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醫學實在易》~ 卷四 (5)

回本書目錄

卷四 (5)

1. 積聚詩

積聚病形各不同,黃(大黃)加平胃(散)按經(五臟為積,六腑為聚,按各經加藥)攻,理中(湯)妙得中央運(執中央以運四旁,)桂附麻辛大氣充(理中湯加桂枝、附子、麻黃、細辛等藥,令大氣流行充滿,則積聚不攻而自去。)

癲者,癡呆之狀,其人常靜,狂者,躁妄不堪,其人常動。癇者,忽倒無知,口角流涎,或作五畜聲,少頃即愈,作止有間斷也。皆痰火為病。而癇症多由於胎中受驚,久伏而發。三證虛者宜磁朱丸,實者宜滾痰丸,而風引湯加黃丹亦效。此證主痰火,故列於實證。

白話文:

積聚的病症形態各不相同,可以用大黃加上平胃散,依照經絡(五臟為積,六腑為聚,依據不同的經絡加藥)攻治。理中湯運用得當就能調和脾胃,使氣血運行順暢(執掌中央以運四旁),加入桂枝、附子、麻黃、細辛等藥,讓氣血流通充滿,積聚就會自然消散。

癲癇、癡呆症狀,病人常處於靜止狀態;狂躁症則表現為躁動妄為,病人常處於活動狀態。癇症則表現為突然倒地失去意識,口角流涎,或發出類似動物的聲音,片刻後恢復,發作與停止交替出現。這些病症都是痰火引起的。而癇症多半是因為胎中受驚,潛伏很久才發作。三種病症虛證宜用磁朱丸,實證宜用滾痰丸,而風引湯加黃丹也有效。這些病症都是以痰火為主,所以歸類於實證。

2. 癲狂癇詩

癲狂與癇本難醫,痰火迷(其)神(明)四字規,風引湯為《金匱》法,磁朱(丸)緩步滾痰(丸為急)追(法)。

傷食症必有胸悶、噯腐、腹脹等症,宜以平胃散加麥芽、山楂、神麯、萊菔子,炒紫研末消之。《千金》取其餘類,燒作末,酒服方寸匕,便吐其宿食,即瘥。若初傷,食尚在膈,服此湯後,即以手探吐,或以瓜蒂散吐之。若傷之已久,腫滿拒按,宜以三一承氣湯下之。若無胸悶、噯腐等症,但見頭痛、惡寒、發熱,是外感之證,切不可用消導之品,致外邪陷入,變證百出。傷寒不禁食,故用桂枝湯啜粥,是開章第一義,讀仲景書自明。

白話文:

癲癇和狂躁本來就難以治療,可以用痰火迷神這四個字來概括。金匱要略中記載風引湯可用於治療,磁朱丸緩緩地滾動痰火,急則用磁朱丸追趕。

傷食症一定會有胸悶、噯腐、腹脹等症狀,可以用平胃散加上麥芽、山楂、神麯、萊菔子,炒紫研末來消除。千金方中記載可以用剩下的食物燒成末,用酒服用一小匙,就能吐出宿食,病就會好。如果剛開始傷食,食物還在膈肌上,服用這個湯後,可以用手探吐,或者用瓜蒂散來催吐。如果傷食已久,腫脹滿漲,按壓時有抵抗,可以用三一承氣湯來瀉下。如果沒有胸悶、噯腐等症狀,只是頭痛、惡寒、發熱,這是外感症狀,絕對不能用消導藥,否則會導致外邪深入,產生各種變化。傷寒病人不能禁食,所以用桂枝湯喝粥,這是治療的開端,也是最重要的原則,讀仲景書自然就會明白。

余見西北之人,多有非食而疑食者,曰某日曾食某物,或某肉,或某面,某日即病,醫者因其所言,又見其胃口不開,必先治食。景岳云:「無病之人,誰有不食,豈必預為停食以待病至者,斯可信其無食乎」。凡一味胡猜,妄行剝削者,聞斯言而當知所返也。此證屬內積,故列於實證。

(經義)《經》云: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者死,謂食塞於上,而脈絕於下也。何者。陽火之根,本於地下,陰水之源,出於天上。食塞於上,是絕五臟之源,源絕則水不下流。兩尺脈絕,吐去上焦之物,而脈自通。如不能吐,則非食病,乃是根蒂之先拔,故死。

白話文:

我觀察到西北地區的人,很多都有不正常飲食卻疑心病症的狀況,例如說某天吃了某樣東西,可能是肉、麵等等,隔天就生病了。醫生根據他們的描述,又看到他們食慾不佳,就會先著手治療飲食問題。景岳說:「沒有病的人,誰不吃饭?难道要事先不吃饭,等到生病了才吃?这怎么可能相信他们不吃东西呢?」。凡是胡乱猜测,妄加剝削的人,听到这些话就应该知道自己错了。这种病症属于体内积聚,所以归类于实证。

《内经》中說:上部有脉搏,下部没有脉搏,这个人应该呕吐,不吐就会死,因为食物堵塞在上部,导致下部脉搏消失。这是因为阳火之根源于地下,阴水之源来自天上。食物堵塞在上部,就切断了五脏的源头,源头断绝了,水就不会往下流。两尺脉搏消失,把上焦的食物吐出来,脉搏就会恢复通畅。如果不能吐,就不是食物病,而是根基先被拔掉了,所以会死。

