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實在易》~ 卷四 (6)
卷四 (6)
1. 久服地黃暴脫詩
補水(熟地、阿膠、淡菜肉、海參膠、龜板膠、女貞子、枸杞之類)釀成水巨災(陰氣彌布,不見天日,)命痰(水泛於上,漉漉有聲為命痰)命汗(水越於外,大汗不止為命汗)勢難回(陽主生而陰主死,人當將死之頃,全是陰陽用事,故現上二證,)茯苓泄去群陰氣(泄水抑陰,即是扶陽,)姜附迎陽春又來。
室女經閉,發熱食少,肌削多汗,用歸脾湯加生鹿茸治之。治之不效,或反劇;宜從多汗一證而審其病源。蓋經血內閉,止從皮毛間透出一路,以汗亦血也。宜用極苦之藥,斂血內入,而下通於衝脈,先令汗止,自然熱退經行。蘆薈丸日進三服,一月後日進一服,甚效。此證因服補劑反劇,故列於實證(節錄《寓意草》。)
白話文:
補水用熟地、阿膠、淡菜肉、海參膠、龜板膠、女貞子、枸杞等,釀成陰氣瀰漫不見天日的「水巨災」,導致水泛於上發出漉漉聲的「命痰」或水溢於外汗流不止的「命汗」,這些都是陽氣衰敗的徵兆,難以逆轉。因此,需用茯苓泄去過多的陰氣,以扶陽氣,並用薑附引導陽氣回升。
若女子經閉,伴隨發熱、食慾不振、體瘦多汗,服用歸脾湯加生鹿茸治療無效或病情加重,則應從多汗這一症狀入手,探究病因。因為經血內閉,只能從皮毛間以汗的形式排出,汗也是血的一種。因此,需用極苦的藥物,收斂血液使其內入,並下通衝脈,先止汗,自然發熱退去,經期也會恢復正常。蘆薈丸每日服用三劑,一個月後減為每日一劑,效果顯著。此病症因服用補劑而加重,屬於實證。
2. 室女經閉詩
經閉熱羸食少時,須從多汗破其疑,血由汗泄沖源(血海)涸,苦斂方推蘆薈奇。
男女祟病,食減肌削,精神恍惚,睡時口流白沫,或戰慄,絕而復甦。喻嘉言卻邪湯,用犀角、羚羊角、龍齒、虎威骨、牡蠣、鹿角霜、人參、黃耆等藥合末,另以羊肉半斤,煎取濃汁三盞,盡調其末,一次服立愈。蓋以祟附於身,與人身之神氣交持,亦逼處不安無隙可出。
白話文:
女子月經閉止,伴隨身體發熱、體重減輕、食慾不振,這時需要從大量出汗着手治療,因為月經不通,導致血氣無法正常運行,過多的汗液會帶走血液,使血海空虛,所以需要苦寒之藥,例如蘆薈來治療。
男女受到祟邪侵襲,食慾下降,身體消瘦,精神恍惚,睡覺時流口水,甚至出現顫抖,昏迷後又醒過來。治療方法可以用喻嘉言的卻邪湯,用犀角、羚羊角、龍齒、虎骨、牡蠣、鹿角霜、人參、黃芪等藥材研磨成粉末,再用半斤羊肉煎取濃湯三碗,將藥粉全部溶解於湯中,一次服用即可痊癒。這是因為祟邪附着在人體,與人體的神氣互相糾纏,無法找到出口,所以用此方可驅散邪氣,解除病症。
故用諸多靈物之遣形,引以羊肉之膻,俾邪氣轉附骨肉,移從大便而出。仿上古移精變氣,「祝由」遺事,而充其義耳。此論主邪而言,故列於實證(節錄《寓意草》。)
白話文:
因此使用各種神奇藥物的外在形態,並利用羊肉的羶味,讓邪氣轉移到骨肉上,再通過大便排出。這仿照了上古時代的轉移精氣,「祝由」的傳統,並以此作為其精神內涵。這篇論述主要談論邪氣,所以被歸類於實證(摘自《寓意草》)。
3. 祟病詩
脈無定準(兩手如出兩人)面無常(面色如赤如黃,)夜睡流涎鬼祟傷,喻氏卻邪湯入妙,鑿開荒徑指津梁。
