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實在易》~ 卷三 (5)
卷三 (5)
1. 腰痛詩
腰痛外邪五積宜,內虛六味(湯,八味湯)化裁之,若還瘀血尋鹿角,腎著(病,即用腎著湯)沉沉不轉移。
不寐證。經文外,《金匱》主肝魂不守宅,用酸棗仁湯。余以陽不歸陰,用干百合一兩半,紫蘇葉三錢,龍骨、牡蠣、茯神、棗仁之類,隨宜加入。
(經義)《邪客篇》「伯高曰:厥氣客於五臟六腑,則衛氣獨行其外,行於陽而不得入於陰。行於陽則陽氣盛,陽氣盛則陽蹺陷(按:此「陷」字即陷阱之陷,陽氣阻而不行也,)不得入於陰,陰虛故目不瞑。帝曰:善,治之奈何。伯高曰:補其不足,瀉其有餘,調其虛實,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飲以半夏湯一劑,陰陽已調,其臥立至。」《大惑論》:「帝曰:病不得臥者,何氣使然。
岐伯曰:衛氣不得入於陰,常留於陽,留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蹺盛,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矣。」
白話文:
[腰痛詩]的現代譯文:腰痛是由外部因素或內部體質問題引起,如果是由外在因素如風寒濕熱等導致的腰痛,可以使用五積散;若是體內虛弱導致,則可採用六味地黃湯或是八味地黃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加減調整。若腰痛由瘀血引起,應尋求使用含鹿角的藥方。若患的是腎著病,即腰部沉重不適,則應使用腎著湯。
對於失眠症狀,除了經典中的描述,根據《金匱要略》,認為是肝臟功能失調,魂魄不安,可用酸棗仁湯。此外,我認為是因為身體的陰陽失衡,可用百合一兩半,紫蘇葉三錢,再配以龍骨、牡蠣、茯神、酸棗仁等,視情況加入。
根據《邪客篇》的描述,當異常的氣影響到五臟六腑,保護體表的衛氣就會單獨在外層運行,無法進入陰分,停留在陽分,使得陽氣過剩,進而阻礙了其進入陰分的通道,陰分因此虛弱,所以會出現眼睛無法閉合的情況。治療上,需要補充不足,調節虛實,讓陰陽得以平衡,邪氣得以去除,服用半夏湯一劑,陰陽平衡後,就能立刻入睡。
《大惑論》中提到,若一個人無法安睡,是因為衛氣無法進入陰分,總是留在陽分,使得陽分氣血過剩,進而影響到進入陰分的通道,陰分因此虛弱,所以會出現眼睛無法閉合的情況。
2. 不寐詩
不寐《內經》論最詳,肝魂招納(酸)棗仁湯,紫蘇百合歸陰分(《侶山堂類辨》云:「余植百合,其花朝開暮合,紫蘇之葉,朝挺暮垂,俱能引陽氣而歸陰分」,)龍牡茯神佐使良。
不能食者,胃中元氣虛也。然有虛冷虛熱之異。虛冷者,面黃白,身常怕寒,所食不能克化,懶不欲食,大便溏秘無常,病在上、中二焦,宜用消食丸。若病在下焦,命門乏火化之職,宜用《本事》二神丸。虛熱者,面黃中帶赤,身常惡熱,胸膈飽悶,不欲食,間或吐酸,小便短,大便不通,病在上、下二焦,輕者用資生丸,重者用凝神散。若病在下焦,高鼓峰謂:「腎乃胃之關,關門不利,升降息矣。
」關門,即氣交之中,天之樞也。關故腎旺則胃陰足,胃陰足則思食,當急以六味加歸芍養之。若血燥大腸乾枯,有黑糞疊積胃底,則當以熟地五錢,當歸、麻仁各三錢,白芍、桃仁各二錢,微微潤之。視其形體如常,氣血尚足,可加大黃三錢助血藥,大腸一順利,胃自開矣。
