋骨負責束縛骨骼、維持關節活動。若陽明虛弱,不能接受水穀精氣的滋養,則五臟無法獲取精氣,筋骨得不到滋養,就會導致腿腳痿弱。可以用虎潛丸治療,也可以用淫羊藿、天門冬、紫菀、蒼朮、黃柏水煎服。這個方子需要熟悉《神農本草經》的人才能理解。

這種病症屬於胃氣虛弱,因此歸類於虛證。

3. 痿證詩

《內經》治痿取陽明,專主宗筋關節行,古有虎潛丸守服,淫羊術柏佐功成。

遺精宜分有夢無夢。有夢而遺為相火之熾,宜封髓丹;無夢而遺為心腎之虛,宜白朮八兩,蓮鬚、菟絲子、五味子各四兩,蜜丸,間服二加龍骨湯。然肝主疏泄,宜兼治肝,用溫膽湯加人參、茯神、棗仁、蓮鬚主之。精之蓄泄,皆聽命於心,宜兼治心,用四君子湯加遠志、龍骨、生牡蠣、蓮鬚主之。

白話文:

《內經》提到治療萎縮病時,重點在於調理陽明經脈和宗筋,以及關節的運行。古代有一種名為「虎潛丸」的藥方,長期服用,配合著淫羊藿、杜仲和柏樹等草藥一起使用,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對於遺精現象,應區分是否有夢。如果有夢後遺精,這可能是相火過旺的表現,適合使用「封髓丹」來治療。若無夢卻有遺精,這可能是心腎虛弱導致的,可以選擇使用白朮八兩,蓮鬚、菟絲子和五味子各四兩,然後製成蜜丸,間歇服用「二加龍骨湯」。

然而,由於肝臟主疏洩,治療時也應兼顧肝臟,可以使用「溫膽湯」加入人參、茯神、棗仁和蓮鬚進行調理。精液的儲存與排放,最終都由心臟控制,因此在治療時也需要兼顧心臟,使用「四君子湯」加入遠志、龍骨、生牡蠣和蓮鬚進行調理。

如久泄不愈,必用附子以司北門之鎖鑰,時醫未之知也。此證為腎臟之病,故列於虛證。

(經解)《上古天真論》曰:「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為瀉。」《經脈篇》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六節氣象論》曰:「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長孫男心典)按:此言五臟和而精足,自無夢遺、自遺之患。

及夫婦交媾而瀉之,則有子,故稱之曰「能」。蓋精雖藏之於腎,而陽之動與不動,精之泄與不泄,無非聽命於心,推之「恐傷腎」而亦通於心。凡陽事不壯之人,臨事時若存一「恐」不能舉之心,即偶動而隨痿矣。

白話文:

如果長期拉肚子無法痊癒,必定要使用「附子」來調理,這是因為醫學界還不完全認識這個療法。這是一種屬於虛證的病症,主要是由腎臟問題引起的。

根據經典《上古天真論》,提到腎臟主管著水液的運行,它收納了五臟六腑的精氣並藏於其中,所以當五臟功能強盛時,就會出現拉肚子的情況。《經脈篇》指出,人在出生之初,先形成精氣,精氣形成了腦髓。《六節氣象論》中說,心是生命的基礎,神靈的變化源自心,腎則負責保存生命,是精氣的藏身之所。

換句話說,當五臟調和且精氣充足時,自然不會出現夢遺或自遺的情況。如果在夫妻性行為後出現拉肚子,則可能懷孕,因此這種情況被稱為「能」。雖然精氣藏於腎中,但其是否會流出,以及是否能保持堅挺,都由心的活動所決定。由此可見,「恐傷腎」的道理也能從心的角度得到解釋。對於那些性能力不足的人來說,在面對性行為時,如果心中存有「恐」意,即使有欲動之念,也可能隨即萎縮。

4. 遺精詩

有夢而遺封髓丹,若還無夢術蓮飧。肝司疏泄邪休(憂),心主綱維令必端。溫膽(湯加)茯神清得法,四君(子湯加)遠志補斯安。病如日久須加附(子),鎖鑰權歸(於腎)豈(是以熱)去寒。

遺溺者,小便不禁是也,主腎虛。余每用附子、人參各三錢,山萸肉一兩,或加益智仁二錢,水煮,入鹽少許服,多效。亦有脾肺氣虛,不能約束水道,《金匱》所謂:「上虛不能制下者也。」宜補中益氣湯之類加減治之。巢氏謂:「人睡中尿出者,是其素稟陰氣偏盛,陽氣偏虛,膀胱與腎氣俱冷。

白話文:

做夢時遺精,若還沒有夢遺,就需要用術蓮飧。肝臟負責疏泄,邪氣不留(憂慮要消除),心臟主導神志,讓思緒保持清明。溫膽湯加入茯神,清熱效果更好,四君子湯加入遠志,補益心神更安穩。病症若久治不愈,就需要加附子,鎖鑰的權柄歸於腎臟,因此要以熱去寒。

遺尿是指小便不自主地流出,主因是腎虛。我經常使用附子、人參各三錢,山萸肉一兩,有時還會加益智仁二錢,水煮,加少許鹽服用,效果很好。也有可能是脾肺氣虛,無法約束水道,《金匱要略》中所說的「上虛不能制下者也」。這類情況可以服用補中益氣湯之類的方劑加減治療。巢氏說:「人在睡夢中尿床,是因為天生陰氣偏盛,陽氣偏虛,膀胱和腎氣都偏寒。」

而夜臥陽氣衰伏,不能制陰,陰氣獨盛,則小便多,而或不禁遺尿。治宜雄雞冠,桂心二味等分,搗為丸,如小豆大,日三服。」

(經義)《宣明五氣篇》曰:「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骨空論》曰:「督脈為病,癃痔遺溺。」《痹論》曰:「淫氣遺溺,痹聚在腎。」《厥氣論》曰:「心移熱於肺,肺消,肺消者,飲一溲二,死不治。」《脈要精微論》曰:「倉廩不藏者,是門戶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

得守者生,失守者死。」《本輸篇》曰:「三焦者,足少陰、太陽之所將,實則閉癃,虛則遺溺。」

白話文:

古代的醫學理論認為,夜間臥牀休息時,體內陽氣衰減,無法控制陰氣,導致陰氣過盛,這會引發頻尿症狀,甚至出現遺尿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古方推薦使用雄雞冠和桂心兩種藥材,按比例混合後研磨成小豆大小的丸狀,每日服用三次。

《宣明五氣篇》中提到,膀胱功能不順暢會導致尿瀦(尿瀦是指排尿困難)問題,不能自控則會出現遺尿現象。《骨空論》指出,督脈有問題時,可能會引起尿瀦或遺尿。《痹論》則說明,過度放縱的情慾會導致遺尿,這是因為這種病痛聚集在腎部。《厥氣論》則指出,心火移動到肺部,導致肺部受損,肺部受損的表現之一就是飲水後頻繁排尿,這情況無法治療。《脈要精微論》中提到,糧倉(這裡比喻體內的存儲功能)不能正常運作,是因為門戶(身體的通道)失靈;尿液不斷流出,是膀胱存儲功能失常的表現。

保持健康狀態(守)就能活著,失去這種狀態(失守)就會死亡。《本輸篇》中強調,三焦(體內的重要通道)與足少陰、太陽(體內的兩條主要經絡)相連,當三焦實質過盛時,會導致尿瀦問題;反之,當虛弱時,則會出現遺尿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