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軒居士

《衛濟寶書》~ 卷下 (3)

回本書目錄

卷下 (3)

1. 輕肌丸

止疼化毒除膿,寒熱煩躁,腳手無力,四肢倦,虛渴,氣乏不勻。

慈姑(一兩),何首烏,甘草(炙,各三分),獨行(一兩,去皮),地黃(半兩),蝦啾唧(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薄荷七葉煎至八分溫酒下。

白話文:

[輕肌丸]

功效為止痛、解毒、消膿,能緩解因病而產生的冷熱交錯、煩躁不安、四肢無力、全身疲倦、虛弱口渴、呼吸短促不均等症狀。

藥材包含:慈姑(30公克)、何首烏、甘草(烘烤過,各10公克)、獨行菜(30公克,去皮)、生地黃(15公克)、蝦蟆(10公克)。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約6公克,用一杯水與七片薄荷葉一起煎煮至剩下大約八分滿,待微溫後以酒送服。

2. 大車螯散

車螯(一個,黃泥田濟通紅煅,去泥置地上,去火氣),大戟(淨洗),芫花(醋炒),漏蘆甘草(炙),檳榔(各半兩),甘菊(去梗葉,其梗一名傅延年),大黃(三分),膩粉(一分)

上各為末,每服二錢。車螯末二錢,膩粉一錢拌和,於更初用栝蔞酒下。如人行五里即下惡毒膿血二三行,不用止自住。凡後生,只一服,老少加減。

白話文:

【大車螯散】

成分包括:車螯(取一個,以黃泥包裹後燒至通紅,然後去掉泥巴並放置在地面上去除火氣),大戟(需清潔乾淨),芫花(以醋炒過),漏蘆、甘草(經火烘烤),檳榔(各半兩),甘菊(去除梗葉,梗有時也被稱為傅延年),大黃(三分),膩粉(一分)。

以上藥材各自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量為二錢。將車螯粉末二錢與膩粉一錢混合,於夜間服用,用栝蔞酒送服。服後大約人步行五里的時間,會排出惡毒膿血二三行,無需特別止血,會自然停止。一般年輕人只需服用一次,老年人和兒童則需根據年齡調整服用量。

3. 小車螯散

車螯(二分),輕粉(二錢),甘草(一分),栝蔞(一個)

上各為末和勻,每服二大錢,五更初煎,栝蔞酒調下。

白話文:

【小車螯散】

成分包括:車螯兩份,輕粉二錢,甘草一份,以及一個栝蔞。

將以上材料各自研磨成粉末後混合均勻。每次服用時,取兩大錢的藥粉,在五更天即將來臨之際,用煎煮的栝蔞酒調和後服用。

4. 內托散

大止疼痛,如未破,即點破有膿。

川烏(一兩,炮),茯苓(三分),苦杖(半兩),獨活,白芷,甘草(炙,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酒調下,日三服。

白話文:

[內託散]

主要能大幅減緩疼痛,若患處尚未破裂,則可促使膿腫破裂排膿。

配方成分如下:川烏(經火炮製後約37.5克)、茯苓(約9.4克)、苦杖(約18.8克)、獨活、白芷、甘草(經火炙後,各約37.5克)。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6克,用酒調和後吞服,每日需服用三次。

5. 解關散

治疽毒頭痛,寒熱心煩悶躁,肌困無力,去惡毒膿血。

麻黃(三分,去節),大黃(三分),肉桂(半分),甘草(半兩,炙),訶子(五個,去核),枳殼,木通(各一兩),木瓜(一個)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蔥白三寸連須,煎至八分,通日服,片時自然汗出,再進數服,痛熱即減。

白話文:

【解關散】用於治療嚴重的頭痛,伴隨發燒、心煩、悶悶不樂、易怒、肌肉疲憊無力,並能清除體內的惡性膿血。

成分包括:麻黃(取三分量,去節)、大黃(三分)、肉桂(半分)、炙甘草(半兩)、訶子(五個,去核)、枳殼、木通(各一兩)、木瓜(一個)。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時取兩錢的藥粉,加入一杯水,再放入三片薑和三寸長的蔥白(包含蔥鬚),煮沸至剩下八分之七水量。白天可隨時服用,服後片刻就會自然出汗,再接續服用幾次,頭痛與發燒症狀就會減輕。

