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室秘藏》~
1. 瀉痢門
2. 訶子皮散
癸卯冬,白樞判家一老僕,面塵脫色,神氣特弱,病脫肛日久,服藥未驗,復下赤白膿痢,作裡急後重,白多赤少,不任其苦,以求其治。曰:此非肉食膏粱,必多蔬食,或飲食不節,天氣已寒,衣蓋猶薄,不禁而腸頭脫下者寒也,真氣不禁,形質不收,乃血滑脫也。此乃寒滑氣泄不固,故形質下脫也。
當以澀去其脫而除其滑,微酸之味固氣上收,以大熱之劑而除寒補陽,以補氣之藥升陽益氣。
御米殼(去蒂萼蜜炒) 橘皮(各五分) 乾薑(炮六分) 訶子(煨去核七分)
上為細末,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和渣空心熱服。
白話文:
【訶子皮散】
在癸卯年的冬天,白樞判官家中的一位老僕人,臉色灰暗無光,精神氣色特別虛弱。他長期遭受脫肛的困擾,雖已服用多種藥物,但效果不佳。最近又開始出現下痢,排泄物帶有赤白膿血,且有急迫感,排便時感到特別困難,白色分泌物多於紅色血液,令他苦不堪言,因此尋求治療。
醫生分析,這位老僕人平時可能不是常吃肉類高脂食物,而是蔬菜居多,或者飲食沒有節制。再加上天氣已經轉冷,但他衣物還穿得單薄,身體未能適應寒冷,導致腸頭脫垂,這是因為身體內的真氣無法抑制,身體組織無法收縮,是血液過於流動的緣故。這是由於寒冷環境下,身體氣泄不止,無法固守,所以才會有組織脫垂的症狀。
治療方法是以收澀的藥物去除脫垂的情況,並止住血液過度流失。用些許酸味的藥材,可以幫助固氣上升收斂。再配合溫熱的藥物,祛寒補陽,提升身體的氣力。
使用去蒂炒過的穀糠(御米殼)、橘皮各五分,炮製過的乾薑六分,以及煨過去核的訶子七分。
將這些藥材磨成細粉,混合在一起作為一次的劑量,用兩杯水煎煮至剩一杯,連渣帶湯一起空腹熱服。
3. 升麻補胃湯
治宿有陽明血證,因五月間大熱吃杏,腸澼下血,唧唧遠散漫如篩,腰沉沉,然腹中不痛,血色紫黑。病名濕毒腸澼,屬陽明少陽經血證也。
白芍藥(一錢五分) 升麻 羌活 黃耆(各一錢) 生地黃 熟地黃 獨活 牡丹皮 炙甘草 柴胡 防風(各五分) 當歸身 葛根(各三分) 肉桂(少許)
上銼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每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前稍熱服。
白話文:
【升麻補胃湯】
用於治療平時就有陽明經絡血瘀的症狀,因在五月酷熱天氣中食用過多杏子,導致腸道出血,血便呈現散開細碎如篩子般的情況,腰部感覺沉重,但腹部並無疼痛感,血色呈現紫黑色。此病被命名為濕毒型腸道出血,屬於陽明與少陽經絡的血液問題。
藥方成分如下:白芍藥1錢5分、升麻1錢、羌活1錢、黃耆1錢、生地黃、熟地黃、獨活、牡丹皮、炙甘草、柴胡、防風各5分、當歸身、葛根各3分、肉桂少量。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大小如麻豆,分成兩份,每次取一份,加入兩杯水煎煮至剩一杯,濾掉藥渣,在飯前趁溫熱服用。
4. 升陽去熱和血湯
治腸澼下血另作一派,其血唧出有力而遠射四散,如篩腸中血下行,腹中大作痛,乃陽明氣衝熱毒所作也。當升陽去濕熱,和血脈是其治也。
橘皮(二分) 熟地黃 當歸身 蒼朮 秦艽 肉桂(各三分) 生地黃 牡丹皮 生甘草(各五分) 升麻(七分) 熟甘草 黃耆(各一錢) 白芍藥(一錢五分)
上㕮咀都作一服,水四盞,煎至一盞,去渣,空心稍熱服,立效。
白話文:
這是用來治療一種特殊的腸胃出血症狀,這種出血力量強勁且能遠距離噴射,就像從腸子裡篩出來的血液般往下流,同時腹部會劇烈疼痛。這是由於陽明經的氣衝熱毒所致。治療上應當提升體內的陽氣,去除濕熱,調和血脈。
藥方成分包括:陳皮兩分、熟地黃、當歸身、蒼朮、秦艽、肉桂各三分、生地黃、牡丹皮、生甘草各五分、升麻七分、熟甘草、黃耆各一錢、白芍藥一錢五分。
