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指歸》~ 卷下 (8)
卷下 (8)
1. 治法解
有餘瀉之
肝實則為有餘,故用瀉,下分五法。
瀉子:心為肝之子,瀉心火所以瀉子也。
甘草(瀉丙火。)
行氣:肝主血,而氣者所以行乎血,氣滯則血凝,行血中之氣,正以行血也。
香附(血中氣藥,調氣開鬱。)川芎(行氣散瘀,血中氣藥。)瞿麥(破血利竅。)牽牛(瀉氣分濕熱,通下焦郁遏。)青皮(入肝膽氣分,破氣散血。)
行血:血凝滯不行則為實,舊血不去則新血不流,破血乃所以行血也。
白話文:
肝實則為有餘,故用瀉,下分五法。
當肝臟功能過於旺盛,就屬於有餘狀態,因此需要使用瀉法來調節,以下分為五種方法。
一、瀉子: 心臟為肝臟之子,瀉心火可以間接瀉肝火,達到瀉肝的目的。
甘草 (瀉丙火。)
二、行氣: 肝臟主宰血液,而氣是推動血液流動的動力,氣滯則血液凝結。行血中之氣,就是通過疏通氣血來達到行血的目的。
香附 (血中氣藥,調氣開鬱。) 川芎 (行氣散瘀,血中氣藥。) 瞿麥 (破血利竅。) 牽牛 (瀉氣分濕熱,通下焦郁遏。) 青皮 (入肝膽氣分,破氣散血。)
三、行血: 血液凝滯不通則為實證,舊血不去則新血無法流動,破血就是為了疏通血路,達到行血的目的。
紅花(入肝經,破瘀活血。)鱉甲(色青入肝,治血瘕經阻。)桃仁(厥陰血分藥,泄血滯,生新血。)莪朮(入肝經血分,破血消積。)三稜(入肝經血分,破血消積。)穿山甲(專能行散,入厥陰通經。)大黃(大瀉血分實熱,下積通經。)水蛭(逐惡血、瘀血,破血癥、積聚。
)虻蟲(破血積堅痞癥瘕。)蘇木(入三陰血分,破瘀血。)丹皮(破積血,通經脈。)
白話文:
紅花:進入肝經系統,具有破除瘀血和活化血液的作用。 鱉甲:顏色為青,進入肝經系統,用於治療血塊和經血不通的問題。 桃仁:屬於厥陰血分的藥物,能夠排解血液堵塞,促進新鮮血液的生成。 莪朮:進入肝經的血分系統,具有破除血液凝聚和消散積聚的功效。 三稜:進入肝經的血分系統,同樣具有破除血液凝聚和消散積聚的功效。 穿山甲:專門能夠行氣散瘀,進入厥陰經脈,用於通暢經絡。 大黃:大量清除血液分系統的實熱,幫助消除積聚和通暢經絡。 水蛭:逐除惡性血液和瘀血,破除血液凝塊和積聚。 虻蟲:破除血液凝聚、堅硬、痞癥和癥瘕等問題。 蘇木:進入三陰血分系統,破除瘀血。 丹皮:破除積聚的血液,通暢經脈。
鎮驚:邪入肝經,則魂不安而善驚。逐風熱、墜痰涎,皆所以鎮之也。
雄黃,(得正陽之氣,入肝經氣分,瀉肝風。)金箔(金制木,重鎮怯,治肝膽風熱之病。)鐵落(平肝去怯,治善怒發狂。)珍珠(瀉熱定驚,鎮心安神。)代赭石(鎮虛逆,治血熱。)夜明砂(瀉熱散結。)胡粉(墜痰消脹。)銀箔(鎮心明目,主風熱癲癇。)鉛丹(墜痰去怯。)龍骨(收斂浮越之正氣,安神鎮驚。)石決明(除肝經風熱。)
白話文:
鎮驚:
當邪氣入侵肝經,就會導致魂魄不安,容易驚恐。驅逐風熱、化解痰涎,都是為了鎮壓這種不安的狀態。
常用藥物:
- 雄黃: 具有正陽之氣,進入肝經氣分,可以瀉肝風。
- 金箔: 金克木,具有重鎮安神的作用,可治療肝膽風熱引起的疾病。
- 鐵落: 平肝去躁,用於治療容易生氣發狂的病症。
- 珍珠: 瀉熱定驚,鎮心安神。
- 代赭石: 鎮壓虛逆,治療血熱。
- 夜明砂: 瀉熱散結。
- 胡粉: 化解痰液,消除脹滿。
- 銀箔: 鎮心明目,主要治療風熱引起的癲癇。
- 鉛丹: 化解痰液,去躁。
- 龍骨: 收斂浮躁的正氣,安神鎮驚。
- 石決明: 清除肝經風熱。
搜風:肝主風木,故諸風屬肝,搜風之法,於肝經獨詳。
羌活(搜肝風。)荊芥(入肝經,散風熱。)薄荷(搜肝風,散風熱。)槐子(入肝經氣分,疏導風熱。)蔓荊子(散上部風邪。)白花蛇(透骨搜風。)獨活(搜肝去風。)皂莢(搜風泄熱。)烏頭(大燥去風。)防風(搜肝去風。)白附子(去頭面遊風。)殭蠶(治風化痰。)蟬蛻(除風熱,治皮膚。)
白話文:
肝臟主風,所以各種風邪都屬於肝的範疇,要治療風邪,就要針對肝經進行調理。羌活、荊芥、薄荷、槐子、蔓荊子、白花蛇、獨活、皂莢、烏頭、防風、白附子、殭蠶、蟬蛻等藥物,都有搜風散熱、去風止癢、驅風化痰等功效,常用於治療各種風邪引起的疾病。
