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啟源》~ 卷之中 (7)
卷之中 (7)
1. (四)火
涼膈散:
治傷〔寒〕表不(能)解,〔半入於〕里,下證未全,下後燥熱怫〔結〕於內,心煩懊憹不得眠,臟腑積熱,煩渴頭昏,唇乾咽燥,喉痹目赤,頰硬,口舌生瘡,咳唾稠黏,譫語狂妄,腸胃燥澀,〔便〕溺閉結,風熱壅滯,瘡癬發〔斑〕,驚風熱極,豆黑陷欲死者。
連翹(一兩),山梔,大黃,薄荷,黃芩(以上各半兩),甘草(一兩半),朴硝(一錢),
白話文:
涼膈散用於治療寒邪入侵,但尚未完全發散,部分寒邪已侵入內部,患者腹瀉後出現燥熱,心中煩悶、焦躁難眠,臟腑積熱,口渴頭昏,嘴唇乾燥,咽喉幹癢,喉嚨腫痛,眼睛發紅,面頰僵硬,口舌生瘡,咳嗽痰粘,神志不清,胡言亂語,腸胃乾燥,大便及小便不通,風熱壅塞,皮膚出現瘡癬,驚風熱盛,面色發黑,奄奄一息。
加減法:咽喉〔痛〕涎嗽,〔加〕荊芥半兩,桔梗一兩。咳而嘔者,加半夏半兩,每〔服〕生薑三片同煎。血衄嘔血,〔加〕當歸〔芍藥各半兩,生地黃一兩。淋者加滑石四兩,茯苓一兩〕。風眩目痛,加川芎半兩,石膏三兩,防風半兩。〔斑〕疹加葛根一兩,荊芥半兩,赤芍、川芎、防風、桔梗各半兩。
白話文:
喉嚨痛、流口水,可以加荊芥半兩、桔梗一兩。咳嗽嘔吐,加半夏半兩,每次服藥時加生薑三片一起煎煮。鼻出血、嘔血,加當歸、芍藥各半兩,生地黃一兩。小便不利,加滑石四兩、茯苓一兩。頭暈目痛,加川芎半兩、石膏三兩、防風半兩。發疹,加葛根一兩、荊芥半兩、赤芍、川芎、防風、桔梗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至五錢,水一盞,蜜少許,同煎至七分,去渣溫服。虛實加減如前。或小兒可服七分八分,或無熱,甚黑陷,腹脹喘急,小便赤澀而將死者,此一服,更加大承氣湯約下之,得〔和〕者即瘥。
黃連解毒湯:
治傷寒〔雜〕病燥熱毒,煩悶乾嘔,〔口〕燥,呻吟喘滿,陽厥極深,蓄熱內〔甚〕,俗妄傳〔為〕陰毒者。及〔汗吐下〕後,〔寒涼諸藥,不能退熱勢〕,並兩感證同〔法〕。
黃連,黃柏,黃芩,大梔子(各半兩),
白話文:
服用時,每次取藥粉二錢到五錢,加水一碗,再加入少許蜂蜜,一起煎煮至藥液剩下七分,去除藥渣後溫熱服用。虛實狀況根據前文調整藥量。小兒可服用七分或八分,若無發熱症狀,且面色黑沉、腹脹喘息、小便赤澀將要死亡的,此方可加服大承氣湯以瀉下,若排泄順暢即能痊癒。
黃連解毒湯主治傷寒雜病引起的燥熱毒邪,症狀包括煩悶乾嘔、口燥、呻吟喘滿、陽氣衰微極深、體內積熱嚴重,俗稱陰毒者。也適用於汗吐下法後,寒涼藥物無法退熱的患者,以及兩感證。
藥方組成:黃連、黃柏、黃芩、大梔子各半兩。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半兩,水一盞,煎至四分,去渣溫服。或腹滿嘔吐,或欲作利者,每服加半夏三個,厚朴二錢,茯苓四錢去皮,水一盞半,姜三片,煎半盞,去滓溫服,名曰黃連半夏解毒湯。
三一承氣〔湯〕:
治傷寒雜證,內外所傷,日數遠近,腹滿咽乾,煩渴譫妄,心下按之硬痛,小便赤澀,大便結滯,或濕熱內〔甚而〕為滑泄,熱甚喘咳悶亂,驚悸狂顛,目病口瘡,舌腫喉痹癰瘍,陽明胃熱發〔斑〕,脈沉而可下者。小兒熱極風驚,潮搐昏塞,並〔斑〕疹黑陷不〔起〕,小便不通,腹滿欲死。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麻豆大小,每次服用半兩,用水一盞煎煮至四分,去渣溫服。如果出現腹脹嘔吐,或想拉肚子,每次服用可加入半夏三個、厚朴二錢、茯苓四錢去皮,水一盞半,生姜三片,煎煮至半盞,去渣溫服,稱為黃連半夏解毒湯。
