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京

《軒岐救正論》~ 卷之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4)

1. 房勞傷寒

比鄰林楚畹秋間,為母延余。彼亦以脈求診。余曰:子至隆冬,當得重病,但須謹護,無足慮也。彼形體魁梧,素健無病,意疑余言為迂。及冬從徵山冠,行間驅馳,歷經四旬,積受寒濕,甫歸犯色,次日即病頭目疼痛,發熱如燎,口燥唇焦,嘔逆煩悶,脈浮微無力,尺細若脫。余驚曰:奈何陽病而得陰脈,此必犯房勞,當小腹微疼而復下利。詢之果然。急以大劑桂附理中湯與服,脈症頓減。次早遍體發斑,彼疑以為附毒。余曰:子積受寒濕,凝伏經絡,昨得熱劑血脈流通,中氣既固,邪氣不容,暴發於外,此乃寒斑非熱斑也。然終疑不釋,另投消斑平劑,胃寒藥拒不納,仍以前湯與服。

斑始消,脾氣亦健。夫如此症候,表症既實,燥渴狂煩,且復發斑,時醫執症昧脈,必用清解之劑,即稱知脈者,亦必限於膽小,以桂附為蛇蠍,而姑投和緩之劑,均能誤人於死也。若鄭貞侯方𪔣可鑑也。

甲申夏,里人方𪔣房勞冒風,臍下沉痛,大便滑利,脈兩手浮疾如數,稍按即無。余以桂附理中湯投三劑,脈症漸減。彼求速效,另延他醫,誤以為時行瘟病,促投寒藥,教啖生果,少頃發厥狂譫,復求救於余,察其六脈已絕,當不逾時死,果然。

癸未秋,明經鄭木華子貞侯房勞感寒,復沾雨濕。前醫憚用姜附,只投二陳緩劑,越九日發燥增劇,始延諸醫及余診治。余告以脈見轉索,本夜當歿。鄭木華婿陳克新,乃余內弟,甲申春患房勞沖寒,面目青黯,咬牙寒戰,舌即轉黑,四肢厥逆,速余救療。余不及脈,急以姜附湯連三劑始應。

白話文:

【房事過度與感寒】

鄰居林楚畹在秋季為了母親請我去為她看病,他也要求我為他把脈。我告訴他,到嚴冬時節,他會得一場重病,但只要小心調理,不用太過擔心。他身材魁梧,一向身體健康,對我的話半信半疑。到了冬天,他在山區行軍,奔波了整整一個月,長期遭受寒冷和潮濕。剛回到家就縱慾,第二天就開始頭痛眼花,發燒如同烈火焚燒,口乾脣裂,噁心反胃,心情煩躁。他的脈象輕微無力,雙腳脈象細弱,我驚訝地說,這是怎麼回事,有陽性病卻出現陰性脈象。

這肯定是因為房事過度。他應該會感到小腹微痛,並且會有下痢的情況。一問之下,果然如此。我立即開了大量桂附理中湯讓他服用,病情立刻減輕。第二天,他全身出現紅斑,他懷疑是因為藥物中毒。我告訴他,你長期遭受寒冷和潮濕,這些寒濕滯留在你的經絡中。昨天吃了熱性的藥物後,血液循環暢通,中氣得到鞏固,邪氣無法容身,所以才會突然爆發在外,這是寒斑,不是熱斑。但他仍然半信半疑,找了其他醫生開了一些消除紅斑的溫和藥物,但他的胃寒,無法接受那些藥物。最後,還是用了之前的湯藥。

紅斑開始消退,脾氣也變得更強壯。像這種症狀,表面症狀實在,口渴煩躁,甚至出現紅斑,一般的醫生只看症狀,不看脈象,必定會用清熱解毒的藥物,即使有些醫生自稱懂得看脈,也會因為膽小,將桂附等藥物視為毒藥,只敢開一些溫和的藥物,這些都可能導致病人死亡。就像方椾的例子一樣。

甲申年夏天,村裏的人方椾,因為房事過度,受風吹,肚臍下方疼痛,大便失禁,雙手脈象快速,稍微用力按壓就消失。我開了桂附理中湯讓他服用,病情逐漸減輕。他想快速康復,找了其他醫生,被誤診為流行性瘟疫,開了寒性藥物,還讓他吃生水果。不久,他就開始昏厥,胡言亂語,又來找我求救。我看他六脈已絕,他將在不久後死去,果然如此。

