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素

《醫學啟源》~ 卷之中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中 (3)

1. 衄蔑血汙

注云:血出也。汙,濁也。心火熱極,則血有餘:熱氣上甚,則為血溢。熱勢亢極,則燥而汙濁;亢則害,承乃制,則色兼黑而為紫也。

濕者,太陰濕土,乃脾胃之氣也。

〔諸痙強直,積飲痞隔中滿,霍亂吐下,體重胕腫,肉如泥,按之不起,皆屬於濕〕。

白話文:

古人說:出血就是血出,污濁就是指血質混濁。心火過於旺盛,就會導致血液過多;熱氣向上升發,就會導致血液溢出。熱勢極度亢盛,就會使血液乾燥而混濁;熱勢亢盛就會造成傷害,寒氣來克制它,就會使血液顏色偏黑而呈現紫色。

濕氣,是太陰濕土,屬於脾胃之氣。

凡是手腳抽搐僵硬、積聚飲水使胸膈滿悶、霍亂嘔吐腹瀉、身體沉重、四肢浮腫、肉體像泥一樣、按壓下去沒有彈性,這些症狀都屬於濕氣過盛。

2. 諸痙強直

注云:筋勁強直,而不柔〔和〕也,〔土主〕安靜故也。陰痙曰柔痙,陽痙曰剛痙,亢則害,承乃制,故濕過極,則反兼風化制之。然,兼化者,虛象也,實非風也,治風則誤。

白話文:

【注雲:筋勁強直,而不柔和也,土主安靜故也。陰痙曰柔痙,陽痙曰剛痙,亢則害,承乃制,故濕過極,則反兼風化制之。然,兼化者,虛象也,實非風也,治風則誤。】

【註解:筋骨強硬僵直,不柔軟和諧,這是因為土性主安靜所致。陰痙稱為柔痙,陽痙稱為剛痙,過度亢進會傷害,相應的制衡則能調節,所以濕氣過於極端時,反而會與風相互作用而被制衡。然而,這種相互作用顯示的是一種虛假的現象,實際上並非真正的風病,如果誤以風病治療,則會產生錯誤的效果。】

3. 積飲

注云:留飲積蓄而不散也。〔水〕得燥則消散,濕則不消,以為積飲,土濕主痞故也。

白話文:

註解說明:這指的是體內水分聚積而不散開的情況。[水]類的物質,在乾燥的環境下會消散,但在濕潤的環境下就不會消失,因此會形成積聚的水分,這是因為土地濕潤導致腹部腫脹不通暢的緣故。

4.

注云:與否同,不通泰也,謂紋理閉密,而為痞也。

5.

注云:阻滯也,謂腸胃隔絕,而傳化失常也。

6. 中滿

注云:濕為積聚痞隔,而土主形體,位在中央,故中滿也。

7. 霍亂吐下

注云:濕為留飲,為痞隔,而傳化失常,故甚則霍亂吐〔瀉〕也。大法曰:若利色青者,肝木之色,由火甚制金,使金不能平木,則肝自甚,故色青也。或言利色青為寒〔者〕,誤也。(則)如仲景曰:少陰病,下利清水,色純青者,熱在裡也,大承氣湯下之。及小兒熱甚急驚,利色多青,為熱明矣。

利色黃〔者〕,由火甚則水必衰,而脾土自旺,故色黃也。利色紅者為熱,心火之色也;或赤者,熱深也。利色黑而反為熱者,由火盛過極,而反兼水化制之,故色黑也。(則)如傷寒陽明熱病,則日晡潮熱,甚則不識人,循衣摸床,如見鬼狀,獨語,法當大承〔氣〕湯下之。大便不黑者易治,黑則難治也。

白話文:

濕氣積聚在體內,就會造成痞塞隔膜,影響氣血運行,嚴重時會導致霍亂嘔吐腹瀉。如果大便顏色發青,是肝木旺盛的表現,因為火氣過旺克制了金氣,金氣無法平抑肝木,所以肝氣過盛,大便呈現青色。有些人認為大便青色是寒症,這是錯誤的。就像仲景所說,少陰病患者,如果大便清澈呈青色,說明熱氣在內,應該服用大承氣湯治療。小孩發熱急躁,大便青色,也是熱症明顯的表現。