3. 傷食詩

噯腐吞酸腹不舒,食傷平胃(散)可消除,若還拒按宜(大)承氣(湯),慎勿因循反(只用神麯)致虛(徒用山楂、麥芽之類,則所傷之物,未能自下,聚於胃中,如釀酒一般,則胃氣日見其敗傷)。

傷酒病,嘔逆心煩,胸脹不食,小便不利,方書用葛花解酲湯取微汗而愈。《千金》云:大醉恐致爛腸,作湯著大器中漬之,冷復易之,酒自消,夏月亦佳。或絞茅根汁飲之,或搗生葛汁,或粳米一升,飲之水五升,煮爛,濾去滓飲之。《張氏醫通》用五苓散去桂加黃柏、黃連、葛根,從膀胱以化之,法頗超。

白話文:

肚子脹痛、噯氣、反胃、食慾不振,可以用平胃散來調理。如果按壓腹部仍然疼痛,就應該使用大承氣湯,不要拖延時間,否則只用神麴,會導致身體虛弱。只用山楂、麥芽等藥物,不能讓積滯的食物從下排出,反而會留在胃裡,像釀酒一樣,導致胃氣受損。

喝醉酒後,會出現嘔吐、噁心、心煩、胸悶、食慾不振、小便不順暢等症狀,可以用葛花解酲湯,微微出汗就能治癒。千金方中記載,喝醉酒後,怕會傷到腸胃,可以將醉酒的人浸泡在裝滿涼水的容器中,並定期換水,酒氣自然會散去,夏天尤其適合。也可以喝茅根汁、生葛汁,或者將一升粳米煮成五升米湯,濾掉米渣後飲用。張氏醫通中記載,可以用五苓散去桂皮,再加入黃柏、黃連、葛根,從膀胱入手,將酒毒化解,方法十分高明。

4. 傷酒詩

解酲(湯)治酒本從時,須識《千金》漬法奇,葛汁茅根粳米汁,五苓去桂各相宜。

久服地黃暴脫證,當未脫時,其人起居如故,惟精神不旺,或微有咳嗽;或腰膝無力;或偶然咳血,旋即自愈;或偶患腸紅;或痔瘡射出血線;或小便偶然變色;大便溏秘無常。此證儘可以弗藥。而過於保養者,每日延醫滿座。間有逢迎之輩,自言有不寒不熱,王道平補之法,遂與投機。

以六味地黃丸、八仙長壽丸、七味地黃丸、大補元煎、人參養榮湯諸方為主,加入鹿角膠、阿膠、鹿茸、海參膠、淡菜膠、紫河車之類,兼服歸脾湯、逍遙散,亦加地黃,服之良久,不見其益,亦不見其害。然滿腔中俱是濁陰彌淪,大犯《周易》「履霜堅冰至」之戒。或偶因嗔怒,或偶近房室,或偶然宴飲,偶然勞動,未避風日,遂猝然無知,痰涎壅盛,吐瀉,大喘大汗等證,與中風無異。醫者歸咎於前數端之自取,而不知前數端為生人所不免之事,豈一疾遂若此之危。

白話文:

解酒湯治酒醉,必須懂得《千金方》的特殊浸泡方法,用葛根汁、茅根汁、粳米汁,五苓散去桂枝,這些都很適合。

長期服用地黃導致虛脫,在未脫之前,患者日常生活看似正常,但精神不振,可能輕微咳嗽,或腰膝无力,或偶尔咳血,隨後自行痊癒;或偶爾腸紅;或痔疮流血;或小便偶尔变色;或大便溏泻便秘不定。这种情况可以不用药。但过分注重保养的人,每天都请医生诊治。有些投机取巧的人,自称有“不寒不热、王道平补”的方法,就用这些方法投机取巧。

他们以六味地黄丸、八仙长寿丸、七味地黄丸、大补元煎、人参养荣汤等方剂为主,加入鹿角胶、阿胶、鹿茸、海参胶、淡菜胶、紫河车之类的药物,再配合归脾汤、逍遥散,也加入地黄,服用很长时间,不见效也不见害。然而,体内全是浊阴弥漫,严重违背了《周易》中“履霜坚冰至”的警示。如果偶尔因为生气,或者房事过度,或者偶然宴饮,或者偶然劳累,没有避风避日,就突然昏迷,痰涎壅盛,呕吐腹泻,呼吸急促汗出不止等症状,如同中风一般。医生归咎于患者自己之前的行为,却不知道这些都是正常人难免的事,怎么一病就如此危急呢?

惟平日補水滋水,以致水邪滔天,一作不可救止。治之之法有三:一曰撥雲見日,以大劑通脈四逆湯為加減;一曰急堤提防,以大劑朮附湯加薑汁半盞;一曰導流歸海,即前二方重加茯苓。信服不疑,可救十中之二、三。蘇後再加人參,若即時用參,反不能回陽,識此勿誤。

此證因誤補所致,故列於實證。

白話文:

平常過度補水滋陰,導致水邪泛濫,幾乎無藥可救。治療方法有三种:一是撥開雲霧見太陽,用大量通脈四逆湯加減;二是加固堤防,用大量朮附湯加薑汁半杯;三是引導水流歸回大海,就是在前两种方法的基础上加茯苓。相信服用这些方法,能救活十分之二、三。病人蘇醒後再加人参,如果一开始就用人参,反而不能回陽,记住这一点不要弄錯。

这种病症是由于误补导致的,因此归类于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