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壘元戎》~ 傷寒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吐諸證

回本書目錄

傷寒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吐諸證

1. 傷寒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吐諸證

大法: 春宜吐,夏宜汗,秋宜下。凡用藥汗及吐下湯劑,皆中病即止。

若少陽病脈微不可發汗,亡陽故也,宜附子湯。若陽已虛,尺中弱澀者復不可下之,宜小柴胡湯。若動氣在左、在右、在上、在下,並不可發汗,宜柴胡桂枝湯。若少陰病脈細沉數病在裡,不可發汗,宜當歸四逆湯。若少陽病不可發汗,宜小柴胡湯。若咽中閉塞,咽喉乾燥,亡血、衄家、淋家、瘡家,不可發汗。以上六證並宜小柴胡湯。若下利清穀,不可發汗,宜理中湯、四逆湯之類。若四逆厥及虛家,皆不可吐。厥者宜當歸四逆湯;虛宜附子湯;有熱人宜黃耆人參建中湯;本虛攻其熱必噦,宜小柴胡湯。若少陰膈上寒乾嘔,不可吐,宜小半夏加橘皮湯、溫中丸。若咽中有動氣不可下,咽中閉塞不可下,宜烏扇湯。若外實者不可下,諸四逆厥者不可下,虛家亦然。厥宜當歸四逆湯;虛者宜附子湯;有熱宜黃耆人參建中湯。若脈浮而緊,法當身疼痛,宜以汗解。假令尺中遲者不可發汗,榮氣不足血少故也,宜小柴胡湯。若脈濡而緊,濡則衛氣弱,緊則榮中寒,陽微衛中風,發熱而惡寒,榮緊衛氣冷微嘔心內煩,此不可汗,宜小柴胡湯。若濡而弱,不可發汗,宜小柴胡湯。若浮而大,浮為氣實,大而血虛,小便當赤而難,胞中當虛。今反小便利而大汗出,法應衛家微可與小建中湯。若反更實,津液四射,榮竭血盡,干煩而不得眠,此不可下,宜與小柴胡湯。若脈浮大應發汗,宜柴胡桂枝湯。若脈浮而緊者不可下,而反下之為大逆,宜桂枝麻黃各半湯。若脈數不可下,宜柴胡桂胡湯,或下之必煩利不止,宜葛根黃芩黃連湯。若脈澀弱浮數不可下,宜小柴胡湯。若濡弱微澀,微則陽氣不足中風汗出而反躁煩,澀則無血厥而且寒,不可下,宜桂枝甘草牡蠣龍骨湯。若結胸脈浮大不可下,下之即死,宜小陷胸湯。若陽病多者熱,下之則硬,宜小柴胡湯。若太陽發汗不徹,轉屬陽明,微汗出不惡寒,若太陽證不罷,不可下,下之為逆,宜桂枝麻黃湯。若太陽病有外證未解,不可下,下之為逆,宜桂枝麻黃湯。若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病發於陰而反下之,因作痞。結胸則有陷胸湯丸三,痞則有瀉心湯五。若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不可下,宜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若太陽與少陽合病,心下硬頸項強而眩者,不可下,宜小柴胡湯。若病欲吐者,不可下,宜小半夏加橘皮湯。太陰腹痛,吐食自利腹痛,下之必胸下結硬。厥陰病暍氣上衝心,心中熱飢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則利不止。若少陰病飲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腹痛,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寒食不可下也,宜溫中湯、生薑汁半夏湯。若無陽陰強大便硬者,下之必清穀腹滿,宜用蜜煎導法。若傷寒五六日不結胸腹濡脈虛復厥者,不可下,此亡血也,宜當歸四逆湯。下之則死,宜四逆湯加人參湯。若藏結無陽證,不往來寒熱,其人反靜,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謂下也,宜用小柴胡湯。若傷寒嘔多,雖有陽明證,不可攻之,宜小柴胡湯。若陽明病身面色赤,攻之必發熱,宜調胃承氣湯。若色黃者小便不利也,宜五苓散。若陽明病心下硬滿者,不可攻之,宜生薑瀉心湯、半夏瀉心湯。攻之利不止者死,宜四逆湯。不可汗、下、吐三法利害非輕。前人多列經後,大抵醫之失止在先藥。藥之錯則變生,若汗下不瘥,則永無亡陽、生黃、蓄血、結胸、痞氣及下痢、洞泄、脅熱痢、痙急、勞等證生矣。其如此故錄大禁忌於前,使醫者當疾之初不犯也。

白話文:

[對於春季大發的疾病,適合使用催吐療法;夏季適合發汗;秋季適合瀉下。然而,無論使用哪種治療方式,一旦病情有所好轉,就應立即停止。

如果病人患有少陽病且脈象微弱,這表明體內的陽氣已經損失,不適合發汗治療,宜用附子湯。如果陽氣已經虛弱,且尺脈(手腕內側的脈搏)微弱或遲滯,則不能進行瀉下治療,宜用小柴胡湯。如果動氣(一種病理現象)在身體的左、右、上、下任何部位出現,都不適合發汗治療,宜用柴胡桂枝湯。如果患有少陰病且脈象細弱、沉而數,表示病在體內,不宜發汗,宜用當歸四逆湯。如果患有少陽病,不宜發汗,宜用小柴胡湯。如果咽喉閉塞、乾燥,或是血液流失、鼻出血、尿頻、皮膚病患者,都不適合發汗治療,以上六種情況都宜用小柴胡湯。如果下痢且排出清稀的糞便,不應該發汗,宜用理中湯或四逆湯。如果四肢冰冷、虛弱的患者,都不能進行催吐治療,四肢冰冷的患者宜用當歸四逆湯,虛弱的患者宜用附子湯,有熱症的患者宜用黃耆人參建中湯。如果本身體質虛弱,又去攻擊體內的熱氣,必定會導致噁心,宜用小柴胡湯。如果患有少陰病,且隔膜上方寒冷、乾嘔,不宜進行催吐治療,宜用小半夏加橘皮湯或溫中丸。如果咽喉中有動氣,不能吞嚥,不應該進行瀉下治療,宜用烏扇湯。如果外表看起來健康,但實際上體質虛弱,不能進行瀉下治療,對於四肢冰冷和虛弱的患者也是如此,四肢冰冷的患者宜用當歸四逆湯,虛弱的患者宜用附子湯,有熱症的患者宜用黃耆人參建中湯。如果脈象浮動且緊繃,按照常理來說,身體應該疼痛,宜用發汗治療,但如果尺脈遲緩,則不能發汗,因為營氣(血液中的氣)不足,血液量少,宜用小柴胡湯。如果脈象濕潤且緊繃,濕潤表示衛氣(皮膚表面的氣)虛弱,緊繃表示營氣(血液中的氣)寒冷,陽氣微弱,衛氣受風侵襲,導致發熱和怕冷,營氣緊縮,衛氣冷且微弱,會導致噁心、內心煩躁,這種情況下不能發汗,宜用小柴胡湯。如果脈象濕潤且微弱,不能發汗,宜用小柴胡湯。如果脈象浮動且大,浮動表示氣血實,大表示血虛,小便應該呈紅色且排尿困難,膀胱應該空虛,但現在反而小便通暢且大量出汗,按照常理來說,衛氣應該微弱,可以使用小建中湯。如果脈象浮動且大,應該發汗,宜用柴胡桂枝湯。如果脈象浮動且緊繃,不能進行瀉下治療,反而進行了瀉下治療,會導致嚴重後果,宜用桂枝麻黃各半湯。如果脈象快速,不能進行瀉下治療,宜用柴胡桂枝湯。如果脈象滯澀且微弱,浮動且快速,微弱表示陽氣不足,中風會導致出汗且情緒煩躁,滯澀表示血液不足,會導致昏厥和寒冷,不能進行瀉下治療,宜用桂枝甘草牡蠣龍骨湯。如果胸部有結塊,脈象浮動且大,不能進行瀉下治療,瀉下治療會導致死亡,宜用小陷胸湯。如果陽氣旺盛,熱氣下移,不能進行瀉下治療,宜用小柴胡湯。如果太陽病發汗不徹底,轉變為陽明病,會有少量汗出且不再怕冷,如果太陽病的症狀沒有消失,不能進行瀉下治療,瀉下治療會導致逆轉,宜用桂枝麻黃湯。如果太陽病有外部症狀尚未消除,不能進行瀉下治療,瀉下治療會導致逆轉,宜用桂枝麻黃湯。如果疾病從陽性開始,卻進行了瀉下治療,熱氣會進入體內,導致胸部結塊。如果疾病從陰性開始,卻進行了瀉下治療,會導致痞滿。胸部結塊可以使用陷胸湯或丸劑三種,痞滿可以使用瀉心湯五種。如果太陽和陽明病合併發生,會有喘息和胸部緊迫感,不能進行瀉下治療,宜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如果太陽和少陽病合併發生,會有心下硬、頸部僵硬和眩暈,不能進行瀉下治療,宜用小柴胡湯。如果患者想要嘔吐,不能進行瀉下治療,宜用小半夏加橘皮湯。如果太陰病腹痛、嘔吐食物、自利,腹痛且進行了瀉下治療,胸部下方會結成硬塊。如果厥陰病暍氣上升至心臟,心臟感到熱,餓但不想吃東西,吃了就會吐蛔蟲,進行瀉下治療會導致不停拉肚子。如果少陰病患者進食後立即嘔吐,心中感到溫暖想吐,腹部疼痛且剛開始生病時手腳冰冷,脈象弦遲,表示胸中寒食,不能進行瀉下治療,宜用溫中湯或薑汁半夏湯。如果沒有陽氣,陰道口大,大便硬,進行瀉下治療會導致清稀的大便和腹部脹滿,宜用蜜煎導法。如果傷寒病五六天後沒有形成胸部結塊,腹部柔軟,脈象虛弱,再次出現四肢冰冷,不能進行瀉下治療,這是因為血液流失,宜用當歸四逆湯,進行瀉下治療會導致死亡,宜用四逆湯加人參湯。如果體內臟器結塊,沒有陽氣症狀,不會出現寒熱交替,病人反而平靜,舌頭上有白色的苔,不能進行攻治,也就是瀉下治療,宜用小柴胡湯。如果傷寒病患者嘔吐嚴重,即使有陽明病的症狀,也不能進行攻治,宜用小柴胡湯。如果陽明病患者身體和臉色發紅,進行攻治會導致發熱,宜用調胃承氣湯。如果皮膚呈現黃色,表示小便不通暢,宜用五苓散。如果陽明病患者心下硬且滿,不能進行攻治,宜用生薑瀉心湯或半夏瀉心湯。如果進行攻治後,拉肚子不停,會導致死亡,宜用四逆湯。發汗、瀉下和催吐三種治療方法的危害不小,前人通常將其列在經典之後。總體而言,醫生的失誤只在於過早使用藥物,如果用錯藥物,就會產生變化。如果發汗、瀉下治療後病情沒有好轉,永遠不要失去陽氣、產生黃疸、胸部結塊、痞滿、下痢、洞泄、脅熱、痢疾、痙攣、勞累等症狀。因此,我們在此列出了禁忌,讓醫生在疾病初期時不會違反這些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