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醫學實在易》~ 卷一 (1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2)

1. 《內經》診法

《素問·脈要精微論》曰:「尺內兩旁,則季脅也(尺內,尺中也,兩旁,兩尺部之外旁也,季脅,兩脅之下秒也。何以謂之季,言脅之盡處也。)尺外以候腎,尺裡以候腹(兩腎附於季脅,是季脅之內乃是兩腎,兩腎之內乃是腹中,故以尺內候腹中,尺外以候腎,尺之四旁以候季脅,是兩旁更出於外也。楊元如曰:『所謂外者,乃六脈之本位。

脈居歧骨之外,故以本位為外,而偏於里者為內也。』高士宗云:『脈氣自下而上,故先論之尺部左右外內也)。』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內以候膈(中附上者,附左尺而上左手之關脈也。肝居脅內,故以關候肝,膈氣在中,故以內候膈。膈謂膈肉之下,肝脾所居之郛廓也。

)右外以候胃,內以候脾(右者,附右尺而上右手之關脈也。脾主中土,故以關內候脾,陰內而陽外,故以關外候胃。問曰:六腑獨言候胃何義。曰:五臟之氣血皆胃腑之所生,故臟氣不能自至於手太陰,必因胃氣乃至。是以《本經》凡論五臟必及於胃,而余腑不與焉,然而臟腑雌雄各有併合,言心而小腸在其中矣,言肺而大腸在其中矣,餘臟准此。高士宗云:『脈氣自下而中,故次論關部之左右外內也。

』)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內以候胸中(上附上者,從右關而上右寸口也。胸中者,宗氣之所居也。《經》曰:宗氣積於胸中,命曰氣海,上出於肺,循喉嚨而行呼吸,)前以候前,後以候後,膻中(左者,左寸口也,心者,君主之官也,膻中者,臣使之官,君主之相位也。高士宗云:『脈氣自中而上,故終論寸部之左右外內也。

』)前以候前,後以候後(脈有外內,復有前後,前以候前,尺前,關前,寸前,以候形身之前也。後以候後,寸後,關後,尺後,以候形身之後也。)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脛,足中事也。」(脈有內外前後,復有上下,是脈體之六合也。上竟上者,自寸上而竟上於魚際也。

喉主天氣,位居胸上,故為胸喉中事,乃上以候上也。下竟下者,自尺下而竟下於肘中也。足履乎地,股、膝、脛、足居腰與少腹之下,故為少腹、腰、股、膝、脛、足中事,乃下以候下也。)

參各家注,此審別形聲,臟腑,外內之法也。首言兩旁,次言前後,次言上下。蓋以左右三部之脈,正候之外,推而及於三部之兩旁,三部之前後,且上而極於魚際之上,下而極於尺澤之下,無所不到,可謂候法無餘蘊矣。今即以尺內兩旁則季脅也,引一語而比例之。既以尺部之兩旁候形身之季脅,便知關部之兩旁可以候形身之兩脅,寸部之兩旁可以候形身之兩腋。書不盡言,學者當得其意而引伸也。

其曰前後者,以寸、關、尺各部,前一分為前,後一分為後,乃各部之交界處也。其曰上下者,言上而更上於寸,下而更下於尺也。總而言之,首言外內,次言前後,蓋以兩手之脈,平以分之,有如文王之卦,離南坎北,震東兌西,以候形身之四旁。上竟上,,下竟下者,有如伏羲之卦,豎以觀之,而天地定位也。

白話文:

《內經》診法

《素問·脈要精微論》說:「在手腕尺部內側的兩旁,對應的是季脅部位(尺部內側,指的是尺脈的中間位置,兩旁指的是尺脈左右兩側的邊緣,季脅指的是兩側脅部下方末端,之所以稱為季,是指脅部盡頭的地方)。尺脈外側可以診察腎臟,尺脈內側可以診察腹部(兩腎附著在季脅部位,因此季脅內側對應的就是兩腎,兩腎內側對應的是腹部,所以用尺脈內側診察腹部,用尺脈外側診察腎臟,尺脈的四旁診察季脅,也就是兩旁更靠外的位置。楊元如說:『所謂外,指的是六脈的本位,脈搏的位置在歧骨之外,所以把本位稱為外,而偏向內側的稱為內。』高士宗說:『脈氣從下往上運行,所以先論述尺部的左右外內。』)。