6. 金花散

順氣補內去邪毒,治疽皮燥痛,快膿止疼。

蒲黃(一兩),赤芍藥(二分),地骨皮,蔓荊子(各半兩),石菖蒲(一分),甘草(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下,薄荷湯亦可。

白話文:

【金花散】

這款藥方能夠順暢氣血、滋補身體並驅除邪毒,用於治療瘍疽導致的皮膚乾燥疼痛,能加速膿液排出,減緩疼痛。

藥方成分包括:蒲黃(30克)、赤芍藥(6克)、地骨皮、蔓荊子(各15克)、石菖蒲(3克)、甘草(9克)。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6克,可以用溫熱的酒送服,或以薄荷湯送服亦可。

7. 排膿散

去疼膿,逐惡血,化腫毒,退寒熱。

防風(一兩,洗),仙靈脾(即淫羊藿),甘草(炙,各半兩),川芎(半兩),白芷(三分),人參(一兩半),細辛(一兩半)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如不飲,糯米湯下,不拘時候。

白話文:

[排膿散]

這帖藥方能幫助減緩疼痛,清除膿液,促進腫塊消散,並能降低發燒的情況。

所需藥材如下:防風(洗淨後一兩),仙靈脾(也就是淫羊藿),炙甘草(各半兩),川芎(半兩),白芷(三分),人參(一兩半),細辛(一兩半)。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時取兩錢,用溫熱的酒調和服用。如果不喝酒,也可以用糯米湯來送服,服用時間不限。

8. 五積勻氣丸

治五發風毒,逐餘毒惡氣,行血脈。

杏仁(八十一粒,去皮尖),巴豆(八十一粒,去皮,研),木香(一分),黑附子(一分),當歸(一分),小坯(半兩,即蘇木)

上為末和勻,用糯米煮飯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臨臥薄荷湯或薑湯吞下,量虛實加減。

白話文:

這是在說:「五積勻氣丸」的製作及使用方法。主要治療五種因風邪引發的毒素,能驅除體內殘餘的毒素和惡劣之氣,促進血液循環。

藥材包含:杏仁81粒(需去除外皮和尖部),巴豆81粒(同樣要去除外皮,並研磨成粉),木香、黑附子、當歸各取等量一小分,以及蘇木半兩。

將以上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後混合均勻,再利用糯米煮成的飯來製成丸狀,大小約如綠豆。每次服用五丸,最好在睡前,搭配薄荷湯或薑湯一起吞服。根據個人身體狀況的虛實程度,可適度增減服用量。

9. 敗毒散

已破宜服,逐惡毒流清,去毒濁。

麻黃(一兩一分,去節),白朮,蒼朮,荊芥(各一兩),甘草(三分,炙),大黃(半兩),薄荷(生花者一分),黃芩(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蔥白三寸,煎至八分,不拘時候。

白話文:

[敗毒散]這帖藥方適用於已經發病的情況,能幫助排出體內的毒素,使體質清爽,清除污濁之氣。

所需藥材有:麻黃(約30.3克,去除結節部分)、白朮、蒼朮、荊芥(各約30克)、炙甘草(約9克)、大黃(約15克)、薄荷(新鮮開花部分約3.03克)、黃芩(約15克)。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6克,用一碗水與三寸長的蔥白一同煎煮,煮至剩約八分滿即可,服用時間不限。

10. 托裡散

止疼托裡固濟臟腑。

山蜈蚣(二兩),當歸(二分),地黃(去土),甘草(炙),厚朴(炙),白朮,白芷,川芎(各半兩),川烏(三分,炒),黑豆(一合),麻黃(三分,去節)

上為末,每服一錢,溫酒調下,如不飲酒,水一盞,姜三片,薄荷五葉,同煎至八分,

日連進三五服。

白話文:

這是一種名為「託裡散」的古方,主要用於緩解疼痛,強化體內臟腑功能。

配方如下:山蜈蚣兩兩份,當歸兩份,地黃若干(需去除土壤),炙甘草,炙厚朴,白朮,白芷,川芎各半份,炒過的川烏三分,黑豆一合,去節的麻黃三分。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時取一錢量,用溫熱的酒調和後吞服。若不喝酒,則可將一盞水與三片薑、五片薄荷一起煮沸,待水量剩八分時服用,一天連續服用三到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