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壘元戎》~ 陽明證
陽明證
1. 陽明證
葛根湯三方、升麻湯、大小青龍等湯在後《保命集》內。承氣湯三方亦在。
易老門冬飲子
治老弱虛人大暍。
人參、枸杞、白茯苓、甘草(各二錢),五味子、麥門冬(去心,各半兩)。上為粗末,生薑煎。
麥門冬飲
治勞復欲死,人氣欲絕者,用之有效。
麥門冬(一兩),甘草(二錢尖),粳米(半合)。上門冬去心為細末,水二盞煎粳米令熟,去米約湯一小盞半,入藥五錢,棗二枚去核,新竹葉十五片,同煎至一大盞,去滓大溫服。不能服者,綿滴口中。後人治小兒不能灌注者,宜用此綿滴法。此方不用石膏,以其三焦無大熱也,兼自欲死之人,陽氣欲絕者,故不用石膏。若加人參大妙。
海藏五飲湯
一、留飲心下;二、澼飲脅下;三、痰飲胃中;四、溢飲膈上;五、流飲腸間。凡此五飲,酒後傷寒,飲冷過多,故有此疾。
旋覆花、人參、陳皮、枳實、白朮、茯苓、厚朴、半夏、澤瀉、豬苓、前胡、桂心、芍藥、甘草。上等分銼,每兩分四服,水二盞,生薑十片同煎至七分,取清溫飲,無時。忌食肉、生冷、滋味等物。因酒有飲,加葛根花、縮砂仁。
海藏已寒丸
此丸不僣上陽生於下,治陰證服四逆輩胸中發燥而渴者,或數日大便秘小便澀赤,服此丸上不躁大小便自利。
肉桂、茯苓(各半兩),良薑、烏頭(炮,各七錢),附子(炮)、乾薑(炮)、芍藥、茴香(炒,各一兩)。上等分為細末,糊為丸,桐子大,溫酒下,空腹食前,五、七十丸,八、九十丸亦得。酒醋為糊俱可。
婦人血風證,因大脫血崩漏,或前後血因而枯燥,其熱不除,循衣撮空,摸床閉目不省,擲手揚視,搖動不寧,錯語失神,脈弦浮而虛,內燥熱之極也。氣粗鼻乾而不潤,上下通燥,此為難治,宜生地黃黃連湯主之。
川芎、生地黃、當歸(各七錢),赤芍藥、梔子、黃連、黃芩(各三錢),防風(三兩)。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二盞煎至七分,取清飲,無時徐徐與之。若脈實者,加大黃下之。大承氣湯氣藥也,自外而之內者用之;生地黃黃連湯血藥也,自內而之外者用之。氣血合病循衣撮空證同。自氣而之血,血而復之氣,大承氣湯下之;自血而之氣,氣而復之血,地黃黃連湯主之也。〔二者俱不大便〕
增損理中丸
王朝奉云:大小陷胸湯丸不愈者,宜與之。
人參、白朮、栝蔞、牡蠣(各二兩),甘草(炒,三兩),乾薑(炮,一兩半),枳實(炮,二十四個),黃芩(去枯,一兩)。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湯盞煎服,不歇復與之,不過五、六,胸中豁然矣。用藥神速,未嘗見也。渴者加栝蔞根,汗者加牡蠣。
白話文:
[陽明證]
易老門冬飲子:適用於年老體弱、虛弱的人在酷暑中暑的情況。使用人參、枸杞、白茯苓、甘草(各二錢)、五味子、麥門冬(去心各半兩)。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用生薑煎煮。
麥門冬飲:適用於勞累到近乎死亡,氣息微弱的人。使用麥門冬(一兩)、甘草(二錢尖)、粳米(半合)。將麥門冬去心研磨成細粉,用水二盞煎煮粳米至熟,去掉粳米,保留約一小盞半的湯汁,加入藥粉五錢和七棗二枚去核,以及新竹葉十五片,一同煎煮至一大盞,去渣,溫熱服用。如果無法服用,可以使用綿滴法,將藥液滴入口中。
海藏五飲湯:一種治療五種不同部位的飲症(留飲在心下、澼飲在脅下、痰飲在胃中、溢飲在膈上、流飲在腸間)的湯劑。
後傷寒飲冷過多故有此疾:適用於因過量飲冷而導致的疾病,使用旋覆花、人參、陳皮、枳實、白朮、茯苓、厚朴、半夏、澤瀉、豬苓、前胡、桂心、芍藥、甘草。以上藥材均等份量,每次取兩分,用水二盞,加入十片生薑一同煎煮至七分,取清湯溫飲,任何時間皆可服用。忌食肉類、生冷食物和濃烈口味的食物。如果因酒醉有此症狀,可以添加葛根花和縮砂仁。
海藏已寒丸:適用於陰證,服用四逆湯等藥物後出現胸中燥熱和口渴,或者大便祕結和小便澀赤的情況。使用肉桂、茯苓、良薑、烏頭、附子、乾薑、芍藥、茴香。以上藥材均等份量,研磨成細粉,用糊製成桐子大小的丸,溫酒送服,空腹或飯前服用五七十丸至八九十丸,酒或醋均可作為糊料。
婦人血風證:婦女因大量出血、崩漏等原因導致血液乾涸,熱度不退,出現精神恍惚、摸索牀鋪、閉眼不醒、手舞足蹈、錯語失神等症狀,脈象弦浮虛弱,極度內燥熱,呼吸急促,鼻腔乾燥,全身上下皆燥,這種情況很難治療,宜使用生地黃黃連湯。
婦人血風證:婦女因大量出血、崩漏等原因導致血液乾涸,熱度不退,出現精神恍惚、摸索牀鋪、閉眼不醒、手舞足蹈、錯語失神等症狀,脈象弦浮虛弱,極度內燥熱,呼吸急促,鼻腔乾燥,全身上下皆燥,這種情況很難治療,宜使用生地黃黃連湯。
增損理中丸:王昭奉說,對於大小陷胸湯和丸效果不佳的情況,可以使用這個藥方。使用人參、白朮、栝蔞、牡蠣、甘草、乾薑、枳實、黃芩。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煉蜜製成彈子大的丸,用湯盞煎煮服用,不停止地持續服用,一般服用五六次,胸中就會豁然開朗,這種藥效迅速,前所未見。如果口渴,可以添加栝蔞根;如果出汗,可以添加牡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