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

《本草經集注》~ 序錄上 (1)

回本書目錄

序錄上 (1)

1. 序錄上

隱居先生,在乎茅山岩嶺之上,以吐納餘暇,頗遊意方技,覽本草藥性,以為盡聖人之心,故撰而論之。

舊說皆稱《神農本草經》,余以為信然。昔神農氏之王天下也,畫易卦以通鬼神之情;造耕種,以省煞害之弊;宣藥療疾,以拯夭傷之命。此三道者,歷群聖而滋彰。文王、孔子,彖象繇辭,幽贊人天。后稷、伊尹,播厥百穀,惠被生民。岐、皇、彭、扁,振揚輔導,恩流含氣。並歲逾三千,民到於今賴之。

但軒轅以前,文字未傳,如六爻指垂,畫象稼穡,即事成跡。至於藥性所主,當以識識相因,不爾何由得聞。至乎桐、雷,乃著在篇簡。此書應與《素問》同類,但後人多更修飾之耳。秦皇所焚,醫方、卜術不預,故猶得全錄。而遭漢獻遷徙,晉懷奔迸,文籍焚靡,千不遺一。

今之所存,有此四卷,是其本經。所出郡縣,乃後漢時制,疑仲景、元化等所記。又有《桐君採藥錄》,說其華葉形色。《藥對》四卷,論其佐使相須。魏、晉以來,吳普、李當之等,更復損益。或五百九十五,或四百卅一,或三百一十九。或三品混糅。冷熱舛錯,草石不分,蟲獸無辨,且所主治,互有多少。

醫家不能備見,則識智有淺深。今輒苞綜諸經,研括煩省。以《神農本經》三品,合三百六十五為主,又進名醫副品,亦三百六十五,合七百卅種。精粗皆取,無復遺落,分別科條,區⿸广⿱八彖物類,兼註名世用,土地所出,及仙經道術所須,並此序錄,合為三卷。雖未足追踵前良,蓋亦一家撰制。

吾去世之後,可貽諸知音爾。

《本草經》卷上序藥性之本源,詮病名之形診,題記品錄,詳覽施用之。

《本草經》卷中玉石、草、木三品,合三百五十六種。

《本草經》卷下蟲獸、果、菜、米食三品,合一百九十五種,有名無實三條,合一百七十九種。合三百七十四種上三卷,其中、下二卷,藥合七百卅種,各別有目錄,並朱、墨雜書並子注。大書分為七卷。

上藥一百廿種為君,主養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欲輕身益氣,不老延年者,本上經。

中藥一百廿種為臣,主養性以應人,無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補虛羸者,本中經。

下藥一百廿五種為佐、使,主治病以應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熱邪氣,破積聚愈疾者,本下經。

三品合三百六十五種,法三百六十五度,一度應一日,以成一歲。倍其數,合七百卅名。本說如此。今案上品藥性,亦皆能遣疾,但其勢力和厚,不為倉卒之效,然而歲月將服,必獲大益,病既愈矣,命亦兼申。天道仁育,故云應天。獨用百廿種者,當謂寅、卯、辰、巳之月,法萬物生榮時也。

中品藥性,治病之辭漸深,輕身之說稍薄,於服之者,祛患當速,而延齡為緩,人懷性情,故云應人。百廿種者,當謂午、未、申、酉之月,法萬物熟成時也。下品藥性,專主攻擊,毒烈之氣,傾損中和,不可恆服,疾愈則止,地體收煞,故云應地。獨用一百廿五種者,當謂戌、亥、子、醜之月,兼以閏之,盈數加之,法萬物枯藏時也。

白話文:

序錄上

一位隱居的先生,居住在茅山巖嶺之上,利用閒暇時間修習吐納之法,並對醫藥方技頗有研究,廣覽本草藥性,認為這是盡到聖人職責的體現,因此撰寫此書。

古書都稱《神農本草經》,我認為這是可信的。從前神農氏統治天下時,創造八卦來了解鬼神;發明耕種,來減少災害;宣傳藥物治療疾病,來拯救生命垂危之人。這三項貢獻,歷經眾多聖賢而更加發揚光大。文王、孔子闡釋易經卦象和爻辭,深奧地闡明了人與天的關係;后稷、伊尹播種百穀,恩澤遍及百姓;岐伯、黃帝、彭祖、扁鵲,推動醫學發展,恩惠流傳至今。這些貢獻綿延三千多年,直到今天人們仍然受益。

