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杲

《蘭室秘藏》~ 卷下 (12)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2)

1. 麻黃茱萸湯

治胸中痛,頭痛,食減少,咽嗌不利,右寸脈弦急

麻黃 羌活(各五分) 吳茱萸 黃耆 升麻(各三分) 黃芩 當歸 黃柏 藁本(各二分) 川芎 蔓荊子 柴胡 蒼朮 黃連 半夏(各一分) 細辛(少許) 紅花(少許)

上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食後

白話文:

這份處方是用於治療胸痛、頭痛、食慾不振、咽喉不適,以及有右側脈搏緊繃的情況。

藥材包含:麻黃、羌活各五分,吳茱萸、黃耆、升麻各三分,黃芩、當歸、黃柏、藁本各二分,川芎、蔓荊子、柴胡、蒼朮、黃連、半夏各一分,細辛和紅花則只要少量。

將上述藥材切碎至接近麻豆大小,混合作為一劑。使用兩杯水來煎煮,直至水量減半,過濾掉藥渣,趁溫熱時服用,建議飯後服用。

2. 黃耆湯

治表虛惡風寒

黃耆(五錢) 甘草(三錢) 香白芷(二錢五分) 藁本 升麻(各二錢) 草豆蔻 橘皮(各一錢五分) 麻黃 當歸身(各一錢) 蓮花青皮(七分) 柴胡(六分) 黃柏(少許)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不拘時服。

白話文:

這份古方是用來治療體質虛弱,容易受風寒侵襲的狀況。

所需的藥材與劑量如下:黃耆五錢、甘草三錢、香白芷二錢五分、藁本二錢、升麻二錢、草豆蔻一錢五分、橘皮一錢五分、麻黃一錢、當歸身一錢、蓮花青皮七分、柴胡六分、黃柏少量。

使用時,先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取五錢的量,加入兩杯的水進行煎煮,直至水分剩下一杯,然後濾掉藥渣。服用時間不限,可隨時飲用。

3. 除濕補氣湯(一名清神補氣湯)

治兩腿麻木沉重無力,多汗喜笑,口中涎下,身重如山,語聲不出,右寸脈洪大

升麻(六錢) 蒼朮(四錢) 酒黃柏 柴胡 黃耆(各三錢) 酒知母 藁本 生甘草 當歸(各二錢) 五味子 陳皮(各一錢五分)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空心服之,待少時以早飯壓之

白話文:

這份處方名為「除濕補氣湯」,又稱為「清神補氣湯」,適用於治療兩腿感到麻木、沉重且無力,患者會有多汗、不自主地喜笑,甚至口中有口水流下,感覺身體像背負著山一樣沉重,說話聲音微弱或無法出聲,且右手寸脈部位脈象顯得洪大。

藥材包含:升麻六錢、蒼朮四錢、酒炒黃柏三錢、柴胡三錢、黃耆三錢、酒炒知母三錢、藁本二錢、生甘草二錢、當歸二錢、五味子一錢五分、陳皮一錢五分。

使用方法是將上述藥材研磨成像麻豆般大小,每次服用五錢,加入兩杯水煎煮至剩下一杯水量,然後濾去藥渣,在空腹時服用,稍等片刻後再吃早餐。

4. 參歸湯

補氣血俱不足

黃耆(七分) 甘草 生地黃(各五分) 柴胡 草豆蔻仁 升麻(各四分) 當歸身(三分)熟地黃 人參(各二分) 益智仁(少許) 紅花(少許)

上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遠服。

白話文:

這份處方是用來補充氣血兩虛的情況。

藥材成分及劑量如下:黃耆七分、甘草五分、生地黃五分、柴胡四分、草豆蔻仁四分、升麻四分、當歸身三分、熟地黃二分、人參二分、益智仁少量、紅花少量。

使用方法為:將以上藥材切碎至大小類似麻豆,混合作為一份藥材。加入兩碗水煎煮至剩下一碗水量,然後濾掉藥材渣滓,在飯後服用。

5. 升陽湯

治陽蹺癇疾足太陽經寒恐則氣下行宜升陽氣

炙甘草(五錢) 麻黃(不去節) 防風(各八錢) 羌活(一兩五錢)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空心服。

