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梃

《醫學入門》~ 外集·卷五 (17)

回本書目錄

外集·卷五 (17)

1. 足膝部

鶴膝風,人面瘡,腎臟風瘡,臁瘡,腳跟瘡(附腳肚瘡及袴口瘡),腳發,嵌甲瘡,腳指丫瘡,腳背發

鶴膝風如鶴之膝,三陰虧損風邪入;

足三陰虧損,風邪乘之,以致內熱,減食肌瘦,肢體攣痛,久則膝愈大而腿愈細,有如鶴之膝然。初起宜用蔥熨法,以內消之;寒熱者,五積交加散,加烏藥、殭蠶;已潰者,獨活寄生湯、大防風湯。

亦有虛火陰血枯,所以痢後多此疾。

陽虛熱來復去者,無根虛火也,十全大補湯、大防風湯;臍腹疼痛,溺頻頭暈吐痰者,八味丸;發熱大渴,面赤脈大,血虛甚也,古歸耆湯。陰虛形瘦發熱者,腎氣丸;挾濕熱者,蒼龜丸、二炒蒼柏散;食少面黃者,六君子湯;津干中氣不足者,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子;膿清肌肉不生者,八物湯。婦人月經不調,發熱口渴,兩膝腫痛者、腎氣丸、蒼龜丸、逍遙散加牛膝、杜仲、黃柏。

白話文:

鶴膝風、人面瘡等皮膚病症的中醫解讀

鶴膝風:

鶴膝風的症狀就像鶴的膝蓋一樣,膝蓋腫大而大腿卻瘦弱。這是因為足三陰經虧損,導致風邪入侵,引發內熱。患者會食慾減退、身體消瘦、肢體疼痛,久而久之膝蓋會越來越腫大,而大腿會越來越細,就像鶴的膝蓋。

初期治療:

初起鶴膝風可以使用蔥熨法,以達到內消的目的。

其他治療方法:

  • 寒熱者,可以使用五積交加散,加入烏藥、殭蠶。
  • 已經潰爛者,可以使用獨活寄生湯、大防風湯。

其他病因:

  • 虛火陰血枯竭也會導致鶴膝風,例如痢疾之後。

其他相關症狀:

  • 陽虛熱來來去去,屬於無根虛火,可以使用十全大補湯、大防風湯。
  • 臍腹疼痛、尿頻、頭暈、吐痰者,可以使用八味丸。
  • 發熱、口渴、面紅脈大,屬於血虛,可以使用古歸耆湯。
  • 陰虛形瘦發熱者,可以使用腎氣丸。
  • 伴隨濕熱者,可以使用蒼龜丸、二炒蒼柏散。
  • 食慾不振、面色發黃者,可以使用六君子湯。
  • 津液枯竭、中氣不足者,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子。
  • 膿液清稀、肌肉不生者,可以使用八物湯。

女性鶴膝風:

  • 女性月經不調、發熱口渴、雙膝腫痛者,可以使用腎氣丸、蒼龜丸、逍遙散,並加入牛膝、杜仲、黃柏。

人面瘡:

人面瘡指的是長在臉上的瘡瘍,一般指粉刺、膿包、痘痘等。

腎臟風瘡:

腎臟風瘡指的是長在腎臟部位的瘡瘍。

臁瘡:

臁瘡指的是長在小腿上的瘡瘍,一般指潰瘍、靜脈曲張、皮膚炎等。

腳跟瘡:

腳跟瘡指的是長在腳跟上的瘡瘍,一般指足跟裂縫、腳跟疼痛、皮膚炎等。

腳肚瘡:

腳肚瘡指的是長在小腿肚上的瘡瘍。

袴口瘡:

袴口瘡指的是長在褲襠部位的瘡瘍。

腳發:

腳發指的是腳上出現發熱、發紅、發癢等症狀。

嵌甲瘡:

嵌甲瘡指的是指甲嵌進肉裡,導致疼痛、紅腫、感染等症狀。

腳指丫瘡:

腳指丫瘡指的是長在腳趾縫隙中的瘡瘍,一般指趾間糜爛、真菌感染等。

腳背發:

腳背發指的是腳背出現發熱、發紅、發癢等症狀。

以上只是一些常見皮膚病症的中醫解讀,具體治療方法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判斷。

人面相傳積業冤,貝母一施淚便出。

瘡象人面,眼、口、鼻全,多生膝上,亦有臂患之者。據方書皆云冤業所至,須清心悔過,內服十六味流氣飲。久者,大苦參丸、腎氣丸;外用貝母為末敷之,乃聚眉、閉口,仍用生肌斂口而愈。

腎臟風瘡有如癬,初起脛上遍身攻;

此非臁瘡,亦非外腎風瘡,乃腎虛有火血燥,或思色精不出而內敗。初起兩足時熱,腳跟作痛,多於內脛或臁上癢極,抓破成瘡,久則能漸延開,失治延及腿股、遍身者有之。

外證瘙癢滴膿水,內證潮汗痰倦如。

白話文:

人面瘡是累世冤孽所致,用貝母治療,便會流出眼淚。瘡的症狀像人面,包括眼、口、鼻,多長在膝蓋上方,也有人長在手臂上。古書上說這是冤孽所致,需要清心悔過,內服十六味流氣飲。久治不愈者,可以用大苦參丸、腎氣丸,外用貝母研磨成粉末敷在患處。治療時,要聚眉閉口,並用生肌斂口藥膏,才能痊癒。

腎臟風瘡像癬一樣,初期長在脛骨上,之後會蔓延全身。這不是臁瘡,也不是外腎風瘡,而是腎虛內熱血燥,或是思慮過度,精氣不能外泄而內傷所致。初期雙腳會發熱,腳跟疼痛,多發生在脛骨內側或臁上,奇癢無比,抓破後形成瘡口,久而久之會蔓延開來,如果不治,會蔓延到腿部、股部,甚至全身。

外觀症狀是瘙癢、流膿水,內部症狀是潮熱、盜汗、痰多、倦怠。

內證晡熱盜汗、口燥咽乾、吐痰體瘦、腰腳倦怠,治以腎氣丸為主,佐以四生散。若脾胃虛者,補中益氣湯為主,佐以腎氣丸、四生散。又有遍身生瘡,膿水淋瀝,兩腿尤甚,體倦作癢,經年不愈,乃腎虛火也,八味丸主之。外治:謝傳傷手瘡方、白膠香散。

臁瘡腫痛濕熱甚,生兩臁上。初起焮腫作痛,寒熱者,屬外邪濕熱,檳蘇散、敗毒散主之。毒盛發寒熱者,活命飲。

白話文:

患者出現午后發熱盜汗、口乾舌燥、痰少體瘦、腰腿無力等症狀,可服用腎氣丸為主,並配合四生散治療。若脾胃虛弱,則以補中益氣湯為主,輔以腎氣丸和四生散。如果患者全身長瘡,膿水不斷流出,尤其腿部嚴重,並伴有疲倦瘙癢,經年不愈,則屬於腎虛火旺,可用八味丸治療。外用謝傳傷手瘡方和白膠香散。

臁瘡腫痛,濕熱嚴重,長在小腿上。初期紅腫疼痛,寒熱交替,屬於外邪濕熱,可用檳蘇散和敗毒散治療。若毒性嚴重,發寒發熱,則可用活命飲。

漫腫寒熱陰分虧;

漫腫作痛,或不腫不痛,屬三陰虛也,或發寒熱,俱宜八物湯、十全大補湯。脾虛挾表邪者,補中益氣湯加桔梗、白芷;脾虛濕熱流膿,口乾少食者,補中益氣湯加茯苓、芍藥;晡熱加炒黑黃柏、熟地;挾怒氣,加山梔、川芎;有郁者,歸脾湯加山梔、柴胡。若患處黑黯,肢體惡寒,飲食少思者,屬肝腎虛敗,宜八味丸;內熱口乾者,腎氣丸;久不愈者,大苦參丸。腎臟虛風、四生散、黃耆丸。

白話文:

漫腫寒熱,屬於陰分虧虛。漫腫作痛或不腫不痛,也屬三陰虛,有寒熱症狀,皆可用八物湯、十全大補湯。脾虛夾雜表邪者,可用補中益氣湯加桔梗、白芷;脾虛濕熱流膿,口乾少食者,可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芍藥;下午發熱者,加炒黑黃柏、熟地;有怒氣者,加山梔、川芎;有郁結者,可用歸脾湯加山梔、柴胡。如果患處黑黯、肢體惡寒、食慾不振,屬於肝腎虛敗,可用八味丸;內熱口乾者,可用腎氣丸;久治不愈者,可用大苦參丸。腎臟虛風者,可用四生散、黃耆丸。

外足三陽需外治,內足三陰更難醫。

外治:外臁瘡,因風濕者,洗以蔥湯,次用龍骨膏貼之;風熱者,馬齒膏;濕熱者,窯土膏;因血氣凝滯者,小駐車丸加乳香少許糝之。內臁瘡,初起洗以鹽湯,次以蠟礬紙貼之。重者,桐油膏;癢甚者,蘄艾膏;久不愈者,內、外通用爐灰膏點去瘀肉,後貼黃蠟膏,然內必量體服藥。若誤用攻伐傷胃者,亦能殺人。

白話文:

外側腳的三陽經脈疾病,可以用外治法治療,而內側腳的三陰經脈疾病則更難治癒。外側腳的臁瘡,如果是因為風濕引起的,可以用蔥湯洗患處,之後再用龍骨膏貼敷;如果是風熱引起的,則用馬齒膏;如果是濕熱引起的,則用窯土膏;如果是因為血氣凝滯引起的,則可以用小駐車丸加上少許乳香來治療。內側腳的臁瘡,剛開始可以用鹽湯洗患處,之後再用蠟礬紙貼敷。如果病情嚴重,可以用桐油膏;如果很癢,可以用蘄艾膏;如果長期不癒,可以用內外通用的爐灰膏點去瘀肉,之後再貼黃蠟膏,但內服藥物也要根據患者體質來調整。如果錯誤地使用攻伐性藥物傷害脾胃,也可能會致命。

腳跟瘡乃督腎部,內因虧損足三陰;

腳跟乃督脈發源,腎經過脈。內因飲食起居,虧損足三陰所致,或外被犬、兔所咬而成。

初必腳軟並跟痛,一味滋補免得尋。

漫腫食少者,補中益氣湯;晡熱頭昏者,逍遙散、腎氣丸;咳嗽吐痰者,十全大補湯、八味丸。久不斂口,滴盡氣血而死。腳肚上生瘡,初如粟漸大,抓搔不已,成片包腳相交,黃水流出,癢不可忍,久成痼疾難愈。先用貫眾煎湯淋洗,後用百藥煎為末,津唾調,逐旋塗敷,自外而入。

白話文:

腳跟瘡是因為腎臟虛弱,足三陰經氣血不足所致,也可能是被狗或兔子咬傷引起的。初期腳會軟、腳跟會痛,要注重滋補,不要亂用藥。如果腫脹且食慾不佳,就用補中益氣湯;如果下午發熱、頭昏,就用逍遙散和腎氣丸;如果咳嗽吐痰,就用十全大補湯和八味丸。如果長期不癒合,氣血耗盡就會死亡。腳肚子上生瘡,一開始像小米粒,逐漸變大,抓撓不停,會形成一片包覆腳部的瘡,流出黃水,奇癢難耐,久而久之就變成難以治癒的頑疾。先用貫眾煎湯洗患處,然後用百藥煎研磨成粉,用唾液調和,逐漸塗抹,從外往內塗。

袴口瘡生於腳脛,或因物打撲而成。其瘡口狹,皮內極闊,皮薄如竹膜。極癢痛,終日黃水流,延蔓而生,甚者數十年不愈,又易於染人。患者須忌房室則易愈。用韭菜地乾地龍屎為末,入輕粉、清油,或白犬血調敷。內、外臁瘡亦治。

腳發足心或縫間,三陽易治三陰難;

