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入門》~ 內集·卷一 (49)
內集·卷一 (49)
1. 諸脈主病
浮風芤血滑多痰,浮主風者,風氣浮蕩也。芤主血虛,血屬陰,陰道常乏,故中有間斷也。滑主血多,隨氣壅上為痰。
實熱弦勞緊痛關。
實主氣,實有熱,血隨氣行,氣血俱熱候也。弦主勞傷,氣血拘斂。緊主邪搏,氣血沸亂,故痛。
洪熱微寒臍下積,洪乃氣血燔灼,表裡熱極。微乃氣血虛寒,臍下冷積,作痛作瀉。
沉因氣痛緩膚頑。
沉為氣鬱疼痛。緩大非時得之,則氣血不周,肌膚頑痹麻木。
澀則傷精陰敗血,澀乃精血枯燥,男子得之房勞傷精。女子有胎得之,胎中少血作痛;無孕得之,瘀血滯也。
又聞遲冷伏格關。
遲為陽虛里寒,外見冷症,伏乃陰陽潛伏,關格閉塞。
濡多自汗偏宜老,濡主氣血衰疲,陽虛自汗,老人氣血已衰故宜。少壯得之,危。
弱脈精虛骨體酸。
弱由真精氣虛極,骨髓空虛,故作痠痛。老人得之,亦無妨也。
長則氣理短則病,長乃氣血有條理而不亂,滯緩則百病易治。短因氣滯,或胃氣衰少,諸病見短難治。
細氣少兮代氣衰。
細本元氣不足,精血亦乏。代乃元氣衰極,他臟代至,死脈也。
促為熱極結為積,促乃陽盛而陰不相濟,熱蓄於裡也。結乃陰盛而陽不相入,內外邪滯為積。
虛驚動脫血頻來。
虛乃氣血俱虛,故多恍惚驚悸。動亦虛勞之脈,主脫漏崩中泄痢,血分之疾。
數則心煩大病進,數亦熱極脈也,主心煩發狂。大乃邪盛,氣血虛不能制,故病進也。
革去精血亦奇哉。
革乃變易,血氣去留常度,男子不交精泄,女子崩中漏下,有孕半產,真虛寒怪症脈也。
白話文:
[各脈象所主疾病]
-
浮脈主風,顯示風氣在體內飄忽不定。
-
芤脈提示血虛,血液屬於陰性,陰道常常供應不足,因此會有間歇性中斷。
-
滑脈主血多,隨著氣血上壅成為痰。
-
實脈與熱脈主實證,顯示氣血兩旺,皆處於高熱狀態。
-
弦脈主勞損,表示氣血受到束縛。
-
緊脈主邪氣纏繞,氣血混亂,所以會感到疼痛。
-
洪脈主熱,是氣血燒灼,表裡皆熱的極端表現。
-
微脈主虛寒,臍下冷凝,可能導致疼痛和腹瀉。
-
沉脈主氣鬱,引發疼痛。
-
緩脈在不適當時機出現,表示氣血不流通,肌膚可能變得麻木。
-
澀脈主精血受損,男子可能因過度房事傷精,女子懷孕時得到此脈,可能是胎兒血量不足導致疼痛;若未懷孕得到此脈,則可能有瘀血。
-
遲脈主陽虛,身體內部寒冷,外表呈現冷象,伏脈代表陰陽潛藏,關格閉塞。
-
濡脈主氣血衰弱,陽氣虛弱導致自汗,此脈象適合老人,因為他們的氣血已衰退。少年壯年得到此脈,病情危急。
-
弱脈主真精氣虛,骨髓空虛,所以會感到痠痛,老人得到此脈,也無大礙。
-
長脈表示氣血流暢有序,短脈表示氣滯或胃氣衰弱,各種疾病出現短脈時,病情難以治療。
-
細脈表示元氣不足,精血缺乏。代脈表示元氣極度衰弱,其他臟器功能代償,是死亡脈象。
-
促脈主熱極,結脈主積聚,促脈是陽氣旺盛但陰氣無法平衡,熱量在體內蓄積。結脈是陰氣旺盛但陽氣無法進入,內外邪氣滯留形成積聚。
-
虛脈主驚嚇、脫力,頻繁出血。
-
數脈主心煩,病情加重,數脈也是極度高熱的脈象,主心煩發狂。大脈主邪氣旺盛,氣血虛弱無法控制,因此病情惡化。
-
革脈表示血氣失調,男子可能出現無性慾卻精液流失,女子可能崩中漏下,懷孕卻半途流產,是虛寒怪症的脈象。
2. 諸脈相兼主病
