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杲

《蘭室秘藏》~ 卷中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中 (11)

1. 柴胡調經湯

治經水不止,鮮紅,項筋急,腦痛,脊骨強痛

白話文:

治療月經不停,血色鮮紅,頸部肌肉緊繃,頭痛,脊椎強直疼痛。

炙甘草、當歸身、葛根(各三分)、獨活、藁本、升麻(各五分)、柴胡(七分)、羌活、蒼朮(各一錢)、紅花(少許)

上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四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空心稍熱服,取微汗立止。

白話文:

炒甘草、當歸藥身、葛根(各 0.9 克)、獨活、藁本、升麻(各 1.5 克)、柴胡(2.1 克)、羌活、蒼朮(各 3 克)、紅花(少量)

一婦人經候凝結黑血成塊,左廂有血瘕,水泄不止,谷有時不化,後血塊暴下,並水俱作,是前後二陰有形血脫竭於下,既久經候猶不調,水泄日見三兩行,食罷煩心,飲食減少,甚至瘦弱。東垣老人曰:夫聖人治病,必本四時升降浮沉之理,權變之宜,必先歲氣無伐天和,無盛無虛,遺人夭殃,無致邪,無失正,絕人長命。故仲景云:陽盛陰虛,下之則愈,汗之則死。

白話文:

一位婦女經血凝結形成黑色血塊,左邊子宮一側有腫瘤,水瀉不止,有時食物無法消化。後來血塊突然排出,伴隨著大量的黃水。這是因為前後兩陰(子宮和腎臟)的固有氣血虛竭所致。時日一久,經血仍不調,水瀉每天有二、三行。飯後感覺心煩,飲食減少,甚至逐漸消瘦。東垣老人說:聖人治病,必定根據一年四季升降浮沉的原理,靈活權變。必須先確保環境氣候不會損害自然和諧,不出現過盛或過虛的情況,這樣才能避免人體夭折早亡,避免邪氣侵犯,避免正氣虧損,才能讓人生長壽。因此,仲景說:如果陽氣過盛、陰氣虛弱,那麼瀉下就會痊癒,發汗就會死亡。

陰盛陽虛,汗之即愈,下之即死。大抵聖人立法,且如升陽或發散之劑,是助春夏之陽氣令其上升,乃瀉秋冬收藏殞殺寒涼之氣,此病是也。當用此法治之,升降浮沉之至理也。天地之氣以升降浮沉,乃從四時,如治病不可逆之,故經云:順天則昌,逆天則亡,可不畏哉!夫人之身亦有四時天地之氣,不可止認在外,人亦體同天地也。今經漏不止,是前陰之氣血已脫下矣;水泄又數年,是後陰之氣血下陷以脫矣。

白話文:

陰氣旺盛,陽氣虛弱的人,出汗就會好轉,拉肚子就會死亡。大體上,聖人制定治療方法,就像升陽或發散的藥物,是幫助春夏的陽氣上升,而瀉掉秋冬收藏、衰弱寒冷的氣息,這種病症就是這樣。應該使用這種方法來治療,這是升降浮沉的至理。天地之氣以升降浮沉運行,依循四季變化,治療疾病不能違背這個原理,所以經文說:順應天時就會興旺,違逆天時就會衰亡,難道不值得敬畏嗎?人的身體內也有四季天地之氣,不能只認為存在於外部,人體與天地運行相應。現在經漏不止,是前陰之氣血已經脫落;水泄持續多年,是後陰之氣血下陷脫落。

後陰者主有形之物也,前陰者精氣之戶,下竭是病人周身之血氣常行秋冬之令,陰主殺,此等收藏之病是也。陽生陰長,春夏是也,也在人之身,令氣升浮者,穀氣上行是也。既病人周身血氣皆不生長,穀氣又不勝其肌肉消少,是兩儀之氣俱將絕矣。既下元二陰俱脫,血氣將竭,假令當是熱證,令下焦久脫,化為寒矣。

白話文:

後天之陰氣主管有形的物質,先天的陰氣是精氣的門戶。下焦虛竭,是因為病人的全身的血氣經常遵循秋冬的規律,陰氣主宰死亡,這種情況就是收藏的疾病。陽氣生髮,陰氣增長,這就是春夏。在人體內部,能夠使氣升浮的是穀氣向上運行。既然病人的全身血氣都不生長,穀氣又不能滋養肌肉,導致肌肉消瘦,那麼陰陽兩氣都將耗盡。由於下元(腎臟)的兩個陰氣都脫離了身體,血氣將要枯竭,即使原本是熱證,也會因為下焦(腹部以下)長期虛脫而變成寒證。

此病久沉久降,寒濕大勝,當急救之,瀉寒以熱,除濕以燥,大升大舉,以助生長,補養氣血,不致偏竭。聖人立治之法,既濕氣大勝,以所勝治之,助甲風木上升是也。故經云:風勝濕,是以所勝平之也。當先調和胃氣,次用白朮之類,以燥其濕而滋元氣,如其不止,後用風藥以勝濕,此便是大舉大升,以助春夏二濕之久陷下之至治也。

白話文:

這病已經沉降了很長時間,寒濕邪氣非常嚴重,必須緊急治療。通過發熱來祛除寒氣,用燥熱來去除濕氣,大大升發和調動人體陽氣,幫助人體生長,補充氣血,避免氣血過於虧虛。古人治病的方法,既然濕氣過盛,就用相應的方法來治療,幫助人體陽氣上昇,這是符合自然規律的。所以醫書中說:風能勝濕,這是用相勝的方法來治療。首先要調理胃氣,然後使用白朮等藥物,以燥濕滋補元氣。如果濕氣不除,再使用風藥來勝濕,這就是大大升發陽氣的方法,可以治療人體長時間因濕氣而導致的虛弱沉降的疾病。

2. 益胃升陽湯

血脫益氣,古聖人之法也。先補胃氣以助生髮之氣,故曰陽生陰長。諸甘藥為之先務,舉世皆以為補,殊不知甘能生血,此陽生陰長之理也。故先理胃氣,人之身內胃氣為寶。

白話文:

用補血的方法來增加元氣,這是古聖人留下的方法。先補充胃氣以幫助血液生長,所以說「陽氣生長,陰氣增強」。各種甜味藥物是首要選項,世人都認為它們補益,殊不知甜味能生血,這正是「陽氣生長,陰氣增強」的道理。所以首先要調理胃氣,因為人體中胃氣是最重要的。

柴胡 升麻(各五分) 炙甘草 當歸身(酒洗) 陳皮(各一錢) 人參(去蘆,有嗽去之) 炒神麯(各一錢五分)

白話文:

柴胡 升麻(各3克) 炙甘草 當歸身(用酒清洗) 陳皮(各6克) 人參(去掉蘆頭,如有咳嗽則去除) 炒神曲(各9克)

黃耆(二錢) 白朮(三錢) 生黃芩(少許)

白話文:

黃耆兩錢、白朮三錢、生黃芩適量

上㕮咀,每服二錢,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如腹中痛,每服加白芍藥(三分) 中桂(少許)

如渴或口乾,加葛根(二分),不拘時候。

白話文:

取上等的茱萸,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二大盞,煎煮至剩下一盞,去掉殘渣,稍稍加熱後服用。如果腹中疼痛,每次服用時添加白芍藥(三分)和中桂(少許)。

3. 升陽舉經湯

治經水不止如右尺脈控之空虛,是氣血俱脫大寒之證。輕手其脈數疾,舉指弦緊或澀,皆陽脫之證。陰火亦亡,見熱證於口鼻眼或渴,此皆陰躁陽欲先去也。當溫之、舉之、升之、浮之、燥之。此法當大升浮血氣,切補命門之下脫也。

白話文:

如果女性月經不止,脈象像右手脈一樣無力,這是氣血虧損、極度虛寒的徵兆。脈搏跳動快速且虛弱,舉起手來時脈象緊繃或澀滯,這些都是陽氣虛脫的徵兆。陰火也已經消失,在口鼻眼部出現熱象或口渴,這都是陰氣亢盛而陽氣將要離去的表現。

