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脹玉衡》~ 後卷 (12)
後卷 (12)
1. 痧類三瘧
瘧有一日一發,有間日一發,有三日一發,邪氣所湊,感受各有淺深。若三日一發者,所感獨深,但痧毒乘之,陰受其禍,即有不測,焉能識之。邇於全書所記外,見有痧類三瘧者,故續編之以彰其害焉。
治驗:
一陸淑韓祖,年近七旬,八月患瘧,間二日一發,寒熱甚重,心胸煩悶,將及半月。診之,左脈微澀。余曰:「不意斯疾亦有痧焉。」刺腿彎痧三針,流血紫黑。用寶花散、沉香丸,清茶微冷飲之,付防風散痧湯加連翹、柴胡、橘紅、膽星微冷服二劑,六日乃痊。
一懷惟貞,患三瘧半年,忽煩悶沉重,坐臥不安,六脈俱伏。余曰:「此三瘧兼痧者也。」刺腿彎痧二針,流紫黑毒血。用寶花散,清茶微冷飲之,遂松。後不服藥,漸痊。
白話文:
[痧類三瘧]的現代翻譯爲:
有些瘧疾是一天發作一次,有的是隔天發作一次,有的則是三天發作一次,這都是因爲受到邪氣的影響,而每個人感染的程度不同。如果是三天發作一次的,感染程度特別深,一旦被痧毒乘虛而入,身體就會受到傷害,甚至可能有生命危險,一般人很難識別出來。我在全書之外,又看到了類似痧症的三天發作一次的瘧疾案例,因此在這裏繼續編纂,以便讓大家更清楚這種病症的危害。
治療經驗:
陸淑韓的祖父,年紀將近七十歲,在八月時得了瘧疾,每隔兩天發作一次,寒熱症狀嚴重,感到心胸煩悶,病情持續了近半個月。我診斷後發現他的左手脈搏微弱且澀滯。我說:「沒想到這個病也有痧的成分。」於是在他腿彎處用針刺痧三次,流出的是紫黑色的血。然後我讓他服用寶花散和沉香丸,並用略涼的清茶送服,再給他開了防風散痧湯,加入連翹、柴胡、橘紅、膽星,也是略涼服用兩劑,六天後他的病情就痊癒了。
懷惟貞患了三天發作一次的瘧疾半年,突然感到非常煩悶沉重,坐臥不安,六脈都隱伏不見。我說:「這是三天發作一次的瘧疾同時伴有痧的症狀。」於是在他腿彎處用針刺痧兩次,流出了紫黑色的毒血。他服用了寶花散,並用略涼的清茶送服,之後病情逐漸緩解。後來沒有再服藥,病情慢慢痊癒。
2. 咽喉諸症兼痧
咽喉諸疾,亦有兼痧之症。與若云咽喉從古無兼痧論,試思古人治咽喉十八症,有刺少商穴法,此何異乎?夫少商穴屬太陰肺經在手指爪角內側,刺之出血,以瀉其毒,治惟一經尚有其效。若乃兼痧凡經絡所傷,或上或下,隨經刺放,以拔痧毒,乃反莫救於咽喉乎。余竊謂咽喉兼痧,痧毒內發,病必難愈。
若按脈看筋,能先治痧,令痧毒一去,然後內服藥餌,外用吹敷可也。
治驗:
一余長孫,犯喉疳,脈虛而微數,閱腿彎痧筋,放三針,流紫黑毒血。吹冰硼散,用清涼至寶飲減細辛加射干、連翹、枳殼、牛膝、貝母微溫飲之而愈,
一陸思湖,犯喉癬危急,醫治不應。余診之,脈弦而緊,右寸脈伏。閱有痧筋,刺十餘針,紫黑毒血,流如湧泉。吹冰硼散,用清涼至寶飲減細辛加山豆根、連翹、菊葉飲之而痊。
一繆瑞吾子,犯喉痹疼痛,脈兩寸俱伏。余曰:「症與脈異,殆必有痧。若止治喉痹恐難即愈。」不信,辭之。他醫調治,痛益甚。復延余,放指頭痧三十餘針。口噙冰梅,治其痰涎。用清涼至寶飲減細辛加射干、連翹微冷飲之,即愈。
一潘象黃鄰人,犯咽喉腫大,看有痧筋。云此宜刺放,然後醫治則愈。嘗對余談及,余雖不臨症治之,然即此一人,知天下犯咽喉腫大,必有同也。故並記之。
白話文:
[對於伴有疹痧的咽喉疾病]
咽喉的各種疾病,也有同時出現疹痧的情況。如果有人說咽喉疾病自古以來就不會伴隨疹痧,我們不妨思考一下,古人治療咽喉十八種疾病的療法中,就有刺少商穴的手段,這和現在的觀點又有什麼不同呢?少商穴屬於太陰肺經,在手指指甲邊緣的內側,刺擊出血,以排出毒素,只針對一條經絡也有很好的療效。如果疾病同時伴有疹痧,無論是上半身還是下半身的經絡受傷,都可以沿著經絡刺擊排痧,排除痧毒,難道這樣還不能救治咽喉疾病嗎?
