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素

《醫學啟源》~ 卷之中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中 (6)

1. (二)暑熱

白虎湯:

傷寒大汗出後,表證已解,心胸大煩,渴欲飲水。及吐或下後七八日,邪毒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水數升者,宜服之。又治夏月中暑毒,汗出,惡寒,身熱而渴。

知母(去皮一兩半),甘草(一兩炙),粳米(一合),石膏(亂文者,別研,四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小兒量力與之。或加人參少許同煎亦得,食後服。此藥立夏後〔立〕秋前可服,春時及秋後並亡血虛人不宜服。

白話文:

白虎湯

適用症狀:

  • 傷寒病患者,出過大汗後,表證已解,但心胸烦躁,口渴想要喝水。
  • 嘔吐或腹瀉後七八天,病邪仍未消除,熱邪鬱結在內,表里皆熱,時常怕風,口渴難忍,舌頭乾燥而煩躁,想要喝大量的水,可以服用此藥。
  • 亦可用於夏季中暑,發汗、怕冷、身體發熱、口渴的症狀。

藥方:

  • 知母(去皮,一兩半)
  • 甘草(一兩,炙)
  • 粳米(一合)
  • 石膏(研磨成粉,四兩)

用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盞半煎煮至一盞,去渣,溫服。小兒依體力酌量服用。可加少量人參同煎,飯後服用。

使用時機:

此藥適合在立夏後至立秋前服用,春、秋季節以及體虛、血虛者不宜服用。

桂苓甘露飲:

治飲水不消,嘔吐瀉利,流濕潤燥,宣通氣液,水腫〔腹〕脹,泄瀉不能〔止〕者。兼治霍亂吐瀉,下利赤白,煩渴,解暑毒大有神效,兼利小水。

白茯苓(去皮),白朮,豬苓,甘草(炙),澤瀉(以上各一兩),寒水石(一兩別研),桂(去粗皮半兩),滑石(二兩別研)

上為末,或煎,或水調,二三錢任意,或入蜜少許亦得。

白話文:

桂苓甘露飲

功效:

治療口渴卻喝水不解渴,嘔吐腹瀉,流汗不止,乾燥燥熱,促進體內水分循環,緩解水腫腹脹,止瀉。

亦可治療霍亂引起的嘔吐腹瀉、赤白便、口渴,解暑毒,並有助於利尿。

藥方:

白茯苓(去皮)、白朮、豬苓、甘草(炙)、澤瀉(以上各一兩)、寒水石(一兩,另研磨)、桂皮(去粗皮半兩)、滑石(二兩,另研磨)

用法: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或煎煮服用,或以水調服,每次二至三錢,可根據個人情況調整用量,也可加入少許蜂蜜。

桂苓白朮散:

治冒暑、飲食,所傷轉甚,濕熱內甚,霍亂吐瀉,轉筋急痛,腹滿〔痞〕悶,小兒吐瀉驚風,宜服之。

木香,桂枝,藿香,人參,茯苓(去皮各半兩),甘草(炙),白朮,葛根,澤瀉,寒水石(各一兩),滑石,石膏

上為末,每服三錢,白湯調下,新水或生薑湯亦得。

益元散:

白話文:

桂苓白朮散用於治療中暑、飲食不當導致的病症加重,濕熱內盛,霍亂嘔吐腹瀉,抽筋疼痛,腹脹滿悶,小兒嘔吐腹瀉驚風等症狀。藥方包含木香、桂枝、藿香、人參、茯苓(去皮)、甘草(炙)、白朮、葛根、澤瀉、寒水石、滑石、石膏等藥材。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白湯調服,也可以用生薑湯代替。

桂府滑石(二兩燒紅),甘草(一兩)

上為極細末,每服三錢,蜜少許,溫水調下,無蜜亦得。或飲冷者,新水亦得。或發汗,煎蔥白豆豉湯調,無時服。

竹葉石膏湯:

治傷寒解後,虛羸少氣,氣逆〔欲吐〕。

淡竹葉(六錢半銼),石膏(四兩別研),人參,甘草(炙,各半兩),麥門冬(一兩半),半夏(二錢半湯洗)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入粳米百餘粒,煮取八分,米熟,去滓溫服。

白話文:

【桂府滑石(二兩燒紅),甘草(一兩)】

以上材料磨成極細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可以加入少量蜂蜜調和,用溫水送服。若無蜂蜜,也可直接服用。若喜歡涼性飲料,則可用冷水調服。若需要發汗,可與蔥白和豆豉一同煎湯,再用此湯調服,隨時都可以服用。

