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石室秘錄》~ 卷一(禮集) (2)

回本書目錄

卷一(禮集) (2)

1. 反醫法

論發狂見鬼,論發狂不見鬼,論中風墮地,論卒倒不知人

天師曰:凡人有病發狂如見鬼狀,或跌倒不知人,或中風不語,或自臥而跌在床下者,此皆正氣虛而邪氣犯之也。似宜正治邪為是,然而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不治其虛,安問其餘。此所以急宜固其正氣,而少佐以祛痰、祛邪之藥為妙。如發狂見鬼者,乃虛也,方用人參一兩,白朮一兩,半夏三錢,天南星三錢,附子一錢,大劑灌之,狂自定矣。(〔批〕祛狂至神丹方。

白話文:

論發狂見鬼,論發狂不見鬼,論中風墮地,論卒倒不知人

天師說:凡人患病發狂,表現得像看見鬼一樣,或者跌倒後不省人事,或者中風不能言語,或者自己躺著卻跌落床下,這些都是正氣虛弱,邪氣入侵所致。應該以正治邪為原則,但邪氣入侵的地方,氣機必然虛弱,不先治療虛弱,其他治療就無從談起。所以,應當急需固護正氣,同時輔以祛痰、祛邪的藥物,才是上策。例如發狂看見鬼的人,就是虛弱所致,可以用人參一兩、白朮一兩、半夏三錢、天南星三錢、附子一錢,大劑量灌服,狂躁就會自行平息。(註:此方為祛狂至神丹方。)

妙。)或倒不知人,乃氣虛也,亦用前方主之。或中風不語者,以人參一兩,天南星三錢,生半夏三錢,生附子一個,名為三生飲,急灌之。又自臥跌床下者,即中風類他,又名屍厥,亦以三生飲救之。

發狂不知人而不見鬼者,乃熱也,不可與前湯。此見鬼為虛,而非實熱。方用人參,同入於祛痰、祛邪之藥內,乃因其反而反治之也。

跌倒不知人,雖因氣虛,然未有無痰而能跌倒者,既跌倒,亦未有不知人者,故必須祛痰,而佐以助正之藥,此前方之所以可兼治之也。

中風與墮地之症。純是氣虛。氣虛之人,未有不生痰者。痰重,卒中卒倒,有由來也。然則徒治其痰,而不補其氣,即所以殺之也。三生飲妙在用生人參一兩,同生附、半夏、南星祛邪盪滌之藥,駕馭而攻之。譬如大將登壇,用虎賁之士,以掃蕩群妖,必能活生人於殺人之中。若徒正治其邪,而不反治其本,則十人九死,冤鬼夜號,誰之咎歟。(〔批〕純。)

白話文:

如果病人神志不清,可能是氣虛,可以用前面提到的藥方治療。如果病人中風不說話,可以用人參一兩、天南星三錢、生半夏三錢、生附子一個,組成「三生飲」急救。如果病人從床上跌落,也是中風的表現,又稱屍厥,同樣可以用三生飲救治。

病人發狂神志不清,但沒有看到鬼,這是熱症,不能用前面的藥方。看到鬼是虛症,不是實熱。藥方要用人參,加入祛痰、祛邪的藥物,這是利用反治法。

跌倒神志不清,雖然可能是氣虛,但沒有痰的人不可能跌倒,既然跌倒了,也不可能神志不清,因此必須祛痰,同時輔以補氣的藥物,這就是前面藥方能兼治的原因。

中風和跌倒的病症,都是純粹的氣虛。氣虛的人一定會生痰,痰積聚過多,就會突然發病跌倒,這是有一定原因的。如果只治痰,不補氣,就會導致病人死亡。三生飲的妙處在於用生人參一兩,配合生附子、半夏、南星等祛邪盪滌的藥物,駕馭著攻擊病邪。就像大將登上城樓,用虎賁勇士掃蕩群妖,一定能從死神手中救活病人。如果只正治病邪,不反治根本,十個人中九個人會死,冤魂夜裡哀嚎,這是誰的過錯呢?