滑伯仁曰:人之為病,雖曰不過寒熱虛實四者,而脈多兼見也。熱則流通,凡浮大數長,皆熱也;寒則堅凝,凡沉小遲短,皆寒也。實則形剛,凡實滑弦緊,皆實也;虛則形柔,凡虛澀濡緩,皆虛也。
他如《難經》所謂一陰一陽者,脈來沉而滑;一陰二陽者,脈來沉滑而長;一陰三陽者,脈來浮滑而長,時一沉也;一陽一陰者,脈來浮澀;一陽二陰者,脈來長而沉澀;一陽三陰者,脈來沉澀而短,時一浮者,盡皆兼見義也。
浮而有力則為風,風包四氣而言:如浮緩浮弦則為傷風,浮緊則為傷寒,浮虛則為傷暑,浮濡則為傷濕。四氣在表皆浮,更與人迎相應,則為外感在經無疑。
浮而無力斯為虛;
經曰:諸浮者,腎不足也,瞥瞥有如羹上肥,定知此脈陽氣微。乍病見浮脈,乃傷風邪,久病宜沉反見浮脈,裡寒表熱也。然必與氣口相應,則為內傷,氣血虛損。
浮數風熱微欲解,浮數,傷風挾熱也。帶微者,邪不傳而欲解。
浮遲身癢汗亦無;
裡虛不能作汗,其身必癢。
獨浮喘脹表中熱,表邪盛,故氣逆喘脹。
浮緊滑疾百合辜;
百合,傷寒病也。
浮大隱疹久為癩,浮為風虛,大為氣強,風氣相搏,必成癮疹發癢,久久為癩。
浮滑痰飲痛如錐。
浮滑為風痰,為走刺疼痛。
沉而有力則為積,凡脈浮盛為病,在表在外;沉堅為病,在裡在內。
無力應和氣不平;
沉為諸郁。
為水為泄為厥逆,停飲脅脹兼癥瘕;沉數里寒內熱盛。
與人迎相應,則邪伏陰經而為實熱。
沉遲血冷裡寒生;
與氣口相應,則血凝氣滯而為沉寒。
沉重傷暑弱墮發,沉重為傷暑發熱。沉弱者,發必墮落。
沉弦腹心冷痛並;沉緊而數冷又熱,沉緊不數懸飲成;
沉細少氣臂不舉,兩寸則兩臂不舉。
沉重前絕瘀血凝。
沉重,如重物沉水,不復浮起,故冬脈曰石。直前絕者,有瘀滯也。
遲而無力虛且寒,與人迎相應,則濕寒凝滯;與氣口相應,則虛冷沉積。
遲而有力痛為害;
或心痛,或腹痛,或脅痛。
應尺血虛寸氣虛,寸口得之為氣虛,尺中得之為血虛,總是腎虛不安。亦有痰凝氣滯,伏熱蹇澀而然者,必尋之無力,乃為真遲。
遲沉寒內浮寒外;
脈遲沉或芤,寒在裡則腹痛。遲浮,寒在表則肢冷。
遲澀咽酸癥瘕成,遲澀則濕熱凝滯,或為咽酸,或為癥瘕。
遲滑腹中覺脹大;
遲而滑為腹脹。
惟有季夏及左尺,逢此便是腎經敗。
季夏,六月也。此時得遲脈,則土旺水虧,須急滋腎水以救之。非六月而左尺見遲脈者,亦為土剋水,須急滋補以救之。
數而有力則為熱,與人迎相應,則風燥熱煩。
無力瘡瘍痛癢亟;
平人遇此,主即發瘡瘍癰疽,年幼者或發疹痘。
若還細數又無力,陰虛火動休輕視;
與氣口相應,則陰虛陽盛。甚者左右俱細數無力,或左尺寸數尤甚。
白話文:
滑伯仁說:人會生病,雖然說不外乎寒、熱、虛、實這四種情況,但脈象常常是混合出現的。熱的時候氣血運行流暢,凡是脈象呈現浮、大、數、長,都屬於熱證;寒的時候氣血凝滯,凡是脈象呈現沉、小、遲、短,都屬於寒證。實證的時候身體感覺剛強,凡是脈象呈現實、滑、弦、緊,都屬於實證;虛證的時候身體感覺柔弱,凡是脈象呈現虛、澀、濡、緩,都屬於虛證。
《難經》裡說的「一陰一陽」,指的是脈象沉而滑;「一陰二陽」,指的是脈象沉滑而長;「一陰三陽」,指的是脈象浮滑而長,有時會出現沉的脈象;「一陽一陰」,指的是脈象浮而澀;「一陽二陰」,指的是脈象長而沉澀;「一陽三陰」,指的是脈象沉澀而短,有時會出現浮的脈象。這些都是脈象兼見的例子。
脈象浮而有力,就代表是風邪,風邪會包含四種氣的變化:像是脈象浮而緩或浮而弦,代表是傷風;浮而緊,代表是傷寒;浮而虛,代表是傷暑;浮而濡,代表是傷濕。這四種邪氣在體表,脈象都呈現浮,而且如果和人迎脈相應,就可以確定是外感病邪在經絡。