【竹葉石膏湯:】

用於治療傷寒癒合後,出現虛弱、疲憊、氣力不足、想嘔吐的情況。

材料包括:淡竹葉(六錢半,切碎)、石膏(四兩,研磨)、人參(半兩,炙烤)、甘草(半兩,炙烤)、麥門冬(一兩半)、半夏(二錢半,用湯洗淨)。

將所有材料磨成如麻豆般大小,每次服用五錢,用半杯半的水加進一百餘粒的稻米一起煮沸,煮至剩下一杯的八分量,待米煮熟後,過濾掉雜質,溫熱服用。

化痰玉壺丸:

南星,半夏(生),天麻(各一兩),白麵(三兩)

上為細末,滴水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用水一大〔盞〕,先煎令沸,下藥煮,候浮,漉出,方熟。放溫,別用生薑湯下,不拘時候。

四君子湯:

治煩熱燥渴。

白茯苓(去皮),人參(去蘆),甘草(炙),白朮(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白朮散:

白話文:

化痰玉壺丸:南星、生半夏、天麻各一兩,白麵三兩,研成細末,製成梧子大小的滴水丸。每次服二十丸,用一大盞水先煮沸,再放入藥丸煮至浮起,濾出藥渣,放溫後用生薑湯送服,不拘時辰。

四君子湯:治煩熱燥渴。白茯苓去皮、人參去蘆、甘草炙、白朮各等分,研成細末。每次服三錢,用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渣,溫服。

白朮散:

治諸煩(熱)渴,津液內耗,不問陰陽,服之止渴生津液。

白朮,人參,白茯苓(去皮),甘草(炙),藿香,木香(各一兩),乾葛(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小柴胡湯:

治傷寒溫病,惡風,頸項強急,胸膈肋痛,嘔噦煩渴,寒熱往來,身面皆黃,小便不利,大便秘硬;或過經未解,潮熱不除;及瘥後勞復,發熱頭痛,婦人傷風,頭痛煩熱,經血適斷,寒熱如瘧,發作有時;及產後傷風,頭痛煩熱,並宜服之。

柴胡(四兩去苗),黃芩,人參,半夏(湯洗七次),甘草(各一兩半)

白話文:

治療各種因熱引起的口渴、津液消耗,不論陰陽虛實,服用此方都能止渴生津。

方劑如下:白朮、人參、白茯苓(去皮)、甘草(炙)、藿香、木香(各一兩)、乾葛(二兩)。

將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煎煮至七分,去渣,溫熱服用,不限時間。

小柴胡湯主要治療傷寒溫病,伴隨惡風、頸項僵硬、胸膈肋骨疼痛、嘔吐噁心口渴、寒熱交替、面部發黃、小便不利、大便秘結;或者經期過後症狀未解,潮熱不退;以及病癒後體虛勞累,發熱頭痛;婦女傷風,頭痛煩熱,月經剛結束,寒熱像瘧疾發作,時間規律;以及產後傷風,頭痛煩熱,這些情況都適合服用此方。

方劑如下:柴胡(四兩去苗)、黃芩、人參、半夏(湯洗七次)、甘草(各一兩半)。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棗子一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渣,熱服,不拘時。小兒分作二服,更量加減。

升麻葛根湯:

治大人小兒,時氣瘟疫,頭痛發熱,肢體煩熱,瘡疹未發,並宜服之。

升麻,葛根,甘草(炙),芍藥(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不拘時。日進二、三服,病去身涼為度。小兒量力與服。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一盞半水,加入五片生薑和一枚掰開的紅棗,一起煎煮至七分,去除藥渣,趁熱服用,不限時間。小孩則分兩次服用,可根據情況調整用量。

升麻葛根湯適用於大人小孩因時節瘟疫導致頭痛發熱、四肢煩熱、疹子尚未發出等症狀,可以服用。

將升麻、葛根、甘草(炙)、芍藥(各半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盞半水煎煮至一盞,去除藥渣,稍微熱一點服用,不限時間。每天服用兩到三次,直到病癒身體涼爽為止。小孩根據身體狀況服用。

2. (三)濕土

葶藶木香散:

治濕熱內外〔甚〕,水腫〔腹〕脹,小便赤澀,大便滑瀉。

葶藶,茯苓(去皮),白朮,豬苓(去皮,各一兩),木香(半錢),澤瀉,木通,甘草(各半兩),桂(一錢),滑石(三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白湯調下,食前服。此藥下水〔濕〕,消腫脹,止瀉利,利小便。若小便不得通利,而反轉泄者,此乃濕熱癃閟極深,而攻之不開,故反為注瀉,此正氣已衰,多難救也。慎不可攻之,而無益耳。

白話文:

葶藶木香散適用於治療濕熱內外交困,導致水腫腹脹、小便赤澀、大便滑瀉的病症。方劑由葶藶、茯苓、白朮、豬苓、木香、澤瀉、木通、甘草、桂枝、滑石等藥材组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用白湯調服,飯前服用。此藥能利水消腫、止瀉利尿。若小便不通利,反而加重腹泻,则说明湿热癃闭深重,攻之不开,反使体内水分外泄,正气衰败,难以救治。因此,此时不可再用攻法,以免徒劳无益。

白朮木香散:

治喘嗽腫滿,欲變成水病(者),不能臥,不欲飲食,小便閉者。

白朮,豬苓(去皮),澤瀉,赤茯苓(以上各半兩),木香,陳皮(各二兩去白),檳榔,官桂(各二錢),滑石(三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渣,食前溫服。

大橘皮湯:

治濕熱內甚,心腹脹滿,水腫,小便不利,大便滑泄。

白話文:

白朮木香散用於治療喘咳腫脹,身體浮腫似要變成水腫,無法平躺,不願進食,小便閉塞等症狀。方劑由白朮、豬苓、澤瀉、赤茯苓、木香、陳皮、檳榔、官桂、滑石組成,煎水服用。

大橘皮湯用於治療濕熱內盛,心腹脹滿,水腫,小便不利,大便稀軟等症狀。

橘皮(一錢半),木香(一錢),滑石(六錢),檳榔(三錢),茯苓(一兩去皮),豬苓(去皮),澤瀉,白朮,官桂(各五錢),甘草(三錢)

上為末,每服五錢,水一盞,〔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渣,溫服。

桂〔苓〕白朮丸:

消痰逆,止咳嗽,散痞〔滿〕壅塞,開堅結痛悶,〔推〕進飲食,調和臟腑,無問寒濕〔濕〕熱,嘔吐瀉利,皆能開發,以令遍身流濕潤燥,氣液宣平而愈。並解酒毒,兼療肺痿癆嗽,水腫〔腹〕脹,瀉利不能止者,服之,利止為度,後隨證治之。

白話文:

取橘皮一錢半、木香一錢、滑石六錢、檳榔三錢、茯苓一兩去皮、豬苓去皮、澤瀉、白朮、官桂各五錢、甘草三錢,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盞,加入生薑五片,煎煮至七分,去渣,溫熱服用。

此方能消痰逆,止咳嗽,散除痞滿壅塞,解除堅結痛悶,促進食慾,調和臟腑,無論寒濕熱,嘔吐瀉利,都能有效治療,令全身流暢濕潤,氣液宣平而痊癒。同時解酒毒,兼治肺痿癆嗽、水腫腹脹、瀉利不止,服藥後以利止為度,再根據症狀進行後續治療。

楝桂,乾生薑(各一分),茯苓(去皮),半夏(各一兩),白朮,紅皮(去穰),澤瀉(各半兩),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生〕薑湯下,日進三服。病〔在〕膈上,食後服;膈下,食前服;〔在〕中者,不拘時。或一法:加黃連半兩,黃柏二兩,〔水丸〕,取效甚妙。

六一散:

治身熱嘔吐泄瀉,腸癖下利赤白。治癃閉淋痛,利小便。偏蕩胃中積聚寒熱,〔宣積氣〕,通九竅六腑,〔生〕津液,去留結,消蓄水,止渴,〔寬〕中,除煩熱心躁。治腹脹痛,補益五臟,大養脾胃腎之氣,理內傷陰痿,安魂定魄,補五勞七傷,一切虛損。主癇痓驚悸,健忘,心煩滿短氣,臟傷咳嗽,飲食不下,肌肉疼痛。

白話文:

楝桂、乾生薑各取一分,茯苓去皮、半夏各取一兩,白朮、紅皮去穰、澤瀉各取半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小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用生薑湯送服,一天服用三次。若病症在膈膜之上,飯後服用;若病症在膈膜之下,飯前服用;若病症在中間,則不拘時辰。還有一種方法,可以加黃連半兩、黃柏二兩,製成水丸,效果極佳。

六一散主治身熱嘔吐、腹瀉、腸癖下利赤白,以及癃閉淋痛、小便不利等症。它可以溫中散寒,宣通氣機,利水消腫,止渴止瀉,寬中除煩,補益五臟,安神定志,治療因勞損、虛損導致的各種病症,例如癇痓驚悸、健忘、心煩滿、短氣、臟傷咳嗽、飲食不下、肌肉疼痛等。

治口瘡,牙齒疳蝕,明耳目,壯筋骨,通〔經〕脈,和血氣,消水穀,保真元,解百藥酒食邪毒,〔耐〕勞〔役〕飢渴,〔宣〕熱,〔闢〕中外諸邪所傷,久服強志輕身,駐顏延壽,及解〔中〕暑、傷寒、疫癘、飢飽、勞損、憂愁、思慮、〔恚〕怒、驚恐、傳染。並汗〔後〕遺熱,勞復諸病,並解兩感傷寒,能令遍身結滯宣通,氣〔和〕而愈。