張公曰:發狂見鬼,明是虛而痰中之。用半夏、南星附子以祛痰,不用人參、白朮之多,何以驅駕之而成功哉。此方之妙,不特治發狂見鬼如神,而治中風不語。卒倒不知人,亦神妙之極,蓋氣虛而後痰中也。岐天師分析甚精,又引三生飲以治中風等症。其實前方除發狂不見鬼,不可用此方,其餘無不可治,正不必又用三生飲也。

然三生飲亦是奇方,亦可採用之。總之,斟酌於二方之間,無不可起生人於死人之中也。

發狂不見鬼。明是內熱之症,岐天師不立方者,待余補之也。方用人參三錢。白芍三錢,白芥子三錢,半夏三錢,天南星二錢,黃連二錢,陳皮一錢,甘草一錢,水煎服。此方妙在用黃連。蓋厥深則熱亦深,去其熱則厥自定。黃連入心,引諸補心之味,同群相濟,或補或瀉。

白話文:

張公論發狂見鬼、中風不語

張公說:「病人發狂看見鬼怪,顯然是身體虛弱,導致痰濁阻塞所致。因此要用半夏、南星、附子等藥物來祛除痰濁,而不用人參、白朮之類補氣的藥物,如何能驅除病邪而成功呢?這個方子的妙處,不僅在於治療發狂見鬼如同神效,更可治中風不語、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等症,效果也極其神奇。因為氣虛之後,痰濁才會阻塞。」

「岐天師分析得非常精闢,又引出三生飲來治療中風等症。其實除了發狂看見鬼怪以外,其他病症都可以用這個方子治療,不必再用三生飲。

然而三生飲也是一個奇方,也可以採用。總之,在兩個方子之間斟酌使用,都能讓病人起死回生。」

「發狂看見鬼怪,顯然是內熱症,岐天師沒有立方,就由我來補上吧。方子如下:人參三錢,白芍三錢,白芥子三錢,半夏三錢,天南星二錢,黃連二錢,陳皮一錢,甘草一錢,水煎服。這個方子的妙處在於用黃連,因為厥陰症深則熱氣也深,去除熱氣才能使厥陰症穩定。黃連入心,可以引導其他補心藥物的藥效,共同發揮作用,或補或瀉。」

譬如人家相爭,嚷於一室,親朋各為勸解。自然怒氣平而悔心發,黃連之用於補劑之中,正此意也。

華君曰:是傳余之文,無有他方。我尚有數語,請載於後。中風等症,非大加人參,以祛駕其邪,則痰不能開,而邪不能散。方中妙在用人參至一兩,始有力量。否則,少用反為痰邪所使,又安能助製附子,以直蕩群妖哉。

雷公曰:妙極,各闡發無遺,無可再談。

真聖人之言。(李子永識。)

白話文:

例如,當人們爭吵時,在一個房間裡大聲叫喊,親朋好友都來勸解,自然怒氣就會平息,悔恨之心也會出現。黃連用於補劑中,正是這個道理。

華君說:「這是傳授給我的文字,沒有別的來源。我還有幾句話,請記錄在後面。中風等症,如果不大量使用人參驅除邪氣,那麼痰液就無法化開,邪氣也無法散去。方劑中妙在使用人參一兩,才會有力量。否則,少量使用反而會被痰邪所操控,又怎麼能幫助附子,直搗邪氣呢?」

雷公說:「妙極了,各個方面都闡發得淋漓盡致,無可再談了。」

這是真聖人的話。(李子永識。)

2. 順醫法

論氣虛胃虛

天師曰:凡人有病氣虛者,乃身子羸弱,飲食不進,或大便溏泄、小便艱澀。方用人參一兩,茯苓三錢,白朮五錢,陳皮一錢,甘草一錢,澤瀉一錢,車前一錢,水煎服。此乃病欲下行,而隨其性而下補之也。方中用人參為君者,開其胃氣。胃為腎之關,關門不開,則上之飲食不能入,下之糟粕不能出,妙在用人參以生胃土,而茯苓、車前能分消水穀也。且胃之性最喜溫和,不喜過濕,濕則必上壅嘔,下積而瀉矣。

白話文:

論氣虛胃虛

天師說:凡是人患有氣虛之症,往往表現為身體虛弱,食慾不振,或大便稀溏、小便不利。治療方法可以使用人參一兩、茯苓三錢、白朮五錢、陳皮一錢、甘草一錢、澤瀉一錢、車前一錢,用水煎服。此方乃是針對病情往下走的趨勢,隨其性而下行補之。

方中以人參為君藥,作用是開胃氣。胃為腎之關,關門不開,則上方的飲食無法進入,下方的糟粕無法排出。妙在以人參滋生胃土,而茯苓、車前能幫助消化水穀。而且胃的特性最喜溫和,不喜過於濕潤,過濕則必會導致上壅嘔吐,下積而瀉。

今順土之性而溫補之,則飲食自進,而大小便各安其位矣。

張公曰:此方生胃土以消水穀,誰曰不然,然而不止生胃土也,且能健脾。脾健則胃氣益開,而胃氣益壯。方中最妙用白朮也、白朮上利胃而下健脾,且能祛濕以生腎。有此大功,則大小便得脾腎之氣而能開能合。下既通達,又何患飲食之不進乎,吾見其飽食而無礙也。

服前方而不愈者,兼服八味丸以補土母,蓋八味丸最能實大腸利膀胱也。(李子永識。)

白話文:

順應脾胃的特性,溫補脾胃,就能讓飲食自然消化吸收,大小便也正常運作。

張公說:這個藥方滋養脾胃,讓食物消化,誰能說不對呢?而且它不只滋養脾胃,還能健脾。脾臟健壯,胃氣就更旺盛,胃氣旺盛,脾胃就更強健。方子裡最妙的是白朮,它向上可以利胃,向下可以健脾,還能祛除濕氣,滋養腎臟。有了這些功效,大小便就能依賴脾腎的氣運而正常運作。下焦暢通,怎麼會擔心飲食不進呢?我見過服用這個藥方的人,都能飽食無礙。

服用這個藥方效果不佳者,可以服用八味丸來補益脾土,因為八味丸最能滋養大腸,利通膀胱。

3. 逆醫法

論氣喘上逆,論雙蛾,論腎虛大吐,

天師曰:凡逆症甚多,不止厥症一門也。如氣喘而上者,逆也,人以為氣之有餘也,殊不知氣盛當作氣虛,有餘認作不足。若錯認作肺氣之盛,而錯用蘇葉、桔梗、百部、山豆根之類,去生便遠。方用人參一兩,牛膝三錢,熟地五錢,山茱萸四錢,枸杞子一錢,麥冬五錢,北五味一錢,胡桃三個,生薑五片,水煎服。(〔批〕安喘至聖丹。

白話文:

氣喘上逆是種常見的逆症,不只厥症才會出現。人們常以為氣喘是氣太多,其實氣盛反倒會導致氣虛,有餘反而像不足。如果誤以為是肺氣過盛,而用蘇葉、桔梗、百部、山豆根等藥去生,就會離正解更遠。正確做法是用人參一兩、牛膝三錢、熟地五錢、山茱萸四錢、枸杞子一錢、麥冬五錢、北五味一錢、胡桃三個、生薑五片,水煎服。

雷公曰:妙極。然天師止言肺經之虛、腎水大耗之氣喘也,而未嘗論其腎火之逆,挾肝氣而上衝之氣喘也。雖其症輕於腎水大耗之病,而氣逆作喘則一也。病甚則有吐粉紅之痰者。此腎火炎燒,肺經內熱,不能克肝,則木寡於畏,龍雷之火愈為升騰,法當清其內熱。方用地骨皮一兩,沙參一兩,麥冬五錢,白芥子二錢,白芍五錢,甘草三分,桔梗五分,丹皮二錢,水煎服,方名清熱止喘丹。

此方之妙,妙在地骨以清骨髓中之內熱,沙參,丹皮以養陰,白芍以平肝木中之火,麥冬以清肺中之火,加甘草、桔梗引入肺經,則痰嗽自除,而氣喘亦定,孫真人曰:何論之奇闢乃爾,我有一奇方以附後。)此方絕不去治肺經,而正所以治肺也。蓋人生肺氣,夜臥必歸氣於腎中,此母居子舍之義也,今因色欲過度,腎水大耗,肺金日去生之。久之,則不特腎水虛,而肺金亦虛。

