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素

《醫學啟源》~ 卷之上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上 (4)

1. (七)心包絡,手厥陰,為母血。

是動則病手心熱,肘臂攣急,腋腫,甚則胸脅〔支〕滿,心中〔憺憺〕大動,〔面〕赤㲋黃,喜笑不休,〔是〕主脈所生病者,煩心,心痛,掌中熱,治法與小腸同。

白話文:

當身體有特定反應時,會出現手心發熱、肘臂抽緒、腋下腫脹的情況。病情嚴重時,甚至會感到胸脅部滿脹,心中跳動強烈,臉色呈現紅黃相間,表現出無止境的歡笑。這類症狀主要與心脈相關,可能引發心神焦慮、心痛以及手掌心發熱。治療方法與小腸疾病相仿。

2. (八)三焦,手少陽,為父氣。

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氣也,號曰中清之腑,總領五臟六腑,榮衛經絡,內外左右上下之氣也。三焦通,則上下內外左右皆通也。其於灌體周身,和內調外,榮養左右,宣通上下,莫大於此也。又名玉海水道。上則曰三管,中則曰霍亂,下則曰走泄,名雖三而歸(其),有其名而〔無〕其形,亦號孤獨之府。

而衛〔出〕於上,榮出於中,上者絡脈之系也,中者經〔脈〕之系也,下者水道之系也,〔亦又〕屬膀胱之宗始,主通陰陽,〔調虛實〕,呼吸,有病則(善)腹脹氣滿,小〔腹〕堅,〔溺〕而不得,(大便)窘迫也。溢則作水,留則作脹,手少陽是其經也。又上焦實熱,則額汗〔出〕而身無汗,能食而氣不利,舌乾、口焦、咽閉之類,腹脹肋脅痛。寒則不入食,吐酸水,胸背引痛,嗌乾,津不納也。

白話文:

三焦:人體氣機樞紐

三焦,是人體三元之氣的所在,被稱為中清之腑,統領著五臟六腑、榮衛經絡,以及內外左右上下之氣。三焦通暢,則上下內外左右皆能流通。它灌溉全身,調和內外,滋養左右,宣通上下,其作用之大,無與倫比。三焦又名玉海水道。

上焦稱為三管,中焦稱為霍亂,下焦稱為走泄,雖然有三個名稱,但實則是一個整體,有名而無形,故又稱為孤獨之府。

衛氣從上焦而出,榮氣從中焦而出,上焦連接絡脈,中焦連接經脈,下焦連接水道,並屬於膀胱的起始,主司通暢陰陽,調節虛實,以及呼吸。三焦有病,則易於腹脹氣滿,小腹堅硬,小便困難,大便窘迫。三焦氣機不暢,溢出則成水腫,留滯則成脹滿。手少陽經是三焦的經脈。

此外,上焦實熱,則額頭出汗而身體無汗,食慾正常但氣息不暢,舌乾口燥,咽喉閉塞,腹脹肋骨疼痛。上焦寒則不思飲食,吐酸水,胸背疼痛,咽喉乾燥,津液難以吞嚥。

實則食已而還出,〔膨膨〕然不樂。虛則不能〔制〕下,遺溺,頭面腫也。中焦實熱,則下上不通,腹脹而喘,下氣不上,上氣不下,關〔格〕不利也。寒則下利不止,飲食不消,中滿。虛則腸鳴(膨膨)也。下焦實熱,則小便不通,大便亦難,苦〔重〕痛也。虛寒則〔大〕小便〔泄〕下不止也。

三焦〔之氣〕和則內外和,〔逆〕則內外逆也。故云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氣也。此三焦虛〔實〕寒熱,生死逆順之法也。

《主治備要》云:是動則病耳聾,渾渾焞焞,嗌腫喉〔痹〕。〔是〕主氣所生病者,汗出,目〔銳〕眥〔痛〕,頰〔痛〕,耳後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脈訣》云:右尺三焦、命門脈之所出,先以輕手得之,是三焦,屬表;後以重手得之,是命門,屬裡也。

白話文:

如果身體實證,吃東西後就會馬上吐出來,肚子脹脹的,很不舒服。虛證則無法控制排泄,容易大小便失禁,頭面也可能腫起來。中焦實熱,則上下不通,肚子脹氣喘不過氣,往下氣不上來,往上氣也下不去,關竅阻塞。寒證則拉肚子拉不停,吃東西也消化不良,肚子脹滿。虛證則腸鳴聲響。下焦實熱,則小便不通,大便也很難排泄,又痛又重。虛寒則大小便失禁。

三焦之氣調和,則內外和順,如果氣逆,則內外不調。因此說三焦是人體的三元之氣,三焦虛實寒熱,決定著人生死逆順。

《主治備要》記載:如果三焦有問題,就會出現耳聾、頭昏腦脹、咽喉腫痛等症狀。三焦主氣,所以病了會出汗、眼睛銳利疼痛、臉頰疼痛、耳後肩膀手臂外側都痛,小指和中指無力。 《脈訣》記載:右手尺脈是三焦和命門脈所出的位置,先用輕手法觸摸,就是三焦,屬表;之後用重手法觸摸,就是命門,屬裡。

上焦〔熱〕,涼膈散、〔瀉〕心湯;中焦熱,〔調〕胃承氣湯、〔瀉〕脾散;下焦熱,大承氣〔湯〕、三才封髓丹。氣分熱,柴胡飲子、白虎湯;血分熱,桃仁承氣湯、清涼飲子;通治其熱之氣,三黃丸、黃連解毒湯是也。

白話文:

上焦發熱,可以使用涼膈散或瀉心湯來治療;中焦發熱,可以使用調胃承氣湯或瀉脾散來治療;下焦發熱,可以使用大承氣湯或三才封髓丹來治療。氣分發熱,可以使用柴胡飲子或白虎湯來治療;血分發熱,可以使用桃仁承氣湯或清涼飲子來治療;想要通治熱氣,可以使用三黃丸或黃連解毒湯。

3. (九)肺之經,肺(之)脈本部在於皮毛,手太陰,燥,辛金。

〔經曰〕:肺者,魄之舍也,生氣之源,號為相傅,乃五臟之華蓋也。外養皮毛,內榮腸胃,與大腸為表裡,手太陰(陽明)是其經也。〔肺〕氣通〔於鼻〕,〔和〕則知其香臭,有病則善咳,鼻流清涕。〔凡〕虛實寒熱,則皆使人喘嗽,實則夢刀兵恐懼,肩息,〔胸中滿〕;〔虛則寒熱喘息〕,利下,少氣力,多悲感,旺於秋。

其脈浮而毛,曰平;又浮而短澀者,肺脈也;其脈來毛而中央堅,兩(頭)虛,曰太過,則令人氣逆,胸滿背痛;不及,令人喘呼而咳,上氣見血。又肺脈來厭厭聶聶,如(循)榆莢,曰平;來如循雞羽,曰病;來如物之浮,如風吹鳥背上毛者,死。(真)肺脈至,大而虛,如〔以〕毛羽中人(皮)膚,其色白赤不澤,其毛折者死。

白話文:

肺是魄的居所,也是生氣的來源,被稱為相傅,是五臟的華蓋。肺負責滋養皮毛,內部則滋養腸胃,與大腸互為表裡,手太陰(陽明)經脈屬於肺。肺氣通於鼻,氣和則能分辨香臭,生病則容易咳嗽、流清涕。無論是虛實寒熱,都會使人喘嗽。實證會夢到刀兵恐懼,呼吸急促,胸中滿悶;虛證則寒熱喘息,腹瀉,體力衰弱,容易悲傷,在秋季旺盛。

肺脈浮而毛細,稱為平脈;浮而短澀的脈象,屬於肺脈;脈象來時毛細,中間堅硬,兩端虛弱,稱為太過,會導致氣逆、胸滿背痛;脈象不及,則會喘息咳嗽,上氣咳血。另外,肺脈來時像是在榆莢上爬,稱為平脈;來時像在雞毛上爬,稱為病脈;來時像浮動的物體,像風吹過鳥背上的毛,則為死脈。真正的肺脈到達時,脈象大而虛,像毛羽插入皮膚,顏色白赤不澤,毛髮折斷則會死亡。