癸未年秋天,鄭木華的兒子鄭貞侯,因為房事過度,又受寒,再淋雨受潮。前一位醫生不敢使用薑附等藥物,只開了一些溫和的藥物。九天後,病情惡化,開始乾燥,病情加劇。我們幾個醫生都被請來為他診治。我告訴他們,他的脈象已經顯示出轉變,今晚就會去世。鄭木華的女婿陳克新是我的內弟,甲申年春天,他因為房事過度,受寒,臉色青暗,牙齒打顫,舌頭變黑,四肢冰冷,我立即為他治療。我沒有時間為他把脈,急忙讓他連服三劑薑附湯,病情才開始好轉。

2. 夾陰傷寒

癸未冬庠友張羞公長郎。年十四。病外感風邪。內傷寒冷。頭痛發熱。口渴嘔吐。大便清利。胸腹疼脹。燥悶不眠。脈浮數無力。幸只兩日。未經他醫妄治。投以參附理中湯一劑。前症減半。脈緩稍健。再劑彼疑熱渴未解。揀姜附不用。前症復作。余再投以前湯。諸症如失。

張因問奈何發熱煩渴反用燥劑。余曰脈雖浮數按即無力假熱之症也便滑腹疼。嘔吐拒食。此乃積寒內閉。假熱外爍亦危症也,倘非堅投前劑而使誤用表藥何以捖復真陽必無幸矣。渠始信服。至今猶惓惓稱感。

粵憲林君向次郎患前症。越八日。發燥譫妄。延余診治脈兩手如絲陰陽俱脫余斷以次夜二更當歿辭不治。及莊隱凡到。亦謂脈症已敗。誤於寒劑。至期果斃。愚意傷寒急病。反覆變遷。治失其宜。命在反掌。苟非平昔穩詳脈息病機。當局何能刃解夫前症乃外熱內寒上假熱而下真寒為陽中伏陰亦謂夾陰傷寒倘初起而即用理中姜附。溫經散寒。

何至妄治因循喪生。大都病家不善擇醫。而以時名為殉。往往自誤耳。

白話文:

【夾陰傷寒】

癸未年的冬天,我的學友張先生的長子,年紀十四歲,不幸染上了風邪感冒,並且內裏受了寒氣。他出現頭痛發熱、口渴嘔吐的症狀,大便異常稀軟,胸部和腹部感到疼痛脹滿,煩躁不安,無法入眠。他的脈象浮數但無力,幸運的是病情只持續了兩天,尚未被其他醫生誤診亂治。我給予他參附理中湯一劑,服用後病症減輕了一半,脈象緩和並且稍有好轉。但在第二次服藥時,他擔心發熱口渴的症狀仍未緩解,決定不再使用生薑和附子,結果原本的症狀再次出現。我再次給予他之前的湯藥,所有症狀消失無蹤。

張先生問,爲何在發熱煩渴的情況下反而使用燥熱的藥物?我解釋說,雖然他的脈象浮數,但按下去無力,這是假熱的現象。他大便滑瀉,腹部疼痛,嘔吐拒食,這都是體內積寒閉塞,假熱在體表的表現,屬於危險的病症。如果不是堅定地使用之前的藥物,而是錯誤地使用發汗藥,怎能恢復真正的陽氣?那樣必定無法倖免於難。他這才相信並服從我的治療,至今仍感激不盡。

廣東憲林先生的次子也患上了同樣的病症,過了八天,開始出現燥熱、譫妄等症狀。我爲他診斷,發現兩手脈象如絲,陰陽兩虛,我判斷他將在次日晚上二更時分去世,於是拒絕繼續治療。及莊隱凡到後,也認爲脈象和病症已經惡化,是因爲誤用了寒性藥物。到了預定的時間,病人果然去世。我認爲傷寒是一種急病,病情反覆變化,如果治療不當,生命就在一瞬間。除非平時對脈象和疾病機理有深入的理解,否則在關鍵時刻怎能應對自如呢?

這個病症是外表熱而內部寒,上部看似熱實則是下部的真寒,屬於陽中藏陰,也稱作“夾陰傷寒”。如果在病發初期就使用理中湯和生薑附子,溫經散寒,怎會因爲誤治和拖延而喪失生命?大多數病患不善於選擇醫生,只是盲目追求一時的名聲,往往因此自我耽誤。

總的來說,對於“夾陰傷寒”這類病症,治療必須準確及時,否則後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