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入門》~ 內集·卷一 (46)
內集·卷一 (46)
1. 附:王叔和觀病生死候歌
欲愈之病目眥黃,(胃氣行也。)眼胞忽陷定知亡。(五臟絕也。)
耳目口鼻黑色起,入口十死七難當。(腎乘胃也。)
面黃目青酒亂頻,邪風在胃衰其身。(木剋土也。)
面黑目白命門敗,困極八日死來侵。(先青後黑,即《素問》回則不轉,神去則死意。)
面色忽然望之青,進之如黑卒難當。(肝腎絕也。)
面赤目白怕喘氣,待過十日定存亡。(火剋金也。)
黃黑白色起入目,更兼口鼻有災殃。(水乘脾也。)
面青目黃午時起,余候須看兩日強。(木剋土也。)
目無精光齒齦黑,(心肝絕也。)面白目黑亦災殃。(肺腎絕也。)
口如魚口不能合,(脾絕。)氣出不返命飛揚。(肝腎先絕。)
肩息直視及唇焦,面腫蒼黑也難逃。妄言錯亂及不語,屍臭無知壽不高。(心絕。)
人中盡滿兼唇青,三日須知命必傾。(木剋土。)
兩頰顴赤心病久,口張直氣命難停。(脾肺絕。)
足趺趾腫膝如斗,十日須知難保守。(脾絕。)
項筋舒展定知殂,(督脈絕。)掌內無紋也不久。(心胞絕。)
唇青體冷及遺尿,(膀胱絕。)背面飲食四日期。(肝絕。)
手足爪甲皆青黑,許過八日定難醫。(肝腎絕。)
脊疼腰重反復難,此是骨絕五日看。體重溺赤時不止,肉絕六日便高判,手足甲青呼罵多,筋絕九日定難過。髮直如麻半日死,(小腸絕。)尋衣語死十知麼。(心絕。)
白話文:
如果病快要好了,眼睛邊緣會泛黃,這表示胃氣正在運行。
如果眼睛的眼瞼突然凹陷,那可以確定病人將不久於世,這是五臟功能衰退的徵兆。
若耳、目、口、鼻周圍出現黑色,且一進口就感到極度的不適,這通常是腎臟對胃部產生了負面影響。
臉色泛黃,眼睛呈現青色,並頻繁飲酒,這表示胃中有邪風,身體狀況正在衰弱,這是由於肝木剋脾土造成的。
臉色變黑,眼睛卻是白色的,代表命門已敗,八天後死亡就會來臨,這和《素問》中的「回則不轉,神去則死」的概念相吻合。
臉色突然變得蒼白,且進一步發展為黑色,這通常表示肝或腎的機能已經耗盡。
臉色紅潤但眼睛卻是白色的,且呼吸困難,十天後將會決定生死,這是由於心火剋肺金造成的。
臉色泛黃,眼睛呈現黑色,加上口鼻部位有異常,這表示脾臟受到了腎臟的影響。
臉色青綠,眼睛卻是黃色的,從中午開始,需密切觀察兩天的病情變化,這也是由肝木剋脾土造成的。
眼睛失去光彩,牙齦變黑,這表示心臟和肝臟的機能已近終結。
臉色慘白,眼睛卻是黑色的,這同樣是災禍的象徵,表示肺臟和腎臟的機能已經耗盡。
嘴巴像魚一樣無法閉合,這表示脾臟的機能已近終結。
呼吸困難,氣息微弱,生命即將消逝,通常這是肝臟和腎臟先一步衰竭的徵兆。
呼吸急促,眼神呆滯,嘴脣乾燥,臉部浮腫,皮膚蒼白,這表示生命難逃厄運。
胡言亂語,或是完全無法說話,身體散發屍臭,意識模糊,壽命將不會長久,這表示心臟的機能已近終結。
鼻子下方的溝紋深陷,加上嘴脣青紫,三天內,必須做好面對死亡的準備。
兩頰泛紅,這表示心臟有長期的問題,若是口部張開,呼吸急促,這表示生命將難以維持,這是由於脾肺功能衰竭造成的。
腳踝、腳趾和膝蓋腫脹,十天內,必須做好面對死亡的準備,這表示脾臟的機能已近終結。
脖子後方的筋肉鬆弛,這表示督脈功能衰竭,生命將不久矣。
手掌上沒有紋路,這表示心包功能衰竭,生命將不久矣。
嘴脣青紫,身體冰冷,並伴有尿失禁,這表示膀胱機能已近終結。
背部和前胸的飲食狀況在四天內無改善,這表示肝臟機能已近終結。
手指和腳趾的指甲都變成了青黑色,八天後,必定難以救治,這表示肝臟和腎臟的機能已近終結。
脊椎和腰部疼痛,翻身困難,五天內,必須做好面對死亡的準備,這表示骨骼機能已近終結。
身體沉重,小便顏色深紅,且無法控制,六天內,必定難以救治,這表示肌肉機能已近終結。
手指和腳趾的指甲青紫,且病人經常大聲喊叫,九天內,必定難以救治,這表示筋絡機能已近終結。
頭髮變得像麻繩般硬直,半天內,病人就會死亡,這表示小腸機能已近終結。
