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醫學實在易》~ 卷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三 (3)

1. 痢疾詩

痢分寒熱各相爭,張氏(號心在,近時人著《張氏醫參》)伏邪論最精,腸熱(腸喜熱,日受熱而伏為病根)胃寒(胃喜寒,日受寒而伏為病根)標(標熱)本(本寒)異,暑過(炎暑已退,寒氣欲動)秋至(新秋初至,餘熱猶燃)序時更,理中(湯)姜克貪涼病,加味(煎湯加大)黃令鬱火清,初患尚輕休語此,止從芍藥湯定權衡。

白話文:

痢疾分為寒痢和熱痢,兩者相互對抗。張氏(號心在,近時人著《張氏醫參》)的伏邪論非常精闢,他指出腸熱(腸喜熱,日受熱而伏為病根)和胃寒(胃喜寒,日受寒而伏為病根)是病症的表象和本質,兩者不盡相同。當暑氣消退(炎暑已退,寒氣欲動),秋季到來(新秋初至,餘熱猶燃)時,氣候轉變,理中湯加入生薑可克制貪涼所致的病症,加味黃連可以清熱瀉火。如果病情剛開始還比較輕,就不用急著用這些藥,可以先用芍藥湯調治,權衡病情輕重。

2. 痢疾救逆詩三首

發熱如焚痢可愁,當歸四逆(湯)探源流,小柴(胡湯)治嘔兼寒熱,倉廩湯中再講求。

噤口垂危亦可醫,大承(氣湯)神妙少人知,芩連葛草(葛根,黃連,黃芩,甘草湯)相需用,奪出三關在片時。

真人養臟(湯)直腸需(水穀直下不停,)間用香連(丸)止下趨,仲景桃花(湯)春有腳?箇中識得反三隅。

陰虛下痢、發熱膿血稠黏及休息痢,用駐車丸。

白話文:

高燒如火、腹瀉難忍,可用當歸四逆湯找出病因,小柴胡湯治療嘔吐兼寒熱,倉廩湯更需講究。

嘴巴緊閉、危在旦夕也能醫治,大承氣湯的神奇功效鮮為人知,黃芩、黃連、葛根、甘草相輔相成,能迅速解毒,化解病症。

真人養臟湯用於直腸問題,間用香連丸止瀉,仲景桃花湯的運用,需要深入理解其反三隅的原理。

陰虛下痢、發熱、膿血稠黏以及休息痢,可用駐車丸治療。

3. 陰虛下痢詩

千金傳下駐車丸,兩半歸連重一般,三兩阿膠姜一兩,陰虛久痢得靈丹。

阿膠(三兩),黃連,當歸(各一兩半),乾薑(炒,一兩)醋煮阿膠為丸,每服四、五十丸,晝夜三服,米飲下。「三車」運精、氣、神,分治三焦,以調適陰陽。此因陽熱過旺,陰精受傷,故用黃連以駐鹿車之驟,乾薑以策牛車之疲,阿膠以挽牛車之陷,當歸以和精氣神之散亂也。張石頑此注甚超,全錄之。

白話文:

《千金傳》中记载的駐車丸,药方为:取阿胶三两,黄连、当归各一两半,干姜(炒制)一两。将阿胶用醋煮成丸,每次服用四五十丸,一天三次,用米汤送服。此丸方以阿胶、黄连、当归、干姜四味药组成,针对阴虚久痢者,可起到滋阴补血、固涩止泻的作用。其中,阿胶滋阴补血,黄连清热泻火,当归补血活血,干姜温中散寒。这四味药相互配合,可以有效治疗阴虚久痢。

奇恆痢。張隱菴曰:「病生於外感,內傷,人所共知,而奇恆之病,知之者鮮矣。奇恆者,異於恆常也。即以奇恆之下利而言,乃三陽並至,三陰莫當,積並則為驚,風病起疾,至如礔礪,九竅皆寒,陽氣旁溢,嗌乾喉塞。痛並於陰,則上下無常,薄為腸澼。其脈緩小遲澀,血溫身熱死,熱見七日死。

蓋因陽氣偏劇,陰氣受傷,是以脈小沉澀。此證急宜大承氣湯瀉陽養陰,緩則不救。醫者不知奇恆之因,見脈氣和緩,而用平易之劑,此又何異於毒藥乎。予故曰:服平和之藥而愈者,原不死之病,勿藥亦可,服平和湯而後成不救者,醫之罪也。

白話文:

奇恆痢這種病症,是由於外感內傷所致,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奇恆病的病因,了解的人就很少了。奇恆,指的是與平常不同的病症。以奇恆痢來說,就是三陽氣同時上升,而三陰氣卻無法抵擋,積累在一起就會讓人驚慌失措,風寒病迅速發作,讓人像被石頭堵住喉嚨般難受,九竅都冰冷,陽氣外泄,喉嚨乾澀堵塞。疼痛感會蔓延到陰處,讓人腹瀉不止,排泄物稀薄如水。脈象緩慢細小,遲滯不順,身體發熱,卻是寒性,七天內就會死亡。

這是因為陽氣過於旺盛,陰氣受損,所以脈象才會細小沉澀。這種病症必須立即使用大承氣湯瀉去陽氣,滋養陰氣,拖延時間就會無藥可救。醫生如果不了解奇恆病的病因,看到脈象平和緩慢,就用溫和的藥物治療,這和下毒又有什麼分別呢?我所以說:服下平和的藥物而治癒的,本來就不是會死的病,不藥也能自愈,服下平和湯後反而無藥可救的,就是醫生的罪過了。