砂證者,病起於驟然,或氣逆面青,肢冷,目暗,俗稱迷砂是也。或腹中絞痛,俗稱絞腸砂是也。張隱菴曰:身上有斑點如砂,或用麻刮之,則累累如硃砂,故名曰砂。此乃風寒濕邪或山嵐瘴氣,襲於肌表之間。皮者,肺之合;肌者,脾之合。肺主氣而脾主腹。邪內干於肺,則氣逆而面青肢冷;干於脾,則腹中絞痛。
故淺者刮之,深者刺之,使邪氣外泄,而痛可止。若甚而失於救刺,則邪干臟而氣機不轉,即不能救矣。近時名曰斑砂,宜刺百會出血,名為開喑門。喑門即斑疹,故以治喑之法治之。若非熱甚於斑,又不必刺百會也。
白話文:
脈象不固定,雙手如同兩個人一般;面色變化無常,時而發紅時而發黃;夜裡睡覺流口水,可能是鬼祟作祟導致的。喻氏的卻邪湯非常有效,就像開闢一條新的道路,指引方向。
砂證的病人,病症突然發作,可能是氣逆導致面色青紫,四肢冰冷,眼睛昏暗,俗稱迷砂。也可能是腹部絞痛,俗稱絞腸砂。張隱庵說,身上出現像砂粒一樣的斑點,用麻布刮拭,就會留下像硃砂一樣的印記,所以叫做砂證。這是風寒濕邪或山嵐瘴氣侵襲肌膚表面所致。皮膚是肺的合穴,肌肉是脾的合穴,肺主氣而脾主腹。邪氣侵入肺部,就會導致氣逆,面色青紫,四肢冰冷;邪氣侵入脾臟,就會導致腹部絞痛。
因此,對於淺表的砂證,可以用刮痧的方法;對於深層的砂證,可以用針刺的方法,讓邪氣排出體外,疼痛就能緩解。如果病情嚴重,延誤了救治,邪氣侵入臟腑,氣機無法運行,就無法救治了。現代人稱之為斑砂,可以用針刺百會穴,讓血液流出,叫做開喑門。喑門就是斑疹,所以用治療喑啞的方法來治療。如果病情不是熱證過重,就不用針刺百會穴。
(孫男心典)按:刺法以針刺手腕中、足委中及十指出血。刮法用手掌著熱湯,重打手腕、足委中,至紅紫,大有斑如痘大(俗本「砂」作「痧」。)
白話文:
孫男心典 指出:針刺療法包括在手腕中央、腳的委中穴以及手指尖處放血。摩擦療法則是用手掌接觸熱湯,強烈拍打手腕、腳的委中穴,直至出現紅紫色,且有如痘狀的斑點(一般版本中的「砂」字被誤為「痧」)。
4. 砂證詩
風寒濕與瘴邪干,斑點如砂仔細看,淺則括摩深刺血,救危慎勿等癇觀。
白話文:
風寒濕與瘴邪侵,疹狀似砂仔細覓, 淺處輕擦深則針,救急切莫遲疑待。
5. 虛證八條
正氣奪則虛。所謂五虛者,虛在心則脈細,虛在肺則皮寒,虛在肝則氣少,虛在腎則泄利前後,虛在脾則飲食不入。
皮聚毛落則肺虧損,肉脫則皮虧損,脈萎則心虧損,筋骨憊則肝腎虧損,治之奈何。損其肝者,緩其中;損其心者,和其營衛;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腎者,益其精;防其邪念,節嗜欲,溫之以氣,養之以味,皆所以救虧損也(以《難經》為主,而參以各家要言,「溫之以氣」一句是總結上文之義,治虛勞症當以此為主。)
傷寒用理中丸,所以補脾,調和陰陽之方也;附子湯所以補腎,扶坎中之陽也;炙甘草湯所以補經中之陰也。詳「傷寒門」不贅。
白話文:
正氣不足就會虛弱。所謂的五虛,指的是:心虛則脈搏細弱,肺虛則皮膚寒冷,肝虛則氣息微弱,腎虛則容易腹瀉或尿頻,脾虛則食慾不振。
毛髮脫落則肺氣不足,肌肉消瘦則皮氣不足,脈象衰微則心氣不足,筋骨無力則肝腎不足。要如何治療呢?肝氣不足,就要調和肝氣;心氣不足,就要調和營氣和衛氣;脾氣不足,就要調整飲食,適應寒熱;肺氣不足,就要補益肺氣;腎氣不足,就要補益腎精;要防止邪念,節制慾望,用溫熱之氣來調理,用美味的食物來滋養,都是為了救治虧損的方法。