病人不停地拉扯衣服,胡言亂語,十天內,必定會死亡,這表示心臟機能已近終結。
2. 診脈
榮行脈中,衛行脈外。脈者,所以主宰榮衛,而不可須臾失也。從月從永,謂得此可永歲月也。古脈字,從血從䗃,所以使氣血各依分派,而行經絡也。醫家由脈以識經絡虛實。由經絡虛實以定藥之君臣佐使及針灸穴法,是脈乃醫之首務。世俗偏熟《脈訣》,而不知《脈經》,專習單看,而不知總看。
其實上古診法有三:其一各於十二經動脈分為三部,候各臟腑。其二以氣口人迎,決內外病因。其三獨取寸口,以內外分臟腑,以高下定身形,以生克定榮枯,以清濁論究通,故曰獨取寸口,以決五臟六腑之生死吉凶也。茲以《素》、《難》為主,兼採仲景及《脈圖》、《脈經》、《脈訣》、《正傳》、《權輿》而補之。以便初學誦讀。
白話文:
【診脈】
血液在脈管中運行,氣在脈管外流動。脈管是控制血液和氣的重要部分,一刻都不能失去它的功能。'脈'這個字由'月'和'永'組成,象徵著有了它,就能延長壽命。在古代,'脈'字由'血'和'𧾷'(一種蟲)組成,表示它能讓氣血各自按其路徑運行,並通過經絡連接全身。醫生藉由診脈來判斷經絡的虛實情況。再根據經絡的虛實情況來決定藥物的主次配伍以及針灸的穴位,因此診脈是醫生首要的工作。
一般大眾往往只熟悉《脈訣》,卻不瞭解《脈經》,專門學習單一脈象,卻不知道要綜合判斷。
實際上,上古的診脈方法有三種:第一種是在十二經絡的動脈部位,分成三部分來診斷各個臟腑的狀態;第二種是以氣口和人迎的脈象,來判斷體內外的病因;第三種是專門診斷寸口脈象,以此來區分體內外,確定臟腑的位置,根據脈象的高低來判斷身體的健康狀況,根據相生相剋的關係來判斷生命力的旺盛或衰退,根據脈象的清濁來判斷疾病的深淺,所以說專門診斷寸口脈象,就可以判斷五臟六腑的生死吉凶。
現在以《黃帝內經·素問》和《黃帝八十一難經》為基礎,同時參考張仲景的理論,《脈圖》、《脈經》、《脈訣》、《正傳》、《權輿》等書籍,並加以補充,方便初學者閱讀背誦。
3. 寸關尺定位
掌後高骨號為關,傍骨關脈形宛然;次第推排寸關尺,配合天地人三元。
昔岐伯取氣口,象黃鐘作脈法,故氣口之數九分,陽數九也;尺內一寸,陰數十也。手腕高骨為關,從關至魚際得同身之一寸,故名寸部。從關至尺澤得同身之一尺,故名尺部。陽出陰入,以關為界,故名關部。寸應天為上部,關應人為中部,尺應地為下部。一部之中又各有浮中沉三候,三三如九,故曰三部九候。
凡診脈初以中指揣按高骨關位,次下前後二指,人長則疏排其指,人短則密排其指。初輕按消息之,次不輕不重中按消息之,次重按消息之。魚際者。寸上一分,掌骨後際,如魚之頸際然。尺澤者,尺外餘脈,如深澤然。
白話文:
【寸關尺定位】
在手掌後方的高突起骨被稱為「關」,它與骨旁的脈絡形狀十分明顯。我們依序排列「寸」、「關」、「尺」三個部位,這和天地人三元的概念相呼應。
古時岐伯根據氣口的理論,模擬黃鐘來制定脈診的方法,所以氣口的位置定在手部的九分處,因為九是陽數;而尺脈內側的一寸處,是十這個陰數的位置。手腕上的高突起骨即為「關」,從「關」到「魚際」這段距離為身體比例的一寸,因此稱為「寸部」。從「關」到「尺澤」這段距離為身體比例的一尺,因此稱為「尺部」。「關部」則是陽氣出入、陰氣進入的界限。其中,「寸部」對應天空,是上部;「關部」對應人,是中部;「尺部」對應地面,是下部。在每個部位中,又可細分為浮、中、沉三個位置,三乘三共九個位置,因此有「三部九候」的說法。
當進行脈診時,首先使用中指按住「關」部位的高骨,再將食指和無名指分別放在前方和後方,對於手指長的人,手指間的距離可以放寬,手指短的人,則要縮小手指間的距離。先輕輕按壓感受脈搏,接著用不輕不重的力度按壓感受,最後用力按壓感受。所謂「魚際」,是在「寸部」上方約一分處,位於掌骨後端,就像魚頸的邊緣一樣。而「尺澤」,是指在「尺部」之外的脈搏,就像是深水潭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