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杲

《蘭室秘藏》~ 卷中 (8)

回本書目錄

卷中 (8)

1. 緩筋湯(一名羌活湯)

治兩目如火腫痛,兩足及伏兔筋骨痛,膝少力,身重腰痛,夜惡寒,痰嗽,頸項皆急痛,目外眵目絲急食不下

白話文:

治療雙眼紅腫疼痛,雙腿和大腿前側的筋骨疼痛,膝蓋無力,身體沉重並伴有腰痛,夜晚畏寒,咳嗽有痰,脖子僵硬疼痛,眼睛分泌物多且視線模糊,吞嚥困難。

熟地黃(二分) 生甘草 柴胡 紅花 炙甘草 蘇木 獨活(各二分) 藁本 升麻 黃芩 草豆蔻仁 酒黃柏 生地黃 當歸身 麻黃(各三分) 羌活(三錢) 蒼朮(五分)

上為粗末,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食遠服之。

白話文:

熟地黃(12 克) 生甘草(12 克) 柴胡(12 克) 紅花(12 克) 炙甘草(12 克) 蘇木(12 克) 獨活(12 克) 藁本(18 克) 升麻(18 克) 黃芩(18 克) 草豆蔻仁(18 克) 酒黃柏(18 克) 生地黃(18 克) 當歸身(18 克) 麻黃(18 克) 羌活(18 克) 蒼朮(30 克)

2. 拈痛湯

治濕熱為病,肩背沉重,肢節疼痛,胸膈不利

白話文:

治療濕熱所引起的疾病,如肩背感覺沉重,肢體關節疼痛,以及胸悶不舒等症狀。

白朮(五分) 人參(去蘆) 苦參(酒炒) 升麻(去蘆) 葛根 蒼朮(各二錢) 防風(去蘆) 知母(酒洗) 澤瀉 黃芩(炒) 豬苓 歸身(各三錢) 炙甘草 黃芩(酒洗) 茵陳(酒炒) 羌活(各五錢)

上㕮咀,每服一兩,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食,遠服。

白話文:

白朮(半兩) 人參(去除根鬚)  苦參(用酒炒過)  升麻(去除根鬚)  葛根  蒼朮(各二錢)  防風(去除根鬚)  知母(用酒洗過)  澤瀉  黃芩(炒過)  豬苓  當歸(各三錢)  炙甘草  黃芩(用酒洗過)  茵陳(用酒炒過)  羌活(各五錢)

3. 蒼朮復煎散

治寒濕相合,腦右痛,惡寒,項筋、脊骨強,肩背胛、眼痛,膝臏痛,無力,行步沉重

白話文:

治療寒邪與濕邪結合,導致右側頭部疼痛,感到寒冷,頸部肌肉和脊椎僵硬,肩膀背部以及肩胛部位疼痛,眼睛不舒服,膝蓋疼痛,全身無力,走路時感覺腳步沉重。

紅花(一分) 黃柏(三分) 柴胡 藁本 澤瀉 白朮 升麻(各五分) 羌活(一錢) 蒼朮(四兩,水二碗,煎二盞,去渣入藥)

白話文:

紅花 5 克 黃柏 15 克 柴胡 25 克 藁本 25 克 澤瀉 25 克 白朮 25 克 升麻 25 克 羌活 50 克 蒼朮 200 克(與水 1000 毫升煎煮至剩 1000 毫升,濾去浮渣,加入藥中)

上㕮咀,先煎蒼朮湯二大盞,復煎前項藥至一大盞,稍熱,空心服,取微汗為效。忌酒、濕面。

白話文:

從早上起牀開始,先熬煮蒼朮湯兩大杯,再熬煮前面提到的藥方一至一大杯,趁熱服用,空腹時飲用,微微出汗為止。服用期間忌諱飲酒和洗臉。

4. 羌活蒼朮湯

治腳膝無力沉重

炙甘草、黃柏、草豆蔻、生甘草、葛根(各五分)、橘皮(六分)、柴胡(七分半)、升麻、獨活、縮砂仁、蒼朮(各一錢)、防風(一錢五分)、黃耆(二錢)、知母(二錢五分)、羌活(三錢)

上㕮咀分作二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空心服。

白話文:

**炙甘草:**5 分 黃柏: 5 分 草豆蔻: 5 分 生甘草: 5 分 葛根: 5 分 橘皮: 6 分 柴胡: 7.5 分 升麻: 1 錢 獨活: 1 錢 縮砂仁: 1 錢 蒼朮: 1 錢 防風: 1.5 錢 黃耆: 2 錢 知母: 2.5 錢 羌活: 3 錢

5. 經閉不行有三論

陰陽別論云: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其傳為風消,為息賁者死不治。婦人脾胃久虛,或形嬴,氣血俱衰,而致經水斷絕不行,或病中消胃熱,善食漸瘦,津液不生。夫經者,血脈津液所化,津液既絕,為熱所爍,肌肉消瘦,時見渴躁,血海枯竭,病名曰血枯經絕。宜瀉胃之燥熱,補益氣血,經自行矣。