微毛曰平,毛多曰病,毛而弦者春病,弦甚者即病。又肺病,吐衄血,皮熱脈數,頰赤者死。又久咳而見血身熱,而短氣,脈〔當〕澀,而今反浮大,色〔當〕白,而今反赤者,火剋金,十死不治。肺病喘咳身寒,脈遲微者,可治。秋旺於肺,其脈多浮澀而短,曰平;反此為病。

又反洪大〔而〕長,是火刑金,亦不可治;反得沉而軟滑者,腎乘於肺,不治自愈;反浮大而緩者,是脾來〔生〕肺,不治自瘥;反弦而長者,〔是〕肺被肝〔橫〕,為微邪,雖病不妨。虛則不能息,〔身〕重;實則咽嗌乾,喘嗽上氣,肩背痛。有積,〔則〕脅下脹滿痛。中風則口燥而喘,身運而重,形似冒而腫,其脈按之虛弱如蔥葉,下無根者死。

白話文:

毛髮微細平時正常,毛髮過多則為病。毛髮緊繃如弦者是春季疾病,弦繃得厲害則病重。肺部有病,吐血鼻出血,皮膚發熱脈搏急促,臉頰發紅者會死亡。久咳出現血絲、身體發熱、呼吸短促、脈象澀滯,但現在脈象反而浮大、顏色本應蒼白但現在反而發紅者,這是火剋金,十死無生。肺病喘咳畏寒,脈象遲緩微弱者,可以治療。秋季肺氣旺盛,脈象多浮澀而短,這屬於正常;反之則為病。

反之,脈象洪大而長,這是火刑金,也無法治療。脈象沉而軟滑者,腎氣乘肺,不治自愈。脈象浮大而緩者,是脾氣生肺,不治自愈。脈象弦而長者,是肝氣橫逆肺氣,屬於輕微病邪,即使有病也無妨。體虛則喘不過氣,身體沉重;體實則咽喉乾燥,咳嗽喘息上氣,肩背疼痛。有積聚,則脅肋部位脹滿疼痛。中風則口乾舌燥並喘息,身體沉重,形體腫脹如冒煙,脈象按之虛弱如蔥葉,下無根者會死亡。

中熱則唾血,其脈細緊浮數芤者,皆主失血,此由躁擾嗔怒勞傷得之,氣壅結所為也。〔肺脹則其人喘咳〕而目〔如〕脫,其脈浮大〔者〕是也。又肺痿則〔吐〕涎沫,而咽乾欲飲者,欲愈;不飲者,未瘥。又咳而遺小便者,上虛不能制其下故也。其脈〔沉〕澀者,病〔在〕內;浮滑者,病〔在〕外。

肺死則鼻孔開而黑枯,喘而目直視〔也〕。肺絕則十二日死,其狀腹滿,泄利不覺出,面白目青,此為亂經,雖天命亦不可治。又飲酒當風,中於肺,咳嗽喘悶,見血者,不可治也;面黃目白,亦不可治也。肺病頰赤者死。又言〔諳〕,喘急短氣,好唾,此為真鬼相害,十死十,百死百,大逆之兆也。

白話文:

如果身體內部有熱,就會吐血,而且脈搏細小、緊繃、浮起、快速、虛弱,都是失血的徵兆。這些都是因為心煩意亂、生氣、過度勞累而導致氣血鬱結造成的。如果肺部脹滿,患者會喘不過氣、咳嗽,眼睛像是要掉出來一樣,脈搏浮大就是這種情況。如果肺部虛弱,就會吐出唾液,喉嚨乾燥想喝水,想喝水就表示病情有改善,不想喝水就表示還沒好。如果咳嗽還伴隨尿失禁,表示上半身虛弱,無法控制下半身。脈搏沉而澀表示病在內部,脈搏浮而滑表示病在外。

