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醫學實在易》~ 卷四 (5)

回本書目錄

卷四 (5)

1. 積聚詩

積聚病形各不同,黃(大黃)加平胃(散)按經(五臟為積,六腑為聚,按各經加藥)攻,理中(湯)妙得中央運(執中央以運四旁,)桂附麻辛大氣充(理中湯加桂枝、附子、麻黃、細辛等藥,令大氣流行充滿,則積聚不攻而自去。)

癲者,癡呆之狀,其人常靜,狂者,躁妄不堪,其人常動。癇者,忽倒無知,口角流涎,或作五畜聲,少頃即愈,作止有間斷也。皆痰火為病。而癇症多由於胎中受驚,久伏而發。三證虛者宜磁朱丸,實者宜滾痰丸,而風引湯加黃丹亦效。此證主痰火,故列於實證。

白話文:

積聚病的外觀各異其趣,治療時,我們會在平胃散中加入大黃,並根據經絡(五臟所引起的為積,六腑所引起的為聚)來添加相應的藥材進行攻擊治療。使用理中湯作為基礎,巧妙地調節中焦的運作(掌握中焦的運行,以影響四周),再添加桂枝、附子、麻黃、細辛等藥物,讓身體的氣血充分流通,如此一來,積聚的病況便能自行消散。

至於癲病,表現為癡呆的情況,患者通常呈現靜態。狂病則是躁動不安,患者總是處於活動狀態。癇病,患者會突然倒下失去意識,嘴角流出唾液,偶爾會發出動物的聲音,但過一會兒就會恢復正常,發作與停止間歇不定。這些疾病都是由痰和火熱引起。其中癇病多因母體在懷孕期間受到驚嚇,長時間潛伏後才發病。對於虛弱的患者,適合使用磁朱丸;對於實證的患者,則適合使用滾痰丸。而風引湯加上黃丹也有療效。由於這些病症主要是由痰和火熱所導致,因此被歸類為實證。

2. 癲狂癇詩

癲狂與癇本難醫,痰火迷(其)神(明)四字規,風引湯為《金匱》法,磁朱(丸)緩步滾痰(丸為急)追(法)。

傷食症必有胸悶、噯腐、腹脹等症,宜以平胃散加麥芽、山楂、神麯、萊菔子,炒紫研末消之。《千金》取其餘類,燒作末,酒服方寸匕,便吐其宿食,即瘥。若初傷,食尚在膈,服此湯後,即以手探吐,或以瓜蒂散吐之。若傷之已久,腫滿拒按,宜以三一承氣湯下之。若無胸悶、噯腐等症,但見頭痛、惡寒、發熱,是外感之證,切不可用消導之品,致外邪陷入,變證百出。傷寒不禁食,故用桂枝湯啜粥,是開章第一義,讀仲景書自明。

余見西北之人,多有非食而疑食者,曰某日曾食某物,或某肉,或某面,某日即病,醫者因其所言,又見其胃口不開,必先治食。景岳云:「無病之人,誰有不食,豈必預為停食以待病至者,斯可信其無食乎」。凡一味胡猜,妄行剝削者,聞斯言而當知所返也。此證屬內積,故列於實證。

(經義)《經》云: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者死,謂食塞於上,而脈絕於下也。何者。陽火之根,本於地下,陰水之源,出於天上。食塞於上,是絕五臟之源,源絕則水不下流。兩尺脈絕,吐去上焦之物,而脈自通。如不能吐,則非食病,乃是根蒂之先拔,故死。

白話文:

【癲狂癇的治療】 癲狂和癇疾向來難以醫治,這是因為痰和火影響了心神。治療原則可歸納為“痰火迷神”四字。風引湯是《金匱要略》中的療法,用磁朱丸慢慢調理,而滾痰丸則需迅速追擊。

