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指歸》~ 卷上 (1)
卷上 (1)
1. 分寸歌
足太陽兮膀胱經,目內眥角始晴明。眉頭陷中攢竹取,曲差發際上五分,五處發上一寸是,承光發上二寸半,通天絡卻玉枕穴,相去寸五調勻看,玉枕挾腦一寸三,入發二寸枕骨現,天柱陷後髮際中,大筋外廉陷中獻。
自此挾脊開寸五,第一大杼二風門,三椎肺俞厥陰四,心俞五椎之下論,膈七肝九十膽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腎,大腸十六之下椎,小腸十八膀十九,中膂內俞二十椎,白環二十一椎下當。以上諸穴可排之,更有上次中下髎,一二三四腰空好,會陽陰尾尻骨旁,背部二行諸穴了。
又從脊上開三寸,第二椎下為附分,三椎魄戶四膏肓,第五椎下神堂尊,第六譩譆膈關七,第九魂門陽綱十,十一意舍之穴存,十二胃倉穴已分,十三肓門端正在,十四志室不須論,十九胞肓二十秩邊,背部三行諸穴勻。
又從臀下陰文取,承扶居於陷中主,浮郄扶下方六分,委陽扶下寸六數,殷門扶下六寸長,膕中外廉兩筋鄉,委中膝骨約紋里,此下三寸尋合陽,承筋腳跟上七寸,穴在踹腸之中央,承山踹下分肉間,外踝七寸上飛揚,跗陽外踝上三寸,崑崙後跟陷中央,僕參亦在踝骨下,申脈踝下五分張,金門申脈下一寸,京骨外側骨際量,束骨本節後陷中,通谷節前陷中強,至陰卻在小趾側,太陽之穴始周詳。
白話文:
足太陽膀胱經開始於眼睛內角的晴明穴。眉毛頭部凹陷中的攢竹穴,發際線上五分的地方是曲差穴,發際線上一寸的地方是五處穴,再往上二寸半是承光穴,通天和絡卻玉枕穴相距一寸五分,玉枕穴位於腦後一寸三的地方,進入頭髮二寸後,可以見到枕骨,這是天柱穴,位於頭髮後方的大筋外側凹陷中。
從此沿著脊椎兩側開一寸五分,第一個是大杼穴,第二個是風門穴,第三椎是肺俞穴,第四椎是厥陰俞穴,第五椎是心俞穴,第七椎是膈俞穴,第十椎是肝俞穴,第十一椎是膽俞穴,第十二椎是脾俞穴,第十三椎是胃俞穴,第十四椎是三焦俞穴,第十五椎是腎俞穴,第十六椎是大腸俞穴,第十八椎是小腸俞穴,第十九椎是膀胱俞穴,第二十椎是中膂內俞穴,第二十一椎下面是白環穴。以上這些穴位可以依序排列,另外有上次中下髎穴,分別在一、二、三、四腰椎的空隙,會陽穴在尾骨旁邊,這是背部第二行的穴位。
再從脊椎往外三寸,第二椎下是附分穴,第三椎是魄戶穴,第四椎是膏肓穴,第五椎下是神堂穴,第六椎是譩譆穴,第七椎是膈關穴,第九椎是魂門穴,第十椎是陽綱穴,第十一椎是意舍穴,第十二椎是胃倉穴,第十三椎是肓門穴,第十四椎是志室穴,第十九椎是胞肓穴,第二十椎是秩邊穴,這是背部第三行的穴位。
再從臀部下方的皺褶中找到承扶穴,位於凹陷中。浮郄穴在承扶穴下方六分,委陽穴在承扶穴下方一寸六分,殷門穴在承扶穴下方六寸,膕中外廉兩筋鄉,委中穴在膝蓋骨紋理處,往下三寸是合陽穴,承筋穴在腳跟上七寸,位於踹腸的中心,承山穴在踹下肌肉間,外踝上七寸是飛揚穴,跗陽穴在外踝上三寸,崑崙穴在腳跟後方的凹陷中,僕參穴也在踝骨下方,申脈穴在外踝下方五分,金門穴在申脈穴下一寸,京骨穴在外側骨際,束骨穴在本節後方的凹陷中,通谷穴在節前的凹陷中,至陰穴在小趾側邊,這樣就詳細介紹了足太陽膀胱經的所有穴位。
2. 病證解
氣衝頭痛,脈上額絡腦也。目似脫,脈起內眥也。項如拔,脈下項也。脊痛,脈挾脊也。腰似折,脈抵腰中也。髀不可曲。脈過髀樞也。膕如結,脈入膕中也。踹如裂,脈貫踹內也。以上皆太陽經絡中病也。痔,脈貫臀也。瘧,兼少陽證也。狂癲,合陽維、陽蹺兩經病也。頭項痛,脈上額入腦下項也。
目黃淚出,脈起內眥也。鼽衄,內眥近鼻,合陽明病也。項背腰尻以下至小趾不用,皆經脈所過之地。以上或本經,或合他經,皆經病,未及腑病也,腑病載本草中。
白話文:
[病症解釋]
當氣衝上導致頭痛,這是因為脈絡影響到額頭和腦部。眼睛有種快要脫落的感覺,這是由於脈絡起始於內眼角落。脖子像被拉扯一樣,這是因為脈絡下達至頸項。脊椎疼痛,是因為脈絡夾著脊椎而行。腰部像要斷裂,這是脈絡直達腰部中心所致。大腿無法彎曲,這是因為脈絡穿過大腿關節。小腿後側像是被束縛,這是脈絡進入小腿後側。腳跟像撕裂般疼痛,這是脈絡貫穿腳跟內部。以上這些都是太陽經絡受影響的病症。
痔瘡,是因為脈絡貫穿臀部。瘧疾,則是結合了少陽經的症狀。精神失常,是陽維脈和陽蹺脈兩條經絡共同的問題。頭部和頸項疼痛,這是脈絡上至額頭進入腦部,再向下延伸至頸項。
眼睛泛黃並有淚水流出,這是脈絡起始於內眼角落。鼻塞流血,由於內眼角落靠近鼻子,這與陽明經的病症相關。從頸背到腰部,再到臀部,一直到小趾失去功能,這些都是脈絡經過的地方。以上提到的病症,有的是單純影響本經,有的則是影響到其他經絡,都屬於經絡的病症,尚未影響到臟腑。關於臟腑的病症,可以在中藥典籍中找到相關記載。
3. 本草臟腑虛實標本用藥式
膀胱主津液,為胞之府,氣化乃能出,號州都之官,諸病皆干之。
本病(臟腑之病)
小便淋瀝,或短數,或黃赤,或白,或遺失。(膀胱主小便,諸病皆本腑病。)或氣痛。(本腑病。)
標病(經絡之病)
發熱惡寒,(太陽主表。)頭痛腰脊強,(同經。)鼻塞,(內眥近鼻。)足小趾不用。(同經。)
白話文:
膀胱負責管理身體的津液,是生育器官的所在,必須透過氣的運作才能排出體內廢物,因此被稱為州都之官,多種疾病都與它有關。
在臟腑層面的疾病
會有排尿困難、頻繁、顏色偏黃或偏白,甚至出現漏尿的情況。(膀胱是控制小便的器官,這些症狀都是膀胱本身的問題。)也可能出現下腹部疼痛。(同樣是膀胱本身出現問題。)
在經絡層面的疾病
可能有發燒、畏寒的現象,(太陽經脈主導身體表面。)頭痛、腰背僵硬,(同樣影響同一條經脈。)鼻塞,(因內眼角落靠近鼻子。)以及腳的小趾無法正常活動。(同樣影響同一條經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