及婦人下乳催生,併產後損液血衰,陰虛熱甚,一切熱病,並宜服之。兼〔防〕發吹奶乳〔癰〕,或已覺吹乳乳結,頓服即愈,乃神驗之仙藥也,惟孕婦不可服。

滑石(六兩燒紅),甘草(一兩微炒)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蜜少許,溫水調下,無蜜亦得,日三、四服,〔或水調下亦得,解利發汗,煎蔥白豆豉湯下四錢,並三四服,〕以效為度。此藥寒涼,解散〔鬱熱〕,〔若〕病甚不(可)解,多服無害,但有益耳。

白話文:

治療口瘡、牙齒損壞,明目、強健筋骨,暢通經脈,調和血氣,助消化,滋補元氣,解毒,耐勞、抗飢渴,散熱,預防各種疾病,長期服用能增強意志、輕身健體、延年益壽,還能緩解中暑、傷寒、瘟疫、飢飽勞損、憂愁思慮、暴怒、驚恐、傳染病,以及產後虛弱、陰虛發熱等病症。更能促進乳汁分泌,治療產後損傷,預防乳腺炎。此藥性寒涼,能散解鬱熱,即使病情嚴重,多服亦無害,只有益處。孕婦禁用。

五苓散:

治傷寒溫熱,病在表裡未解,頭痛發熱,口燥咽乾,煩渴飲水,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及汗出表解,煩渴不止者,宜服之。及治霍亂吐利,煩渴飲水。

澤瀉(二兩半),豬苓,赤茯苓(去皮),白朮,官桂(去皮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熱湯下。惡熱,欲飲冷者,新水調下,或生薑湯下愈〔妙〕。或加滑石二兩甚佳。或喘嗽(咳)煩心不得〔眠〕者,加阿膠半兩。及治瘀熱在裡,身發黃疸,濃煎茵陳蒿湯調下,食前服。疸病發渴,及中水引飲,亦可服,新汲水調下。小兒加白朮末少許,如虛熱,加黃耆、人參末少許。

白話文:

五苓散用於治療傷寒溫熱,病症停留在表裡之間未解,伴隨頭痛發熱、口乾舌燥、口渴欲飲、喝水即吐、小便不利,以及出汗後表症消失,仍口渴不止的情況。也可用於治療霍亂引起的嘔吐腹瀉、口渴欲飲。

赤茯苓丸:

治脾胃〔水〕濕太過,四肢腫滿,腹脹喘逆,氣不宣通,小便赤澀。

葶藶(四兩炒),防己(二兩),赤茯苓(一兩),木香(半兩),

上為細末,棗肉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桑白皮湯食前下。

人參葶藶丸:

治一切水腫。喘滿不可當者。

人參(一兩去蘆),苦葶藶(炒四兩)

上為細末,棗肉丸梧子大,每三十丸煎桑白皮湯下。

白話文:

赤茯苓丸用於治療脾胃濕氣過盛導致的四肢腫脹、腹部脹滿、呼吸困難、氣息不通暢、小便顏色深紅等症狀。葶藶炒至四兩,防己二兩,赤茯苓一兩,木香半兩,研成細末,製成棗肉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前用桑白皮湯送服。

人參葶藶丸用於治療各種水腫,尤其適合伴有呼吸困難、胸悶氣促的患者。人參去蘆頭一兩,苦葶藶炒至四兩,研成細末,製成棗肉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桑白皮湯送服。

海藻散:

治男子遍身虛腫,喘滿悶不快者。

海藻(銼碎),川大黃,大戟(並銼),續隨子(去殼,以上各二兩),

上件,好酒二鍾,淨碗內浸〔一〕宿,取去曬乾候用。

甘遂(麵炒黃色一兩),白牽牛(生一兩),滑石(半兩),肉豆寇,青皮(去穰),橘皮(去白,以上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如氣實者,三錢半,平明冷茶清調下,至辰時取下水二、三行,腫減五、七分。隔二、三日,平明又一服,腫消。魚肉鹽皆忌。一曰:小兒腫一錢,五歲以下者半錢,孕婦勿服。

白話文:

治療男性全身浮腫,呼吸困難、胸悶不適的藥方。用海藻、川大黃、大戟、續隨子浸泡於酒中一夜,曬乾備用。再將甘遂、白牽牛、滑石、肉豆蔻、青皮、橘皮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氣虛者服用三錢半,早晨空腹用冷茶送服,至辰時(上午7-9點)排尿二、三次,腫脹減輕五、七分。隔兩三日,早晨再服用一次,腫脹消退。服藥期間忌食魚肉鹽。小兒腫脹者服用一錢,五歲以下者服用半錢,孕婦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