【傷食症的處理】 傷食症患者通常會感到胸口悶堵、噁心反酸及腹部脹大。治療時,應使用平胃散加上麥芽、山楂、神麯和萊菔子,煎炒後研磨成粉以助消化。根據《千金要方》,將剩餘食物燒成灰,再以酒送服,可以催吐出過往的食物,病情隨即好轉。如果剛剛吃壞東西,食物還停留在胃部,服用上述湯藥後,可用手指刺激喉嚨使其嘔吐,或使用瓜蒂散催吐。若已受傷食較久,身體出現浮腫且按壓有痛感,這時應用三一承氣湯進行瀉下。若未出現胸口悶堵、噁心反酸等症狀,只見頭痛、怕冷和發燒,這表示是外部感染所致,切勿使用消化藥物,以免導致外來病菌進一步入侵,引發更多問題。感冒期間不必禁食,因此使用桂枝湯配粥,這是張仲景醫書開頭的原則,讀者自可明白。

我觀察到西北地區的許多人,雖未吃壞東西卻懷疑自己吃壞了。他們會說某天吃了某種食物或肉類,或某種麵食,然後就生病了。醫生聽了他們的描述,又見到他們胃口不佳,就會先從食物下手治療。然而,景嶽先生說:“健康的人,哪個不進食?難道他們會為了等待疾病到來,而提前停止飲食嗎?”這顯示他們其實並未吃壞東西。對於那些胡亂猜測,盲目使用消食藥物的人,聽到這些話應該能有所反省。此病屬於內部積食,因此被歸類為實證。

【經典依據】 《黃帝內經》提到:如果上半身有脈搏,但下半身沒有,病人應該嘔吐,否則會死亡。這是指食物阻塞在上半身,導致下半身脈搏消失。為什麼呢?陽火的根本在地下,陰水的源頭在天上。食物阻塞在上半身,會切斷五臟的供應,源頭被切斷後,水就無法向下流動。雙腳脈搏消失,只有嘔吐出上半身的食物,脈搏才能恢復。如果無法嘔吐,那就不是因為食物問題,而是根本的生命力已經耗盡,因此會死亡。

3. 傷食詩

噯腐吞酸腹不舒,食傷平胃(散)可消除,若還拒按宜(大)承氣(湯),慎勿因循反(只用神麯)致虛(徒用山楂、麥芽之類,則所傷之物,未能自下,聚於胃中,如釀酒一般,則胃氣日見其敗傷)。

傷酒病,嘔逆心煩,胸脹不食,小便不利,方書用葛花解酲湯取微汗而愈。《千金》云:大醉恐致爛腸,作湯著大器中漬之,冷復易之,酒自消,夏月亦佳。或絞茅根汁飲之,或搗生葛汁,或粳米一升,飲之水五升,煮爛,濾去滓飲之。《張氏醫通》用五苓散去桂加黃柏、黃連、葛根,從膀胱以化之,法頗超。

白話文:

感到胃部不舒服,有噁心、吐酸水的情況,這是因為食物消化不良造成的。這時候可以服用平胃散來緩解,如果胃痛且按壓會更痛,應該使用大承氣湯。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一直依賴一些輕鬆的消化藥物,像是神麯,或是僅僅使用山楂和麥芽這類的東西,這樣的話,無法讓身體自行排出受損的食物,反而會讓它們堆積在胃裡,就像釀酒一樣,最後導致胃氣逐漸受損。

對於喝酒過量導致的疾病,比如嘔吐、心煩、胸脹、不想吃飯以及小便不順的情況,醫書上建議使用葛花解酲湯,喝到微微出汗就能好轉。《千金要方》提到,喝醉酒可能會導致腸道受損,應該將人浸泡在一大桶熱水中,水冷了再換熱水,這樣可以幫助酒精排出,這個方法夏天用特別好。另外,也可以喝茅根汁、生葛汁,或是將一升的粳米加入五升的水煮熟,濾掉渣後喝掉。《張氏醫通》中建議使用五苓散去掉桂枝,再加入黃柏、黃連和葛根,通過膀胱來促進代謝,這種方法比較新穎。