江蘇顧西疇最得意之秘法,其徒徐炳南刻《金匱翼》,謂為尤在涇所著,余未敢信。然此法余用少年亦之多效,似不必愛古而薄今也。又此證有谷勞一證,其人怠惰好臥,肢體煩重,腹滿善飢而不能食,食已則發,穀氣不行使然也。《金匱翼》用沉香湯。《肘後》云:飢食便臥得「谷勞」病,令人四肢煩重,默默欲臥食畢輒甚,用大麥芽一升,川椒一兩,並炒乾姜三兩,搗末,每服方寸匕,日三服。
白話文:
對於失眠,《內經》裡有詳細的討論。治療上,可以使用酸棗仁湯來安撫肝臟的魂魄,讓心神得以平靜。紫蘇和百合有助於將陽氣導入陰分,這是由於它們的特性,百合的花會在白天開放,夜晚閉合;紫蘇的葉子則是早晨挺立,到了晚上就會垂下。另外,龍骨、牡蠣、茯苓和神曲作為輔助藥材也是很好的選擇。
如果患者沒有胃口,這通常是因為胃部的元氣虛弱。然而,這種情況可以分為虛冷和虛熱兩種情況。虛冷的表現為面色黃白,身體常常感到寒冷,吃下的食物無法正常消化,食慾減退,大便時稀時祕,病情主要出現在上、中焦。這種情況適合使用消食丸。如果病情出現在下焦,且命門缺乏火氣來促進代謝,則應使用二神丸。虛熱的情況下,面色會呈現黃中帶紅,身體常常感覺到熱,胸膈部位有飽脹感,不願進食,偶爾會有反酸的現象,小便量少,大便不通暢,病情主要出現在上、下焦。輕度情況下可以使用資生丸,重度情況則需使用凝神散。如果病情出現在下焦,高鼓峯指出:「腎臟就像胃的閘門,如果閘門功能失調,身體的升降機能也會受到影響。」因此,當腎臟功能強壯,胃部的陰氣就會充足,進而刺激食慾。此時應立即使用六味地黃丸加上當歸和白芍來滋養身體。如果血液乾燥,大腸乾枯,胃底有大量黑色糞便堆積,應使用熟地五錢、當歸和麻仁各三錢、白芍和桃仁各二錢來輕微潤滑。如果患者身體狀況良好,氣血還算充盈,可以再加入大黃三錢來幫助血液藥物的運作。一旦大腸順利排空,胃部自然會恢復正常功能。
江蘇顧西疇最得意的祕訣,他的徒弟徐炳南將其刻錄在《金匱翼》中,認為這是尤在涇的作品,但我對此不敢完全相信。然而,這個方法在我年輕時使用過多次,效果不錯,所以不必一味推崇古人的理論而忽視當代的知識。此外,有一種叫做「谷勞」的症狀,患者會表現出疲倦、喜歡躺臥、肢體沉重、腹部脹滿、雖然容易餓但卻沒有食慾、吃完飯後病情會加重等特徵,這是因為穀氣運行不暢所致。《金匱翼》建議使用沉香湯。《肘後》中記載:「谷勞」病是因為在剛吃完飯就躺下休息所導致,會使人四肢沉重,想要躺下睡覺,吃完飯後症狀會更嚴重。治療方法是使用一升的大麥芽、一兩的川椒和三兩的乾薑,全部炒過後磨成粉,每次服用一立方寸的量,每天三次。
3. 不能食詩
不食胃虛冷熱分,二神思食效超群(二方治寒冷。)凝神散並資生(丸)妙(二方治虛熱,以上皆病在上,中二焦之方也,)議到下焦勇冠軍(二神丸治腎中之火虛,六味湯治腎中之水虛。)
白話文:
【不能進食詩】
不吃東西是因爲胃部虛寒或熱氣分佈不均,使用二神思食方效果極佳(此兩方專治胃寒)。凝神散和資生丸非常有效(這兩方專治胃虛熱,以上所提都是治療上焦與中焦病症的方子),至於下焦病症則需更勇猛的治療(二神丸專門治療腎臟火氣不足,六味湯則針對腎臟水分不足的情況)。
簡單來說,就是中醫根據人體三焦(上、中、下)的不同狀況,提供不同的食療或藥療建議。上中焦病症多涉及胃部問題,下焦則多關聯腎臟問題。
