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指歸》~ 附
附
1. 奇經八脈歌
督脈起自下極腧,並於脊裡上風府,過腦額鼻入齦交,為陽脈海都綱要。
任脈起於中極底,上腹循喉承漿里,陰脈之海妊所謂,衝脈出胞循脊中,從腹會咽絡口唇,女人成經為血室,脈並少陰之腎經,與任督本於陰會,三脈並起而異行。
陽蹺起自足跟里,循外踝上入風池。
陰蹺內踝循喉嗌,本足陰陽脈別支。
諸陰交起陰維脈,發足少陰築賓郄。
諸陽會起陽維脈,太陽之郄金門穴。
帶脈周迴季脅間,會於維道足少陽,所謂奇經之八脈,維繫諸經乃順常。
白話文:
督脈從會陰穴開始,沿著脊柱向上,經過風府穴,再到頭部,穿過腦部、額頭、鼻子,最後到達上齒齦。督脈是陽經之海,統領全身陽氣。
任脈從中極穴開始,沿著腹部向上,經過喉嚨,到達承漿穴。任脈是陰經之海,孕育著生命之源。
衝脈從胞中開始,沿著脊柱向上,經過腹部,到喉嚨,最後到達嘴唇。衝脈是十二經脈之海,在女性體內負責經血的運行。
陽蹺脈從足跟開始,沿著外踝向上,到風池穴。
陰蹺脈從內踝開始,沿著喉嚨,到咽喉部位。
諸陰交脈從陰維脈開始,到足少陰經的築賓穴和郄門穴。
諸陽會脈從陽維脈開始,到太陽經的郄門穴和金門穴。
帶脈環繞腰部和兩側肋骨,與足少陽經的維道穴相會。這八條奇經脈,維繫著十二經脈的運行,保持著人體的正常狀態。
2. 穴同名異類
一穴二名
後頂(一名交沖),強間(一名大羽)
竅陰(一名枕骨),腦戶(一名合顱)
曲鬢(一名曲發),腦空(一名顳顬)
顱囟(一名顱息),聽宮(一名多所聞)
瘈脈(一名資脈),素髎(一名面正)
水溝(一名人中),承漿(一名懸漿)
廉泉(一名舌本),風府(一名舌本)
上星(一名神堂),絲竹空(一名目髎)
睛明(一名淚孔),巨髎(一名巨窌)
肩井(一名膊井),淵液(一名泉液)
臑會(一名臑髎),大椎(一名百勞)
命門(一名屬累),風門(一名熱府)
巨闕(一名心募),期門(一名肝募)
白話文:
一穴二名:
後頂(一名交沖): 後腦勺上方的突出部位,又稱交沖穴。
強間(一名大羽): 後腦勺下方,靠近脖子處,又稱大羽穴。
竅陰(一名枕骨): 後腦勺正中央,靠近脖子處,又稱枕骨穴。
腦戶(一名合顱): 後腦勺正中央,靠近頭頂處,又稱合顱穴。
曲鬢(一名曲發): 靠近耳朵上方,頭髮彎曲處,又稱曲發穴。
腦空(一名顳顬): 靠近耳朵上方,頭骨凹陷處,又稱顳顬穴。
顱囟(一名顱息): 嬰兒頭頂的軟骨部位,又稱顱息穴。
聽宮(一名多所聞): 耳朵前方,靠近下顎骨處,又稱多所聞穴。
瘈脈(一名資脈): 手腕內側,靠近大拇指處,又稱資脈穴。
素髎(一名面正): 鼻尖下方,嘴唇上方正中央,又稱面正穴。
水溝(一名人中): 鼻子下方,嘴唇上方,又稱人中穴。
承漿(一名懸漿): 下巴中央,嘴唇下方,又稱懸漿穴。
廉泉(一名舌本): 下巴下方,舌根處,又稱舌本穴。
風府(一名舌本): 後腦勺下方,脖子正中央,又稱舌本穴。
上星(一名神堂): 頭頂正中央,又稱神堂穴。
絲竹空(一名目髎): 眼眶外側,靠近太陽穴處,又稱目髎穴。
睛明(一名淚孔): 眼角內側,靠近鼻梁處,又稱淚孔穴。
巨髎(一名巨窌): 面頰部,靠近下顎骨處,又稱巨窌穴。
肩井(一名膊井): 肩膀外側,靠近脖子處,又稱膊井穴。
