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
《丹溪手鏡》~ 卷之下 (6)
卷之下 (6)
1. 臟腑病及各部所屬藥性(三十三)
腎實主,耳痛,頭皮肩項腫,及腳心痛,腿漆生瘡,腰腫,或鮮血目熱淚,小便澀痛。
郁李仁(臣寒降腎氣),蒺藜(臣轉腎氣),金鈴子(臣退腎熱),地骨皮(臣導腎氣),檳榔(臣瀉腎氣),青木香(同上),車前子(臣利小便,除腎絕,降腎氣),防風(臣益腎,治皮膚癢),枳殼(臣降腎氣),青皮(臣寒同上),牽牛(疏導腎氣),桑白皮(臣利腎氣),黃柏(臣降腎氣),地龍(臣涼益腎水)
膀胱寒熱,小便淋澀或尿血。
石葦(臣平利水道),瞿麥(臣退小便熱),芍藥(臣利水道),川歸(臣平,療便痛溺血),青皮(臣導水府),蔥(臣清小便),木香(臣利小便血),車前子(臣寒利小便溺),燈草(臣通小腸),京山稜(臣利小便),黃芩(臣寒利小便血),油麻(臣寒滑小府),冬葵子(臣治淋),蘿蔔子(臣通小府),白薺(臣同上),生地(臣冷利小腸熱),木通(末入)
祖按:藥性稟定之君臣,千古之經也;立方主治之君臣,一時之權也。學者自宜會心得之。
按:舊本系,國初時孝順方處善浦陽戴元禮同集於洪武庚戌年三月初二日。戴元禮,丹溪先生之高弟也。今詮次成於天啟辛酉年八月中秋日。丁承祖謹識。
白話文:
腎臟功能亢進(腎實):會出現耳朵痛、頭皮肩膀脖子腫脹、腳心痛、小腿和膝蓋生瘡、腰部腫脹,或者眼睛流血絲和熱淚、小便不順暢且疼痛等症狀。
藥物治療方向:
- 郁李仁:性寒,能降低腎氣。
- 蒺藜:能轉動腎氣。
- 金鈴子:能退散腎熱。
- 地骨皮:能引導腎氣。
- 檳榔:能瀉下腎氣。
- 青木香:作用同上。
- 車前子:能利小便、去除腎臟閉塞、降低腎氣。
- 防風:能補益腎臟、治療皮膚搔癢。
- 枳殼:能降低腎氣。
- 青皮:性寒,作用同上。
- 牽牛:能疏通引導腎氣。
- 桑白皮:能疏通腎氣。
- 黃柏:能降低腎氣。
- 地龍:性涼,能滋養腎水。
膀胱寒熱失調:會出現小便淋瀝不暢、小便澀痛,或者小便帶血等症狀。
藥物治療方向:
- 石葦:性平,能疏通水道。
- 瞿麥:能退散小便中的熱氣。
- 芍藥:能疏通水道。
- 川歸:性平,能治療小便疼痛和尿血。
- 青皮:能引導水液運行。
- 蔥:能清除小便中的熱。
- 木香:能利小便、治療尿血。
- 車前子:性寒,能利小便。
- 燈草:能通利小腸。
- 京山稜:能利小便。
- 黃芩:性寒,能利小便、治療尿血。
- 油麻:性寒滑利,能疏通下焦。
- 冬葵子:能治療淋症。
- 蘿蔔子:能疏通下焦。
- 白薺:作用同上。
- 生地:性寒,能清除小腸的熱。
- 木通:(末入)
總結:藥物的性味和歸經是其根本屬性,是恆久不變的;而根據病證開立的處方,其君臣藥的搭配則是因時制宜的。學習醫理的人應該用心領會其中的道理。
附註:此書原本是明朝初年,孝順人士戴元禮(丹溪先生的高徒)於洪武庚戌年三月初二日整理匯編。如今在天啟辛酉年八月中秋日,由丁承祖重新詮釋整理。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