白話文:

雷公說:妙極了!不過天師只是說了肺經虛弱、腎水大量消耗引起的氣喘,卻沒有提到腎火逆上,挾帶肝氣上衝而引起的氣喘。雖然這種氣喘症狀比腎水大量消耗引起的氣喘輕微,但氣逆上衝造成喘息的病理是一樣的。病情嚴重時會咳出粉紅色的痰,這是腎火熾盛,肺經內熱,無法克制肝氣,導致木氣過盛,腎火更加熾烈上升的表現。應該採取清內熱的治療方法。

方劑使用地骨皮一兩、沙參一兩、麥冬五錢、白芥子二錢、白芍五錢、甘草三分、桔梗五分、丹皮二錢,水煎服,方名清熱止喘丹。

此方妙處在於地骨皮可以清熱骨髓中的內熱,沙參、丹皮滋陰,白芍平肝木中的火氣,麥冬清肺中的火氣,再加上甘草、桔梗引藥入肺經,就能夠止咳化痰,氣喘也自然消退。孫真人說:這方藥真是奇特,我有一個奇方,放在後面一起說。)

這個方子雖然看似沒有直接治療肺經,但實際上正是治療肺經的。因為人體的肺氣,夜間休息時會歸納到腎中,這是母居子舍的道理。現在由於過度縱慾,腎水大量消耗,肺金每日都失去滋生之源。久而久之,不僅腎水虛弱,而且肺金也虛弱了。

譬如家有浪子,日費千金,母有積蓄,日日與之,傾囊倒篋,盡數交付其子,後將安繼?是子貧而母亦貧矣。一遇外侮之侵,將何物解紛?而外侮又復恐嚇之,逃之子舍,以避其鋒;而子家貧乏,無以奉母,又必仍復還家,以受外侮之凌逼,勢不至不死不已。今腎水既虧,而肺金又耗,外受心火之傷,中受肝木之橫,脾土又下,不來生水,則轉輾難藏,於是仍返而上喘。幸有一線元陽未絕、所以不死。

苟不大劑急救其腎,使貧子來偷竊,又何以肺金有養哉。況貧子暴富,不特母家亦富,而外侮亦不敢欺凌矣。此不治肺而正所以治肺也。或疑人參乃肺脾之藥,既宜補腎,不宜多用人參。不知腎水大虛,一時不能驟生,非急補其氣,則元陽一線必且斷絕。況人參少用則泛上,多用則下行,妙在用人參至兩許,使能下達病源。

白話文:

就像家中有個浪子,每天花費千金,母親辛苦積攢的財產,每天都給他,傾囊而出,全部交給兒子,未來怎麼能安穩地繼承家業呢?這樣下去,兒子會貧窮,母親也會變得貧窮。一旦遇到外敵入侵,拿什麼來抵禦?而且外敵還會恐嚇他們,讓浪子逃離家園,以躲避鋒芒;但兒子家裡貧困,無力供養母親,他也必然會回到家中,遭受外敵的欺凌,最終可能難逃一死。現在腎水虧損,肺金也耗損,外部受到心火的傷害,內部遭受肝木的橫行,脾土又下陷,無法生水,於是氣血運行不順,導致上喘。幸好有一線元陽未絕,所以沒有死去。

如果不能用大劑量藥物緊急救治腎臟,讓貧困的兒子來偷取財富,又怎麼能滋養肺金呢?況且,如果貧困的兒子突然富裕起來,不僅母親的家也會富裕,外敵也不敢欺負他們了。所以,不直接治療肺,反而是治療肺的最佳方法。有人可能疑惑,人參是肺脾的藥物,既然適合補腎,就不應該多用。他們不知道,腎水極度虛弱,一時不能驟然生長,如果不緊急補氣,那一線元陽就會斷絕。而且,人參少量使用會上浮,大量使用會下行,妙在用人參達到兩斤左右,才能下達病源。

補氣以生腎水。藥中熟地。山茱萸之類,同氣相求,直入命門,又何患太多之病哉。若病重之人,尤宜多加,一兩尚欠也。但喘有不同,有虛有實。初起之喘多邪實,久病之喘多氣虛,邪實者,喘必抬肩;氣虛而喘者,微微氣急耳。余所論乃久病之喘。若初起之喘,若四磨、四七湯。