大便黃色,是因為火氣旺盛導致水氣衰弱,脾土旺盛,所以顏色發黃。大便紅色是熱症,是心火的表现;紅色深一些,說明熱氣深入。大便黑色反而是熱症,因為火氣過盛達到極點,水氣反過來制約了火氣,所以呈現黑色。就像傷寒陽明熱病,病人會在下午發熱,嚴重時神志不清,抓衣服摸床,像看見鬼一樣,還會自言自語,這種情況應該服用大承氣湯治療。大便不黑容易治,黑色就難治了。

諸痢同法。然辨痢色以明〔寒〕熱者,更當審其〔飲食〕藥物之色也。(則)〔如〕小兒病熱,吐利霍亂,其乳未及消化,而痢尚白者,不可便言是寒,當以脈證別之。又法曰:凡泄利,小便清白,不澀為寒,赤澀者為熱也。又法曰:完穀不化,而色不變,吐利腥穢,澄澈清冷,小便不澀,身涼不渴,脈遲細而微者,寒證也。穀雖不化,其色變〔非〕白,煩渴,小便赤黃而或澀者,熱證也。

凡穀消化者,無問他證,便為熱也。

白話文:

各種痢疾的治療方法都相同,但要根據痢疾的顏色判斷寒熱,還要仔细分析患者的飲食和药物颜色。比如,小孩子发热,吐泻霍乱,乳汁还没消化,但痢疾仍然是白色的,不能就说这是寒症,要用脉象和病症来判断。还有的说,凡是腹泻,小便清澈不涩是寒症,赤色发涩是热症。还有的说,食物没有消化,但颜色没有变化,吐泻有腥臭味,澄澈清凉,小便不涩,身体发凉不渴,脉象迟缓细小而微弱,是寒症。食物虽然没有消化,但颜色发生变化,不是白色,烦渴,小便赤黄而且涩,是热症。

凡是食物能够消化的,无论其他症状如何,都是热症。

8. 體重

注云:輕清為天,重濁為地,故土濕為病,則體重痞〔宜〕也。

9. 胕腫、肉如泥、按之不起

注云:按之不起,泥之象也,土過濕則為泥。濕為病也,積飲痞隔,中滿體重,霍亂吐下,故甚則〔胕〕腫也。

火者,少陽相火之熱,乃心包絡、三焦之氣也。

〔諸熱瞀瘈,暴喑冒昧,躁擾狂越,罵詈驚駭,胕腫疼酸,氣逆衝上,禁慄如喪神守,嚏嘔,瘡瘍喉痹,耳鳴或聾,嘔湧溢,食不下,目昧不明,暴注瞤瘈,暴病卒死,是皆屬於火。〕

白話文:

按壓身體部位時,若無彈性、軟綿綿的,就像泥土一樣,代表身體水分過多。濕氣是病症,會導致積食、胸悶、身體沉重、霍亂嘔吐腹瀉等問題,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四肢腫脹。

火氣指的是少陽相火之熱,是心包絡、三焦的氣。

許多熱症,例如神志不清、突然失聲、燥躁不安、狂躁無度、胡言亂語、驚嚇、四肢腫脹疼痛酸麻、氣逆上衝、四肢顫抖、失神、打噴嚏嘔吐、瘡瘍、喉嚨痛、耳鳴或耳聾、嘔吐不止、食慾不振、視力模糊、突然發作的痙攣、突然發病猝死,這些都屬於火氣過旺。

10.

注云:昏也。(則)如酒醉而心火熱甚,則神濁昧而瞀昏也。

11.

