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氏醫通》~ 卷下 (9)
卷下 (9)
1. 方訣無隱章第八
以上十一味俱為極細末,和合一處,外加麥面(炒黃熟,與前十一味等分拌勻,瓷罐收藏。)胡桃仁、南棗、松子仁、瓜仁、白砂糖之類,任意加入。每用二、三匙,白湯點服。
小刀圭,
(此方士所授,與古方小異。)
黃牛犢一隻,用未知陰陽者,肥嫩純黃色,先期辦後開藥料。至臘月初八日或本月戊己日,宰取血,撏毛留皮,碎切,臟腑分寸不遺,用長流水大鍋煮至半熟,加後項藥。(用鹿代之更妙。)
人參(約牛十斤用二兩),茯苓(去皮,約牛十斤用三兩),綿黃耆(刮淨,約牛十斤用五兩),良薑(去梗),肉桂(去粗皮,約牛十斤用五錢),陳皮(留白,約牛十斤用一兩五),甘草(去皮,約牛十斤用一兩),花椒(去目,約牛十斤用一兩),白鹽(臨漉時斟酌用),醇酒(二斗上下)
上件同牛,文武火煮,旋添熟水,當以八分為節,取牛肉爛如泥,槌骨內之髓,煎化入汁中,漉去滓,但存稠汁,有如稀餳,待冷,入蜜甕,掘黃土坑,埋齊甕口,封固。凡早餐不拘何樣飲食,加此數匙調和,人事勞苦並房欲之後,醇酒調服。造酒至酻來之日,加此甚佳。(曾見飛霞先煉蜜,候膏成,入蜜攪勻,才收甕內。)
長松酒方,
(此方廬山休休子傳。)
長松(此酒中聖藥,產太行西北支諸山,似獨活而香,用一兩半),黃耆(蜜炙),生地黃(各七錢),熟地黃(與生地俱酒浸,八錢),蒼朮(三錢,米泔浸),陳皮(去白,七錢),枳殼(四錢),當歸身(五錢),白芍藥(煨,五錢),半夏(薑製,三錢),厚朴(五錢),菊花(五錢),天門冬(三錢),麥門冬(三錢),砂仁(三錢),木香(二錢),人參(四錢),點椒(二錢),酥(七錢),黃柏(五錢),黃連(二錢),胡桃仁(去皮,二錢),小紅棗(去核,八個),老米(一撮),燈芯(五寸長,一百二十根)
一料分十劑,絹袋盛之。凡米五升,造酒一樽。煎一袋,窨久乃飲。
枸杞酒
(此為家兄火證制。酒性熱,三藥制之,可通用。煮如前法。)
枸杞子(五錢),黃連(炒,三錢),綠豆(一錢)
水火煉蜜法,
金華師最惡以鍋煎煉,非古法,授此。以白砂蜜一斤,大瓷碗盛重湯煮,不住攪,文武火,湯干加水,以蜜滴水不散為度。大率一斤煉成半斤。罐埋土七日。凡和丸劑,止以藥末一半,入蜜,舂萬杵,干再糝,以布包裹,入甑內蒸軟,又加未盡之末,如此三次,則丸劑可以久收,不復回潤。
七味保嬰湯,
(說見第六章)
老大米(主清胃),黃土(養脾,炒),苦竹葉(去熱),蘿蔔子(去食積),薄荷葉(去熱)燈草(主夜啼),麥芽(和脾胃)
白話文:
將以上這十一種藥材都磨成極細的粉末,混合在一起,再加入炒至黃熟的麥粉(麥粉的份量與前面十一種藥材的總和相同),攪拌均勻後,用瓷罐裝好保存。可以隨意加入胡桃仁、南棗、松子仁、瓜子仁、白砂糖之類的食材。每次服用二到三匙,用白開水沖服。
(這個方子是一位術士傳授的,與古代的配方有些不同。)
選用一隻未曾交配的小黃牛,要肥嫩且全身毛色純黃,事先準備好,等到臘月初八日或當月的戊日或己日,宰殺取血。將牛毛剃乾淨,留下牛皮,將牛切碎,內臟也分毫不漏地保留。用長流水大鍋煮到半熟,再加入以下的藥材。(如果用鹿肉代替牛肉效果更好。)
人參(牛約十斤用二兩),茯苓(去皮,牛約十斤用三兩),綿黃耆(刮乾淨,牛約十斤用五兩),良薑(去梗),肉桂(去粗皮,牛約十斤用五錢),陳皮(留白,牛約十斤用一兩五),甘草(去皮,牛約十斤用一兩),花椒(去籽,牛約十斤用一兩),白鹽(快煮好時酌量加入),醇酒(約二斗)。
將以上藥材與牛肉一同放入鍋中,用文火和武火交替煮,隨時添加開水。煮到八成爛時,取出牛肉,將牛骨中的骨髓取出,煎化融入湯汁中,過濾掉雜質,只留下濃稠的湯汁,像稀麥芽糖一樣。等湯汁冷卻後,放入蜜罐中,挖一個黃土坑,將蜜罐埋入土中,使罐口與地面齊平,然後密封好。每天早上,不論吃什麼,都加入幾匙這種膏滋調和,在勞動過後或行房事後,用醇酒沖服。在釀酒到快要完成時加入此膏滋,效果更佳。(有人曾先將蜂蜜煉好,等膏滋煉成後,倒入蜂蜜攪拌均勻,再放入甕中保存。)
(這個方子是廬山休休子傳授的。)
長松(這種藥是酒中的聖藥,產於太行山西北支脈的群山中,外形像獨活但有香味,用一兩半),黃耆(蜜炙),生地黃(各七錢),熟地黃(與生地黃都用酒浸泡,八錢),蒼朮(三錢,用米泔水浸泡),陳皮(去白,七錢),枳殼(四錢),當歸身(五錢),白芍藥(煨過,五錢),半夏(用薑製過,三錢),厚朴(五錢),菊花(五錢),天門冬(三錢),麥門冬(三錢),砂仁(三錢),木香(二錢),人參(四錢),點椒(二錢),酥油(七錢),黃柏(五錢),黃連(二錢),胡桃仁(去皮,二錢),小紅棗(去核,八個),老米(一小撮),燈芯(五寸長,一百二十根)。
將以上藥材分成十份,用絹布袋裝好。用米五升釀一壇酒,每次取一袋煎煮,密封久置後再飲用。
(這個方子是家兄為了治療火證所製。酒性熱,用這三味藥材調製,可以普遍使用。煎煮方法與前面相同。)
枸杞子(五錢),黃連(炒過,三錢),綠豆(一錢)。
金華的醫師最不喜歡用鍋煎熬蜂蜜,認為這不是古法,所以傳授這個方法。用白砂蜜一斤,裝入大瓷碗中,放入沸水鍋中隔水加熱,不停攪拌,用文火和武火交替,等鍋中的水快乾時就加水,一直到蜜滴入水中不會散開為止。大約一斤蜜可以煉成半斤。將煉好的蜂蜜裝入罐中,埋入土中七日。凡是要製作丸劑,只用藥粉的一半加入蜂蜜,搗杵上萬下,使其均勻,然後再灑上剩餘的藥粉,用布包裹好,放入蒸籠中蒸軟,再加入剩餘的藥粉,這樣重複三次,丸劑就可以長期保存,不會再回潮。
(此方在第六章已經說明)
老大米(主要清胃),黃土(養脾,炒過),苦竹葉(去熱),蘿蔔子(去食積),薄荷葉(去熱),燈芯草(主治夜啼),麥芽(調和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