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指歸》~ 卷上 (12)
卷上 (12)
1. 治法解
白朮(苦燥濕。)蒼朮(除寒濕。)橘皮(理氣燥濕。)半夏(除濕化痰。)吳茱萸(燥脾除濕。)南星(燥濕除痰。)白芥子(溫中開胃,利氣豁痰。)
潔淨府:水乃濕之原,行水乃以除濕,故治濕必利小便。
木通(通膀胱,導濕熱。)赤茯苓(利濕熱,赤勝於白。)豬苓(利濕行水。)藿香(去惡氣則正氣通暢,氣化則小便利。)
標濕滲之
脾之經絡受傷者,不止於濕。外感之濕中人,不止脾之一經。脾專言濕,舉一以概其餘也。以濕屬脾,從其類也。
開鬼門:濕從汗解,風能燥濕。
葛根(解肌開腠。)蒼朮(發汗除濕。)麻黃(辛溫發汗。)獨活(搜風去濕。)
(以上所舉四藥,或入陽明。或入太陽,或入少陰,非專入脾經也。蓋濕與熱合,傷在肌肉,則用陽明藥。濕與風合,傷在皮膚,則用太陽藥。濕與寒合,傷在筋骨,則用少陰藥。濕土於五行寄旺,故兼諸經藥也,推之他經,濕在太陽,則用麻黃;濕在陽明,則用葛根、蒼朮;濕在少陰,則用獨活。觸類引伸,方得作者本旨,不可泥看,余仿此。)
白話文:
治療方法解析
白朮,味道苦,性燥,可以用來乾燥體內的濕氣。蒼朮,可以去除體內的寒濕。橘皮,可以調理氣機,乾燥濕氣。半夏,可以去除體內的濕氣,化解痰液。吳茱萸,可以乾燥脾臟,去除濕氣。南星,可以乾燥體內的濕氣,化解痰液。白芥子,可以溫暖脾胃,開胃口,疏通氣機,化解痰液。
清理體內通道:水是濕氣的根源,運行體內的水分才能去除濕氣,所以治療濕氣必須要利小便。
木通,可以疏通膀胱,引導體內的濕熱排出。赤茯苓,可以利濕熱,效果比白茯苓更好。豬苓,可以利濕,使水分運行。藿香,可以去除身體裡的穢濁之氣,使正氣運行通暢,氣化作用正常,小便就會順暢。
針對濕氣的滲透
脾臟的經絡受傷,不只是因為濕氣。外來的濕氣侵入人體,也不只傷害脾臟這一條經絡。這裡只說脾臟,是為了用一個例子來概括其他情況。因為濕氣與脾臟相關,所以從類別來說明。
打開汗孔:濕氣可以通過汗液排出,風也能夠乾燥濕氣。
葛根,可以疏通肌肉,打開汗孔。蒼朮,可以發汗,去除濕氣。麻黃,可以溫暖身體,發汗。獨活,可以搜散風邪,去除濕氣。
(以上所提到的四種藥,有的進入陽明經,有的進入太陽經,有的進入少陰經,不是單獨進入脾經的。因為濕氣與熱結合,傷害在肌肉,就使用陽明經的藥。濕氣與風結合,傷害在皮膚,就使用太陽經的藥。濕氣與寒結合,傷害在筋骨,就使用少陰經的藥。濕氣在五行中寄居於脾土而旺盛,所以會用到各經的藥。以此類推,濕氣在太陽經,就用麻黃;濕氣在陽明經,就用葛根、蒼朮;濕氣在少陰經,就用獨活。觸類旁通,才能理解作者的本意,不能死板地看待,其他情況也以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