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指歸》~ 卷上 (10)
卷上 (10)
1. 經絡解
核骨,足大趾本節後內側圓骨也。腓腹為踹。髀內為股。臍上為腹。咽,胃系也。舌本,舌根也。
足太陰脾受足陽明之交,起於足大趾端之隱白穴,循趾內側白肉際大都穴,過核骨後,歷太白、公孫、商丘,上內踝前廉之三陰交,上踹內,循䯒骨後之漏谷上行,交出足厥陰之前,至地機、陰陵泉,上循膝股前廉之血海、箕門,迤邐入腹,經衝門、府舍,復循腹結、大橫,會下脘,歷腹哀,過期門之分,循本經之裡,下至中脘之際,以屬脾絡胃,又由腹哀上膈,循食竇、天溪、胸鄉、周榮,曲折向下至大包,又自大包外曲折向上,會中府上行人迎之裡,挾喉,連舌本,散舌下而終。
其支者,由腹哀穴別行,再從胃部中脘穴之外上膈,注於膻中之裡心之分,以交於手少陰心經也。
白話文:
【經絡解析】
核骨指的是腳大拇指關節後方內側的一顆圓形骨頭。小腿肚稱為踹。大腿內側稱為股。肚臍上方則是腹部。咽喉與胃相關聯。舌本是指舌根。
足太陰脾經在足陽明胃經交匯處開始,起點在腳大拇指尖端的隱白穴,沿著腳趾內側白肉邊緣的大都穴行走,越過剛提到的圓骨後,經過太白、公孫、商丘等穴位,再沿內踝前方的三陰交穴往上,進入小腿內側,沿著脛骨後方的漏谷穴上升,交錯穿出足厥陰肝經之前,到達地機和陰陵泉穴位,再往上沿膝蓋及大腿前方的血海、箕門穴,迂迴進入腹部,經過衝門、府舍,再沿腹部的腹結、大橫穴,會合下脘穴,通過腹哀穴,經過期門穴的區域,沿著這條經脈的內部,下行至中脘附近,歸屬於脾臟並絡絡胃部。此外,它又從腹哀穴上行至膈肌,沿食管、天溪、胸鄉、周榮等穴位,曲折向下至大包穴,再從大包穴外側曲折上行,會閤中府穴,進入人迎穴的內側,夾住喉嚨,連接舌根,散開於舌下,然後結束。
其中有一分支,從腹哀穴分出,再次從胃部中脘穴的外側上行至膈肌,注入位於膻中穴內心臟區域,交匯於手少陰心經。
2. 脾經諸穴歌
足太陰,脾中州,二十一穴隱白遊。赴大都兮瞻太白,訪公孫兮至商丘。越三陰之交而漏谷地機可即,步陰陵之泉而血海箕門是求。入衝門兮府舍軒豁,解腹結兮大橫優遊。腹哀食竇兮接天溪而同派,胸鄉周榮兮綴大包而如鉤。
白話文:
足太陰脾經,主管著消化功能,全線共有二十一個穴位,起始於隱白穴。然後行至大都穴,再前往太白穴,接著探訪公孫穴,最終到達商丘穴。經過三陰交穴後,便來到了漏谷與地機穴。再走過陰陵泉穴,即可找到血海和箕門穴。穿過衝門穴,可抵達府舍穴,這裡寬敞開闊。來到腹結穴,大橫穴則是一處悠閒之地。腹哀穴與食竅穴相連,宛如天溪穴的分支,而胸鄉穴、周榮穴,最後連接大包穴,形狀就像鉤子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