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入門》~ 內集·卷一 (45)
內集·卷一 (45)
1. 問證
有瘡疥否?,有瘡疥忌發汗,宜兼清熱養血祛風。
素有夢遺白濁否?,有遺濁則為精虛,不敢輕易汗下。
有房室否?,男子犯房則氣血暴虛,雖有外邪,戒用猛劑。或先補而後攻,可也。
膝痠軟否?,暴痠軟則為腳氣,或胃弱。久病則為腎虛。
腳腫痛否?,腫而痛者多風濕,不腫脛枯細而痛者為血虛、為濕熱下注。
腳掌心熱否?,熱則下虛火動。腳跟痛者,亦腎虛有熱。腳指及掌心冷者為寒。
有寒熱否?寒熱有間否?,無間為外感,有間為內傷。午寒夜熱,則為陰虛火動。
飲食喜冷否?,喜冷則為中熱,喜熱則為中寒。
飲食運化否?,能食不能化者,為脾寒胃熱。
飲食多少否?,能飲食者易治,全不食者難治。惟傷寒不食亦無害。
素飲酒及食煎炒否?,酒客多痰熱,煎炒多犯上焦,或流入大腸而為濕熱之症。
有汗否?,外感有汗則為傷風,無汗則為傷寒。雜症自汗則為陽虛。
有盜汗否?,睡中出汗,外感則為半表裡邪,內傷則為陰虛有火。
渾身骨節疼痛否?,外感則為邪居表分,內傷則為氣血不用,身重痛者為挾濕氣。
夜重否?,或晝輕夜重為血病,或夜輕晝重為氣病。
年紀多少?,壯年病多可耐,老人病雜則元氣難當。婦人生產少者,氣血猶盛;生產多,年又多,宜補不宜攻。
病經幾時?,或幾日,或幾旬,或經年。
所處順否?,所處順,則情性和而氣血易調;所處逆,則氣血怫鬱,須於所服藥中,量加開鬱行氣之劑。
曾誤服藥否?,誤藥則氣血亂而經絡雜,急病隨為調解,緩病久病,停一二日後藥之,可也。
婦人經調否?,或參前為血熱,或參後為血虛。或當經行時有外感,經盡則散,不可妄藥,以致有犯血海。
經閉否?,或有潮熱,或有咳泄,或有失血,或有白帶否?能飲食否?能食,則血易調而諸症自除,食減漸瘦者,危。
有癥瘕否?,有腹痛潮熱,而一塊結實者,為癥瘕。
有孕能動否?,腹中有一塊結實能動,而無腹痛潮熱等症者,為有孕。腹虛大脹滿,按之無一塊結實者,為氣病,其經水亦時滲下。
產後有寒熱否?有腹痛否,有汗否?有咳喘否?,寒熱多為外感,腹痛多為瘀血,或食積停滯。有汗單潮為氣血大虛。咳喘為瘀血入肺,難治。
凡初證題目未定,最宜詳審,病者不可諱疾忌醫,醫者必須委曲請問,決無一診而能悉知其病情也。初學宜另抄問法一紙,常出以問病。若題目已定,或外感,或內傷,或雜病,自當遵守古法,不可概施發散劑也。
白話文:
問證
有沒有瘡疥?如果有瘡疥,忌諱發汗,應該同時清熱、養血、祛風。
平時有沒有夢遺、白濁?如果有遺精白濁,就是精氣虛弱,不敢輕易使用發汗的治療方法。
有沒有房事?男子行房事會使氣血驟然虛弱,即使有外邪入侵,也要避免使用猛烈的藥物。或者先補益身體,然後再攻治病邪,也可以。
膝蓋痠軟嗎?突然痠軟是腳氣,或者胃弱。久病則為腎虛。
腳腫痛嗎?腫痛多為風濕,不腫但小腿枯細而疼痛,則是血虛、濕熱下注。
腳掌心發熱嗎?發熱是下焦虛火旺盛。腳跟痛也是腎虛有熱。腳趾和掌心冰冷則是寒症。
有沒有寒熱?寒熱是否間歇?不間歇的是外感,間歇的是內傷。中午寒冷晚上發熱,則是陰虛火旺。
飲食喜歡吃冷的嗎?喜歡吃冷的則為內熱,喜歡吃熱的則為內寒。
飲食消化嗎?能吃不能消化,是脾寒胃熱。
飲食多少?能吃易治,完全不吃難治。只有傷寒不吃也沒有害處。
平時喝酒和吃煎炒的食物嗎?嗜酒的人多痰熱,吃煎炒的食物多犯上焦,或者流入大腸而導致濕熱症。
有沒有汗?外感有汗是傷風,無汗是傷寒。各種雜病自汗是陽虛。
有沒有盜汗?睡覺時出汗,外感是半表半裡邪氣,內傷是陰虛有火。
全身骨節疼痛嗎?外感是邪氣停留在肌表,內傷是氣血運行不暢,身體沉重疼痛是夾雜濕邪。
晚上症狀重嗎?白天輕晚上重是血病,晚上輕白天重是氣病。
年齡多大?壯年疾病多能承受,老年人疾病雜亂,元氣難以承受。婦女生產少的,氣血還旺盛;生產多,年齡又大,應該補益而不宜攻邪。
生病多久了?幾天、幾旬,還是幾年。
環境適宜嗎?環境適宜,則心情平和,氣血容易調和;環境惡劣,則氣血鬱滯,需要在服用的藥物中,酌情增加疏肝理氣的藥物。
曾經誤服藥物嗎?誤服藥物,則氣血紊亂,經絡阻塞,急病應當馬上調治,慢性病久病,應當停藥一兩天後再用藥。
婦女月經是否正常?月經來潮前有症狀是血熱,月經來潮後有症狀是血虛。或者月經期間外感,月經結束則自愈,不可亂用藥物,以免傷及胞宮。
月經閉止嗎?有沒有潮熱、咳嗽洩瀉、失血、白帶?能吃東西嗎?能吃,則血容易調和,各種症狀自然消除,食慾減退逐漸消瘦,則很危險。
有沒有癥瘕?腹部疼痛、潮熱,而且有一塊堅硬的腫塊,是癥瘕。
懷孕能感覺胎動嗎?腹部有一塊堅硬的腫塊能動,而沒有腹痛、潮熱等症狀,是懷孕。腹部虛弱膨脹,按壓沒有堅硬的腫塊,是氣病,經水也會時時滲出。
產後有沒有寒熱?有沒有腹痛?有沒有汗?有沒有咳嗽氣喘?寒熱多是外感,腹痛多是瘀血,或者食積停滯。單純出汗是氣血大虛。咳嗽氣喘是瘀血入肺,難治。
凡是初診,病症尚未確定,最應該仔細詢問,病人不可隱瞞病情忌諱就醫,醫生必須詳細詢問,不可能一次診斷就能完全了解病情。初學者應該另外抄寫一份詢問方法,經常拿來詢問病人。如果病症已經確定,或者外感、內傷、或者雜病,就應該遵守古法,不可一概使用發散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