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岐救正論》~ 卷之五 (2)
卷之五 (2)
1. 命門火衰陽氣脫陷症
投以四神八味之屬。急資化源。或克有濟者。敬附錄先哲經驗數案於後。取其大法。以告世之醫病兩家。治病當求其本。勿徒徇現在之症。而漫投不切之劑。抑亦以破時師拘攣之見。按薛立齋先生曰一儒者雖盛暑喜燃火。四肢嘗欲沸湯漬之。而面赤吐痰。又似實火吐甚宿食亦出。
惟食椒姜之物方快。余謂食之反出。乃脾胃虛寒。用八味丸及十全大補。加炮姜漸愈。不月而康。又曰工部陳禪林。發熱有痰。服二陳黃連枳殼之類。病益甚。甲辰季冬請治其脈右尺微細。右關浮大。重按微弱。余曰此命門火衰。不能生土而脾病當補火以生土。或可愈也。不悟。
仍服前藥。脾土愈弱。至乙巳閏正月病已革。復邀治。右寸脈平脫。此土不能生金。生氣絕於內矣。辭不治。經云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凡病在子當補其母況病在母而屬不足反瀉其子不死何待又云光祿鄺子涇面白。神勞。食少難化。所服皆二陳枇梔枳實之類。形體日瘦。飲食日減。
余謂此脾胃虛寒之症。法當補土之母。彼不信。乃徑補土。以致不起。又云表弟婦咳嗽發熱。嘔吐痰涎。日夜約五六碗。喘咳不止。胸滿燥渴。飲食不進。崩血如湧。此命門火衰。脾土虛寒。用八味丸及附子理中湯加減治之而愈。又云羅工部仲夏腹惡寒而外惡熱。鼻吸氣而腹覺冷體畏風而惡寒。
脈大而虛微。每次進熱粥甌許。必兼食生薑甌許。若粥離火食。腹內即冷。余曰熱之不熱。是無火也。當用八味丸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彼反服四物玄參之類而歿。又云一儒者體肥善飲。仲秋痰喘。用二陳芩連益甚。加桑皮杏仁盜汗氣促。加貝母枳殼。不時發熱。余以為脾肺虛寒用八味丸以補土母。
補中益氣湯以接中氣而愈又云都憲孟有涯氣短痰暈服辛香之劑痰盛遺尿。兩尺浮大。按之如無。余以為腎家不能納氣歸源。香燥致甚耳。用八味丸料三劑而愈。又云一男子素厚味胸滿痰盛。余曰膏粱之人。內多積熱。與法制清氣化痰丸而愈。彼為有驗。修合饋送。脾胃虛者無不受害。
又云先兄體貌豐偉。唾痰甚多。脈洪有力。殊不耐勞。遇風頭暈欲僕。口舌欲裂。或至赤爛。誤食姜蒜少許。口瘡益甚。服八味丸及補中益氣加附子錢許。即愈停藥月餘。諸症仍作。此命門虛火不歸原也。以上十條。蓋立齋先生治命門火衰吐痰虛症也。其治陰虛諸痰。亦晰治甚良。
夫先生一代醫聖。千載宗工。叨僥武世兩廟宸眷最渥。時工部陳禪林光祿鄺子涇羅工部諸君。尚違先生之治。甘心任時師攻伐喪生。余可知矣自王節齋老痰丸。王隱君滾痰丸之論一出。舉世爭相豔習,不顧敗胃瀉陽。無辜生靈。殞命於二王作俑。可勝哀悼。然二王之法。只可投於元氣壯實。
白話文:
這種情況,應該使用四神丸、八味丸之類的藥方,趕緊補充身體的能量來源。或許能有所幫助。以下附錄前輩醫者的幾個經驗案例,讓醫病雙方都能了解治療疾病的根本原則。治病應該探究病因,不要只看表面的症狀就隨意用藥,也希望能打破當時一些醫者固執己見的觀念。
薛立齋先生說,一位讀書人即使在盛夏也喜歡燒火,四肢總是想浸泡在滾燙的熱水中,而且臉色發紅、吐痰,看起來像實火證,甚至連宿食都吐出來。但只有吃辣椒、生薑之類的東西才覺得舒服。我認為他吃這些東西反而吐出來,是因為脾胃虛寒。於是使用八味丸和十全大補湯,加上炮薑,慢慢地就痊癒了,不到一個月就恢復健康了。
