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入門》~ 卷首 (9)
卷首 (9)
1. 保養說
或問:保養、修養何以異?曰:無大異也。但修養涉於方外玄遠,而非恆言恆道,保養不外日用食息,而為人所易知易行。然則修養非歟?曰:據方書神農起醫藥之方,黃帝創導引之術,後世傳之失其真耳。《素問》曰: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故能盡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此保養之正宗也。蓋有節有常而不窮,則氣血從軌,而無俟於搬運之煩,如今之動工也。
(內動運任、督者,久則生癰;運脾土者,久則腹脹;運丹田者,久則尿血;運頂門者,久則腦泄,內動固不然矣。至於六字氣雖能發散外邪,而中虛有汗者忌;八段錦雖能流動氣血,而中虛有火者忌。惟《醫林集要》所載古導引法,間有一二明顯可行者,附錄於後,究而言之,亦不過吾儒舞蹈意也。)精神內守,則身心凝定,而無俟於制伏之強,如今之靜工也。
白話文:
有人問:保養和修養有什麼不同?
回答:其實沒有太大的差別。只是修養涉及到道家玄妙的境界,不屬於日常的言行之道,而保養則著重在日常的飲食起居,容易理解和實踐。
那修養就不是重要的了嗎?
回答:根據古籍記載,神農氏創立了醫藥,黃帝創立了導引術,後世傳承中失掉了真諦。 《素問》說:飲食有節制,起居有規律,不做過度的勞作,精神內守,疾病哪裡會來呢? 所以能夠活到天命,活到一百歲才離開,這就是保養的正道。 因為有節制有規律,就不會過度消耗,氣血就會自然運行,不需要刻意去搬運,就像現在的動工一樣。
(內在氣血運行任脈、督脈,時間久了就會生瘡;運行脾土,時間久了就會腹脹;運行丹田,時間久了就會尿血;運行頭頂,時間久了就會腦漏,內在氣血運行錯誤確實不可取。 至於六字氣功雖然可以發散外邪,但是內虛有汗的人忌諱;八段錦雖然可以流動氣血,但是內虛有火的人忌諱。 只有《醫林集要》記載的古導引法,其中一兩個比較明顯可行的,我附錄在後面,仔細說來,也不過就是儒家舞蹈的意境。)
精神內守,則身心安定,不需要刻意去控制,就像現在的靜功一樣。
(丹書硃砂鉛汞龍虎等說,俱是借喻身心,惟心息相依之說,最為直截明顯。心主乎息,息依乎心,心息相依,則精氣神滿而病卻矣。)盡天年,度百歲乃去,則自古有生必有死,惟不自速其死耳。
烏有如今之所謂飛昇超脫住世之說耶?或曰:保養既若是之易且顯,何今之夭者多而壽者少耶?曰:飲食起居動作之間,安能一一由心所主,而無所詿誤哉?香醪美味陳於前,雖病所忌也而弗顧;情況意興動於中,雖病且危也而難遏;貪名竟利之心急,過於勞傷而不覺。此古今之壽相遠者,非氣稟之異也,實今人之不如古人重其身耳。
白話文:
古人說丹書、鉛汞、龍虎,其實都是比喻身心,其中「心息相依」的說法最直接明瞭。心主導呼吸,呼吸依賴於心,心與呼吸彼此相依,精氣神就會充盈,疾病自然遠離。人終究要歸於塵土,但只要好好保養身體,就能活到一百歲才離開。古往今來,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只是不應該自己加速死亡的到來。
至於現在有人說飛昇超脫、住世長存,這都是虛無縹緲的說法。有人可能會問:保養身體這麼容易,為什麼現在夭折的人多,長壽的人少呢?其實,日常生活中的飲食起居、行為舉止,不可能每一件事都由心支配,難免會有疏忽。例如,面對香甜美味的食物,即使明知對身體有害,也難以克制;內心充滿慾望,即使身體已處於危險狀態,也很難忍住;為了名利追逐,過度勞累而不自知。因此,古今之人壽命差距這麼大,並非天賦異稟,而是現代人不如古代人重視自身健康。