治療傷寒,用理中丸來補益脾氣,調和陰陽;用附子湯來補益腎氣,扶持中焦的陽氣;用炙甘草湯來補益經絡的陰氣。詳細內容請參閱「傷寒門」,不再贅述。
6. 理中丸湯詩
陰陽平補理中湯,參(柔潤多液,味苦甘)草(吐勝平氣)滋陰薑朮陽,統主五虛(五臟之虛)中(中,脾胃也)布達,循環血氣效難量(五臟六腑循環以受中氣之益。)
白話文:
陰陽平補理中湯,參(參具柔潤特性,多含水分,味道甘苦)草(草能促進吐氣,調和平穩氣息)滋陰薑(薑助於溫暖,增強陽氣)與術(術可調理脾胃功能)相配,統領調治五虛(五臟的虛弱)中(中,指的是脾胃)的問題,使五臟六腑均能得到中氣的滋養,促進血液與氣息在全身的循環運轉,其療效難以估計。
7. 附子湯詩
坎卦先天始一陽,陽虛(一晝之陽虛)漸致五虛殃,長沙附子湯須記,造化生機貯錦囊。
白話文:
《坎卦》是中醫理論中的先天始一陽之象徵。這句話指出,當身體的「一晝之陽」(即日間的陽氣)出現虛弱時,若不加以調理,這種虛弱的情況會逐漸蔓延至其他各個系統,導致多種疾病和健康問題(五虛殃)。在這裡,「長沙附子湯」是一個重要的治療方法,應當記住,因為它能儲存生命的根本能量(造化生機),並妥善保存在身體的「錦囊」中,即體內的某個功能區或組織。這裏的「長沙附子湯」是一種古方,主要由附子、幹姜等草藥組成,用於治療陽虛的病症。
8. 炙甘草湯詩
東方之氣在於肝,肝木敷榮五氣安,仲景遺來炙甘草,滋陰真諦已開端。
虛癆症,癆字從火,未有癆症而不發熱者也。醫以苦寒為戒,謂滋陰一法,最為妥當,而不知此證多是陰盛為病,滋陰是增其病也。人皆曰陰虛則火動,吾則曰陰盛則火動。何以言之,心肺在上,陽之位也;胸中之陽宣布,如日月一出,燔火無光,何有發熱之病,惟下焦陰盛,無不上干陽位。足太陰脾之濕氣,動而為水飲,即上干於手太陰肺,而為咳嗽不已。
足少陰腎之寒氣,動而為陰血,即上干手少陰心,而為吐血不休。虛癆以咳嗽、吐血二證為提綱,非陰盛所致而何。且心肺之位,如太空也,下焦之陰氣上衝,陰霾散布,白晝亦如長夜,不獨燈燭之火有光,即腐草螢蟲俱能生光,豈非陰盛火動之一證乎。況人身中有龍雷之火,非諸經之火所可比。
白話文:
東方之氣歸屬於肝,肝氣旺盛則五臟氣血調和。張仲景留下的炙甘草湯,滋陰補虛的功效,開啟了治療虛癆症的先河。
虛癆症,癆字帶火,沒有虛癆症不發熱的。醫生們忌諱使用苦寒藥物,認為滋陰補虛最為合適,卻不知道這種病症多是陰盛為病,滋陰補虛只會加重病情。人們都說陰虛則火動,我認為陰盛則火動。為什麼這麼說呢?心肺位於上焦,是陽氣所在;胸中陽氣運行,就像太陽升起,火光照亮,哪會有發熱的病症呢?只有下焦陰氣盛極,才會上犯陽位。脾經的濕氣,升發成水飲,就會上犯肺經,導致咳嗽不止。腎經的寒氣,升發成陰血,就會上犯心經,導致吐血不止。虛癆以咳嗽、吐血為主要症狀,不是陰盛所致又是什么?況且心肺部位就像天空一樣,下焦的陰氣上衝,陰霾散佈,白天也像夜晚,不僅燈火有光,就連腐草螢火也能發光,這難道不是陰盛火動的證據嗎?更何況人體內還有龍雷之火,不是其他經脈的火氣可以比擬的。
