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室秘藏》~ 卷中 (6)
卷中 (6)
1. 補肝湯(一名柴胡半夏湯)
治素有風證不敢見風,眼澀頭痛,眼黑,胸中有痰,噁心兀兀欲吐,遇風但覺皮肉緊,手足難舉重物,如居暖室少出微汗,其證乃減,再或遇風病即復。
柴胡、升麻、藁本(各五分)、白茯苓(七分)、炒神麯、蒼朮(各一錢)、半夏(二錢)、生薑(十片)
上為粗末,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大盞,去渣,稍熱服。
白話文:
這款藥方名為補肝湯,又稱柴胡半夏湯,主要治療平時有風濕症狀,不耐風吹的人。症狀包括眼睛乾澀、頭痛、視力模糊、胸口有痰、噁心想吐,遇風時皮膚肌肉會感覺緊繃,手腳提重物困難。如果待在溫暖環境中,稍微出點汗,這些症狀就會緩解,但再次遇到風,病情就會復發。
藥方成分包括:柴胡、升麻、藁本各五分,白茯苓七分,炒神麯、蒼朮各一錢,半夏二錢,生薑十片。
將以上藥材磨成粗粉,混合後一次服用。用水兩大杯煮至剩下一杯,濾掉藥渣,趁溫熱時飲用。
2. 吳茱萸丸(一名木香利膈丸)
治寒在膈上噎塞咽膈不通
木香、青皮(各二分)、白殭蠶、薑黃、澤瀉、柴胡(各四分)、當歸身、甘草(各六分炙)、益智仁、人參、橘皮、升麻、黃耆(各八分)、半夏(一錢)、草豆蔻仁、吳茱萸(各錢二分)、麥櫱面(一錢五分)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溫水送下。勿多飲湯,恐速下,細嚼亦可。
白話文:
這款藥丸,又名為木香利膈丸,主要用於治療因寒冷導致的膈部堵塞,使得咽喉與膈膜之間的通道不暢。
藥方成分及其比例如下:木香和青皮各佔二分;白僵蠶、薑黃、澤瀉和柴胡各佔四分;當歸身和甘草(已炙烤過)各佔六分;益智仁、人參、橘皮、升麻和黃耆各佔八分;半夏佔一錢;草豆蔻仁和吳茱萸各佔二分錢;最後加入麥麩面一錢五分。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後,用熱水浸泡的蒸餅作為黏合劑,製成綠豆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二三十粒,用溫水吞服。切記不要喝太多水,以免藥效太快發作,也可以慢慢咀嚼再吞下。
3. 衄血吐血門
4. 麥門冬飲子
治吐血久不愈,以三稜針於氣街出血,立愈。
黃耆(一錢) 麥門冬 當歸身 生地黃 人參(各五分) 五味子(十個)
上為粗末,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熱服,不拘時。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長期不止的吐血癥狀,方法是使用三稜針在氣街部位放血,可立即見效。
藥方成分與份量如下:黃耆一錢、麥門冬、當歸身、生地黃、人參各五分、五味子十粒。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全部作為一劑。加入兩杯水進行煎煮,直至水分減半剩一杯,然後濾掉藥渣,趁熱服用,服用時間不受限制。
5. 人參飲子
治脾胃虛弱,氣促氣弱,精神短少,衄血吐血
麥門冬(二分) 人參(去蘆) 當歸身(各三分) 黃耆 白芍藥 甘草(各一錢) 五味子(五個)
上為粗末,都作一服,用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
一貧者有前證,以前藥投之愈,繼而至冬天居曠室中,臥大熱炕而吐血數次,再來求治。料此病久虛弱,附臍有形而有火熱在內,上氣不足,陽氣外虛,當補表之陽氣,瀉其里之虛熱,是其法也。冬天居曠室,衣蓋單薄,是重虛,其陽表有大寒壅遏,裡熱火邪不得舒伸,故血出於口。
憶仲景傷寒論中一證,太陽傷寒,當以麻黃湯發汗而不與之,遂成衄,卻與麻黃湯立愈,此法相同,予遂用之。
白話文:
【人參飲子】
這帖藥方適用於治療脾胃功能不佳,導致氣息短促、氣力衰弱,精神不濟,以及有鼻出血或咳血癥狀的患者。
