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實在易》~ 卷四 (4)
卷四 (4)
1. 三消詩
上消(人參)白虎(湯)中(消調胃)承氣(湯),下消腎氣丸可貴,趙氏治腎統三消,地黃丸料(一斤加)桂(心)五味子(各一兩,水煎冷服。)
白話文:
對於糖尿病的三個階段,有以下的治療方式:第一階段(上消)可用人參來調理,第二階段(中消)則用白虎湯和調胃承氣湯來治療,第三階段(下消)則使用腎氣丸,這藥方極為珍貴。
趙氏的治療方式是從腎臟開始,統合治療三個階段的糖尿病。其處方為地黃丸,原本的地黃丸材料在一斤的基礎上,再加入一兩的肉桂和五味子,用水煎煮後待涼服用。
2. 附錄張隱菴消渴論
病陽明之燥熱而消渴者,白虎湯主之,此外因之渴也。胃氣弱而津液不生者,人參湯主之,此內因之渴也。有脾不能為胃行其津液,肺不能通調水道,而但消渴者,人但知以涼潤之藥治渴,不知脾喜燥而肺惡寒。試觀泄瀉者必渴,此因水津不能上輸,而惟下泄故爾。以燥脾之藥治之,水液上升即不渴矣。故以涼潤治渴,人皆知之,以燥熱治渴,人所不知也。
人參湯方解(按:理中丸原方參、朮、薑、草各三兩,人參湯甘草則用四兩,以此分別。)
程郊倩云:參、朮、炙草,所以固中州,乾薑守中,必假之焰釜薪而騰陽氣。是以谷入於陰,長氣於陽,上輸華蓋,下攝州都,五臟六腑,皆以受氣矣,此理中之旨也。
白話文:
對於因陽明經的燥熱導致的口渴病症,白虎湯是主要的治療方式,這是外因引發的口渴。若是因為胃氣虛弱,無法生成津液導致的口渴,則應使用人參湯作為治療,這是內因造成的口渴。有些情況下,脾臟無法為胃部運行津液,肺臟又無法調節水道,只會產生口渴,人們往往只知道用清涼滋潤的藥物來治療口渴,卻忽略了脾臟喜歡乾燥,肺臟則畏懼寒冷。實際上,拉肚子的人通常也會口渴,這就是因為水津無法向上輸送,只能向下排泄的緣故。使用使脾臟乾燥的藥物來治療,一旦水液能夠向上輸送,就不會再感到口渴了。因此,用清涼滋潤的藥物治療口渴是大家都知道的,但用燥熱的藥物治療口渴,則是很多人不知道的。
接下來解釋人參湯的方劑(註:理中丸原本的配方是人參、白朮、薑、甘草各三兩,但在人參湯中,甘草的用量增加到四兩,這是兩者的主要區別。)
程郊倩說:人參、白朮和炙甘草,可以鞏固中焦,乾薑的作用在於保持中焦的穩定,必須藉助其像爐火一樣的力量來提升陽氣。這樣,食物進入人體後,能在陰性環境中被消化吸收,而在陽性環境中生長氣血,向上輸送到肺部,向下控制膀胱,五臟六腑都能得到充足的氣血供應,這就是理中丸的核心原理。
3. 續論
消渴證,醫者喜用龜板、鱉甲、元參、枸杞子、天門冬、麥門冬、天花粉、五味子、生地黃、熟地、玉竹、女貞子、石斛、蛤蜊、牡蠣之類。開口便云戒用苦寒,急生津液,藥品惟取中和,求效勿期旦夕。斯語也,近情近理,誰敢道其非者。而不知似是之言,最為誤事。治病如治國,國中不患有真小人,惟患有偽君子也。
