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石室秘錄》~ 序 (1)

回本書目錄

序 (1)

1.

嘗稽天下事,可傳而不傳者,何可勝道。可傳而不傳,而或為人憾,或人不為憾者,何可勝道。華元化青囊書。嵇叔夜廣陵散,二者之不傳也,人恆憾之。吾獨謂有可憾,有可不憾。今夫琴雅樂備。醫,仁術也。而皆本於先王。稀生少好音聲,長而玩之,自斯導養神氣。宣和情志,而身則不免焉,毋乃稍遠於先王之遺音乎?雖不傳奚憾。

華君繼盧扁諸公而起,獨成神奇。能使痿者振,弱者強,枯者澤,瘠者肥,危者安,殤者壽,死者生,其學祖軒黃,根於《素問》、《內經》,此誠守先王之道,以待來茲,以利澤斯民者也,不可不傳也。惟不傳。故憾。昔昌黎有言曰:莫為之後。雖盛而弗傳。袁孝己嘗從嵇生學琴矣,嵇吝勿與。

是廣陵散之不傳,非無傳人而不傳也。華君授書獄。卒,獄卒疑畏、焚之,是青囊書之不傳,時無傳人,斯不傳已。嗟乎!士生抱倜儻特達之才,一旦激於義烈,奮不顧身,名垂宇宙,而其嘔心之所著述,曾不克留後來者之一目。此其鬱勃之氣,固結乎古今人物,誰為之解,而誰為之釋。

迨越數百千年,忽有好學深思如遠公陳子者,聞風而慕,誠求而得,取淹沒久遠之遺文,表章而出,更闡揚其所未發,謂非曠代一抒已哉。第指迷自呂祖,啟函自天師,辨難參訂自真人,跡近怪異,或疑其說荒渺為不可據矣。乃吾三複斯篇,立方固奇,而立論甚正。聚數賢之心思,變古今之精靈,審疾疚之幾微,定醫治之龜鑑。

自來醫書亦滋多一矣,譬入龍宮,海藏珍寶雜陳,取捨安決。未若斯錄,開卷瞭然。故誠信而刊布,以傳海內,共欣賞也。方今聖人在上,恭己垂裳,過化存神。黎民固已殷動,萬邦固已協和,災祲癘疫盡為盛德大業之所銷息,然猶朝夕乾乾,軫念疾苦,慮無一夫之不獲而後即安。設是書梓而果行耶,家絃戶誦,賢智神明而通變,中材亦遵守而步趨。

偶試偶效,再試再效,歷久歷試,萬不有一失焉。則所以仰佐至治者,壽世壽民,豈其微哉。夫事不能傳之於先,猶能傳之於後、後先不同,傳則一也。華君得陳子而傳矣,天師真人得華君抑又傳矣。世之覽者,不以為陳子所受之書,直以為華君未焚之書。恍乎師友晤對,一堂鬚眉飛動,而耳提面命而口授也。

然後信青囊一書,術足以仁民利物,究不等於廣陵散之無傳也。華君在天之靈,吾知其無憾也已。

時康熙二十八年歲次己巳仲秋上浣之吉

義烏後學金以謀孝芑氏敬題

白話文:

[序]

曾經考察天下間的事物,那些可以傳承但沒有被傳承的,實在無法一一詳述。有些事物可以傳承卻未被傳承,或許會讓人感到遺憾,或許不會,這也是無法完全說明的。就像華佗的《青囊書》,以及嵇康的《廣陵散》,它們未能傳承下去,人們總是感到惋惜。然而我認為,對於這些事物的消失,既有遺憾之處,也有不必遺憾的地方。

就拿音樂來說,當今的琴曲雅樂已經非常完備。醫術,是一種仁愛的技術,源於先王。我小時候喜愛音樂,長大後仍持續欣賞,用它來調節精神氣息,宣泄和諧的情緒,然而,這樣做似乎離先王的遺留下來的音樂有點遠了。即使它們沒有被傳承,又有什麼值得遺憾的呢?