白話文:

這份古方「升陽湯」用於治療因足太陽經絡受寒而引起的痙攣性病症,當人感到害怕時氣血容易下瀉,此時應提升體內的陽氣。

藥材成分及其分量如下:炙甘草五錢、未去除節的麻黃八錢、防風八錢、羌活一兩五錢。

以上藥材需切碎,每次服用時取五錢,用水二碗煎煮至剩下一碗,然後濾去藥渣,趁溫熱時服用,最好在空腹時飲用。

6. 自汗門

7. 自汗論

或問濕之與汗為陰乎為陽乎?

曰:西南坤土,也在人則為脾胃也。人之汗猶天地之雨也。陰滋其濕則為霧露為雨也。陰濕下行地之氣也。汗多則亡陽,陽去則陰勝也。甚為寒中混勝則音聲如從甕中出,濕若中水也。相法家有說土音如居深甕裡,言其壅也,遠也不出也,以明其濕審矣。又知此二者亦為陰寒也。

內經雲:氣虛則外寒,雖見熱中蒸蒸為汗,終傳大寒。知始為熱中表虛亡陽不任外寒,終傳寒中多成痹寒矣。色以候天,脈以候地形者,乃候地之陰陽也。故以脈氣候之,皆有形無形之可見者也。

白話文:

有人問,濕氣和汗水是屬陰還是屬陽呢?

我回答:在西南方向的坤位,對應到人體就是脾胃。人的汗水就像是天地之間的雨水一樣。當陰氣滋潤產生濕氣,就會形成霧露或雨水。濕氣向下流動,這就是大地的氣息。如果汗水過多,就會損失陽氣,一旦陽氣消退,陰氣就會占上風。若嚴重到寒氣充斥於內,會讓人說話聲音聽起來像是從甕中傳出,就像是被濕氣或水中浸泡一樣。相法家曾提到,當一個人的聲音聽起來像是在深甕裡發出,就表示他體內的濕氣很重,且這種聲音聽起來模糊不清,這足以證明他體內的濕氣確實很嚴重。由此可知,濕氣和寒氣兩者都是陰性的。

《黃帝內經》中記載:氣血虛弱時,身體會感到外寒,即使表現出體內熱氣蒸騰而出汗的情況,最終仍會傳導成嚴重的寒症。由此可知,起初可能是因為熱中(內熱)導致體表虛弱、陽氣耗盡而無法抵禦外寒,但最終會發展成寒中(內寒),並且很可能演變成關節炎或寒症。我們觀察面色可以瞭解天氣的變化,觀察脈象可以瞭解地勢的高低,這些都是在判斷人體的陰陽平衡。所以,通過面色和脈象來判斷人的健康狀況,可以看出有形和無形的徵兆。

8. 周衛湯

治濕勝自汗,補衛氣虛弱,表虛不任風寒

黃耆 麻黃根(各一錢) 羌活(七分) 生甘草 當歸梢 生黃芩 半夏(薑製各五分) 麥門冬 生地黃(各三分) 豬苓(二分) 蘇木 紅花(各一分) 五味子(七個)

上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

中風證必自汗,不得重發其汗,故禁麻黃而用根節也。

白話文:

[周衛湯]主要治療因濕氣過盛導致的自發性出汗,以及補充身體防禦能力的不足,強化體表對抗風寒的能力。

藥方成分與劑量:黃耆、麻黃根各一錢,羌活七分,生甘草、當歸梢、生黃芩、薑製半夏各五分,麥門冬、生地黃各三分,豬苓二分,蘇木、紅花各一分,五味子七粒。

將這些藥材切碎成類似麻豆大小,混合在一起作為一劑,加入兩杯水煎煮至剩一杯,然後去掉藥渣,趁溫熱時服用。

中風病患通常會有自發性出汗的症狀,不能再次引發大量出汗,所以此處不用整株麻黃,而只用其根部和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