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岐救正論》~ 卷之四 (6)
卷之四 (6)
1. 挾虛傷寒
所謂挾虛者,乃平昔飲食起居失宜,勞役房帷所致。天真隱耗,觸邪易襲。倘初犯而即溫經理寒,不一二劑,便可頓愈。何至誤投喪生乎?崇禎癸未仲冬,嘉禾司理孫鶴林弟墨林,年僅四旬,患前症。初延一名醫,作外感治。因他出,授以小柴湯七帖,令連日服之。經旬漸劇,再延範曰生。
生驚告曰:「脈已變,當奈何?」令再別請。及陳雪潭至,作傷寒壞症論,議用人參二兩,熟附二錢,煎服隨吐。至次晚,介王則奚來請診,其六脈俱脫,且已發燥。予曰:「此症本屬因虛感寒,初治得無錯服涼藥乎?」渠二子曰:「政為某所誤耳。」予又云:「今已發燥而脈沉絕,法在不治,即投參附湯亦無及矣。」
彼再三強,復云:「昨雪潭政投前湯,柰不納何?」予又曰:「此病已陽脫而浮於上,乃外假熱而內真寒也。治須真熱假寒之劑,方得入。」令其將已煎前湯,再加附子二錢,吳萸數分,煎停冷與服。得靜睡半日,小便清長,舉家驚喜。次日再診,脈毫不轉。余曰:「須越三日,乃可望蘇。」墨林雖悅,索前湯。
但僅支兩日之半,次夜果歿。嗟乎!病得經兩旬方死者,非屬本應死之病也,特為誤劑而枉死耳!誤人者何獨某?被誤者又何獨孫乎?夫傷寒傳變,旦晚不定,至小柴涼劑連授七服,今古亦無此法。
白話文:
所謂的「挾虛傷寒」,就是指平時飲食和生活作息不當,加上過度勞累或性事頻繁導致身體元氣損耗,因此容易感染風寒。如果一開始感染就適當地用溫經散寒的藥物治療,通常不用服用太多劑量,就能很快康復。何必因為誤診而喪命呢?
崇禎十三年的冬天,來自嘉禾的孫鶴林,他的弟弟墨林,年僅四十歲,得了這種病。一開始請了一位名醫,認為是外感風寒,開了七帖小柴胡湯,要他連續幾天服用。然而,服藥十天後病情反而惡化。於是又請了另一位醫生範曰生來看。
範醫生驚訝地告訴他們,脈象已經有變化,情況不妙。於是他們又另請了陳雪潭醫生。陳醫生認為這是傷寒後的併發症,建議使用二兩的人參、二錢的熟附子煎服,但隨即出現嘔吐的情況。到了第二天晚上,王則奚醫生來診斷,發現脈象已經完全消失,而且出現燥熱的症狀。
我說這病症本來就是因為身體虛弱才感染風寒,一開始治療是否誤用了寒涼藥物?他的兩個兒子說,正是因為那位醫生的誤診。我又說,現在已經出現燥熱,脈象又極度微弱,按照醫學理論,這病已經無法治療了,就算用參附湯也無法挽回。
他們再三堅持,我又說,昨天陳雪潭醫生開的藥湯,他根本無法吞下。我又說,這病已經是陽氣脫離,飄浮於上,表面上看似發熱,實際上是體內真寒。治療必須用真熱假寒的藥物纔能有效。我讓他們把已經煎好的藥湯,再加入二錢的附子和幾分的吳茱萸,煎好放涼後服用。結果,他安靜地睡了大半天,小便也變得清澈長流,全家人都非常高興。
第二天再次診斷,脈象還是沒有改善。我說,必須等到三天後,纔有可能恢復。墨林雖然感到高興,但只撐了兩天半,到了第三天晚上就去世了。唉,生病兩週纔去世,並不是因為這是必死的病,而是因為誤診而枉死。誤診的不僅是那位醫生,被誤診的也不僅僅是孫鶴林。傷寒的傳染和變化是不可預測的,但連服七帖小柴胡湯的治療方式,在古今醫學中都找不到先例。
2. 腎虛傷寒
甲申仲春連翔梧次郎參天頭痛發熱。小腹微痛。大便不實。脈寸關浮數。兩尺沉遲。此腎虛應溫。即傷寒論。亦謂尺遲暫補何妨之說。遂以溫中諸品。少佐桂附炮姜與服。至晡加熱增喘。家人疑為前劑太補。延余復視。脈轉和緩。腎部亦健。余曰前劑乃固正以逐邪。溫腎而驅寒。
今寒邪已和盤托出。正氣拒邪。勢必瞑眩非補邪而致加熱增喘也越三更當平復。次早果大安。設使誤用辛涼。淹延生變。必無幸矣。自後每患前症。輒飲前藥。皆得痊可。彼以為奇。愚按三陽顯症。雖為可汗而想其尺遲暫補何妨之說則明為虛寒入內當先救里無疑若里症得救即表邪不汗亦當自愈若不顧脈而用表劑。殺人必矣。
白話文:
在甲申年的二月,連翔梧次郎突然感到頭痛且發燒,同時還伴隨著小腹微痛以及大便不成形的症狀。經診斷,他的脈象顯示手腕部分浮數,兩腳踝處的脈搏卻是沉遲,這表明他出現了腎虛的情況,需要溫補。根據《傷寒論》中的觀點,尺脈遲緩時,暫時的補益並無大礙。因此,我開具了一些溫中藥物,加上少量的肉桂、附子和炮薑讓他服用。然而到了傍晚,他的發燒和喘息症狀反而加重,家人懷疑是先前的藥物補得過頭。我再次診斷,發現他的脈象已經變得和緩,腎臟部位也恢復了健康。我解釋道,先前的藥方是在鞏固正氣以驅除邪氣,溫補腎臟以抵抗寒氣。
現在,寒邪已被完全驅除,正氣正在抵抗邪氣,出現瞑眩反應是正常的,這並不是因為補得過多導致發燒和喘息加重。我預測到深夜時分,他的病情會恢復正常。果然,第二天早上,他的病狀大大改善。之後每次他再出現同樣的症狀,喝同樣的藥就能康復,這讓大家都覺得十分神奇。愚以為,對於三陽證這種明顯的病症,雖然通常可以使用發汗法治療,但如果考慮到尺脈遲緩,暫時的補益也無妨的觀點,則明確指出這是虛寒進入體內,應該先救治裡證。如果裡證得到救治,即使表面的邪氣未被發汗,也應當會自行痊癒。反之,如果不顧脈象就使用解表藥,那可能就會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