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京

《軒岐救正論》~ 卷之五 (1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15)

1. 肝經暴郁吐血

脾氣由漸而傷。及娶親後。精血日耗。元氣不支。故遇蹶即僕理也。譬如家國之亡。任用匪類。非陽喪於剛愎之小人。則必陰敗於柔遜之奸儒。禍非旦夕。有由來矣。再按婦人崩漏諸症雖云血熱妄行。治以四物湯加芩連之屬。此古今通用常法也。多有先由勞傷中氣。或脾氣素虛。

不能統血。繼因邪熱迫致妄行者。初起用前湯數服不止。則當用東垣當歸芍藥湯補之。若因循日久。清氣下陷。則服補中益氣湯以升舉之。經雲陽密乃固。先哲云血脫益氣。此良法也蓋血虛須兼補氣夫血猶水也氣猶堤也堤堅則水不橫決氣固則血不妄行自然之理此方用耆朮為主。所以神驗。

世醫不達此理。拘執方書。率用涼藥傷脾。脾氣既弱。安能固血因誤於劉守真謂諸血無寒豈知諸血無實乎無實則虛虛則不得以無寒論也故特表而正之。

白話文:

脾氣是逐漸受到損傷的。等到結婚後,精血每天耗損,元氣不足,所以一遇到挫折就會倒下,這也是理所當然的。這就像國家滅亡一樣,任用了奸佞之徒,不是陽氣被剛愎自用的小人所損耗,就是陰氣被柔弱奸詐的儒生所敗壞,災禍並非一朝一夕造成的,而是由來已久。

再來說說婦女的崩漏等症狀,雖然說是血熱導致血不循常道妄行,用四物湯加上黃芩、黃連等藥來治療,這是古今通用的常規方法。但是,很多情況是先因為過度勞累而損傷了中氣,或是脾氣原本就虛弱,無法統攝血液,然後才因為邪熱侵襲而導致血妄行。剛開始使用先前的藥方幾次沒有效果的話,就應該改用東垣的當歸芍藥湯來補養。如果拖延時間久了,清氣下陷,就要服用補中益氣湯來提升陽氣。

《黃帝內經》說「陽氣緻密才能鞏固」,前人也說「失血要補氣」,這是很好的方法。因為血虛需要同時補氣,血就像水,氣就像堤防,堤防堅固,水才不會橫流氾濫;氣足,血才不會亂跑,這是自然之理。這個藥方以黃耆、白朮為主,所以效果顯著。

世上的醫生不明白這個道理,只拘泥於書本上的藥方,常常用寒涼的藥物來傷害脾胃。脾氣既然虛弱,又怎麼能夠固攝血液呢?這是被劉完素所說的「各種出血都沒有寒證」這句話給誤導了。難道不知道各種出血並非實證嗎?不是實證,就是虛證,虛證就不能用「沒有寒證」來論斷,所以我特別提出來加以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