華佗繼承了扁鵲等前輩,獨創出神奇的醫術,他能讓萎縮的人重振,讓虛弱的人變得強壯,讓乾枯的人恢復生機,讓瘦削的人變得豐滿,讓危險的人轉危為安,讓短命的人延年益壽,甚至讓瀕死之人起死回生。他的學問源自黃帝和岐伯,根基在《黃帝內經》和《素問》,這些確實是遵循先王的道義,等待後人來學習,以此利益百姓,這樣的醫術,是不能不傳承的。但因為沒有傳承,所以令人遺憾。

過去韓愈曾經說過,如果沒有後繼者,即使再偉大的東西也會消逝。袁孝己曾經跟隨嵇康學習古箏,但嵇康不肯教他。

因此,《廣陵散》之所以沒有被傳承,並不是因為沒有可以傳承的人,而是因為嵇康不肯傳授。華佗在獄中把醫書交給獄卒,但獄卒因為懷疑和恐懼,把它燒掉了。這就是《青囊書》沒有被傳承的原因,當時沒有適當的人選來接受傳承,所以它也就無法傳承下去了。唉!有才能的人,一旦被義烈所激發,便奮不顧身,他們的名字流傳千古,然而他們用心血創作的著作,卻無法讓後來的人看到一眼。這種鬱悶的情緒,一直纏繞在古今的人物之間,誰能理解,誰又能釋放。

直到數百年後,忽然出現了一個像陳遠公一樣的好學深思的人,他聽聞華佗的事蹟,誠心尋求他的醫術,終於找到了。他把早已湮沒久遠的遺文,重新整理出來,並進一步闡述了其中未曾公開的部分,這真是千載難逢的一次公開。只是,華佗的醫術從呂洞賓開始傳授,由張天師開啟封印,經過真人辨析和修訂,這些過程看起來有些奇特,或許有人會懷疑這些說法荒誕無稽,不足以信。

然而,我反覆閱讀這些篇章,發現華佗的方劑雖然奇特,但他的理論卻非常正確。他聚集了多位賢者的智慧,變化古今的精華,審視疾病的細微徵兆,確定了醫療的標準。從此以後,醫書的數量也增加了一個。這就像進入龍宮,海底的珍寶琳琅滿目,如何選擇取捨,很難決定。然而,這本書卻不同,打開書頁,一切都清晰可見。因此,我誠信地將它出版,讓海內外的人們共同欣賞。

當今,聖人在位,恭敬地治理國家,使萬民都得到了安定,萬國都得到了協和。即使災害和瘟疫都被聖德和偉業所消除,然而他仍然日日夜夜勤勉工作,深深關切人民的疾苦,直到每個人都能得到照顧,他才能安心。假設這本書真的被刻印並廣泛傳播,家家戶戶都能讀到,賢者和智者能夠深入理解並靈活運用,普通人也能夠遵守並跟隨。偶爾試試,偶爾有效;再次試試,再次有效。經歷漫長的時間,經歷無數次的試驗,幾乎沒有失敗的可能。這樣,就能夠輔助盛世,延長人類的壽命,造福百姓,這難道是一件小事嗎?

有些事情無法在當下傳承,但可以在未來傳承。傳承的時間不同,但傳承的本質是一樣的。華佗遇到了陳遠公,得以傳承下去;張天師和真人從華佗那裡學到了醫術,同樣得以傳承下去。世人閱讀這些書籍,不會認為這是陳遠公得到的書,而是認為這是華佗未被焚毀的書。他們彷彿親眼見證了師徒之間的互動,彷彿親耳聆聽了師傅的教導。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真正相信《青囊書》的醫術足以仁愛人民,造福社會,它絕不等同於《廣陵散》的無傳。華佗在天之靈,我知道他一定不會有任何遺憾。

於康熙二十八年,己巳年秋季的某一天,

義烏後學金以謀孝芑氏敬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