薛立齋先生又說,工部官員陳禪林發熱有痰,服用二陳湯、黃連、枳殼等藥後,病情更加嚴重。甲辰年冬天,他來找我診治,我發現他右手的寸脈微弱,關脈浮大,重按卻無力。我說這是命門火衰,無法產生脾土,應該補火來生土,或許可以治好。但他不聽,仍然服用之前的藥,導致脾土更加虛弱。到了乙巳年閏正月,病情已經危急,又來請我診治。我發現他右手的寸脈平滑脫落,這是土無法生金,體內的生機已經斷絕了,所以我拒絕治療。
《黃帝內經》說,虛證就應該補其母,實證就應該瀉其子。凡是病在子臟的,應該補其母臟,何況是病在母臟且屬於虛證,反而瀉其子臟,不死還等什麼?又說,光祿官員鄺子涇臉色蒼白,精神疲勞,食慾不振難以消化,吃的都是二陳湯、枇杷葉、梔子、枳實之類的藥,身體一天天消瘦,食量也越來越少。我認為這是脾胃虛寒的症狀,應該補土的母臟,但他不相信,反而直接補土,導致無法挽回。
又說,我表弟的妻子咳嗽發熱,嘔吐很多痰液,每天晚上都要吐五六碗左右,喘咳不停,胸悶口渴,吃不下東西,月經像湧泉一樣大量流血。這也是命門火衰、脾土虛寒的症狀。我用八味丸和附子理中湯加減藥方來治療,結果痊癒了。
又說,工部官員羅仲夏在仲夏時節,腹部卻感到寒冷,身體卻怕熱,鼻子吸氣時腹部就感到冰冷,身體怕風怕冷。脈象大而虛弱,每次喝一小碗熱粥,必須同時吃一小碗生薑,如果粥離開火馬上吃,腹部就會感到寒冷。我說,這是真寒假熱,是沒有火氣的表現,應該用八味丸來增強火的來源,消除陰寒的影響。但他反而服用四物湯、玄參之類的藥,結果去世了。
又說,一位讀書人體型肥胖,喜歡喝酒,仲秋時節痰喘,服用二陳湯、黃芩、黃連後更加嚴重,加上桑白皮、杏仁後,出現盜汗氣促,加上貝母、枳殼後,不時發熱。我認為這是脾肺虛寒,應該用八味丸來補土的母臟,再用補中益氣湯來接續中氣,結果痊癒了。
又說,都憲官員孟有涯氣短、痰多、頭暈,服用辛香的藥物後,痰更多,還會尿失禁,兩手的尺脈浮大,按下去卻感覺沒有力量。我認為這是腎臟無法納氣歸源,辛香燥熱的藥物加重了病情。我用八味丸的藥方,服用了三劑就痊癒了。
又說,一位男子平時喜歡吃油膩食物,導致胸悶痰多。我說,這是吃太多油膩食物的人,體內多有積熱,給他開了法製清氣化痰丸,結果就好了。他覺得有效,就自己配藥送人,結果脾胃虛弱的人吃了都受害了。
又說,我哥哥體態豐滿,痰很多,脈象洪大有力,卻很不耐勞,一遇到風就頭暈想倒,口舌都想裂開,有時甚至紅腫潰爛。誤吃一點生薑、大蒜,口瘡就會更加嚴重。服用八味丸和補中益氣湯,加上少量的附子,就會痊癒。停藥一個多月,各種症狀又會復發。這是命門的虛火沒有回歸原位的緣故。
以上十個案例,是薛立齋先生治療命門火衰、吐痰虛證的例子。他治療陰虛引起的各種痰證,也很有成效。薛立齋先生是一代醫聖,是醫學界的宗師,曾經受到明朝兩位皇帝的信任和恩寵。當時工部官員陳禪林、光祿官員鄺子涇、工部官員羅仲夏等人,都不聽從薛先生的治療方法,甘心讓庸醫誤診,最終喪命,實在令人惋惜。自從王節齋的“老痰丸”、王隱君的“滾痰丸”的論點一出,整個社會都爭相仿效,不顧及敗壞脾胃、瀉掉陽氣的後果,導致無辜的生命葬送在二王的錯誤做法中,真是令人哀痛。然而,二王的治療方法,只能用在元氣強壯的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