不足補之
肝虛則為不足,故用補,下分三法。
補母:腎為肝之母,故云肝無補法,補腎即所以補肝也。
枸杞(清肝滋腎,益氣生精。)杜仲(甘溫補腎。)狗脊(平補肝腎。)熟地黃(滋腎水,補真陰。)苦參(燥濕勝熱,補陰益精。)萆薢(固下焦,補肝虛。)阿膠(養肝滋腎,和血補陰。)菟絲子(強陰益精,平補三陰。)
補血:血宜流通而惡壅滯,補血之中,兼以活血,乃善用補者也。
白話文:
肝臟虛弱就是不足,所以要用補法,分為三種方法。
第一種是補母:腎臟是肝臟的母親,因此說肝臟沒有直接的補法,補腎臟就是補肝臟。
常用藥材包括:枸杞(滋養肝腎,益氣生精)、杜仲(溫補腎臟)、狗脊(平補肝腎)、熟地黃(滋補腎水,補益真陰)、苦參(燥濕祛熱,補陰益精)、萆薢(固攝下焦,補肝虛)、阿膠(養肝滋腎,和血補陰)、菟絲子(強壯腎陰,平補三陰)。
第二種是補血:血液需要流通,不能阻塞,補血時要兼顧活血,才是善用補法。
當歸(和血補血,為血中氣藥。)牛膝(益肝腎,生用破惡氣。)續斷(補肝腎,宣通血脈)。白芍藥(補血瀉肝。)血竭(散瘀生新,和血聖藥。)沒藥(通滯血,補肝膽。)川芎(補血潤燥,散瘀通經。)
補氣:木性條達,郁遏之則其氣不揚,辛以補之,所以達其氣。
天麻(辛溫入肝經氣分,益氣強陰。)柏子仁(滋肝明目,肝經氣分藥。)蒼朮(升氣散瘀。)菊花(去風熱,明目。)細辛(辛散風熱,補益肝膽。)密蒙花(潤肝明目。)決明(入肝經,除風熱。)穀精草(辛溫去風熱,入厥陰肝經。)生薑(辛溫散寒,宣氣解鬱。)
白話文:
當歸可以和血補血,是血中氣藥。牛膝可以益肝腎,生用可以破惡氣。續斷可以補肝腎,宣通血脈。白芍藥可以補血瀉肝。血竭可以散瘀生新,是和血的聖藥。沒藥可以通滯血,補肝膽。川芎可以補血潤燥,散瘀通經。
補氣是因為木性條達,如果鬱遏了就會導致氣不揚,可以用辛味來補它,所以可以達其氣。
天麻辛溫入肝經氣分,可以益氣強陰。柏子仁滋肝明目,是肝經氣分藥。蒼朮可以升氣散瘀。菊花可以去風熱,明目。細辛辛散風熱,補益肝膽。密蒙花可以潤肝明目。決明入肝經,可以除風熱。穀精草辛溫去風熱,入厥陰肝經。生薑辛溫散寒,可以宣氣解鬱。
本熱寒之
不言本寒者,不足即為虛寒,溫補之法,已見上條,省文也。
瀉木:木中有火,瀉木亦不外瀉火。但酸以瀉木,咸以瀉火,瀉中有補,與下瀉火攻裡,有虛實之分;與上補母補氣血,又有寒溫之辨。
芍藥(酸瀉肝,大補肝血。)烏梅(酸斂肺,補金以制木。)澤瀉(咸瀉腎火,起陰氣。)
瀉火:苦寒瀉火,亦是瀉其有餘,但不用攻伐,止用寒涼,亦是和解之法。
黃連(瀉肝膽火,豬膽汁炒。)龍膽草(益肝膽而瀉火,除下焦濕熱。)黃芩(瀉少陽相火。)苦茶(瀉熱下氣。)豬膽(瀉肝膽火。)
白話文:
這段文字主要講解中醫治病時,針對「寒熱」的辨證論治方法,以及如何通過「瀉」來治療「熱」和「火」。其中,用「酸」來瀉木,用「咸」來瀉火,並強調「瀉」中有「補」,與單純的「瀉火攻裡」不同,同時也提醒了「寒溫」的辨證。
攻裡:行血亦用大黃,是行血亦攻裡,但攻裡不必行血,故另立攻裡一條,皆所以瀉實火也。
大黃(入肝經血分,下燥結而去瘀熱。)
標熱發之
肝主筋,在肌肉之內,邪入肝經,寒變為熱,故不言標病。
和解:肝之表,少陽也,故用少陽和解之法。
柴胡(少陽表藥。)半夏(辛散發表開鬱。)
解肌:邪入筋而用解肌法,解肌而用太陽發表藥,蓋邪已深入,引之從肌肉而達皮毛也。
桂枝(發汗解肌。)麻黃(發汗解肌。)
白話文:
治療裡熱,可以用大黃來行血,這也是行血攻裡,但攻裡不一定需要行血,所以另立攻裡一項,目的都是為了瀉去實火。
大黃能入肝經血分,能瀉下燥結,去除瘀熱。
如果是表熱發作,
肝主筋,在肌肉內,邪氣侵入肝經,寒氣轉變為熱,所以不說標病。
若要和解,肝的表層是少陽經,所以用少陽和解之法。
柴胡是少陽表藥,半夏辛散發表,開鬱解表。
如果邪氣侵入筋脈,則用解肌之法,解肌則用太陽經的發表藥,因為邪氣已深入,要引導它從肌肉到達皮毛。
桂枝和麻黃都是發汗解肌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