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入門》~ 內集·卷一 (52)
內集·卷一 (52)
1. 諸脈相兼主病
微沉,陰氣已虧,臟寒下利作泄,或虛汗不止,或亡陽無汗。
微弱少氣面無色,男精女帶共焦枯;
微弱為少氣,主男子失精溺血,女子崩中漏下,致面色焦枯。
微澀亡血增寒熱,曾經汗下醫之辜。
脈微而澀者,病當惡寒,後乃發熱。所以然者,醫發其汗,令陽氣微,又大下之,令陰氣弱。陽微惡寒,陰弱發熱,理也。久則夏月惡寒,冬月惡熱。蓋夏月陽氣在外,胃中虛冷,陽氣內微,故反惡寒。冬月陽氣在內,胃中煩熱,陰氣內弱,故反惡熱。晝寒夜熱,亦此義也。
細為寒濕為脹泄,細與人迎相應,則諸經中濕,濕則脹滿,濕多成泄。
細滑僵仆兼嘔熱;
細而滑,為僵仆,為嘔吐,為發熱。
細緊癥瘕積聚縈,或為刺痛為痿蹶;
細而緊,為癥瘕積聚,為病在內,為刺痛,為身痛痿蹶。叔和云:脛酸髓冷是也。
內傷得之心神勞,憂思過度也。
五臟凝涎損氣血;
與氣口相應,則五臟凝涎,氣血俱虛。
惟有冬季為時脈,不療自痊王氏訣。
冬脈宜沉細而滑,故叔和云:如逢冬季經霜月,不療其疴必自痊。
濡為亡血為冷痹,濡為亡血,為冷痹。仲景云:脈來綿綿,如瀉漆之絕,前大後小者,亡其血也。痹亦有因寒濕散漫而脈濡者,必與人迎應也。
虛汗不止又乏氣,濡為自汗,為氣弱。
蒸熱飧泄下體重,濡與氣口相應,則飧泄腳弱,骨蒸潮熱。
濡弱內熱外又寒,其人小便必不利。
濡而弱,內熱外冷,自汗小便難。
弱主陽虛脛體酸,弱乃六極之脈,與人迎相應,則風濕緩縱;與氣口相應,則筋絕痿弛。
客風冷氣巧相鑽;
關上得之主挾風熱,關後得之主挾冷氣。訣云:弱主氣居於表,產後客風面腫。又云:只為風邪與氣連。
陰弱血虛筋急痛,尺屬陰,主血虛,不能潤筋,故筋急能。
陽弱氣喘行步難;
寸屬陽,主氣虛作喘,行步無力。
虛汗泄精成痼冷,少壯得之不等閒。
老年人得弱脈則順,少壯人得弱脈則逆。
虛則為虛為傷暑,與人迎相應:則經絡傷暑;與氣口相應,則榮衛虛損。
腳弱喘促食不消;
虛為腳弱,為喘促,為食不消。
恍惚驚風皆所主,虛煩多汗亦同條;
虛主心中恍惚,小兒驚風,虛煩自汗。
虛大勞役損元氣,虛而大,為勞役損氣。
虛澀房勞腎水焦。
虛而澀,為房勞損精。
革乃虛寒相搏成,崩漏半產亡血精;
仲景云: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寒虛相搏曰革。女人半產崩漏,男子亡血失精。
更是中風兼感濕,為滿為急異常情。
與人迎相應,則中風暑濕;與氣口相應,則半產脫精。
動脈多見關部中,仲景曰:若數脈見於關上,上下無頭尾,如豆大,厥厥動搖者,名曰動脈也。
或驚或痛來相攻;
與人迎相應,則寒疼冷痛;與氣口相應,則心驚膽寒。
白話文:
諸脈相兼主病
脈象微沉,表示陰氣已虧損,導致臟腑寒冷,腹瀉不止,或者虛汗淋漓不止,甚至亡陽無汗。
脈象微弱,氣息微弱,面色蒼白,男性精液減少,女性白帶減少,甚至乾枯。
脈象微弱,氣息短少,男性容易遺精、尿血,女性容易崩漏帶下,導致面色焦枯。
脈象微澀,伴隨失血、寒熱交加,可能是因為之前的汗法或下瀉療法不當所致。