藥方成分包括:麥門冬兩份,人參(去蘆)三份,當歸身三份,黃耆、白芍藥、甘草各一份,五味子五粒。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混合作為一劑。使用兩杯水煎煮至剩一杯水量,過濾掉藥渣後趁微溫服用。
有一貧困的病人出現上述症狀,服用此藥方後病情改善。然而到了冬天,他住在空曠且保暖不足的房間,睡在過熱的炕上,結果多次出現咳血癥狀,於是再度尋求治療。我判斷他的身體長期虛弱,肚臍周圍有異常形態,體內有火熱,上部氣息不足,體表的陽氣虛弱。因此,應該要補充體表的陽氣,同時清除體內的虛熱,這是合適的療法。冬天住在保暖不足的環境,加上睡在過熱的炕上,導致體表嚴重虛弱,體內的熱邪受到抑制,無法得到舒緩,所以血液從口中溢出。
我回想起張仲景《傷寒論》中的一個案例,患者因太陽經受寒,本應使用麻黃湯發汗,但未即時施治,結果引發鼻出血,但再次使用麻黃湯後立即痊癒。這個案例的處理方式與前述病人的治療策略相似,因此我決定採用同樣的方法。
6. 三黃補血湯
治六脈俱大,按之空虛,心動,面赤,善驚,上熱,乃手少陰心脈也。此氣盛多而亡血,以甘寒鎮墜之劑,大瀉其氣以墜氣浮,以甘辛溫微苦峻補其血。
牡丹皮、黃耆、升麻(各一錢)、當歸、柴胡(各一錢五分)、熟地黃、川芎(各二錢)、生地黃(三錢)、白芍藥(五錢)
上㕮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二大盞,煎至一大盞,去渣,稍熱服,食前。
如兩寸脈芤,血在上焦,或衄血,或嘔血,與犀角地黃湯則愈。
白話文:
【三黃補血湯】
用於治療六脈都顯得很大,但按下去卻感到空虛,有心跳加速,臉色紅赤,易受驚嚇,上半身感覺熱,這都是手少陰心脈的問題。這是因為氣過於旺盛,導致血液流失,所以使用甘寒性質的藥物來抑制氣的浮動,並用甘辛溫和略帶苦味的藥物來強烈補血。
藥方成分包括:牡丹皮、黃耆、升麻(各約3克)、當歸、柴胡(各約4.5克)、熟地黃、川芎(各約6克)、生地黃(約9克)、白芍藥(約15克)。
以上藥材切碎至如麻豆大小,每次服用約15克,用水約400毫升,煎煮至約200毫升,去渣,趁微熱時服用,最好在飯前服用。
如果手腕脈搏浮弱,血液集中在上半身,可能出現鼻出血或吐血的情況,這時應服用犀角地黃湯,病情就會有所改善。
7. 救脈湯(一名人參救肺散)
治吐血
甘草、蘇木、陳皮(各五分)、升麻、柴胡、蒼朮(各一錢)、當歸梢、熟地黃、白芍藥、黃耆、人參(各二錢)
上為粗末,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稍溫,食前服。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吐血的處方,名為救脈湯,又稱人參救肺散。
藥材包含:甘草、蘇木、陳皮各約2.5公克,升麻、柴胡、蒼朮各約3.75公克,當歸梢、熟地黃、白芍藥、黃耆、人參各約7.5公克。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末,作為一份藥劑。使用兩大杯水煎煮,直至水量剩下一杯,過濾掉藥渣,待稍微溫熱時,在飯前服用。
8. 麻黃桂枝湯
人參(益上焦元氣不足而實其表也) 麥冬(保肺氣各三分) 桂枝(以補表虛) 當歸身(和血養血各五分) 甘草(補其脾胃之虛) 麻黃(去根節) 黃耆(實表益衛) 白芍藥(各一錢) 五味子(五個安其脈氣)
上以水三盞,先煮麻黃一味,令沸去沫,至二盞,入余藥同煎至一盞,去渣,熱服,臨臥,只一服而愈,更不再作。
白話文:
[麻黃桂枝湯]
人參(補充上焦元氣,使身體表面防禦能力增強) 麥冬(保護肺氣,各取三分量) 桂枝(用來補充表層的虛弱) 當歸身(調和與滋養血液,各取五分量) 甘草(補充脾胃的虛弱) 麻黃(去除根節部分) 黃耆(鞏固表層,增強防禦力) 白芍藥(各取一錢量) 五味子(取五個,穩定脈搏氣息)
以上藥材,用水三碗,先單獨煮麻黃,待水沸騰後去掉浮沫,煮至剩兩碗水時,再加入其他藥材一起煮,煮至剩一碗水時,去掉殘渣,趁熱服用。在睡前服用,只需服一次就能康復,不會再次發病。
請注意,這僅是文字翻譯,並非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