生足掌,或足指縫間。色赤腫痛,膿稠者,屬足三陽濕熱下注、易治;微赤微腫,膿清者,屬足三陰虧損,難治;若黑黯不腫痛,不潰膿,煩熱作渴,小便淋瀝者,陰敗末傳惡證,不治。

湧泉發熱乃其兆,灸熨滋降可保安。

白話文:

腳脛上的袴口瘡,可能是因為外物撞擊造成的。這種瘡口窄小,但內部卻很寬闊,皮膚薄如竹膜。非常癢痛,整天流黃水,還會蔓延擴散,嚴重者甚至數十年不愈,而且容易傳染給其他人。患者要忌房事,則容易痊癒。可以用韭菜、地龍屎磨成粉末,再加入輕粉、清油,或者白狗血調和後敷在患處。內外臁瘡也可以用此法治療。

腳底心或腳趾縫之間發生的瘡,三陽經絡的容易治,三陰經絡的難治。

如果瘡生在腳掌或腳趾縫之間,顏色發紅腫痛,膿液濃稠的,屬於足三陽經絡濕熱下注,容易治療;如果顏色微紅微腫,膿液清稀的,屬於足三陰經絡虧損,難治;如果顏色黑黯,不腫痛,不潰膿,還伴隨煩熱口渴,小便淋漓的症狀,則屬於陰氣衰敗,病入膏肓,無藥可治。

湧泉穴發熱是這種病的徵兆,可以用灸法或熨法滋養降火,可以預防病情的發生。

治法:濕熱下注者,先用隔蒜灸,及活命飲以解蘊毒,次服補中益氣湯、腎氣丸以補精氣。三陰虛者,初起托裡消毒散,或托裡散加牛膝、檳榔、杜仲,或托裡消毒散;潰後大防風湯、十全大補湯、八味丸。陰虛足心熱者,四物湯加知母、黃柏,脾虧者,補中益氣湯。若專治瘡者,死。

又有嵌甲不能行,五指濕爛如湯潑。

嵌甲因靴窄研損,爪甲陷入,四邊腫焮,黃水流出,侵淫相染,五指濕爛,漸漸引上腳趺,疱漿四起,如湯潑火燒,日夜倍增,不能行動。以陳皮濃煎湯浸,良久,甲肉自相離開,輕手剪去肉中爪甲,外用蛇蛻一條燒灰,雄黃四錢為末,干糝。乾者,香油調敷。與甲疽條參治。

白話文:

治療方法:如果患處有濕熱下注的症狀,先用隔著蒜頭灸,並服用活命飲來解毒,之後再服用補中益氣湯和腎氣丸來補益精氣。如果是三陰虛的患者,初期可以用托裡消毒散,或托裡散加入牛膝、檳榔、杜仲,或是單用托裡消毒散;潰爛後則用大防風湯、十全大補湯、八味丸。如果陰虛導致足心發熱,則用四物湯加入知母、黃柏;脾氣虛弱的患者,則用補中益氣湯。如果只專注治療瘡瘍,不顧其他,就會導致死亡。

另外,還有嵌甲不能走路,五指濕爛像被熱水燙傷一樣的狀況。

嵌甲通常是因為靴子太窄磨損,導致指甲嵌入肉中,周圍腫脹紅腫,並流出黃水,蔓延感染,五指濕爛,逐漸蔓延到腳背,起泡流水,像被熱水燙傷一樣,日夜加重,無法行動。可以用陳皮濃煎湯浸泡患處,時間長了,指甲和肉就會自然分開,輕輕剪去嵌入肉中的指甲,然後將蛇蛻一條燒成灰,與雄黃四錢研磨成粉末,撒在患處。乾了之後,用香油調和敷在患處。嵌甲的治療方法與甲疽類似。

腳指丫瘡濕爛,及足指角急為甲所入,肉便刺作瘡濕爛,用枯礬三錢,黃丹五分,為末糝之。或鵝掌黃皮燒灰糝之。又方:用細茶嚼爛敷之。因暑手抓,兩腳爛瘡亦宜,能解熱燥故也。指縫搔癢成瘡,血出不止,用多年糞桶箍篾,燒灰敷之。腳上及指縫中沙瘡,用燕窠泥略炒,黃柏,二味為末,香油調敷,痛者加乳香。