然必陰雲四合,而龍雷方得遂其升騰之勢,而烈日當空,龍雷潛伏矣。大法以小建中湯加黃耆為主,熱甚汗多,心悸者,二加龍骨湯;吐血不已者,理中湯、甘草乾薑湯;氣短小水少者,桂附八味丸、桂苓甘術湯;發熱咳嗽者,小柴胡湯去人參、薑棗加乾薑、五味;咳嗽惡寒者,小青龍湯加紫菀、茯苓、阿膠。宜溯其源而治之,總以溫脾為上乘之法,非筆楮所可盡也。
白話文:
然而,必須等到陰雲密布、天色昏暗,龍雷才能順勢升騰而起;烈日當空的時候,龍雷則會潛伏不見。治療此病的主要方劑是以小建中湯加黃耆為主,若患者發熱厲害、汗出很多、心慌心悸,則用二加龍骨湯;若持續吐血不止,則用理中湯、甘草乾薑湯;若氣短、小便量少,則用桂附八味丸、桂苓甘術湯;若發熱咳嗽,則用小柴胡湯去人參,加入乾薑、棗、五味子;若咳嗽兼惡寒,則用小青龍湯加紫菀、茯苓、阿膠。治療此病應追本溯源,以溫養脾胃為最上乘的方法,這其中的道理,單憑文字是無法完全道盡的。
虛癆以小建中湯為第一方,時醫未解,而多詆之。茲得張心在之論甚妙。心在云:「肺損之病,多由五志生火,銷灼金臟,咳嗽發熱,漸至氣喘側眠,消瘦羸瘠,虛證交集,咽痛失音而不起矣。」「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王冰成法,於理則通,而多不效,其故何哉。竊嘗觀於爐中之火而得之。
炊飯者,始用武火,將熟則掩之以灰,飯徐透而不焦黑。則知以灰養火,得火之用,而無火之害,斷斷如也。五志之火內燃,溫脾之土以養之,而焰自息,方用小建中湯,虛甚加黃耆,火得所養而不燃,金自清肅,又況飴糖為君,治嗽妙品,且能補土以生金。肺損雖難著手,不患其不可治也。
白話文:
虛癆的治療,首選小建中湯,但許多醫生不理解,甚至詆毀它。我最近讀到張心在的論述,覺得非常精妙。
心在說:「肺損的病症,大多源於五志生火,灼傷肺臟,導致咳嗽發熱,逐漸發展為氣喘側臥,消瘦虛弱,虛證交集,咽痛失聲,難以恢復。」「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王冰的治療方法,理論上是通順的,但實際效果卻不佳,這是為什麼呢?我觀察到爐火中的一些現象,由此得到啟發。
煮飯時,一開始用猛火,快要熟了就用灰燼覆蓋鍋子,讓飯慢慢地蒸熟,就不會焦黑。由此可知,用灰燼來滋養火,就能發揮火的作用,而不致於被火灼傷,道理很明確。五志的火在體內燃燒,用溫補脾土的方法來滋養它,火勢就會自然減弱。這就是使用小建中湯的道理,如果虛弱嚴重,可以加黃耆,讓火得到滋養而不燃燒,肺臟自然就能清肅。更何況飴糖是君藥,是治療咳嗽的良藥,而且還能補脾土以滋養肺金。肺損雖然難治,但並非不可治療。
然不獨治肺,五癆、七傷皆可以通治。
(經義)《上古天真論》曰:「今時之人,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漏,不知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陰陽應象大論》曰:「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宣明五氣篇》曰:「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評熱病論》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陰虛者,陽必湊之。」《本神篇》曰:「五臟主臟精者也,不可傷,傷則失守而陰虛,陰虛則無氣,無氣則死矣。」《經脈別論》曰:「勇者氣行則已,怯者則著而為病。」《口問篇》曰:「邪之所在,皆為不足。故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
