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壘元戎》~ 太陽證

回本書目錄

太陽證

1. 太陽證

桂枝二十四方,麻黃五方,在後《保命集》內。

傷寒六經所感形證,合用汗、下、吐、和解等湯丸,仲景《活人》、岐子《保命集》載之詳者,此不復重錄。數書中所無者,並諸方對證加減,今載於後。

金匱黃耆建中湯,治虛勞裡急諸不足,宜此方主之。

黃耆、桂枝、生薑(切,各二兩),芍藥(六兩),炙甘草(二兩),膠飴(一升),大棗(十二個,劈)。

上七味,㕮咀,以水七升,先煮六味,取三升,去滓,納膠飴令消,溫服一升,日三。若嘔者,加桂、姜;若腹滿者,去棗,加茯苓四兩;若肺虛損不足痞氣,加半夏五兩。

白話文:

[太陽證]

(關於桂枝的處方有二十四種,麻黃的處方有五種,這些都記錄在後面的"保命集"中)

當受到風寒,根據六經理論,身體會有不同的反應,對於這些症狀,我們可以使用發汗、攻下、催吐、和解等不同類型的湯藥或丸藥。這些方法在仲景的"活人書"以及"岐子保命集"中有詳細記載,在這裡就不重複列出了。接下來,我將列出一些在其他書籍中沒有記載的處方,以及針對各種症狀的增減方式。

第一個要介紹的是"金匱黃耆建中湯",這是一種主要用於治療虛弱勞累,腹部緊繃以及身體各部位功能不足的處方。

所需材料如下:黃耆,桂枝,生薑(切片,各二兩),芍藥(六兩),炙甘草(二兩),膠飴(一升),大棗(十二個,剖開)。

將上述七種藥材一起研磨,然後加入七升的水,先煮六種藥材,等到剩下三升時,去掉殘渣,再加入膠飴讓它融化。溫熱後每次服用一升,一天三次。如果出現嘔吐的情況,可增加桂枝和薑的份量;若是腹部脹滿,則要去掉棗,改加四兩的茯苓;如果肺部虛弱損傷,感到胸悶,則需再加五兩的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