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

《丹溪手鏡》~ 序 (1)

回本書目錄

序 (1)

1.

居常每遇岐黃家抵掌醫術,輒曰:丹溪朱先生《心法》曰,是會通《素》《難》之精,而折衷仲景、東垣、戴人諸家,以集其成者也。每拈一方,曰:是從先生舊方增減其間。蓋人人飲食、寒溫、災祥、生死於是,而不識先生為何他人也。丙辰,令義烏,而乃知先生義烏人也。求其書,自《心法》諸刻以外,無聞焉。

己未,兼攝吳寧,得其刻在吳寧暑中,曰《丹溪纂要》,即吳寧盧子從其所刻石缽《薈叢》、《鉤玄》諸書,刪正向,裁取之者也。急模數本以歸,以為先生之真傳真印盡是矣。

辛酉之秋孟,一日課諸生於司,學博陳先生曰:聞丹溪有秘傳,在其後裔而秘不傳也。余曰,果有傳矣,安得秘之,當為君急索之。俄而審編於庭,而先生之裔適至,詰之,則曰:先人手授有《手鏡》、《樵隱》二帙,藏之久矣,未敢示人也。越日,而即以其二書至。夫先生之書傳三百年矣,前之令茲土者,亦嘗訪而閱之矣。

即余之竊祿亦已五年所矣,而任滿將解之時,乃始聞於陳先生。以是日聞於陳先生,即以是日得於其裔。三百年而未行其書,一日而行之;五年而未得其書,一日而得之。豈先生之靈有以啟余與陳先生之靈而衍其傳乎?天下萬世之靈有以啟余與陳先生與先生之靈而延其幾墜,廣其未盡乎?先生生於元之末,以先生之才之識,豈不能擘畫世務而一試於化,而僅以其醫術試,而後乃顯於我太宗文皇帝之朝,則後,日以醫顯,當日實以醫隱也,托之醫而浮沉身名之間者也。先生初遊許文懿公門,潛心理學,得考亭之緒,故自敘其刻曰《格致餘論》。

夫醫出之格致之餘,則此物此知即修正誠之真脈所衍而流也。康節先生,以理衍數,雖數亦理;先生以理精醫,雖醫亦理,醫而出於理,而安得不信,今而傳後哉。

邑歷代故多豪傑君子,秦則顏烏,唐則駱中丞,宋則忠簡公、文清公,元則文獻公、昭代王、龔樓三公,或以孝著,或以忠顯,或以節標,或以文學傳,皆表表為一代人物,至今列俎豆而光史冊,以先生之寄跡於醫,闡醫於道,方之諸君子,寧多讓焉。董是刻者,醫官丁承祖,承祖醫得先生之精,而人物亦彷彿先生云。

天啟元年,冬孟之吉

白話文:

[序]

常常遇到一些精通醫術的人談論醫學,他們總是提到丹溪朱先生的《心法》,說這是融合了《黃帝內經》和《難經》的精髓,並且綜合了張仲景、李東垣、劉完素等醫學大家的理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醫學系統。他們在討論一個藥方時,總是說這個方子是根據朱先生原有的藥方進行增減而來的。醫學對於每個人的飲食、冷暖、福禍、生死都影響重大,但很多人卻不知道這些知識來自哪位高人。

我在丙辰年擔任義烏縣令,才知道朱先生原來是義烏人。我開始尋找他的著作,除了《心法》等已經出版的書籍外,其他的著作卻沒有聽說過。

到了己未年,我兼任吳寧縣令,終於在吳寧暑中找到了他的一本書,叫做《丹溪纂要》。這本書是由吳寧的盧子從他刻在石缽上的《薈叢》、《鉤玄》等書中刪選整理而成的。我立即請人複製了幾本帶回家,認為這就是朱先生真正的傳承和印記。

到了辛酉年的秋天,有一天我在學校教課,學博陳先生告訴我,聽說丹溪朱先生有一套祕密的醫學傳承,只在他的後代中流傳,外人不得而知。我說,如果真的有這樣的傳承,我們應該去尋找它。不久,陳先生就在庭審時遇到了朱先生的後代,經過詢問,他告訴我們他的祖先留給他兩本書,《手鏡》和《樵隱》,他一直藏著不敢讓人知道。第二天,他就把這兩本書帶來了。朱先生的書已經傳了三百多年了,之前的縣令也曾經尋找並閱讀過。

即使我自己擔任縣令已經五年了,但在任期即將結束時,我才從陳先生那裡得知這件事。在那一天,我從陳先生那裡聽到了這件事,也在那一天從朱先生的後代那裡得到了這兩本書。這三百多年裡,朱先生的書一直未能廣泛傳播,但在我們找到它的那一天,一切都改變了;在這五年裡,我一直未能得到這本書,但在我們找到它的那一天,一切都改變了。難道是朱先生的靈魂啟發了我和陳先生,讓我們繼承了他的傳承嗎?難道是天下萬世的靈魂啟發了我和陳先生,以及朱先生的靈魂,讓他的傳承得以延續,讓他的知識得以擴展嗎?

朱先生出生在元朝末年,以他的才華和見識,他完全可以投身於世俗事務,但最終他只是通過醫術試驗自己,直到明朝太宗文皇帝時期才開始顯露頭角。從那以後,他通過醫術成名,實際上卻是在用醫術掩飾自己的真實身份,他通過醫術在社會上浮沉,保持著自己的名聲和地位。

朱先生最初拜師於許文懿公門下,潛心研究學問,得到了考亭的精髓,因此他在自序中稱自己的著作為《格致餘論》。醫學出於對事物本質的理解,那麼這些知識就是修養身心、誠實待人的真正脈絡。邵康節先生通過理解事物的本質來推算數字,即使數字也是道理的一部分;朱先生通過理解事物的本質來精進醫術,即使醫術也是道理的一部分。醫術出於道理,怎能不相信它會被傳承下去呢?

這個縣歷史上曾有很多豪傑和君子,秦朝有顏烏,唐朝有駱中丞,宋朝有忠簡公、文清公,元朝有文獻公、昭代王、龔樓三公。他們有的以孝順著稱,有的以忠誠顯赫,有的以節操聞名,有的以文學傳世。他們都是當時的傑出人物,至今仍然被載入史冊,受到人們的敬仰。朱先生雖然寄情於醫學,但他通過醫學闡釋道義,與這些君子相比,又有什麼差別呢?這次刻版是由醫官丁承祖負責,他得到了朱先生的精髓,他的風貌也和朱先生非常相似。

天啟元年冬月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