4. 傷酒詩

解酲(湯)治酒本從時,須識《千金》漬法奇,葛汁茅根粳米汁,五苓去桂各相宜。

久服地黃暴脫證,當未脫時,其人起居如故,惟精神不旺,或微有咳嗽;或腰膝無力;或偶然咳血,旋即自愈;或偶患腸紅;或痔瘡射出血線;或小便偶然變色;大便溏秘無常。此證儘可以弗藥。而過於保養者,每日延醫滿座。間有逢迎之輩,自言有不寒不熱,王道平補之法,遂與投機。

以六味地黃丸、八仙長壽丸、七味地黃丸、大補元煎、人參養榮湯諸方為主,加入鹿角膠、阿膠、鹿茸、海參膠、淡菜膠、紫河車之類,兼服歸脾湯、逍遙散,亦加地黃,服之良久,不見其益,亦不見其害。然滿腔中俱是濁陰彌淪,大犯《周易》「履霜堅冰至」之戒。或偶因嗔怒,或偶近房室,或偶然宴飲,偶然勞動,未避風日,遂猝然無知,痰涎壅盛,吐瀉,大喘大汗等證,與中風無異。醫者歸咎於前數端之自取,而不知前數端為生人所不免之事,豈一疾遂若此之危。

惟平日補水滋水,以致水邪滔天,一作不可救止。治之之法有三:一曰撥雲見日,以大劑通脈四逆湯為加減;一曰急堤提防,以大劑朮附湯加薑汁半盞;一曰導流歸海,即前二方重加茯苓。信服不疑,可救十中之二、三。蘇後再加人參,若即時用參,反不能回陽,識此勿誤。

此證因誤補所致,故列於實證。

白話文:

[解酲湯能治療酒醉,必須認識到《千金方》中浸泡方法的奇妙,使用葛汁、茅根、粳米汁,以及五苓湯去掉桂枝,這些都是適合的。

長期服用地黃會突然出現脫力的症狀,在尚未完全脫力時,病人日常生活照常,只是精神不佳,或者有些許咳嗽;或者感到腰膝無力;或者偶爾咳血,隨即自行恢復;或者偶爾發生腸道出血;或者痔瘡出血;或者小便顏色突變;大便稀軟或便祕不定。這種情況,基本上不需要藥物治療。但有些人過度保護自己,每天請來眾多醫生。偶爾會遇到迎合的人,聲稱有溫和不冷不熱,王道平補的方法,於是彼此投契。

他們主要使用六味地黃丸、八仙長壽丸、七味地黃丸、大補元煎、人參養榮湯等方子,並加入鹿角膠、阿膠、鹿茸、海參膠、淡菜膠、紫河車等成分,同時服用歸脾湯、逍遙散,也會加上地黃,長期服用,既看不出好轉,也未見惡化。然而,全身充滿了混濁的陰氣,大大違反了《周易》中“履霜堅冰至”的警語。偶爾因為生氣,或者偶爾親近房事,或者偶爾宴飲,偶爾勞累,未避開風日,突然失去意識,痰液泛濫,嘔吐、腹瀉,大喘大汗等症狀,跟中風無異。醫生將責任歸咎於前面幾種自我行為,卻不知道這些行為是活著的人難免會有的事,難道一場病就會如此危險。

只因日常補充水分,導致水分過剩,一旦發作,就無法挽回。治療方法有三:一是撥雲見日,使用大量通脈四逆湯進行調整;二是急堤提防,使用大量朮附湯加半杯薑汁;三是導流歸海,也就是前兩種方子加大茯苓的用量。相信並毫不懷疑地服藥,可以救活其中的兩三人。康復後再加用人參,如果立刻使用人參,反而不能回陽,瞭解這點,以免誤解。

這種症狀是由於誤補導致,因此列為實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