三一承氣湯用於治療傷寒雜症,無論內外受傷,病程長短,症狀包括腹脹咽乾、煩渴譫妄、心下按之硬痛、小便赤澀、大便結滯,或濕熱內盛導致滑瀉,熱甚喘咳悶亂、驚悸狂顛、目病口瘡、舌腫喉痹癰瘍,陽明胃熱發斑,脈沉而可下者。小兒熱極風驚、潮搐昏塞,並發斑疹黑陷不退,小便不通,腹滿欲死等情況。
或〔斑〕疹後,熱不退,久不作痂,或作〔斑〕癰瘡癬,久不已者,怫熱內盛,痃癖堅積,黃瘦瘧疾,久新暴卒心痛,風痰酒〔隔〕,腸垢積滯,久〔壅〕風熱,暴傷酒食,煩心悶亂,脈數沉實。或腎水陰虛,陽熱暴甚,而僵仆卒中,一切暴喑不語,蓄熱內傷,陽厥極深,脈反沉細欲絕。或表〔之〕沖和正氣,與邪氣並〔之〕於裡,則裡熱亢極〔似〕陰,反為寒戰,脈微而絕。
或風〔熱〕燥甚,客於下焦,而大小便澀滯不通者。或產〔婦〕死胎不下,或兩感表裡熱甚,須可下〔者〕。
大黃,芒硝,枳殼,厚朴(各半兩),甘草(一兩),
白話文:
如果患者在斑疹消退后,體內熱氣未退,傷口久久不結痂,或出現斑塊、癰瘡、癬等皮膚病症,長期無法痊癒,並且伴隨內熱盛、癥瘕積聚、面黃消瘦、瘧疾、久病新病、突然心痛、風痰酒積、腸垢積滯、久積風熱、暴飲暴食、心煩悶亂等症狀,脈象數而沉實。或者腎陰虛、陽熱暴盛,導致昏厥、突然中風、暴啞不語、蓄熱內傷、陽氣衰竭,脈象沉細欲絕。又或者外邪入侵正氣,與邪氣共同進入內裡,導致內熱極盛,看似陰寒,反而出現寒戰,脈象微弱欲絕。
或者風熱燥盛,客於下焦,導致大小便澀滯不通。或者產婦死胎不下,或者表裡熱症嚴重,需要下藥治療。
使用大黃、芒硝、枳殼、厚朴(各半兩)、甘草(一兩)。
上銼如麻豆大,水一盞半,姜三片,煎至六分,下硝一二沸,去渣熱服,以利為度。熱甚者,作一服,得利為效,臨時消息。
八正散:
治大人小兒心經邪熱,一切蘊毒,咽乾口燥,大渴引飲,心忪面熱,〔煩躁〕不寧,目赤睛痛,唇焦鼻衄,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又治小便赤澀,或癃閉不通,及熱淋血淋,並宜服之。
大黃(麵裹煨乾用),瞿麥,木通,萹〔蓄〕,車前子,山梔,甘草(炙),滑石(以上各一兩),
白話文:
將藥材切成麻豆大小,加水一盞半,薑三片,煎煮至六分,再加入硝石煮沸兩次,去渣趁熱服用,以通暢為度。發燒嚴重的,服用一劑,通暢後即可見效,症狀會很快消失。
八正散可治成人和小兒心經邪熱,各種蘊積的毒素,咽乾口燥,口渴難忍,心悸面熱,煩躁不安,眼紅疼痛,嘴唇乾裂鼻出血,口舌生瘡,咽喉腫痛;此外,也可用於治療小便赤澀,或小便閉塞不通,以及熱淋血淋,均可服用。
藥材包括:大黃(用麵裹煨乾),瞿麥,木通,萹蓄,車前子,山梔,甘草(炙),滑石(以上各一兩)。
上為散,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燈心(些子),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後臨臥。小兒量力與之。
洗心散:
治風壅壯熱,頭目昏痛,肩背〔拘〕急,肢節煩疼,熱氣上衝,口苦唇焦,咽喉腫痛,痰涎壅滯,涕唾稠黏,心神煩躁,眼澀睛疼,及寒〔熱〕不調,鼻塞聲重,咽乾多渴,五心煩熱,小便赤澀,大便閉硬宜服。
大黃(麵裹煨淨用),甘草(炙),當歸(去苗洗),芍藥,麻黃(去根),荊芥穗(各半兩),白朮(三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薄荷各少許,同煎至七分,(內硝更上火煎一二沸)〔去滓,溫服。如小兒麩豆瘡疹,欲發先狂語,多渴,及驚風積熱,可服一錢,並臨臥服。如大人五臟壅實,欲要溏轉,加至四五錢,乘熱服之。〕
白話文:
洗心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引起的發熱、頭昏眼花、肩背酸痛、肢體疼痛、口苦、咽喉腫痛、痰多粘稠、心神不安、眼睛干澀疼痛、寒熱不調、鼻塞、口渴、心煩、小便赤澀、大便乾硬等症狀。藥方包括大黃、甘草、當歸、芍藥、麻黃、荊芥穗、白朮等藥材,每次服用兩錢,用一碗水煎至七分,加入少許生薑和薄荷,去渣後溫服。兒童根據體力酌量服用,睡前服用。成人若五臟積熱,可增加劑量至四五錢,趁熱服用。
〔調胃承氣湯〕:
治胃中熱實而下滿,一切胃經實熱者,皆可服之。
大黃(炙半兩),芒硝(半兩),大黃(半兩)
《內經》曰: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苦甘。芒硝鹹寒以除熱,大黃苦寒以蕩實,甘草甘平以助二物,推陳致新法也。
上件銼如麻豆大,水一盞,煮二味至七分,去滓,納硝更上火煎一二沸,服之。
大承氣湯:
治痞滿燥實,地道不通。
大黃(苦寒,一兩),厚朴(苦寒薑製二兩),芒硝(鹹寒一合),枳殼(五個去穰麩炒)
白話文:
調胃承氣湯用於治療胃部積熱導致腹部脹滿,以及所有胃經實熱的病症。大黃、芒硝、大黃各半兩。根據《內經》的理論,內熱可用鹹寒藥物治療,並佐以苦甘藥物。芒硝性鹹寒,可清熱;大黃性苦寒,可瀉實;甘草性甘平,能輔助大黃和芒硝,促進代謝,更新體內環境。將藥材切成麻豆大小,用一盞水煎煮大黃和芒硝至七分,去渣,加入芒硝繼續煎煮兩三沸,即可服用。
大承氣湯用於治療腹部脹滿、乾燥積實,導致腸胃不通的病症。大黃(性苦寒,一兩)、厚朴(性苦寒,薑製二兩)、芒硝(性鹹寒,一合)、枳殼(五個,去瓤麩,炒製)。
〔《內經》曰:燥淫於內,所勝以苦下之,大黃枳實之苦,以除燥熱。又曰:燥淫於內,治以苦溫,厚朴之苦下燥結。又曰:熱淫所勝,治以鹹寒,芒硝之咸,以攻鬱熱蘊結。〕
上四味,以水五升,先煮二味,取三升,去滓,納大黃,取二升,去滓,入芒硝,更上火微煎一二沸,分二服,得下勿服余者。方內去硝,即小承氣湯也,治證同。
柴胡飲子:
解一切肌熱、蒸熱、積熱,及寒熱往來,蓄熱或寒戰,及傷寒發汗不解,或不經發汗傳受,表裡俱熱,口乾煩渴,或表熱入里,下證未全,下後熱未〔除〕,及汗後餘熱、勞復,或婦人經病不快,產後但有如此之證,並宜服之,乃氣分熱也。
白話文:
《內經》記載,體內燥熱過盛,可用苦味藥物來治療,大黃、枳實的苦味可以去除燥熱。同樣道理,體內燥熱過盛,可用苦溫藥物來治療,厚朴的苦味可以緩解燥熱便秘。另外,《內經》也說,體內熱盛,可用鹹寒藥物來治療,芒硝的鹹味可以攻散鬱熱積聚。
以上四味藥,用五升水先煮大黃、枳實,取三升藥汁,去渣,再放入厚朴,取二升藥汁,去渣,最後加入芒硝,微火再煎一兩沸,分兩次服用,瀉下后就不必再服。如果方中去掉芒硝,就是小承氣湯,治療的證狀相同。