得一劑即止。此病逆而藥亦逆之也。

張公曰:肺金補子之義,已講透徹無遺,余再出一論以廣之。肺氣既弱,自然不能剋木,肝木無制,必然氣旺,氣旺必來凌脾胃之土。脾胃即受制於肝木,則何能來生肺金耶。方中十劑之中,或間加柴胡五分、白芍五錢、熟地倍加一兩,同前方煎飲,未必無小補也,蓋欲平肝,自必旺其土,土旺則金有不生者乎。此亦反治之義耳。

白話文:

補充元氣可以滋生腎水。藥材中的熟地、山茱萸等,都是同類相求,能直接進入命門,所以不用擔心過多而造成問題。如果病重的人,更應該多加服用,一兩都嫌不夠。

但是喘病情況不同,有虛有實。剛發病的喘多是外邪實證,久病的喘多是氣虛。外邪實證的喘,病人會抬肩呼吸;氣虛的喘,只是微微氣喘而已。我這裡討論的是久病的喘。如果剛發病的喘,可以使用四磨湯、四七湯,一劑即可。因為這種病是逆氣而行,所以用藥也要逆勢而為。

張公說:肺金補子的道理已經講得非常透徹,我再提出一個論點來擴展一下。肺氣虛弱,自然不能剋制肝木,肝木不受制約,必然氣旺,氣旺就會來欺凌脾胃之土。脾胃受到肝木的控制,就無法生長肺金了。方子中十劑裡,可以間隔著加入柴胡五分、白芍五錢、熟地加倍到一兩,與原方一起煎服,或許能有一些小補益。因為想要平肝,就必須要使脾胃之土旺盛,土旺盛了,肺金自然就會生長。這也是反治的道理。

天師曰:更有人病雙蛾者,人以為熱也。喉門腫痛,痰如鋸不絕,茶水一滴不能下咽,豈非熱症,然而痛雖甚,至早少輕;喉雖腫,舌必不燥:痰雖多,必不黃而成塊。此乃假熱之症也。若以寒涼之藥急救之,下喉非不暫快,少頃而熱轉甚。人以為涼藥之少也,再加寒涼之品,服之更甚。

急須刺其少商之穴,出血少許,喉門必有一線之路開矣。急以附子一錢,熟地一兩,山茱萸四錢,麥冬三錢,北五味三錢;牛膝三錢,茯苓五錢,煎服,(〔批〕消火神丹。)下喉一聲響亮,其火勢熱症,立時消散。蓋少陰之火,直如奔馬,凡人腎水大耗者,腎中元陽不能下藏。

白話文:

天師說:有些人得了雙蛾病,人們都以為是熱症。喉嚨腫痛,痰液像鋸子一樣不斷地流出來,連一滴茶水都無法吞咽,這的確像是熱症。然而,雖然疼痛得很厲害,但早上卻會稍微輕一些;喉嚨雖然腫脹,但舌頭卻不會乾燥;痰液雖然多,但不會呈現黃色,而且會結成塊。這其實是假熱症。如果用寒涼的藥物急救,雖然喉嚨暫時會舒服一些,但過一會兒熱症就會加重。人們就會以為是寒涼藥物不足,於是又加用寒涼藥物,結果服下去反而更嚴重。

這時必須立刻刺少商穴,放出少量血,喉嚨就會出現一條縫隙。然後再用附子一錢,熟地一兩,山茱萸四錢,麥冬三錢,北五味三錢,牛膝三錢,茯苓五錢,煎服。(批註:消火神丹。)服下去之後,喉嚨會發出清脆響亮的聲音,火熱症狀就會立即消失。這是因為少陰之火就像奔馳的馬匹一樣,當人體腎水大量消耗時,腎中元陽就會無法下降歸藏。

蓋無水以養火,而火必上越也,日日衝上,而咽喉口小,不能任其出入,乃結成腫痛,狀似雙蛾,實非雙蛾也。方中妙在用附子辛熱之藥,引尤雷之火下藏於窟宅。夫龍雷之火,乃相火也,喜水而不喜火,故藥中熟地、山茱之類,純是補陰之味,使火有所歸而不再沸。此因其逆勢而逆導之也。