以上藥材研磨後混合作為一劑,用水四杯煎煮至剩一杯,濾掉藥渣,在空腹時溫熱服用,可立即見效。
5. 益智和中湯
治腸澼下血,或血色紫黑,腹中痛,腹皮惡寒,右手關脈弦,按之無力,而喜熱物熨之,內寒明矣。
肉桂(一分) 桂枝(四分) 牡丹皮 柴胡 葛根 益智仁 半夏(各五分) 當歸身 炙甘草 黃耆 升麻(各一錢) 白芍藥(一錢五分) 乾薑(少許)
上為粗末,都作一服,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渣,食後溫服。
白話文:
這份處方名為「益智和中湯」,用於治療以下症狀:患者有腸胃出血的情況,血液呈現紫黑色,腹部會感到疼痛,且腹部皮膚對寒冷敏感。此外,患者的右手關節脈象呈現弦象,且按壓時感覺到無力,偏好使用熱物來熨敷腹部,這些都是內寒的明顯表現。
所需藥材及劑量如下:肉桂一分,桂枝四分,牡丹皮、柴胡、葛根、益智仁、半夏各五分,當歸身、炙甘草、黃耆、升麻各一錢,白芍藥一錢五分,乾薑少量。
將上述藥材磨成粗末,全部混合後作為一劑,加入三碗水煎煮至剩下一碗,過濾掉藥渣後,在飯後溫熱服用。
6. 芍藥柏皮丸
治濕熱惡痢、血痢頻並窘痛,無問膿血,並皆治之
芍藥、黃柏(各一兩)、當歸、黃連(各五錢)
上為末,飯為丸,如雞頭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米飲湯下。忌油膩、酒、濕面等物。
白話文:
【芍藥柏皮丸】
用於治療因濕熱所導致的嚴重腹瀉,包括帶血的腹瀉,不論是否伴有濃血,都能進行治療。
藥方成分:芍藥、黃柏(各30公克)、當歸、黃連(各15公克)。
製法與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再以飯糰搓揉成雞頭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約五七十粒,於飯前以米湯送服。在服用期間,應避免攝取油膩食物、酒精及濕麵類食品。
7. 和中益胃湯
治太陰、陽明腹痛,大便常泄,若不泄即秘而難見,在後傳作濕熱毒下鮮紅血,腹中微痛,脅下急縮,脈緩而洪弦中下,得之按之空虛
蘇木(一分) 藁本 益智仁(各二分) 熟地黃 炙甘草(各三分) 當歸身(四分) 柴胡、升麻(各五分)
上㕮咀,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空心溫服。
白話文:
這份處方名為「和中益胃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導致的腹痛症狀,患者常有大便不成形或頻繁拉肚子的情形,若非此狀,則可能便祕且排便困難。在病情進展後,可能會出現因濕熱毒素所引發的鮮紅色血便,伴有輕微腹痛及肋側緊縮感,脈象呈現緩慢且洪大的弦脈,手感空虛。
藥方成分包括:蘇木(1分)、藁本、益智仁(各2分)、熟地黃、炙甘草(各3分)、當歸身(4分)、柴胡、升麻(各5分)。
使用方法是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作為一份劑量,加入兩杯水進行煎煮,直至水量減半,過濾掉藥渣後,待溫時在空腹時服用。
8. 槐花散
治腸澼下血濕毒下血
川芎(四分) 槐花 青皮 荊芥穗 熟地黃 白朮(各六分) 當歸身 升麻(各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米飲湯調下。食前忌酒、濕面、生冷硬物。
白話文:
【槐花散】用於治療大腸濕熱引起的下血,以及濕毒導致的出血。
藥方成分與劑量如下:川芎四分、槐花六分、青皮六分、荊芥穗六分、熟地黃六分、白朮六分、當歸身一錢、升麻一錢。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米湯調和後吞服。應在飯前服用,並避免飲酒、吃濕麵、生冷或硬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