柴胡飲子可以治療各種肌熱、蒸熱、積熱,以及寒熱交替、蓄熱或寒戰,以及傷寒發汗後熱退不盡,或未經發汗就傳受了熱邪,導致表裡俱熱,口乾舌燥,或者表熱入里,下焦熱症尚未完全消除,瀉下后餘熱未消,以及發汗后餘熱未盡、勞累後復發,或者婦女經期不適、產後出現上述症狀,這些情況都適合服用柴胡飲子,都是氣分熱症。
柴胡,人參,黃芩,甘草(炙),大黃,當歸,芍藥(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三片,煎至六分,去滓溫服。小兒分三服,不拘時日,三服除病為度,熱〔甚者〕加服。
白虎湯:
方〔見〕前〔暑熱〕內,此方加甘草半兩。
桃仁承氣湯:
治熱結膀胱,其人如狂,熱在下焦,與血相搏,血下則熱〔隨〕出而愈。
芒硝,甘草,桂枝(各六錢),桃仁(五十個去皮尖),大黃(一兩三錢),
白話文:
柴胡、人參、黃芩、甘草(炙)、大黃、當歸、芍藥(各半兩),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水,加入三片薑,煎煮至六分,去渣溫服。小兒分三次服用,不拘時日,三服後病症消除為度,熱症嚴重者可加服。
白虎湯:此方為暑熱內盛的方劑,在原方基础上加甘草半兩。
桃仁承氣湯:治療熱結膀胱,患者如狂躁,熱在下焦,與血相搏,血下則熱隨之排出而愈。方劑為芒硝、甘草、桂枝(各六錢)、桃仁(五十個去皮尖)、大黃(一兩三錢)。
甘以緩之,辛以散之,小腹急結,緩以桃仁之甘;下焦蓄血,散以桂枝之辛;〔大〕熱之氣,寒以〔取〕之;熱甚搏血,加〔二〕物於調胃承氣湯中〔也〕。
上五味,〔㕮咀〕,以水二升三合,煮取一升二合,去滓,納芒硝,煎一、二沸,分五服。
(神芎丸):
治一切熱證,常服保養,除痰,消酒食,清頭目,利咽膈,能令遍身結滯宣通,氣利而愈。神強體〔健〕,耐傷〔省〕病。並婦人經病,產後血滯,腰腳重痛,小兒積熱,驚風潮搐,〔藏〕用丸,亦曰顯仁丸。加黃連、薄荷、川芎各半兩,名曰神芎丸。
白話文:
甘味藥物可以緩解病症,辛味藥物可以散解病症。如果小腹急結,可以用桃仁的甘味緩解;如果下焦蓄血,可以用桂枝的辛味散解;如果體內有熱氣,可以用寒涼的藥物去除;如果熱氣太盛導致血瘀,可以在調胃承氣湯中加入寒涼的藥物。
以上五味藥材要研磨成粉末,用兩升三合水煎煮至一升二合,去渣後加入芒硝,再煎煮一、兩沸,分五服服用。
神芎丸可以治療一切熱證,長期服用可以保養身體,清除痰濕,消解酒食積滯,清頭明目,利咽開膈,使全身的結滯通暢,氣血順利而癒。服用後精神強健,身體健康,耐受力強,不易生病。也適用於女性經期不順,產後血瘀,腰腳痠痛,以及小兒積熱、驚風抽搐等症狀。可以加入黃連、薄荷、川芎各半兩,稱為神芎丸。
大黃,黃芩(各二兩),牽牛,滑石(各四兩)
上為末,滴水丸如小豆大,或煉蜜丸亦妙。每十五丸加至五、七十丸,溫水下,冷水亦得。
白話文:
大黃、黃芩(各取二兩)、牽牛、滑石(各取四兩)。
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製成丸狀,大小如小豆,或者也可以用煉過的蜂蜜來製成丸子,效果也非常好。每次服用十五個丸子,可以逐漸增加到五十個或七十個,用溫水吞服,冷開水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