白話文:

《陰陽別論》說:陽明、太陽經絡發病,從心脾開始,表現為不能忍受隱曲遮掩的事情,女性月經不來,傳變成風消、息賁的則無法救治。

女性脾胃長期虛弱,或者身體虛弱,氣血都衰弱了,導致月經停止不來,或者在生病時損耗了胃熱,食慾旺盛卻逐漸消瘦,津液也不生成了。

經血是血脈津液所化,津液都枯竭了,又被熱氣灼燒,肌肉消瘦,會時常感到口渴煩躁,血海乾枯,這種病叫做血枯經絕。

治療應該以瀉去胃中的燥熱為主,同時補益氣血,月經自然會恢復。

此證或經適行,而有子子不安,為胎病者有矣。或心包脈洪數躁作,時見大便秘澀,小便雖清不利,而經水閉絕不行,此乃血海乾枯,宜調血脈,除包絡中火邪,而經自行矣。內經所謂:小腸移熱於大腸,為癥瘕為沉。脈澀不利,則月事沉滯而不利,故云為癥瘕為沉也。或因勞心,心火上行,月事不來。

白話文:

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月經剛過,導致子宮不安,這是胎兒疾病的徵兆。

或者心包絡脈氣強盛、躁動不安,偶爾出現大便乾硬、小便清淡但排泄不順暢,月經停止不來,這是血海乾枯所致,需要調和血脈,清除心包絡中的火邪,月經才會自行恢復。

《內經》上說:小腸把熱氣傳給大腸,就會形成癥瘕和沉積。脈氣澀滯不順,月經就會瘀滯不通,所以說會形成癥瘕和沉積。

還有一種可能是由於勞心過度,導致心火上升,導致月經不來。

安心和血,瀉火,經自行矣。故內經云: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胞脈者,屬心而絡於胞中,令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故月事不來也。

白話文:

安撫心神,調和氣血,清瀉火熱,讓經脈自然通暢。所以《內經》中提到,月經不來,是因為與子宮相連的脈絡阻塞了。這些脈絡屬於心臟,並與子宮相連,使得陽氣上逆迫肺,導致心氣無法下行,所以月經才會不來。

6. 經漏不止有二論

陰陽別論云:陰虛陽搏謂之崩。婦人脾胃虛損致命,門脈沉細而數疾,或沉弦而洪大有力,寸關脈亦然。皆由脾胃有虧,下陷於腎,與相火相合,濕熱下迫,經漏不止。其色紫黑,如夏月腐肉之臭。中有白帶者,脈必弦細,寒作於中。中有赤帶者,其脈洪數疾,熱明矣。必腰痛或臍下痛,臨經欲行,先見寒熱往來,兩脅急縮,兼脾胃證出見,或四肢困熱,心煩不得眠臥,心下急。宜大補脾胃而升舉血氣,可一服而愈。

白話文:

《陰陽別論》中說:陰虛陽亢稱為崩漏。婦女脾胃虛弱以致危及生命,門脈沉細而脈搏急促或沉弦而洪大有力,寸關脈也是如此。這些症狀都源於脾胃虛弱,下陷到腎部,與相火交合,導致濕熱下迫,經血不止。經血顏色呈紫黑色,有如盛夏腐肉的臭味。如果伴有白帶,脈象必定弦細,有寒證。如果伴有赤帶,脈象洪數急,熱證明顯。一定會腰痛或臍下疼痛,臨近經期來潮時,會先出現寒熱往來,兩脅急縮,同時可見脾胃證狀,或出現四肢困熱、心煩失眠、心下急躁等症狀。應該大補脾胃,升舉血氣,通常服藥一次即可痊癒。

或人故貴脫勢,人事疏少,或先富後貧,心氣不足,其火大熾旺於血脈之中,又致脾胃飲食失節,火乘其中,形質肌肉容顏似不病者,此心病也不形於診。故脾胃飲食不調,其證顯矣。而經水不時而下,或適來適斷,暴下不止。治當先說惡死之言,勸諭令歡死而心不動,以大補氣血之藥養脾胃,微加鎮墜心火之藥,治其心,補陰瀉陽,經自止矣。痿論云:悲哀太甚則胞絡絕也。

陽氣內動發則心下崩,數溲血也。故本病曰大經空虛,發則肌痹,傳為脈痿,此之謂也。

白話文:

有些人重視脫離世事,很少與人交往,或以前富裕後來貧窮,導致心氣不足,體內的火氣旺盛,同時脾胃飲食不節制,火氣在體內肆虐。患者外表看起來沒什麼病,但這是內心的疾病,在診斷中不易發現。因此,脾胃飲食失調的證狀很明顯。會出現經水不規律,有時突然來潮,有時突然停止,甚至暴下不止的情況。治療時應先對患者說些恐嚇的話,勸說他們不要畏懼死亡,用大補氣血的藥物調理脾胃,並加一些清心降火、補陰瀉陽的藥物治療心理問題,這樣經水就會自然停止。痿論中說:悲傷過度就會導致子宮閉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