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素
《醫學啟源》~ 卷之上 (10)
卷之上 (10)
1. (十一)腎之經,命門,腎脈本部〔在〕足少陰,寒,癸水。
此腎臟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也。
《主治備要》云:是動則病飢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則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䀮䀮〔如〕無所見,心如懸若飢狀,氣不足則善恐,心惕惕(然)如人將捕之,是為骨厥。〔是〕主腎所生病者,口熱,舌乾,咽腫,上氣,嗌乾及痛,煩心,〔心〕痛,黃疸,腸澼,〔脊〕股內後廉痛,痿〔厥〕,嗜臥,足下熱而痛也。腎〔苦〕燥,則以辛潤之,知母、黃柏是也。
腎欲堅,〔堅〕以知母之苦,補以黃柏之苦,瀉以澤瀉之咸。腎虛則以熟地黃、黃柏補之。腎本無實,不可瀉,錢氏止有補腎地黃丸,無瀉腎之藥。肺乃腎之母,金生水,補母故也,又以五味子補之者是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了腎臟虛實寒熱以及相關病症的診斷和治療方法。
文中提到,腎臟虛弱的症狀包括:食慾不振、面色蒼白或暗淡、咳嗽帶血、呼吸困難、坐著想站起來、視力模糊、心慌焦慮、容易害怕、全身發冷(骨厥)。腎臟病變也可能導致口乾舌燥、咽喉腫痛、胸悶氣短、咽喉乾燥疼痛、心煩意亂、心痛、黃疸、腹瀉、腰腿疼痛、肢體麻痺、嗜睡、腳底發熱疼痛。
治療方面,如果腎臟乾燥,可用辛溫潤燥的藥物,例如知母、黃柏。如果需要加強腎臟功能,可用知母的苦味收斂,黃柏的苦味滋補,澤瀉的鹹味瀉火。腎虛可用熟地黃、黃柏補益。但腎臟本身並無實證,不宜使用瀉藥,像錢氏的補腎地黃丸就只有補腎藥,沒有瀉腎的成分。因為肺臟是腎臟的母臟(金生水),所以補腎也需要補肺,例如用五味子。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