脈象浮而無力,就是虛證;
醫書說:各種脈象呈現浮的,都是腎氣不足的表現。脈象輕輕浮起,像是羹湯上的油脂一樣,可以確定這是陽氣虛弱的表現。剛生病時出現浮脈,是傷了風邪;久病應該出現沉脈,反而出現浮脈,代表是體內有寒,體表有熱。但必須要和氣口脈相應,才能確定是內傷,氣血虛損。
脈象浮數,代表風熱,病情稍微想要好轉;脈象浮數,代表傷風夾雜熱邪。如果脈象帶點微弱,代表邪氣沒有傳入體內,想要消退。
脈象浮遲,身體會癢而且沒有汗;
這是因為體內虛弱,無法產生汗液,身體一定會發癢。
單獨出現浮脈,而且有喘脹的現象,代表體表有熱邪,因為表邪太盛,所以氣逆而喘脹。
脈象浮緊、滑、疾,通常是百合病的表現;
百合病是傷寒的一種。
脈象浮大,而且有隱疹,很久沒好,就會變成癩病。脈象浮代表風虛,大代表氣強,風氣互相搏擊,就會形成隱疹、發癢,時間久了就會變成癩病。
脈象浮滑,代表有痰飲,而且疼痛像針刺一樣。
脈象浮滑,代表是風痰,會造成走動性的刺痛。
脈象沉而有力,代表體內有積聚。凡是脈象浮盛,代表疾病在體表在外;脈象沉堅,代表疾病在體內在內。
脈象沉而無力,代表氣機不順;
脈象沉,代表各種氣機鬱滯的狀態。
脈象沉,可能代表體內有水、腹瀉、氣逆、停飲,或脅肋脹痛、腹部腫塊;脈象沉數,代表體內有寒,但有內熱。
如果和人迎脈相應,代表邪氣潛伏在陰經,而且是實熱。
脈象沉遲,代表血冷,體內產生寒氣;
如果和氣口脈相應,代表是血凝氣滯而造成的沉寒。
脈象沉重,代表是中暑發熱;脈象沉弱,代表頭髮一定會脫落。
脈象沉弦,代表腹部、心口冷痛;脈象沉緊而數,代表體內有寒又有熱;脈象沉緊但不數,代表有懸飲。
脈象沉細,而且氣少,代表手臂舉不起來,如果是在兩寸部位,代表兩條手臂都舉不起來。
脈象沉重而且在前面斷絕,代表有瘀血凝滯;
脈象沉重,就像重物沉入水中,不會再浮起來,所以冬天的脈象叫做「石脈」。脈象直直的而且前面斷絕,代表有瘀血阻滯。
脈象遲而無力,代表虛而且寒,如果和人迎脈相應,代表是濕寒凝滯;如果和氣口脈相應,代表是虛冷積聚。
脈象遲而有力,代表有疼痛,
可能是心痛、腹痛,或脅肋痛。
如果尺脈應血虛,寸脈應氣虛,寸口脈表現氣虛,尺中脈表現血虛,都是腎虛不安的表現。也可能有痰凝氣滯,或伏熱阻塞不通的情況,但必須是沒有力的遲脈,才是真正的遲脈。
脈象遲而沉,代表體內有寒;脈象遲而浮,代表體表有寒;
脈象遲而沉或芤,代表寒在體內,會造成腹痛;脈象遲而浮,代表寒在體表,會造成肢體冰冷。
脈象遲澀,代表濕熱凝滯,可能造成咽喉酸痛,或是腹部有腫塊。
脈象遲滑,代表腹部感覺脹大;
脈象遲而且滑,代表腹脹。
只有在季夏(農曆六月)以及左尺脈出現遲脈,就代表是腎經衰敗。
季夏是六月,這時候出現遲脈,代表土氣旺盛,水氣虧虛,必須趕快滋補腎水來救治。如果不是六月,而左尺脈出現遲脈,也是代表土氣剋水氣,必須趕快滋補來救治。
脈象數而有力,代表是熱證,如果和人迎脈相應,代表是風邪燥熱,會心煩。
脈象數而無力,代表會長瘡瘍,而且疼痛或癢感會很頻繁;
一般人如果出現這種脈象,代表快要長瘡、癰疽,小孩子可能會出疹子、痘子。
如果脈象呈現細數而且無力,代表是陰虛火旺,不能輕忽;
如果和氣口脈相應,代表是陰虛陽盛,嚴重的話,左右兩邊的脈象都會細數無力,或是左尺寸脈尤其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