肺部壞死,鼻孔就會張開,裡面是黑色枯萎的,呼吸急促,眼睛直視前方。如果肺部完全失去功能,就會在十二天內死亡,肚子會脹滿,排泄物不知不覺地流出,臉色蒼白,眼睛發青,這屬於亂經,即使是命中注定也無法治療。如果喝醉酒吹風,傷到肺部,就會咳嗽、喘不過氣、胸悶、吐血,這種情況無法治療;如果臉色發黃、眼睛發白,也無法治療。肺病導致臉頰發紅的人,也無法治癒。有的人會喘不過氣、呼吸急促、短氣、喜歡吐口水,這是被真鬼纏身,十死無生,百死無生,是大逆不道的徵兆。

又陽氣上而不降,燔於肺,肺自結邪,〔脹〕滿喘急,狂言瞑目,非〔當〕所說,而口鼻張,大小便俱〔脹〕,飲水無度,此因〔熱傷於肺〕,肺化〔為〕血,半年死。又肺〔瘧〕使〔人〕心寒,寒甚則發熱,寒熱往來,休作不定,多驚,咳〔喘〕如有所見者是也。其脈浮而緊,〔又〕滑而數,又遲而澀小,皆為肺〔瘧之脈〕也。

又其人素聲清而雄〔者〕,暴不〔響〕亮,噎而氣短,用力言語〔難〕出,視不轉睛,雖未為病,其〔人〕不久。肺病實,則上氣喘悶,咳嗽身熱,脈大是也。虛則力乏喘促,右脅脹,言語氣短者是也。乍寒乍熱,鼻塞頤赤面白,皆肺〔病〕之象也。〔此〕肺臟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法也。

白話文:

陽氣上升而不下降,積聚在肺部,導致肺部阻塞,出現胸悶、呼吸急促、胡言亂語、昏迷等症狀,並且嘴巴鼻子張開,大小便都阻塞,大量喝水也無法解渴,這是因為熱氣傷了肺部,肺部轉化成血,半年內就會死亡。另外,肺瘧會讓人感到心寒,寒氣過重就會發熱,寒熱交替出現,休息時間不固定,經常驚恐,咳嗽喘氣像是有東西堵住一樣,這是肺瘧的表現。脈象浮緊,滑數,或者遲澀微小,都是肺瘧的脈象。

如果一個人原本聲音洪亮,突然變得低沉沙啞,吞嚥困難、呼吸短促,說話費力,眼睛無法轉動,即使還沒生病,也活不久。肺病實證,會出現呼吸困難、胸悶、咳嗽、發燒,脈象洪大。肺病虛證,則會感到體力不足、呼吸急促、右肋脹痛、說話氣短。忽冷忽熱、鼻塞、下巴發紅、臉色蒼白,都是肺病的表現。這些都是肺臟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象的診斷方法。

《主治備要》云: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此〕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嗽〕上氣,喘渴煩心,胸滿,臑臂內前廉〔痛〕厥,掌中熱,氣盛有餘,則肩背痛,風寒,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氣虛則肩背痛寒,少氣不足以息,溺色變,遺矢無度。肺〔苦〕氣上逆,黃芩。

肺欲收以酸,白芍藥也,補以五味子之酸,瀉以桑白皮之辛。虛則五味子補之,實則桑白皮瀉之,如無他證,錢氏瀉白散,虛則用阿膠散。虛則補其母,則以甘草補土;實則瀉其子,以澤瀉瀉腎水。

白話文:

《主治備要》記載,如果人活動時出現肺部脹滿、呼吸急促、胸口疼痛,甚至雙手麻木無力,這就是臂厥,屬於肺部疾病。常見症狀包括咳嗽、上氣不接、口渴、心煩、胸悶、手臂前側疼痛麻木、手掌發熱,如果體內陽氣過盛,還會出現肩膀背部疼痛、風寒感冒、出汗、頻繁小便等症狀;如果體內陽氣不足,則會出現肩膀背部疼痛、呼吸困難、小便異常、大小便失禁等症狀。治療肺部疾病,可以用黃芩來清熱解毒,因為肺喜酸,可以用白芍來滋潤,可以用五味子來補肺氣,可以用桑白皮來清肺熱。如果肺氣虛弱,可以用五味子補益,如果肺氣過盛,可以用桑白皮瀉火。如果沒有其他症狀,可以用錢氏瀉白散治療,如果體虛,可以用阿膠散治療。按照「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的原則,可以用甘草補脾土,可以用澤瀉瀉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