喜水而不喜火。喜水者,喜真陰之水也,而非寒涼之水不喜火者,不喜邪氣之火也,而非辛熱之火。

日重夜輕,治之最易。用山豆根三錢,半夏一錢,桔梗三錢,甘草一錢治之。一劑立愈,而非逆症可比耳。

張公曰:陰虛雙蛾之症,余更有治法。用附子一錢,鹽水炒成片,用一片含在口中,立時有路,可以用湯藥矣。後以八味丸一兩,白滾水送下,亦立時而愈,可與岐天師方並傳。

白話文:

因為沒有水分滋養,火氣就會往上衝,每天都往上衝,而喉嚨口又很小,不能任由火氣進出,就會形成腫痛,看起來像雙蛾,但其實不是雙蛾。這個方子妙在用附子這種辛熱的藥引導火氣下降,藏在身體的穴位裡。龍雷之火其實就是相火,它喜歡真陰之水,不喜歡邪氣之火,所以藥方中用熟地、山茱萸等滋陰的藥,讓火氣有歸宿,不再沸騰。這是逆著火氣的上升趨勢,用反方向的方法來治療。

喜歡水,指的是喜歡真陰之水,而不是寒涼的水。不喜歡火,指的是不喜歡邪氣之火,而不是辛熱的火。

白天症狀重,晚上症狀輕,這種病最容易治療。用山豆根三錢、半夏一錢、桔梗三錢、甘草一錢治療,一劑就能痊癒,不是其他頑固的病症可以相比的。

張公說:陰虛雙蛾症,我還有另外一個治療方法。用附子一錢,用鹽水炒成薄片,含一片在嘴裡,馬上就會通暢,可以用湯藥了。然後服用八味丸一兩,用白開水送服,也能馬上痊癒,可以和岐天師的方子一起流傳。

天師曰:更有大吐之症,舌如芒刺,雙目紅腫,人以為熱也。不知此乃腎水乾槁,火不能藏,水不能潤,食入即出耳。法當用六味地黃湯,一料煎服,恣其吞飲,則餘火下息,而飲食可入。蓋胃為腎之關,胃中之火,必得腎中之水以潤之。腎水耗,不能上潤脾胃,則胃火沸騰,湧而上出,以致雙目紅痛,舌如芒刺也。

但此症時躁時靜,一時而欲飲水,及至水到,又不欲飲,即強飲之,又不十分寬快,此乃上假熱而下真寒也。理宜六味湯內,加附子、肉桂,煎湯與飲,始合病源。而今止用六味地黃湯者何?蓋腎雖寒而胃正熱。溫腎之藥,必經過胃經,熱性發作,腎不及救,而胃反助其邪火之焰,則病勢轉添。

白話文:

天師說:還有一種大吐的病症,舌頭像芒刺一樣,雙眼紅腫,人們以為是熱症。其實這是腎水乾涸,陽火無法收藏,陰水無法滋潤,食物一吃進去就吐出來了。應該用六味地黃湯,一劑煎好後,任病人想喝多少就喝多少,這樣餘火就會下降熄滅,飲食也能正常進食。因為胃是腎的關口,胃中的火,必須要靠腎中的水來滋潤。腎水枯竭,無法上行滋潤脾胃,就會導致胃火沸騰,衝上來,造成雙眼紅腫,舌頭像芒刺一樣。

但是,這種病症時而躁動時而安靜,一時想喝水,水來了又不想喝,就算強迫喝了,也不完全舒服,這是上虛熱而下真寒的表現。應該在六味湯中加入附子、肉桂,煎湯服用,才能對症下藥。為什麼現在只用六味地黃湯呢?因為雖然腎寒,但是胃卻是熱的。溫腎的藥物,必定經過胃經,熱性發作,腎無法及時救治,反而會助長胃中的邪火,病情就會加重。

不若竟用六味地黃湯,使其直趨腎宮,雖經過胃中,不致相犯,假道滅虢,不平胃而胃自平矣。此亦逆治之法也。(〔批〕孫公曰:真絕奇之論。)

