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室秘藏》~ 卷中 (4)
卷中 (4)
1. 安神湯
治頭痛頭旋眼黑
生甘草、炙甘草(各二錢)、防風(二錢五分)、柴胡、升麻、酒生地黃、酒知母(各五錢)、黃耆(二兩)、酒黃柏、羌活(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大盞半,煎至一盞半,加蔓荊子五分、川芎三分,再煎至一盞,去渣,臨臥熱服。
白話文:
這份處方是用來治療頭痛、頭暈及眼前發黑的狀況。
所需藥材如下:生甘草和炙甘草各取二錢,防風取二錢五分,柴胡、升麻、酒炒地黃和酒炒知母各取五錢,黃耆需二兩,酒炒黃柏和羌活各取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時取五錢,用二大盞半的水煎煮至剩下一半的量,然後加入蔓荊子五分和川芎三分,再煎煮至剩下一大盞的量。過濾掉藥渣後,趁熱在睡前服用。
2. 半夏白朮天麻湯
範天騋之內有脾胃證,時顯煩躁,胸中不利,大便不通,而又為寒氣怫鬱悶亂,大作火不伸,故也疑其有熱,服疏風丸,大便行,其病不減,恐其藥少,再服七八十丸,大便復見兩行,元證不瘳,增以吐逆,食不能停,痰唾稠黏,湧出不止,眼黑頭旋,噁心煩悶,氣短促,上喘無力,以言心神顛倒,目不敢開,如在風雲中,頭苦痛如裂,身重如山,四肢厥冷,不得安臥。余料前證是胃氣已損,復下兩次,則重虛其胃而痰厥頭痛作矣。
與此藥而治之:
黃柏(二分,酒洗) 乾薑(三分) 澤瀉 白茯苓 天麻 黃耆 人參 蒼朮(各五分) 炒神麯 白朮(各一錢)麥櫱面 半夏(湯洗) 橘皮(各一錢五分)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熱服。食前一服而愈。此頭痛苦甚,謂之足太陰痰厥頭痛,非半夏不能療。眼黑頭旋,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除。黃耆甘溫,瀉火補元氣,實表虛,止自汗。人參甘溫,瀉火補中益氣,二術俱苦甘溫,除濕補中益氣。澤瀉茯苓,利小便,導濕。
橘皮苦溫,益氣調中,升陽。神麯消食,蕩胃中滯氣。大麥面寬中,助胃氣。乾薑辛熱,以滌中寒。黃柏大苦寒,酒洗,以療冬天少火在泉發躁也。
白話文:
範天騋體內出現脾胃問題,時常感到煩躁不安,胸口感覺不舒暢,大便不通暢,而且又被寒氣所困擾,導致心情悶悶不樂,體內火氣旺盛,因此懷疑自己可能有熱症。他服用疏風丸後,大便雖有排出,但病情並未改善。他擔心藥效不足,又接連服用了七八十顆藥丸,大便再次排出了兩次,原本的病症依然沒有好轉,反而出現嘔吐現象,吃下去的食物無法停留,痰液變得濃稠且不斷湧出,眼睛視物模糊,頭部眩暈,噁心且心情煩悶,呼吸短促,上氣不接下氣,說話時精神恍惚,不敢睜開眼睛,好像處於風雲變幻之中,頭痛得像要裂開一樣,身體沉重如山,四肢冰冷,無法安穩入睡。
我認為之前的症狀表明他的胃氣已經受損,如果再進行兩次治療,可能會進一步虛弱他的胃部,進而引發痰厥和頭痛。
於是,我開了以下藥方來治療他:
