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濟寶書》~ 卷下 (3)
卷下 (3)
1. 輕肌丸
止疼化毒除膿,寒熱煩躁,腳手無力,四肢倦,虛渴,氣乏不勻。
慈姑(一兩),何首烏,甘草(炙,各三分),獨行(一兩,去皮),地黃(半兩),蝦啾唧(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薄荷七葉煎至八分溫酒下。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一種中藥方劑,用來治療疼痛、化解毒素、去除膿液,以及伴隨寒熱、煩躁、四肢無力、虛弱無力、口渴、呼吸不順等症狀。
方劑內容:
- 慈姑(一兩):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止瀉的功效。
- 何首烏(三分):具有補肝腎、益精血、烏髮養顏的功效。
- 甘草(三分,炙):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調和藥性的功效。
- 獨行(一兩,去皮):具有祛風止痛、解毒消腫的功效。
- 地黃(半兩):具有滋陰補血、涼血止血的功效。
- 蝦啾唧(三分):可能指的是一種藥材,但未查到相關信息。
使用方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約8克),用一碗水加入薄荷七葉,煎煮至八分溫,用酒送服。
注意事項:
2. 大車螯散
車螯(一個,黃泥田濟通紅煅,去泥置地上,去火氣),大戟(淨洗),芫花(醋炒),漏蘆甘草(炙),檳榔(各半兩),甘菊(去梗葉,其梗一名傅延年),大黃(三分),膩粉(一分)
上各為末,每服二錢。車螯末二錢,膩粉一錢拌和,於更初用栝蔞酒下。如人行五里即下惡毒膿血二三行,不用止自住。凡後生,只一服,老少加減。
白話文:
將車螯用黃泥土包裹,在火裡燒紅後,去除泥土,放在地上,等火氣消散。大戟要洗淨,芫花用醋炒,漏蘆和甘草要炙烤,檳榔和甘菊各取半兩,甘菊要去除莖葉,其莖又名傅延年,大黃取三分,膩粉取一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另外取車螯粉末兩錢,膩粉一錢混合,在深夜服用,用栝蔞酒送服。服用後約走五里路就會排出惡毒膿血,不用刻意阻止,自然停止。對於初次患病者,只需服用一次,老少患者可根據體質酌情加減用量。
3. 小車螯散
車螯(二分),輕粉(二錢),甘草(一分),栝蔞(一個)
上各為末和勻,每服二大錢,五更初煎,栝蔞酒調下。
白話文:
車螯兩分,輕粉兩錢,甘草一分,一個栝蒌。
將這些藥材各自研磨成粉末後混合均勻,每次服用量為两大錢,於五更時分煎煮,用栝蒌酒送服。
4. 內托散
大止疼痛,如未破,即點破有膿。
川烏(一兩,炮),茯苓(三分),苦杖(半兩),獨活,白芷,甘草(炙,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酒調下,日三服。
白話文:
如果疼痛很嚴重,但腫塊沒有破裂,就用針刺破它讓膿液流出來。將川烏(炮製後一兩)、茯苓(三分)、苦杖(半兩)、獨活、白芷、甘草(炙後各一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酒調服,一天服用三次。
5. 解關散
治疽毒頭痛,寒熱心煩悶躁,肌困無力,去惡毒膿血。
麻黃(三分,去節),大黃(三分),肉桂(半分),甘草(半兩,炙),訶子(五個,去核),枳殼,木通(各一兩),木瓜(一個)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蔥白三寸連須,煎至八分,通日服,片時自然汗出,再進數服,痛熱即減。
白話文:
治療膿瘡引起的頭痛,伴隨寒熱交替、心煩意亂、肌肉無力等症狀,並能去除毒素和膿血。將麻黃(去節,三分)、大黃(三分)、肉桂(半分)、甘草(炙,半兩)、訶子(去核,五個)、枳殼、木通(各一兩)、木瓜(一個)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一碗水,加入三片薑、三寸蔥白連鬚,煎煮至八分,一天多次服用,很快就會出汗,再服用幾次,疼痛和發熱就會減輕。
6. 金花散
順氣補內去邪毒,治疽皮燥痛,快膿止疼。