我認為咽喉疾病伴有疹痧,痧毒從內部發出,病情一定很難痊癒。
如果能通過把脈和觀察筋脈情況,先治療痧症,讓痧毒完全排出後,再內服藥物,外用吹敷療法,效果會更好。
治療案例:
我的孫子得了喉疳,脈搏虛弱且有些微的加速,檢查腿部發現有痧筋,針刺三次,流出紫黑色的毒血。使用冰硼散吹敷,服用清涼至寶飲去掉細辛,加入射干、連翹、枳殼、牛膝、貝母等藥材,微溫飲用,病癒。
陸思湖得了嚴重的喉癬,其他醫生治療沒有效果。我診斷,脈象弦緊,右手寸脈隱伏。發現有痧筋,針刺十多次,紫黑色的毒血如泉水般湧出。使用冰硼散吹敷,服用清涼至寶飲去掉細辛,加入山豆根、連翹、菊花葉等藥材,飲用後痊癒。
繆瑞吾的兒子得了喉痹疼痛,雙手寸脈都隱伏。我說:「病症和脈象不符,可能有痧。如果只治療喉痹,恐怕不容易好轉。」他不相信,拒絕了我。其他醫生治療後,疼痛更加嚴重。再次請我治療,我針刺手指頭三十多針排痧。讓他含冰梅,治療他的痰涎。服用清涼至寶飲去掉細辛,加入射干、連翹,微冷飲用,立刻痊癒。
潘象黃的鄰居得了咽喉腫大,檢查發現有痧筋。我告訴他應該先刺擊排痧,再進行治療,這樣可以痊癒。雖然我沒有親自治療,但由此一個人的例子,可知天下的咽喉腫大患者,必然也有同樣的狀況。因此我一併記錄下來。
3. 口舌兼痧
口舌有疾,適因感觸犯痧,痧症雖發在後,治之不容或緩。即使口舌症凶,痧脹較之尤急,斷不可先口舌而後痧脹也。
治驗:
一翁珍碩,舌下起重舌,苦難盡述,有以少陰君火治之,不應。余按其脈,左寸沉微,右關無力。若據脈宜補,據症宜涼,取痧筋驗之,放腿彎痧十餘針,皆紫黑毒血。求余立方,余曰:「向所服者,俱清涼之味,宜少加川連所吹者,俱引涎之物,宜多加冰片,即而奏效於所疾也。但服藥不當溫飲,略覺微溫足矣。」三日而痊。
一聶敏躬,口疳作爛,吹藥益甚,放痧不愈。求余,右脈微緩,左脈沉伏。付清涼至寶飲減細辛加石膏、牛膝、烏藥、枳殼、青皮稍冷飲之,用冰硼散加膽礬、兒茶吹之。
白話文:
[口舌疾病與痧症並發]
如果口和舌頭出現問題,可能因為感受外邪或是痧症的影響,雖然痧症的爆發通常在後,但是治療上不能有一點延遲。就算口舌的病症很嚴重,但痧症的腫脹問題更為緊急,絕對不可以先治療口舌的問題再處理痧症。
治療經驗:
有一位名叫珍碩的老先生,他的舌頭下方長了一個腫塊,痛苦不堪,有人按照少陰君火的理論來治療他,但效果不佳。我檢查了他的脈象,發現左手的脈象沉而微弱,右手的脈象無力。根據脈象,應該進行補充,根據症狀,應該使用涼性藥物。我抽取了他的痧筋,驗證了這一點,從他的腿彎部抽出十多針,都是紫黑色的有毒血液。他請求我開方,我說:「你之前吃的都是清涼的藥物,應該稍微加入一些川連。你之前使用的吹藥都是能刺激口水分泌的,應該多加些冰片,這樣對你的病會有很好的效果。但服藥時不需要溫熱,只要略微感到溫暖就足夠了。」三天後,他的病情就完全恢復了。
另一位叫聶敏躬的人,口內生了潰瘍,情況越來越糟,使用吹藥和刮痧都沒有好轉。他來找我,我檢查到他的右手脈象微弱而緩慢,左手脈象沉而隱蔽。我讓他服用減去細辛,加入石膏、牛膝、烏藥、枳殼、青皮的清涼至寶飲,稍微冷卻後飲用,並使用冰硼散加上膽礬、兒茶來吹拂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