但是軒轅黃帝之前,文字尚未傳播,像六爻占卜、繪製耕種圖像,都是憑藉實際經驗總結而成的。至於藥性的主治功效,只能通過經驗的積累和傳承來了解,否則怎麼能得知呢?直到桐君、雷公等人才將這些知識記錄在竹簡上。《神農本草經》這本書應該與《黃帝內經·素問》同類,只是後人多次修飾潤色罷了。秦始皇焚書坑儒時,醫方和卜術沒有被燒毀,所以這本書得以保存完整。但後來經歷漢獻帝遷都、晉懷帝動亂,典籍大量焚毀遺失,保存下來的不到千分之一。

現在所保存的四卷,就是《神農本草經》的原本。書中記載的郡縣,是東漢時期的行政區劃,我懷疑是張仲景、皇甫謐等人記錄的。此外還有《桐君採藥錄》,記載藥材的花葉形色;《藥對》四卷,論述藥物的配伍、相輔相成。魏晉以來,吳普、李當之等人又對其增刪修訂,藥物種類數量各不相同,有的五百九十五種,有的四百三十一種,有的三百一十九種,有的三品混雜,寒熱錯亂,草木、蟲獸不分,甚至主治功效也互相矛盾。

醫家們不可能全都熟悉所有藥物,他們的知識水平也是有高低的。所以我收集整理了各家醫書,刪繁就簡,以《神農本草經》的三品,共三百六十五種藥物為主,又加入歷代名醫所記載的藥物,也三百六十五種,合共七百三十種。無論珍貴或普通,都一一收錄,沒有遺漏,並按照科條分類,區分物種,註明藥物名稱、用途、產地,以及仙經道術中所需的藥物,再加上這篇序言,合為三卷。雖然還不能與前輩相比,但這也是我個人的整理成果。

我死後,可以將此書傳給知音好友。

《本草經》卷上,闡述藥性的本源,解釋疾病名稱的症狀診斷,列出藥物品類,詳細說明藥物的使用方法。

《本草經》卷中,收錄玉石、草、木三品,共三百五十六種藥物。

《本草經》卷下,收錄蟲獸、果、菜、米食三品,共一百九十五種藥物,其中有名無實的三種,共計一百七十九種,三卷合計三百七十四種,上中下三卷藥物共七百三十種,各卷都有目錄,並有朱墨兩種顏色以及子注。大書共分七卷。

上品藥一百二十種,為君,主要作用是養命,符合天道,無毒,長期服用也不會傷人。想要輕身益氣,延年益壽的人,應該服用上品藥。

中品藥一百二十種,為臣,主要作用是養性,符合人道,有毒無毒的都有,需要根據情況酌情服用。想要治療疾病,補充虛弱的人,應該服用中品藥。

下品藥一百二十五種,為佐使,主要作用是治療疾病,符合地道,多數有毒,不能長期服用。想要去除寒熱邪氣,消除積聚,迅速治癒疾病的人,應該服用下品藥。

三品共三百六十五種藥物,對應三百六十五天,一天對應一天,構成一年。其數量加倍,共七百三十種。這是古籍中的說法。現在分析,上品藥物也都能治病,只是藥力強勁持久,見效較慢,但長期服用,必然獲得很大益處,疾病痊癒後,壽命也會延長。天道具有仁愛和培育萬物之德,所以說上品藥應天。只服用一百二十種上品藥,應該是在寅卯辰巳四個月,這是萬物生長茂盛的季節。

中品藥物,治療疾病的功效較深,輕身延年的功效較弱,服用後,祛病見效很快,但延年益壽的效果較慢,符合人的特性,所以說中品藥應人。一百二十種中品藥,應該是在午未申酉四個月服用,這是萬物成熟的季節。

下品藥物,專門攻克疾病,藥性猛烈,會損害人體的平衡,不能長期服用,疾病痊癒後就應停止服用,符合地道的特性,所以說下品藥應地。一百二十五種下品藥,應該是在戌亥子丑四個月服用,加上閏月,正好是一百二十五種,這是萬物枯萎收藏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