4. 奇恆痢疾詩

奇恆痢疾最堪驚,陽並於陰勢莫京,喉塞咽乾君切記(嘉慶戊午夏,泉郡王孝?患痢七日。忽於寅午之交,聲微啞,譫語半刻即止,酉則死。七月,榕城葉廣文觀鳳之弟,患同前證,來延,自言伊弟痢亦不重,飲食如常,惟早晨咽乾微痛,如見鬼狀,半刻即止,時屆酉刻,余告以不必往診,令其速回看看,果於酉戌之交死,)大承急下可回生。

泄瀉之證,《內經》所謂:「濕勝則濡泄,」是也。宜以胃苓湯為主。如寒勝則下利清穀,加乾薑、附子、吳茱萸。如熱甚則下利腸垢,去桂枝,加黃連、黃芩、乾葛。如食積加麥芽、山楂炒黑。如虛甚加人參。若五更後依時作瀉,名脾腎瀉,宜四神丸去肉豆蔻,加人參、白朮、罌粟殼、乾薑、茯苓,以棗湯疊丸,臨臥以薑湯送下四、五錢。久瀉宜聖濟附子丸。

白話文:

奇恆痢疾最可怕,陽氣與陰氣失衡就極為危險,喉嚨阻塞、口乾舌燥要格外小心。嘉慶戊午年夏天,泉郡王孝?患痢疾七天,突然在寅午交替時聲音微弱沙啞,神志不清說胡話,半刻鐘就停止,酉時就死了。七月,榕城葉廣文觀鳳的弟弟,患上相同的病症,來找我診治,自稱他弟弟的痢疾並不嚴重,飲食如常,只是早上咽喉乾燥微痛,就像看見鬼一樣,半刻鐘就停止,當時快要酉時了,我告訴他不用再去看診,趕快回家看看,結果就在酉戌交替時死了。這種情況,用大承湯急救可以救回性命。

泄瀉的症狀,《內經》中說「濕氣過盛就會造成滑泄」,就是這個道理。應該以胃苓湯為主方。如果寒氣過盛,就會導致腹瀉排泄清稀的穀物,就應該加乾薑、附子、吳茱萸。如果熱氣過盛,就會導致腹瀉排泄腸垢,就應該去掉桂枝,加黃連、黃芩、乾葛。如果食積,就應該加麥芽、炒黑的山楂。如果虛弱過度,就應該加人參。如果在五更之後按時腹瀉,叫做脾腎瀉,就應該用四神丸去掉肉豆蔻,加人參、白朮、罌粟殼、乾薑、茯苓,用棗湯包裹藥丸,睡前用薑湯送服四五錢。久瀉應該服用聖濟附子丸。

又《金匱翼》乳豆丸,治滑泄不止,諸藥罔效。方用肉豆蔻(生為末)、通明乳香(以酒浸過)研成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送下。

(經義)《金匱真言》曰:「長夏善病,洞泄寒中。」《陰陽應象大論》曰:「清氣在下,則生飧泄。」又曰:「濕勝則濡泄。」又曰:「春傷於風,夏生飧泄。」又曰:「水穀之寒濕,感則害人六腑。」《臟氣發時論》曰:「脾病者,虛則腹滿,腸鳴,飧泄,食不化。」《經脈篇》曰:「脾所生病,心下急痛,溏瘕泄。

白話文:

《金匱翼》記載的乳豆丸,可以用來治療久瀉不止,其他藥物都無效的情況。方劑用生肉豆蔻研磨成粉,將通明乳香浸泡在酒中後研磨成膏,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

肝所生病,胸滿嘔逆,飧泄狐疝。」《厥論》曰:「少陰厥逆,虛滿嘔,變下泄清。」《陰陽別論》曰:「一陽發病,少氣善咳,善泄邪氣。」《臟腑病形篇》曰:「肺脈小甚為泄,腎脈小甚為洞泄。」《脈要精微論》曰:「胃脈實則脹,虛則泄。」又曰:「脈動一代者,病在陽之脈也,泄及便膿血。

」《玉機真臟論》曰:「泄以脈大,脫血而脈實,皆難治。」《師傳篇》曰:「臍以上皮熱,腸中熱,則出黃如糜。臍以下皮寒,胃中寒,則腹脹腸中寒,則腸鳴飧泄。胃中寒,腸中熱,則脹而且泄。」

白話文:

肝臟生病會導致胸悶、嘔吐、腹瀉和疝氣。少陰虛寒導致厥逆、虛脹、嘔吐,並伴隨清稀的腹瀉。陽氣不足導致氣短、咳嗽、容易排泄邪氣。肺經脈虛弱容易導致腹瀉,腎經脈虛弱則會出現嚴重的腹瀉。胃經脈實則會導致腹脹,虛則會導致腹瀉。脈搏跳動頻繁,說明陽脈有病,會導致腹瀉、便血或膿血。脈搏大且血虛,或者脈搏實而血虛,都很難治癒。上腹部皮膚發熱,腸道有熱,則會排出黃色糜狀物。下腹部皮膚冰冷,胃寒則會腹脹,腸寒則會腸鳴腹瀉。胃寒腸熱則會腹脹且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