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石室秘錄》~ 序 (2)

回本書目錄

序 (2)

1.

醫道大矣哉,非學博天人,非理窮幽秘,非傳得異人,則不可以談醫。甚矣!醫道之大而難也。遠公陳子,幼讀班、馬之書,長習黃、岐之教,且性喜好遊,足跡幾遍歷宇內。然而見聞不廣,所見者不過世上之文,所聞者不過時師之語,欲匠心自師,以求刀圭之獲效,雖所在奏功,終焦勞無術,仰天而嘆有以也。康熙丁卯夏秋之間,過我於玉河之西。

初不知我為天上人也,與之辨難《內經》諸書,多未曾有。余出秘錄示之,乃手抄行笈,慨然以著書為己任。余笑曰:君之志則大矣,而君之學則未也。遠公愀然曰:我安得讀盡碧落秘函以救天下哉。余乃於袖中出此書與觀,目瞪口呆,不敢出一語。余乃細加指示,盡傳無隱。

因戒之曰:子得此書,可以著書矣。而遠公猶以未足也,余又為之辨難《內經》者一月。陳子改容而謝之曰:吾今而後,不敢以著書讓之後世也。余亦欣然色笑。遂將《石室秘錄》令其抄錄一通。存之笥中,以備著書時之考稽也。第是書奇怪,世多不識,倘以此治人之症,未免驚愕欲走。

吾傳之以見天地之大。何所不有。正不必執此以治天下人,使人疑懼而動其議論也。因序數語於前,以警陳子遠公也。天師岐伯職拜中清殿下弘宣秘錄無上天真大帝真君岐伯書於玉河之南。

時康熙丁卯冬至前一日也

白話文:

[序]

醫學這門學問可謂博大精深,若非學識涵蓋天文地理,對醫理探討到極為深奧的層次,或是有幸得到高人的傳授,否則根本無法談論醫學。醫學的宏大與深奧程度,實在令人咋舌!

遠公陳子自小研讀班固、司馬遷的史籍,長大後專心學習黃帝和岐伯的醫學教義,他天性喜歡遊歷,幾乎踏遍了整個國家。然而,他的見聞仍舊有限,他所看到的不過是現世的文字,所聽到的不過是當代醫者的言論,他想要獨自鑽研醫學,尋求藥物的療效,雖然在某些地方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最終仍苦於無術可施,只能仰天長嘆。

在康熙丁卯年的夏秋之際,他來到了玉河西邊,初見我的時候,並不知道我是來自天界的人。我們一起辯論《內經》等醫書,許多內容是他前所未聞的。我拿出珍藏的祕籍讓他觀看,他於是手抄了一份,決心將寫書作為自己的使命。我笑道:你的志向固然偉大,但你的學識還不夠。遠公陳子神情嚴肅地說:我如何才能閱讀完天界的祕密,去拯救天下蒼生呢?我於是從袖中取出這本書讓他觀看,他看得目瞪口呆,一句話也不敢說。我便細心指導,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

我告誡他:你現在有了這本書,可以開始寫作醫書了。然而遠公陳子仍覺得不足,我又花了一個月時間與他一起深入討論《內經》。陳子陳子改容而謝之曰:我從此以後,再也不敢輕易寫書,以免誤導後世。我聽後,也是滿臉笑容。我便將《石室祕錄》讓他抄寫了一遍,讓他放在箱子裡,以便日後寫書時參考。只是這本書十分奇特,世間大多數人都認不出來,如果用它來治病,可能會讓人感到驚訝恐懼,甚至想逃跑。

我傳授這本書,是為了讓他看到天地之大,無所不包,並不是要他拿著這本書去治天下所有人的病,讓人們產生懷疑和恐懼,進而引發爭議。因此,在這之前寫下這些話,以警示遠公陳子。天師岐伯在玉河南岸,以中清殿下的身份,宏揚祕錄,並以無上天真大帝真君的身份,書寫這本書。

當時是康熙丁卯年冬至的前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