往上到關脈,左手關脈外側診察肝臟,內側診察膈(關脈往上,指的是靠近左手尺脈的上端,也就是左手關脈。肝臟位於脅部內部,所以用關脈診察肝臟,膈氣位於中間,所以用內側診察膈。膈指的是橫膈膜下方,肝臟和脾臟所處的區域)。右手關脈外側診察胃部,內側診察脾臟(右手關脈往上,指的是靠近右手尺脈的上端。脾臟主運化,所以用關脈內側診察脾臟,陰氣在內,陽氣在外,所以用關脈外側診察胃部。有人問:為何六腑只說診察胃部?回答:五臟的氣血都由胃腑所生,所以臟腑之氣無法直接到達手太陰經,必須藉由胃氣才能到達。因此《內經》凡是論及五臟,必定會提到胃,其他腑則不提及,然而臟腑陰陽各自有相合的,說到心臟,小腸也包含在其中了,說到肺臟,大腸也包含在其中了,其他臟腑也按此類推。高士宗說:『脈氣從下往中運行,所以接著論述關部的左右外內。』)。

往上到寸脈,右手寸脈外側診察肺臟,內側診察胸腔(寸脈往上,指的是從右手關脈往上到右手寸口。胸腔是宗氣所聚集的地方。《經》說:宗氣積聚在胸腔,稱為氣海,向上輸送到肺,循著喉嚨進行呼吸)。左手寸脈前部診察身體前部,後部診察身體後部,膻中(左手寸脈,也就是左手寸口。心臟是君主之官,膻中是臣使之官,是君主的輔佐之位。高士宗說:『脈氣從中往上運行,所以最後論述寸部的左右外內。』)。寸、關、尺各脈的前部診察身體前部,寸、關、尺各脈的後部診察身體後部(脈有外內之分,還有前後之分,前部診察身體的前面,尺脈前部、關脈前部、寸脈前部,都用來診察身體的前面。後部診察身體的後面,寸脈後部、關脈後部、尺脈後部,都用來診察身體的後面)。

寸脈上端所對應的,是胸腔和喉嚨的疾病。尺脈下端所對應的,是少腹、腰部、大腿、膝蓋、小腿、腳部的疾病(脈有內外前後,還有上下之分,這就是脈象體現的六合。寸脈上端所對應的,指的是從寸口上端延伸到魚際的部位。喉嚨主管天氣,位置在胸腔之上,所以是胸喉部位的疾病,是用上來診察上。尺脈下端所對應的,指的是從尺脈下端延伸到肘彎的部位。腳踩在地面上,大腿、膝蓋、小腿、腳部位於腰部和少腹之下,所以是少腹、腰部、大腿、膝蓋、小腿、腳部的疾病,是用下診察下)。

參考各家的注解,這段文字是為了審察區別身體的形態、聲音、臟腑,以及外內部位的方法。首先提到兩旁,接著提到前後,最後提到上下。大概是說用左右三部的脈搏,在正常診察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及到三部的兩旁,三部的前後,而且向上到魚際之上,向下到尺澤之下,無所不到,可以說診察的方法非常全面了。現在就用「尺脈內側兩旁對應的是季脅」這句話來做個比較。既然用尺部的兩旁來診察身體的季脅,就可以知道關部的兩旁可以用來診察身體的兩側脅部,寸部的兩旁可以用來診察身體的兩側腋下。書中沒有詳細說明,學者應該領會其中的意思,並加以推廣。

所謂的前後,指的是把寸、關、尺各部分為前後兩部分,也就是各部分交界的地方。所謂的上下,指的是在寸脈之上更往上,在尺脈之下更往下。總的來說,首先提到外內,接著提到前後,大概是說把兩手的脈搏,平著分開來看,就像文王的卦象,離卦代表南方,坎卦代表北方,震卦代表東方,兌卦代表西方,用來診察身體的四方。上端對應上端,下端對應下端,就像伏羲的卦象,豎著來看,天地就定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