黃柏(二分,用酒洗過)、乾薑(三分)、澤瀉、白茯苓、天麻、黃耆、人參、蒼朮(各五分)、炒神麯、白朮(各一錢)、麥櫱面、半夏(用水洗過)、橘皮(各一錢五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五錢,加入兩大杯水煎煮至剩下一杯,去除殘渣,趁熱服用。在飯前服用一次,病情就能得到緩解。這種頭痛非常嚴重,被稱為足太陰痰厥頭痛,若不是使用半夏,很難治療。眼睛視物模糊、頭部眩暈是由於體內風虛引起,若不是使用天麻,很難消除。黃耆性甘溫,能清熱補氣,固表止汗。人參性甘溫,能清熱補中益氣。蒼朮和白朮都具有苦甘溫的特性,能去濕補中益氣。澤瀉和茯苓有利尿作用,能幫助排出濕氣。橘皮苦溫,能補氣調中,升陽。神麯能幫助消化,消除胃中的滯氣。大麥面能寬中,幫助胃氣。乾薑辛熱,能清除中寒。黃柏性大苦寒,用酒洗過,能治療冬季因少火在泉引起的焦躁情緒。
3. 口齒咽喉門
4. 口齒論
論曰:夫齒者腎之標,口者脾之竅,諸經多有會於口者。其牙齒是手足陽明之所過,上齦隸於坤土,乃足陽明胃之脈貫絡也,止而不動;下齦嚼物動而不休,手陽明大腸之脈所貫絡也。手陽明惡寒飲而喜熱,足陽明喜寒飲而惡熱,其病不一。牙者腎之標,亦喜寒,寒者堅牢,為病不同,熱甚則齒動,齦齦袒脫,作痛不已,故所治療不同。
也有惡熱而作痛者,有惡寒而作痛者,有惡寒惡熱而作痛者,有惡寒飲少熱飲多而作痛者,有惡熱飲少寒飲多而作痛者,有牙齒動搖而作痛者,有齒齦腫起為痛者,有脾胃中有風邪,但覺風而作痛者,又有牙上多為蟲所蝕,其齒缺少而色變為蟲牙痛者,有胃中氣少,不能於寒袒露其齒作痛者,有牙齒疼痛而穢臭之氣不可近者。痛既不一,豈可一藥而盡之哉?
白話文:
在這篇討論中提到:牙齒是腎臟健康的外顯指標,而嘴巴則是脾臟功能的出口,許多經絡都在口腔內交會。特別是牙齒,受到手足陽明兩條經絡的影響,上排牙齦屬坤土,由足陽明胃經脈絡貫穿,相對靜止;下排牙齦咀嚼食物時不停運動,受到手陽明大腸經脈絡貫穿。手陽明經脈畏寒喜熱,而足陽明經脈喜寒畏熱,因此可能產生各種不同的疾病。牙齒同樣是腎臟健康的表現,也偏好寒冷環境,因為寒冷能使它們更堅固。疾病種類繁多,若過度發熱,可能會導致牙齒鬆動,牙齦褪縮,劇烈疼痛難忍,所以治療方式各異。
有些情況是因畏熱而疼痛,有的因畏寒而疼痛,有的則畏寒畏熱皆有,有的是寒飲少熱飲多時疼痛,有的則是在熱飲少寒飲多時疼痛,有的是牙齒搖晃導致疼痛,有的是牙齦腫脹引發疼痛,有的是脾胃受風邪影響,只要感到風吹就疼痛,有的是牙齒被蟲蛀,出現空洞且顏色改變,形成蟲牙痛,有的是胃氣不足,無法抵禦寒冷,導致牙齒暴露時疼痛,有的是牙齒疼痛且伴有令人難以忍受的異味。既然疼痛的原因各異,怎麼可能用同一種藥物就能全部治癒呢?
5. 羌活散
治客寒犯腦風寒濕腦痛項筋急牙齒動搖肉齦袒脫疼痛
藁本、香白芷、桂枝(各三分)、蒼朮、升麻(各五分)、當歸身(六分)、草豆蔻仁(一個)、羌活(一錢五分)、羊脛骨灰(二錢)、麻黃(去枝節)、防風(各三錢)、柴胡(五錢)、細辛(少許)
上為細末,先用溫水漱口,淨擦之,其痛立止也。
白話文:
這份古方「羌活散」是用來治療因外感風寒濕邪所引起的頭痛,頸部肌肉緊繃,以及牙齒鬆動和牙齦疼痛的。
藥方成分包括:藁本、香白芷、桂枝各取三分之一份,蒼朮、升麻各取五分之一份,當歸身取六分之一份,草豆蔻仁取一個,羌活取五分之三份,羊脛骨灰取十分之四份,去掉枝節的麻黃和防風各取三分之一份,柴胡取五分之一份,細辛取少許。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使用前,先用溫水漱口,然後用乾淨的布沾取藥粉擦拭患處,馬上就能緩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