治療方法是:溫暖、提升、升舉、浮揚、燥化。這個方法旨在大幅提升浮揚血氣,同時補充命門的虛脫之氣。

肉桂(去皮,盛夏勿用,秋冬用) 白芍藥 紅花(各五分) 細辛(六分) 人參(去蘆) 熟地黃 川芎(各一錢) 獨活根 黑附子(炮製去皮臍) 炙甘草(各一錢五分) 羌活 藁本(去土) 防風(各二錢) 白朮 當歸 黃耆 柴胡(各三錢) 桃仁(十個,湯浸去皮尖,細研)

上㕮咀,每服三錢。若病勢順當,漸加至五錢。每服水三盞,煎至一盞,空心熱服。

白話文:

肉桂(去掉樹皮,大夏天不要用,秋冬季節使用) 白芍藥 紅花(各五分) 細辛(六分) 人參(去掉須根) 熟地黃 川芎(各一錢) 獨活根 黑附子(處理好,去掉皮和臍) 炙甘草(各一錢五分) 羌活 藁本(去掉泥土) 防風(各二錢) 白朮 當歸 黃耆 柴胡(各三錢) 桃仁(十個,用熱水泡過,去掉皮和尖端,研磨成細粉)

4. 半產誤用寒涼之藥論

婦人分娩及半產漏下昏冒不省,瞑目無所知覺。蓋因血暴亡,有形血去則心神無所養。心與包絡者,君火相火也。得血則安,亡血則危,火上熾故令人昏冒。火勝其肺,瞑目不省人事,是陰血暴去不能鎮撫也。血已虧損,往往用滑石、甘草、石膏之類,乃辛甘大寒之藥,能瀉氣中之熱。

白話文:

婦女在生產或流產時,如果出現昏迷不醒、雙眼緊閉、失去知覺的情況。這是因為大量的血液流失,有形的血液消失,導致心神失去滋養。心和包絡是人體的主宰之火和輔助之火。有了血液的支持,它們才會安定;一旦血液流失,它們就會陷入危險,導致虛火上亢,令人昏迷不醒。虛火勝過肺臟,導致雙眼緊閉失去知覺,這是因為陰血突然流失而無法鎮靜安撫。

由於血液已經大量流失,醫師往往會使用滑石、甘草、石膏等藥物。這些藥物屬於辛甘大寒之品,能清除體內的熱氣。

是血虧瀉氣,乃陰虧瀉陽,使二者俱傷,反為不足。虛勞之病昏迷不省者,上焦心肺之熱也。此無形之熱,用寒涼之藥驅令下行。豈不知上焦之病悉屬於表,乃陰證也。汗之則愈,今反下之,幸而不死,暴虧氣血,生命豈能久活。又不知內經有說:「病氣不足宜補不宜瀉。」但瞑目之病悉屬於陰,宜汗不宜下。

白話文:

如果氣血兩虧,乃是陰虛火旺,導致陰陽兩虛,反倒會造成氣血不足。虛勞症昏迷不醒,是因為上焦心肺有熱。這種無形的熱,應該使用寒涼的藥物驅使它下行。難道不知道上焦的疾病都屬於表證,是陰證嗎?出汗就會好,現在卻反過來瀉下,就算不死,氣血也會大傷,怎麼能活得長久?而且《內經》中說:「氣血不足的疾病宜補不宜瀉。」瞑目症都屬於陰證,應該用發汗的方法治療,不宜用瀉法。

又不知傷寒鬱冒得汗則愈,是禁用寒涼藥也。分娩半產本氣不病,是暴去其血,亡血補血,又何疑焉?補其血則神昌。常時血下降亡,今當補而升舉之。心得血而養神不昏矣。血若暴下,是秋冬之令大旺,今舉而升之以助其陽,則目張神不昏迷矣。今立一方,補血養血生血益陽,以補手足厥陰之不足也。

白話文:

不知道傷寒鬱冒症狀若出汗就好轉,所以不能用寒涼的藥物治療。分娩時只生出一半,原先的身體元氣沒問題,是因為突然失血過多,需要補血,這有什麼好懷疑的?補血就能讓精神好轉。平時都是血液往下流失,現在應該要補血,讓血液往上提升。心臟得到血液就能滋養神魂,達到神志清醒。如果血液突然往下流失,是符合秋冬時節的規律,現在用補血的方式將血氣往上提升來協助身體的陽氣,就能讓眼睛張開,神志清醒。現在制定一個藥方,補血、養血、生血、益陽,用來補充手足厥陰經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