淵液(一名泉液): 肩膀外側,靠近腋窩處,又稱泉液穴。
臑會(一名臑髎): 上臂外側,靠近肩膀處,又稱臑髎穴。
大椎(一名百勞): 脖子後方,靠近肩膀處,又稱百勞穴。
命門(一名屬累): 腰部正中央,靠近脊椎處,又稱屬累穴。
風門(一名熱府): 背部,靠近肩胛骨處,又稱熱府穴。
巨闕(一名心募): 胸部正中央,靠近心臟處,又稱心募穴。
期門(一名肝募): 胸部左側,靠近肋骨處,又稱肝募穴。
腎俞(一名高蓋),中膂內俞(一名脊內俞)
天窗(一名窗籠),天鼎(一名天頂)
天突(一名天瞿),扶突(一名水穴)
天池(一名天會),人迎(一名五會)
缺盆(一名天蓋),俞府(一名輸府)
玉堂(一名玉英),神關(一名氣舍)
四滿(一名髓府),腹結(一名腸窟)
衝門(一名上慈宮),氣衝(一名氣街)
橫骨(一名曲骨端),輒筋(一名曲骨端)
陰都(一名食宮),陽輔(一名分肉)
水分(一名分水),水突(一名水門)
會陽(一名利機),會陰(一名屏翳)
商陽(一名純陽),太淵(一名太泉)
白話文:
腎俞,又名高蓋;中膂內俞,又名脊內俞。
天窗,又名窗籠;天鼎,又名天頂。
天突,又名天瞿;扶突,又名水穴。
天池,又名天會;人迎,又名五會。
缺盆,又名天蓋;俞府,又名輸府。
玉堂,又名玉英;神關,又名氣舍。
四滿,又名髓府;腹結,又名腸窟。
衝門,又名上慈宮;氣衝,又名氣街。
橫骨,又名曲骨端;輒筋,又名曲骨端。
陰都,又名食宮;陽輔,又名分肉。
水分,又名分水;水突,又名水門。
會陽,又名利機;會陰,又名屏翳。
商陽,又名純陽;太淵,又名太泉。
三間(一名少谷),二間(一名間谷)
陽谿(一名中魁),合谷(一名虎口)
少衝(一名經始),三里(一名手三里)
少澤(一名小吉),少海(一名曲節)
陽池(一名別陽),天泉(一名天濕)
蠡溝(一名交儀),支溝(一名飛虎)
中都(一名中郄),中封(一名懸泉)
陰包(一名陰胞),三陽絡(一名通門)
委中(一名血郄),陰交(一名橫戶)
漏谷(一名太陰絡),懸鐘(一名絕骨)
血海(一名百蟲窠),地機(一名脾舍)
下廉(一名下巨虛),上廉(一名上巨虛)
伏兔(一名外句),陰市(一名陰鼎)
白話文:
三間又名少谷,二間又名間谷。陽谿又名中魁,合谷又名虎口。少衝又名經始,三里又名手三里。少澤又名小吉,少海又名曲節。陽池又名別陽,天泉又名天濕。蠡溝又名交儀,支溝又名飛虎。中都又名中郄,中封又名懸泉。陰包又名陰胞,三陽絡又名通門。委中又名血郄,陰交又名橫戶。漏谷又名太陰絡,懸鐘又名絕骨。血海又名百蟲窠,地機又名脾舍。下廉又名下巨虛,上廉又名上巨虛。伏兔又名外句,陰市又名陰鼎。
照海(一名陰蹺),太谿(一名呂細)
崑崙(一名下崑崙),金門(一名梁關)
附陽(一名付陽),飛揚(一名厥陽)
環跳(一名臏骨),僕參(一名安邪)
湧泉(一名地衝),申脈(一名陽蹺)
一穴三名
絡卻(一名強陽,一名腦蓋。)
禾髎(一名長顪,一名禾窌。)
客主人(一名上關,一名客主。)
瞳子髎(一名前關,一名太陽)
頰車(一名機關,一名曲牙。)
聽會(一名聽河,一名後關。)
肩髃(一名中肩井,一名遍肩。)
脊中(一名神宗,一名脊俞。)
膻中(一名亶中,一名元見。)
鳩尾(一名尾翳,一名𩩲𩨗。)
白話文:
照海(又名陰蹺),太谿(又名呂細)
崑崙(又名下崑崙),金門(又名梁關)
附陽(又名付陽),飛揚(又名厥陽)