4. 谷勞詩
谷勞食已即貪眠,責在胃虛氣不前,《肘後》椒姜大麥研,沉香湯取善盤旋。
食亦者,飲食不為肌膚,言雖食亦若飢也。《內經》云:大腸移熱於胃,善食而瘦,謂之食亦。夫胃為水穀之海,所以化氣味而為榮衛者也。若乃胃受熱邪,消灼穀氣,不能變化精血,故善食而瘦也。又胃移熱於膽,亦名食亦,以膽為陽木,熱氣乘之,則爍土而消穀,宜甘露飲主之。
白話文:
吃了東西就馬上想睡覺,這問題出在胃虛弱,消化功能不佳。古書《肘後方》提到用胡椒、薑和大麥磨成粉,再用沉香湯來服用,能有效改善這個情況。
飲食,並非單純為了滋養皮膚,而是即便吃了很多,卻仍感覺像飢餓一樣。根據《黃帝內經》記載,當大腸的熱氣影響到胃,會讓人食慾旺盛但身體卻變得消瘦,這種情況被稱作「食亦」。胃部如同水穀的海洋,負責將食物轉化為營養,供應全身。然而,一旦胃部受到熱邪侵擾,會消耗掉食物中的氣味精華,無法轉化為精血,因此就算吃得多也會消瘦。另外,如果胃部的熱氣影響到膽,同樣會有「食亦」的現象,因為膽屬陽性木質,熱氣會加重其特性,進而消耗食物,對於這種情況,適合使用甘露飲來調理。
希望以上的資訊對你有所幫助!
5. 食亦詩
食亦皆因胃熱乘,雖能納穀瘦難勝,慈雲若骨垂甘露,榮衛氳氤氣上騰。
黃疸證,已食如飢,但欲安臥,一身面目及小便俱黃是也。此為胃熱脾寒,寒則生濕,或胃得風而脾熱,得寒而濕。濕熱內郁,則膀胱之氣不化,膀胱主一身之肌表,不化氣則濕熱無去路而成疸矣。《金匱淺注》言之最詳,今惟以陰陽提其大綱。凡陰黃疸,色暗如熏黃,短氣,小便自利,證多虛,宜理中湯、建中湯之類主之。
陽黃疸,色明如橘子,氣逆,小便不利,證多實,宜茵陳蒿湯、梔子柏皮湯之類主之。又有從房事而得者,身黃而額上黑,微汗出,手足心熱,名女勞疸。取婦人月經布和血燒灰,空腹酒服方寸匕,日再,不過三日必愈。然《金匱淺注》不可不讀。此黃色雖現於表,而鬱熱則盛於裡,故列於裡證。
白話文:
【食亦詩】
這首詩在講,飲食過量往往是因為胃火旺盛,雖然能夠吃得下飯,但身體卻瘦弱無法承受。如果慈悲的雲朵能降下甘露,那麼我們身體的營養與防禦能力就會像蒸氣一樣上升。
黃疸病,病人吃了東西還是覺得餓,只想躺著休息,全身包括臉和眼睛以及小便都會變黃。這是因為胃部有熱而脾臟偏寒,脾寒就會產生濕氣,或者胃部受風影響導致脾熱,受寒影響則會產生濕氣。當濕熱在體內鬱積,膀胱的氣就無法正常運作,膀胱主掌身體的肌膚表面,如果無法運化氣,那麼濕熱就沒有出路,於是形成黃疸。《金匱淺注》對此有詳細解釋,現在只以陰陽來概括主要觀點。
對於陰黃疸,皮膚顏色較暗沉,像是被煙燻過的黃色,呼吸短促,小便順暢,症狀多屬虛弱,適合服用理中湯、建中湯等藥物。
對於陽黃疸,皮膚顏色明亮如同橘子,呼吸困難,小便不順,症狀多屬實證,適合服用茵陳蒿湯、梔子柏皮湯等藥物。
另外,還有一種是由性行為引發的黃疸,身體泛黃,額頭呈現黑色,微微出汗,手腳心熱,稱為女勞疸。可取婦女月經後的衛生棉,連同血一起燒成灰,空腹時以酒送服一立方厘米的份量,每天兩次,不出三天必會好轉。然而,《金匱淺注》是一定要閱讀的。這種黃色雖然是表現在皮膚上,但其實是體內的熱氣鬱積所導致,所以被歸類在內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