腳背發必兼消渴,輕者赤痛猶可活;重潰色黑名脫疽,甚重筋骨寧斬割。

腳背發,又名脫疽疔,以其能潰脫也,亦有患於手背及手指者。原因膏粱房室,損傷脾腎,或先渴而後發,或先發而後渴。輕者,色赤作痛自潰,可治。先用隔蒜炙,內服活命飲,或敗毒散加金銀花、白芷、大黃;痛止乃與托裡散,或內托十宣散去桂,加天花粉、金銀花。挾氣者,十六味流氣飲;下虛者,十全大補湯、八味丸、大苦參丸。

白話文:

腳趾縫出現濕疹潰爛,或者指甲刺入趾縫造成肉刺,引發潰爛,可以將三錢枯礬和五分黃丹研磨成粉末敷在患處。也可以將鵝掌皮燒成灰燼敷用。另外,將細茶葉嚼碎敷在患處也有效果。夏天因為天氣炎熱而抓撓導致腳部潰爛,同樣可以用這些方法治療,因為它們可以消炎解熱。手指縫搔癢形成潰爛,並且出血不止,可以將多年糞桶箍的竹篾燒成灰燼敷用。腳部和指縫出現沙眼瘡,可以將燕窩泥略微炒一下,與黃柏研磨成粉末,用香油調和敷用,疼痛者可以加入乳香。

腳背發炎通常伴隨著消渴症,輕微的症狀表現為發紅疼痛,可以治癒。如果病情嚴重,潰爛部位顏色變黑,稱為脫疽,非常嚴重,甚至需要截肢。

腳背發炎又名脫疽疔,是因為會導致潰爛脫落而得名,手背和手指也可能出現這種病症。病因是過食肥甘厚味,房事過度,損傷脾腎,或者先出現消渴症,然後出現腳背發炎,或者先出現腳背發炎,然後出現消渴症。輕微的症狀表現為發紅疼痛,可以自行潰爛,可以治癒。先用隔著蒜頭烤的方式治療,內服活命飲,或者敗毒散加金銀花、白芷、大黃;疼痛消失後,再服用托裡散,或者內托十宣散去除桂皮,添加天花粉、金銀花。伴隨氣虛者,可以服用十六味流氣飲;脾腎虛弱者,可以服用十全大補湯、八味丸、大苦參丸。

重者,色黯不痛,先用隔蒜炙、桑枝炙,更服補藥固內,則惡肉不致上侵,庶可保生。又有內修手足、口咬等傷,或外塗生肌涼藥,內服克伐,兼犯房室,患處不潰不痛,色黯上延,亦多致殞。重者須用利刀解去其筋,則筋骨出而毒得泄。又甚在指,則斬去其指;在肉則割去其肉。

外治:用桐油及無名異煎一沸,入花椒一勺,看瘡大小剪蓼葉在內,同煎浸一七後,單以此葉貼瘡上即安。

白話文:

重病的症狀為皮膚顏色深沈且沒有疼痛感,首先應該使用隔蒜炙和桑枝炙的方法進行治療,接著再服用補益的藥物來固守內臟,這樣可以防止惡性組織向上侵犯,有機會保住生命。另外,對於內傷如手足、口腔等部位受傷,或者外傷後使用生肌涼藥膏並內服能消炎的藥物,但若同時違反房事規矩,傷口不易癒合且顏色深沈向上擴散,這種情況也常常會導致死亡。對於嚴重的情況,必須使用利刀切開去除筋絡,讓筋骨露出來,這樣才能使毒素排出。若病情嚴重到需要截斷手指,則需截去手指;若是肌肉問題,則需切除受影響的肌肉。

外用療法:使用桐油和無名異煎煮至沸騰,加入一勺花椒,根據傷口大小剪下蓼葉放入,一起煎煮後冷卻,單獨將這片蓼葉貼在傷口上即可緩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