環跳(又名臏骨),僕參(又名安邪)
湧泉(又名地衝),申脈(又名陽蹺)
以上穴位各有三種名稱。
絡卻(又名強陽,又名腦蓋。)
禾髎(又名長顪,又名禾窌。)
客主人(又名上關,又名客主。)
瞳子髎(又名前關,又名太陽)
頰車(又名機關,又名曲牙。)
聽會(又名聽河,又名後關。)
肩髃(又名中肩井,又名遍肩。)
脊中(又名神宗,又名脊俞。)
膻中(又名亶中,又名元見。)
鳩尾(又名尾翳,又名𩩩𩨗。)
上脘(一名上管,一名胃脘。)
中脘(一名太倉,一名胃募。)
氣海(一名脖胦,一名下肓。)
氣穴(一名胞門,一名子戶。)
中府(一名府中俞,一名肺募。)
勞宮(一名五里,一名掌中。)
大赫(一名陰維,一名陰關。)
長強(一名氣郄,一名橛骨。)
日月(一名神光,一名膽募。)
承筋(一名腨腸,一名直腸。)
溫溜(一名池頭,一名逆注。)
復溜(一名昌腸,一名伏白。)
陽關(一名陽陵,一名關陵。)
陽交(一名別陽,一名足窌。)
神門(一名銳中,一名中都。)
然谷(一名然骨,一名龍淵。)
白話文:
上脘,又稱上管、胃脘。中脘,又稱太倉、胃募。氣海,又稱脖胦、下肓。氣穴,又稱胞門、子戶。中府,又稱府中俞、肺募。勞宮,又稱五里、掌中。大赫,又稱陰維、陰關。長強,又稱氣郄、橛骨。日月,又稱神光、膽募。承筋,又稱腨腸、直腸。溫溜,又稱池頭、逆注。復溜,又稱昌腸、伏白。陽關,又稱陽陵、關陵。陽交,又稱別陽、足窌。神門,又稱銳中、中都。然谷,又稱然骨、龍淵。
一穴四名
啞門(一名喑門,一名舌橫,一名舌厭。)
攢竹(一名始光,一名光明,一名員柱。)
關元(一名丹田,一名大中極,一名小腸募。)
中極(一名玉泉,一名氣原,一名膀胱募。)
天樞(一名長溪,一名谷門,一名大腸募。)
京門(一名氣俞,一名氣府,一名腎募。)
承山(一名魚腹。一名肉柱,一名腸山。)
承扶(一名肉郄,一名陰關,一名皮部。)
一穴五名
百會(一名三陽,一名五會,一名巔上,一名天滿。)
章門(一名長平,一名季脅,一名脅髎,一名脾募。)
一穴六名
腰俞(一名背解,一名腰戶。一名髓孔,一名腰柱,一名髓府。)
石門(一名利機,一名丹田,一名精露,一名命門,一名三焦募。)
白話文:
啞門又稱喑門、舌橫、舌厭;攢竹又稱始光、光明、員柱;關元又稱丹田、大中極、小腸募;中極又稱玉泉、氣原、膀胱募;天樞又稱長溪、谷門、大腸募;京門又稱氣俞、氣府、腎募;承山又稱魚腹、肉柱、腸山;承扶又稱肉郄、陰關、皮部。百會又稱三陽、五會、巔上、天滿;章門又稱長平、季脅、脅髎、脾募;腰俞又稱背解、腰戶、髓孔、腰柱、髓府;石門又稱利機、丹田、精露、命門、三焦募。
3. 名同穴異類
頭臨泣足臨泣,頭竅陰足竅陰,腹通谷足通谷,背陽關足陽關,手三里足三里,手五里足五里。
白話文:
頭臨泣、足臨泣,頭竅陰、足竅陰,腹通谷、足通谷,背陽關、足陽關,手三里、足三里,手五里、足五里。
- 頭臨泣:頭部的穴位。
- 足臨泣:腳部的穴位。
- 頭竅陰:頭部的穴位。
- 足竅陰:腳部的穴位。
- 腹通谷:腹部的穴位。
- 足通谷:腳部的穴位。
- 背陽關:背部的穴位。
- 足陽關:腳部的穴位。
- 手三里:手臂的穴位。
- 足三里:腳部的穴位。
- 手五里:手臂的穴位。
- 足五里:腳部的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