張公曰:余立地黃丸,原所治武帝之消渴也,不意可以治此等之症,實有奇功。今又得岐天師暢為發明,將方之功效,盡情表出,余之幸也。不獨余之幸也,願世人留意。此方治上假熱而下真寒者,無不神妙,奏功如響,非惟大吐之症宜之耳。

華君曰:是傳予之文,而子之文更多可喜也。然予更有數語,雙蛾陰症,最難治而最易治也。不知其竅而最難,知其法而最易。予常為人治此病。用附子一枚,以鹽一合,水煮透,令其口含一片,而火勢立止。然後以六味湯,大劑飲之,不再發,神方也。

白話文:

与其直接用六味地黄汤,不如让它直接到达肾脏,即使经过胃部,也不至于产生冲突,以迂回的方式达到目的,不平复胃部,胃部自然就会平复。这也算是逆向治疗的方法。孙公对此评价道:真是绝妙的论述!

张公说:我创制地黄丸,原本是用来治疗武帝的消渴病,没想到还能治疗这种病症,真是奇效。现在又得岐天师详细阐明,将此方功效尽情展现,我真是幸运。不只我幸运,希望世人也能留意。此方治疗上虚热下真寒的病症,无不神奇有效,奏效如同响雷,不只是适合治疗大吐的症状。

华君说:这些都是你传授给我的,而你写的文章更让人欣喜。不过我还想补充几句话,双蛾阴症,是最难治却又最易治的病。不知道诀窍就非常难治,知道了方法就非常容易。我经常为病人治疗这种病,用附子一枚,加盐一合,水煮透,让病人含一片,火势就会立刻止住。然后用六味汤,大量服用,不再复发,真是神方。

大吐之症,先以手擦其腳心,使滾熱,然後以附子一枚煎湯,用鵝翎掃之,隨干隨掃,少頃即不吐矣,後以六味丸湯,大劑飲之,即安然也。

氣喘之症,莫妙用天師方,大劑飲之必生,無他方法也。

孫真君曰:天師論喘症奇闢,然予亦有方。用人參一兩。北五味一錢,麥冬二兩,牛膝三錢,胡桃三個,生薑汁三匙,水煎服。(〔批〕天師曰:妙絕。)此方之妙,妙在麥冬用至二兩。蓋喘病雖是腎虛,畢竟肺虛不能生腎水也,腎水不能速生,必須補氣以生之。然徒用參以補氣,未免水虧而火愈旺,今反用麥冬以滋腎水之母,則人參亦從之以生肺,而不去助火矣。肺有養而水自生,又何患火之不能制哉。

白話文:

如果出現不停嘔吐的情況,可以先用雙手搓熱患者的腳心,然後用附子一枚煎湯,用鵝毛刷子沾著湯汁,不斷地刷拭患者的口唇,等刷完一次就馬上再刷一次,這樣過一會兒嘔吐就會停止。之後再用六味丸湯,大量服用,患者就會恢復正常。

治療氣喘的藥方,最有效的是天師方,服用大量藥劑後,患者必定能恢復健康,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孫真人說:天師治療氣喘的藥方非常奇特,不過我也有獨特的藥方。用人參一兩,北五味子一錢,麥冬二兩,牛膝三錢,胡桃三個,生薑汁三匙,加水煎服。(天師批註:妙絕。)這個藥方最妙的地方,就是用麥冬用到了二兩。因為氣喘雖然是腎虛,但歸根結底是肺虛不能滋生腎水,腎水不能快速生成,必須要用補氣藥來滋生腎水。但是單純用人參來補氣,會導致水份不足,火氣更加旺盛,因此反過來用麥冬來滋養腎水的本源,人參就能跟著滋養肺氣,而不會加重火氣。肺氣充足了,腎水自然而然就會生成,又怎麼會擔心火氣無法控制呢?

往往有氣喘而脈微澀者,用熟地一二兩,當歸六七錢。甘草一錢,治之而愈。此名貞元飲。婦人最多此症。(李子永識。)

白話文:

經常遇到氣喘,脈搏卻微弱而澀的人,可以用熟地黃一到二兩、當歸六到七錢、甘草一錢來治療,效果很好。這個方劑叫做貞元飲。婦女們最容易患上這種病症。(出自李子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