蒲黃(一兩),赤芍藥(二分),地骨皮,蔓荊子(各半兩),石菖蒲(一分),甘草(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下,薄荷湯亦可。
白話文:
這方藥可以順氣、補內、去除邪毒,用於治療瘡瘍、皮膚乾燥疼痛、膿腫、止痛。
藥方成分:蒲黃一兩、赤芍藥二分、地骨皮半兩、蔓荊子半兩、石菖蒲一分、甘草三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溫酒送服,也可以用薄荷湯送服。
7. 排膿散
去疼膿,逐惡血,化腫毒,退寒熱。
防風(一兩,洗),仙靈脾(即淫羊藿),甘草(炙,各半兩),川芎(半兩),白芷(三分),人參(一兩半),細辛(一兩半)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如不飲,糯米湯下,不拘時候。
白話文:
這方藥可以消炎止痛,排出惡血,化解腫毒,退燒。
藥材包括:
- 防風(一兩,洗淨)
- 仙靈脾(即淫羊藿),甘草(炙,各半兩)
- 川芎(半兩)
- 白芷(三分)
- 人參(一兩半)
- 細辛(一兩半)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溫酒調服,若不喜飲酒,可用糯米湯送服,時間不拘。
8. 五積勻氣丸
治五發風毒,逐餘毒惡氣,行血脈。
杏仁(八十一粒,去皮尖),巴豆(八十一粒,去皮,研),木香(一分),黑附子(一分),當歸(一分),小坯(半兩,即蘇木)
上為末和勻,用糯米煮飯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臨臥薄荷湯或薑湯吞下,量虛實加減。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一種中藥方劑,用於治療五發風毒,並驅除餘毒惡氣,促進血液循環。
方劑名稱: 沒有明確的方劑名稱,但可以從藥物組成推測其功能。
藥物組成:
- 杏仁(81粒,去皮尖):潤肺止咳,降氣止喘,消腫解毒。
- 巴豆(81粒,去皮,研磨):瀉下逐水,攻毒殺蟲,消腫止痛。
- 木香(1份):行氣止痛,健脾燥濕,消食止瀉。
- 黑附子(1份):回陽救逆,溫經散寒,祛風濕。
- 當歸(1份):補血活血,養血調經,潤腸通便。
- 小坯(半兩,即蘇木):活血化瘀,行氣止痛,解毒消腫。
製法: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混合均勻。用糯米煮飯做成丸劑,大小如綠豆。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5丸,睡前用薄荷湯或薑湯送服。劑量可根據患者體質虛實調整。
功效: 治療五發風毒,驅除餘毒惡氣,促進血液循環。
註解:
- 五發風毒:指由風邪侵襲人體而引起的各種皮膚病,例如風疹、麻疹、濕疹等。
- 餘毒惡氣:指病邪侵入人體後留下的毒素和邪氣。
- 行血脈:指促進血液循環,使血液運行通暢。
注意事項:
- 巴豆有毒,使用時需謹慎,不可過量。
9. 敗毒散
已破宜服,逐惡毒流清,去毒濁。
麻黃(一兩一分,去節),白朮,蒼朮,荊芥(各一兩),甘草(三分,炙),大黃(半兩),薄荷(生花者一分),黃芩(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蔥白三寸,煎至八分,不拘時候。
白話文:
這是一種中藥方劑,適用於身體已經出現破損的情況,可以驅逐惡毒、使體內濁氣排出。方劑由麻黃、白朮、蒼朮、荊芥、甘草、大黃、薄荷、黃芩等藥材組成,每次取兩錢藥末,加水一盞,並放入三寸蔥白,煎至八分即可服用,時間不限。
10. 托裡散
止疼托裡固濟臟腑。
山蜈蚣(二兩),當歸(二分),地黃(去土),甘草(炙),厚朴(炙),白朮,白芷,川芎(各半兩),川烏(三分,炒),黑豆(一合),麻黃(三分,去節)
上為末,每服一錢,溫酒調下,如不飲酒,水一盞,姜三片,薄荷五葉,同煎至八分,
日連進三五服。
白話文:
這個藥方主治止痛、托裡固濟臟腑。用蜈蚣、當歸、地黃、甘草、厚朴、白朮、白芷、川芎、川烏、黑豆、麻黃等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溫酒調服,若不飲酒則用一盞水,加入三片薑和五葉薄荷一同煎煮至八分,每天服用三到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