白話文:
這不僅僅可以治療肺病,五癆七傷都可以用它來治療。
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腸為之苦鳴。下氣不足,則乃為痿厥心悗。」《逆調論》曰:「榮氣虛則不仁,衛氣虛則不用,榮衛俱虛則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人身與死不相有,曰死。」《海論》曰:「氣海有餘者,氣滿胸中,悗息面赤;氣海血不足,則氣少不足以言。海有餘,則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血海不足,亦常想其身小,狹然不知其所病。
水穀之海有餘,則腹滿;水穀之海不足,則飢不受穀食。髓海有餘,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衛氣篇》曰:「下虛則厥,上虛則眩。」《脈解篇》曰:「內奪而厥,則為喑痱,此腎虛也。」《決氣篇》曰:「精脫者耳聾,氣脫者目不明。
白話文:
中氣不足,就會出現大小便異常,腸子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下氣不足,就會導致四肢無力、昏厥、心神恍惚。《逆調論》說:「營氣虛弱則感覺遲鈍,衛氣虛弱則四肢無力,營衛氣皆虛弱則感覺遲鈍且四肢無力,雖然外表看起來沒有什麼異樣,但實際上已經和死人沒有什麼區別了。」《海論》說:「氣海充盈的人,氣息充盈胸腔,容易氣喘吁吁、面紅耳赤;氣海血不足的人,氣息微弱,說話都費力。氣海充盈的人,總是覺得自己身體很強壯,甚至不知道自己病了;血海不足的人,總是覺得自己身體很虛弱,而且也不清楚自己得的是什麼病。
水穀之海充盈的人,肚子會脹滿;水穀之海不足的人,就會感到飢餓,卻吃不下東西。髓海充盈的人,身體輕盈有力,甚至會過度勞累;髓海不足的人,就會出現頭暈耳鳴、小腿痠痛、頭昏眼花、看不清東西、整天昏昏欲睡的症狀。《衛氣篇》說:「下半身虛弱就會昏厥,上半身虛弱就會頭暈眼花。」《脈解篇》說:「內氣不足而導致昏厥,就會出現聲音嘶啞、皮膚發麻,這是腎虛的表現。」《決氣篇》說:「精氣虧損就會耳聾,氣血不足就會看不清東西。
津脫者湊理開,汗大泄。液脫者,骨屬屈伸不利,色夭,腦少髓消,脛酸耳數鳴。血脫者,色白夭然不澤,其脈空虛,此其候也。」
白話文:
「津液耗盡時,腠理開放,會大量出汗。如果液體耗盡,骨骼的活動會變得不靈活,面色蒼白無華,腦部的神經系統功能衰退,腳踝會感到痠痛,耳朵也會有頻繁的嗡嗡聲。當血液耗盡時,面色乾燥無光澤,脈搏變得空虛無力,這就是其症狀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