脈象微弱而澀,病人先惡寒,之後發熱。這是因為治療過程中,使用了發汗的方法,導致陽氣不足,又使用了瀉下法,導致陰氣虛弱。陽氣虛弱則惡寒,陰氣虛弱則發熱,這是符合道理的。時間久了,夏天會惡寒,冬天會惡熱。這是因為夏天陽氣在外,胃中虛寒,陽氣內虛,所以反而惡寒;冬天陽氣在內,胃中煩熱,陰氣內虛,所以反而惡熱。白天惡寒晚上惡熱,也是同樣的道理。
脈象細弱,表示寒濕內盛,導致腹脹瀉痢。若細脈與人迎脈相對應,則表示諸經皆有濕邪,濕邪導致脹滿,濕邪過盛則瀉痢。
脈象細滑,可能導致肢體僵硬、仆倒、嘔吐、發熱。
脈象細而滑,可能導致肢體僵硬、仆倒、嘔吐和發熱。
脈象細而緊,可能導致癥瘕積聚,病邪在內,刺痛,以及肢體痿弱疼痛。叔和說:脛骨酸痛,骨髓寒冷就是這種情況。
脈象細緊,可能是因為內傷,心神勞累,憂思過度所致。
脈象細緊,表示五臟積聚涎液,損傷氣血。
若細脈與氣口脈相對應,則表示五臟積聚涎液,氣血俱虛。
只有冬季出現這種脈象,屬於正常的時令脈象,不需治療,會自行痊癒。(王氏訣)
冬天的脈象宜沉細而滑,所以叔和說:如果在冬季霜降的月份出現這種脈象,不治療也會自行痊癒。
脈象濡弱,表示失血,以及患有冷痹。脈象濡弱表示失血,以及患有冷痹。仲景說:脈來綿綿,像瀉下來的油漆一樣,先大後小,這是失血的表現。冷痹也可能因為寒濕瀰漫而出現濡脈,這一定和人迎脈相對應。
脈象濡弱,伴隨虛汗不止,氣虛乏力。濡脈表示自汗,氣虛。
脈象濡弱,與氣口脈相對應,則表示消化不良,腳弱,骨蒸潮熱。
脈象濡弱,內熱外寒,小便不利。
脈象濡弱,內熱外寒,自汗,小便困難。
脈象弱,表示陽虛,脛部酸痛。弱脈是六極之脈,與人迎脈相對應,則表示風濕緩慢蔓延;與氣口脈相對應,則表示筋脈斷絕,肌肉萎縮。
脈象弱,可能是因為外感風寒。
關脈處出現弱脈,表示挾風熱;關脈之後出現弱脈,表示挾冷氣。訣竅說:弱脈表示氣邪在表,產後受風面腫。又說:只是風邪與氣相連。
脈象陰弱,血虛,筋急疼痛。尺脈屬陰,主血虛,不能滋潤筋脈,所以筋脈拘急疼痛。
脈象陽弱,氣虛喘促,行走困難。寸脈屬陽,主氣虛喘促,行走無力。
脈象虛弱,伴隨虛汗、遺精,形成慢性寒症,年輕人患此病不容忽視。
老年人出現弱脈是正常的,年輕人出現弱脈則是不正常的。
脈象虛弱,可能因為虛損或中暑。與人迎脈相對應,則表示經絡中暑;與氣口脈相對應,則表示榮衛虛損。
脈象虛弱,腳弱,呼吸急促,消化不良。
脈象虛弱,可能導致神志恍惚,驚風,虛煩多汗。
脈象虛大,可能是因為勞役過度,損傷元氣。
脈象虛而澀,可能是因為房事過度,損傷腎精。
脈象革脈,是寒虛搏結而成。女性可能出現崩漏、妊娠中期出血,男性可能出現失血、遺精。
仲景說: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寒虛相搏稱為革脈。女人妊娠中期出血、崩漏,男人失血、遺精。
脈象革脈,可能是中風兼夾濕邪,表現為脈象滿急異常。
與人迎脈相對應,則表示中風、暑濕;與氣口脈相對應,則表示妊娠中期出血、遺精。
動脈多見於關部,仲景說:如果在關脈處見到數個脈搏,上下沒有頭尾,像豆子一樣大小,跳動不安,這就是動脈。
脈象動,可能伴隨驚恐或疼痛。
與人迎脈相對應,則表示寒邪導致疼痛;與氣口脈相對應,則表示心驚膽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