蓋彼既以津液為重,亦知津液本吾身之真水乎,水不自生,一由氣化,一由火致。黃耆六一湯取氣化為水之義也,崔氏腎氣丸取火能致水之義也。七味白朮散,方中有藿木之香燥,而《金匱翼》謂其大能生津。理中湯方中有乾薑之辛熱,而「侶山堂」謂其上升水液,此理甚微,非淺學者所能解。
若以滋潤甘寒為生津養液,實所以涸精液之源,而速其死也。
白話文:
在治療消渴症時,醫生們常愛使用像龜板、鱉甲、元參、枸杞子、天門冬、麥門冬、天花粉、五味子、生地黃、熟地、玉竹、女貞子、石斛、蛤蜊、牡蠣等藥物。他們一開始就會告訴病人不要使用苦寒的藥物,強調要迅速補充津液,選擇藥材時只取中性和平和的,並且告誡病人不要期望短期內就能見效。這種說法看似合情合理,誰會去質疑它的正確性呢?然而,這種看似合理的言論,往往最容易導致錯誤。
治病就像治理國家一樣,國家中不怕有真正的奸邪小人,只怕有偽裝的君子。如果醫生過分重視津液,他們是否真正理解津液實際上就是我們身體中的真水?水並不能自行生成,它的生成一是靠氣的轉化,二是靠火的作用。黃耆六一湯的意義就在於利用氣的轉化來生成水,而崔氏腎氣丸則是利用火的作用來生成水。七味白朮散中雖然有藿木的香燥,但《金匱翼》認為它能大量生成津液。理中湯方中雖然有乾薑的辛辣熱性,但「侶山堂」認為它能提升水液。這些道理非常微妙,不是學識淺薄的人能夠理解的。
如果只是單純地使用滋潤甘寒的藥物來生成津液和滋養體液,實際上是在枯竭精液的來源,加速病人的死亡。
4. 實證
5. 內外俱實病詩
防風通聖力迴天,誰道河間立法偏,表裡實邪能兩解,細參五實得真銓。
實病失治而死者多由阻塞,有清道濁道之分:阻塞清道者,法當救肺,吳人馬元儀以栝蔞、紫菀、半夏、貝母、桔梗、枳殼、蘇子、杏仁、橘紅、甘草之屬以開之;因循不治,則天氣不入,穀氣不出,清道不通而終矣。阻塞濁道者,法當救胃,歙人張心在以三承氣湯、四順清涼飲、大柴胡之屬以下之;因循不治,則腹滿實堅,二便不出,濁道不通而終矣。
白話文:
【內外俱實病症詩】
防風通聖散的藥效如同回天之力,誰說河間派的治療方法有所偏頗?它能同時治療體表和體內實質性的邪氣,仔細研究'五實'症狀,才能得到正確的判斷。
實質性的疾病如果得不到適當的治療,導致死亡的情況非常多,這通常是因爲身體的通道被堵塞,可以分爲清理通道和排濁通道兩種情況:如果清理通道被堵塞,依照中醫理論應該急救肺部,吳地的醫者馬元儀會使用栝樓、紫菀、半夏、貝母、桔梗、枳殼、蘇子、杏仁、橘紅、甘草等藥材來疏通;如果拖延不治,那麼外界的新鮮空氣無法進入,食物的消化氣也無法排出,清理通道一旦堵塞,生命就會終結。如果排濁通道被堵塞,依照中醫理論應該急救胃部,歙地的醫者張心在會使用三承氣湯、四順清涼飲、大柴胡湯等藥方來疏導;如果拖延不治,那麼腹部會充滿硬塊,大小便無法排出,排濁通道一旦堵塞,生命也會終結。
希望這能幫到你!如果有任何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6. 阻塞清道詩
元儀救肺論超超,貝菀夏蔞力不饒(吳醫以清微渣滓之品,文其短拙,不特馬元儀一人,)借用還魂(湯)通氣道,立看死證起崇朝。
白話文:
在這篇討論肺部疾病治療的論述中,超越了馬元儀的救肺理論,強調使用貝母、玉竹、夏枯草和蔞藤等草藥的效力不容小覷(這裡提到的吳醫,是用一些清熱解毒、利尿去濕的草藥,來掩飾他們技藝的不足,而這種情況並不只發生在馬元儀一人身上)。他採用了還魂湯這種方劑來疏通氣道,結果令人驚訝的是,原本瀕臨死亡的症狀,在一天之內就得到了顯著的改善。
7. 阻塞濁道詩
救胃傳來理本幽,三承(氣湯)四順(清涼飲)大柴(胡湯)求,陽明氣順針機轉,有腳陽春自我留。
積者,五臟所生,推之不移,屬陰;聚者,六腑所成,推之則移,屬陽;統以平胃散加萹蓄、大麥芽、川芎各等分,木香、沉香各三分之一,大黃酒浸倍用,為末,每服三錢,薑湯送下,忌油膩動氣之物及房事一月。服藥須黃昏,勿食晚飯,大小便見惡物為度。肝積在左脅下,名「肥氣」,去蒼朮加柴胡、鱉甲、青皮、莪朮。
肺積在右脅下,名「息賁」,加白豆蔻、桑白皮、貝母。心積起臍上至心下,大如臂,名「伏梁」,去蒼朮加肉桂、黃連、石菖蒲、莪朮。脾積在胃脘,腹大如盤堅如石,名「痞氣」,照原方不加減。
惟腎積發於小腹,上奔衝心而痛,名「奔豚」,去蒼朮、大黃、陳皮、麥芽、萹蓄,加茯苓為君,肉桂、當歸、吳茱萸、附子、以楝子、李根白皮為佐,研末,煉蜜為丸,淡鹽湯送下。若虛弱之人,衰其半而止,或以補熱佐之。其餘熱積加芩、連、寒積加薑、桂、附子,酒積加葛根,痰積加南星、半夏,水積加海藻、豬苓、澤瀉,血積加桃仁、紅花,肉積加阿魏、山楂,果積加麝香、草果。
白話文:
胃部問題的治療原理深奧,需使用三承氣湯、四順清涼飲和大柴胡湯來調理。當陽明經氣順暢,身體機能就像春天般充滿活力,健康由自己掌握。
積聚是臟腑功能失調的結果,其中固定不移的稱為陰性積,可移動的為陽性聚。治療上,以平胃散為基礎,加入萹蓄、大麥芽、川芎等量,再配伍三分之一份量的木香和沉香,以及加倍量的酒浸大黃。製成粉末後,每次服用約三錢,用薑湯送服,一個月內應避免油膩食物、刺激性食物及性行為。服藥時間選擇黃昏,且不要吃晚餐,直至大小便出現異常物質為止。
肝臟的積聚在左側肋骨下方,稱為「肥氣」,治療時要去除蒼朮,加入柴胡、鱉甲、青皮、莪朮。肺部積聚在右側肋骨下方,稱為「息賁」,可加入白豆蔻、桑白皮、貝母。心臟積聚從肚臍上至心臟下方,形狀像手臂,稱為「伏梁」,去掉蒼朮,加入肉桂、黃連、石菖蒲、莪朮。脾臟積聚在胃脘,腹部膨大如盤堅硬如石,稱為「痞氣」,按照原方不作增減。
腎臟積聚發生在小腹,會向上沖擊心臟引起疼痛,稱為「奔豚」,需去除蒼朮、大黃、陳皮、麥芽、萹蓄,以茯苓為主藥,輔以肉桂、當歸、吳茱萸、附子、楝子、李根白皮,研磨成粉,用煉蜜製成丸藥,用淡鹽湯送服。對於體質虛弱的人,藥量應減半,或輔以補益和溫熱藥物。對於熱性積聚,可加入黃芩、黃連;寒性積聚,加入薑、肉桂、附子;酒精引起的積聚,加入葛根;痰濕積聚,加入天南星、半夏;水液積聚,加入海藻、豬苓、澤瀉;血液積聚,加入桃仁、紅花;肉類引起的積聚,加入阿魏、山楂;水果引起的積聚,加入麝香、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