注云:動也。惕跳動瘈,火之體也。

12. 暴喑

注云:卒〔啞〕也。金肺主聲,火旺水衰,熱乘金肺,而神濁氣鬱,則暴喑而無聲也。

白話文:

註解:突然失聲。金屬的肺主掌聲音,如果火氣過旺而水氣不足,熱力侵入肺部,導致心神混濁、氣息阻塞,於是會出現突然失聲的情況。

13. 冒昧

注云:冒,昏冒也;昧,昏暗也。氣熱則神濁冒昧,火之體也。

14. 躁擾

注云:躁動煩熱,擾亂而不寧,火之體也。熱甚於外,則肢體躁擾;熱甚於內,則神志躁動,反覆顛倒,懊憹煩心,不得眠也。由水衰而〔火〕之動也。故心胸躁動,謂之怔忪,俗云心忪,皆為熱也。

白話文:

註解說明:焦躁不安,心神不寧,這是火氣的表現。如果熱度在外,會導致四肢焦躁不安;如果熱度在內,會使心神焦躁,翻來覆去,煩惱難耐,無法入眠。這是因為水氣不足,導致火氣過旺所引起。所以,心胸焦躁不安,稱為怔忪,俗語說的心忪,都是因為熱度所造成的。

15. 狂越

注云:狂者,無正定也;越者,乖越理法而失常也。〔夫〕外清內濁,動亂參差,火之體也;〔靜順清朗,準則信平,水之體也〕。由是腎水主智,而水火相反,故心火旺則腎水衰,乃失志而狂越也。凡發熱於中,則多幹陽明胃經也,故經云:陽明之厥,面赤而熱,妄言。

白話文:

註解如下:「狂者」指的是行為沒有固定的規範,「越者」指的是行為違背了正常的道理和法則,導致行為失常。「外清內濁,動亂參差」指的是外部環境清淨,但內部卻混亂,動作不定,這象徵著火的特性。「靜順清朗,準則信平」指的是安靜順從,清潔明亮,有規則且平和,這是水的特性。由此可見,腎水主導智慧,但水與火的性質相對立,因此當心火過旺時,腎水的活力就會減弱,導致失去理智而行為失常。通常在中間發熱的情況下,大多和陽明胃經有關,經典上說:當陽明氣脈出現問題時,臉部會呈現紅色和熱感,並且會出現胡言亂語的現象。

16. 罵詈

注云:言為〔心〕之聲也。罵詈,言之惡也。今病陽實陰虛,則水弱火強,制金而不能平木,而善言惡發,罵詈不避親疏,〔本〕火熱之所生也。

白話文:

註明:這是在描述「心」的功能,也就是說話。罵人、使用惡言,就是這種功能的不正常表現。現在的病症是陽氣過盛、陰氣不足,導致水分不足而火氣旺盛,影響到金屬元素(代表肺)的調節能力,使得木質元素(代表肝)失去平衡。因此,患者會出現愛說話、容易說出負面或粗魯的話語,不分對象地罵人,這都是因為火熱過旺所引發的現象。

17. 驚駭

注云:驚〔駭〕者,〔驚〕愕也,火之用也。

18. 〔胕〕腫

注云:熱勝〔肉〕而陽氣鬱滯故也。

19. 疼酸

注云:痠疼也。由火實制金,不能平木,則木旺而為兼化,故痠疼也。

白話文:

【注雲:痠疼也。由火實制金,不能平木,則木旺而為兼化,故痠疼也。】 【注釋:疼痛有酸感。這是因為火氣過盛剋制了金氣,導致無法調和木氣,結果使得木氣過盛而產生了混雜的病症,因此會感到痠痛。】

20. 氣逆衝上

注云:火氣炎上故也。

21. 禁慄如喪神守

注云:戰慄禁冷也。如喪神守者,神能御形,而反禁慄,則如喪失保守形體之神也。

白話文:

【注雲:戰慄禁冷也。如喪神守者,神能御形,而反禁慄,則如喪失保守形體之神也。】 【註解:防寒避冷是必要的。就像失去了對身體的掌控(喪神守),神靈本應統治和保護身體(御形),但如果反而禁止了身體的自然反應(禁慄),這就好比失去了保護身體的神靈,讓身體失去了一種自然的調節能力。】

22. 〔嚏〕

注云:鼻中因癢,氣〔噴作〕聲〔也〕。鼻為肺竅,癢為火化,心火邪熱,干於陽明,發於鼻〔而〕癢,則〔嚏〕也。

白話文:

註解說明:當鼻子感到瘙癢時,會發出噴嚏聲。鼻子是肺的通道,瘙癢是因為火氣的變化。心火邪熱,影響到陽明經脈,導致鼻子瘙癢,因而發出噴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