曰:吾知精神內守,而後飲食起居得其宜,則今之內動外動,皆不足取,而靜工收斂精神,不亦得其正乎?曰:若不識盡天年,度百歲乃去,機括雖終日閉目,只是一團私意,靜亦動也。若識透天年百歲之有分限節度,則事事循理,自然不貪、不躁、不妄,斯可以卻未病而盡天年矣。
蓋主於氣,則死生念重,而昏昧錯雜,愈求靜而不靜;主於理,則人慾消亡,而心清神悅,不求靜而自靜。此俗之所謂靜,恐亦異乎古之所謂靜也。曰:若然,則吾儒一敬盡之矣。曰:聖學至大,非某能知。但黃帝亦古聖人也,今不信古對名言,而信盲人詭異邪說,甚則喪家殞身,見亦謬哉!此吾所以只言保養也。
白話文:
他說:「我知道精神要內守,然後飲食起居才能合宜。現在的內動外動,都不值得追求,靜心收斂精神,不正是正確的做法嗎?」
他說:「如果你不懂得天年有限,認為可以活到百歲才離開,即使整天閉目養神,也只是一團私心,靜也是動。如果你明白天年百歲是有分限節度的,那麼做事就會遵循道理,自然不會貪婪、躁急、妄為,這樣就能夠預防疾病,活到天年。」
想要靜心,應該從根本上明白道理,而不是單純地追求表面上的靜。如果只注重氣息,就會執著於生死的念頭,心神昏沉,越是想要靜心就越靜不下來。如果注重道理,人慾就會消亡,心清神悅,自然就會靜下來。世間所說的靜,恐怕跟古人所說的靜,是截然不同的。
他說:「如果真是這樣,那麼我們儒家學說,就只需要盡心敬禮了。」
他說:「聖賢的學問博大精深,不是我所能完全理解。但是黃帝也是古代聖人,現在不相信古人的名言,卻相信盲人荒謬邪惡的說法,甚至因此家破人亡,實在是太荒謬了!這就是我為什麼只談養生之道的原因。」
曰:保養可勿藥乎?曰:避風寒以保其皮膚六腑,則麻黃、桂枝、理中、四逆之劑,不必服矣;節勞逸以保其筋骨五臟,則補中益氣、劫勞、健步之劑,不必服矣;戒色欲以養精,正思慮以養神,則滋陰降火、養榮、凝神等湯,又何用哉?薄滋味以養血,寡言語以養氣,則四物、四君、十全、三和等湯,又何用哉?要之血由氣生,氣由神全,神乎心乎!養心,莫善於寡欲,吾聞是語矣。
竊有志而未能,敢述之以告我疲癃殘疾,而不知學者,相與共守乎禁戒,以重此身為萬物之本。
白話文:
有人問:要保持健康,真的可以完全不用藥嗎?
當然可以!避免風寒,保護好皮膚和內臟,就不需要麻黃、桂枝、理中、四逆等藥物了。適當勞逸,保護好筋骨和五臟,就不需要補中益氣、劫勞、健步等藥物了。戒除性慾以滋養精氣,保持心神平靜以滋養精神,就不需要滋陰降火、養榮、凝神等湯藥了。飲食清淡以滋養血液,少說話以滋養氣血,就不需要四物、四君、十全、三和等湯藥了。
總之,血液由氣血滋生,氣血由精神滋養,而精神依靠心神。要養護心神,最好的方法就是減少慾望。我聽過這句話,深以為然。
我雖然還有許多不足,但仍想將這些話寫下來,告訴那些疲憊、虛弱、殘疾,卻不了解養生之道的人。希望大家共同遵守這些戒律,以珍重自己的身體,因為身體是萬物之本。
2. 附:導引法
保養中一事也。蓋人之精神極欲靜,氣血極欲動,但後世方士,亦以此惑人為仙術,所以王褒頌曰:何必偃仰屈伸如彭祖,吹噓呼吸如喬松,眇然絕俗離世哉!認真只是舞蹈以養血脈意,其法雖粗,有益閉關守病之士。蓋終日屹屹端坐,最是生病,人徒知久立、久行之傷人,而不知久臥、久坐之尤傷人也。
故錄一二最要者,以備養生者擇焉。詳《醫林集要》及古導引書。
虛損,導引為虛損氣血不周而設也。有火者,開目;無火者,閉目。無汗者,閉氣至極;有汗者,不必閉氣。欲氣上行以治耳目口齒之病,則屈身為之;欲氣下行以通大、小二便及健足脛,則偃身為之;欲氣達於四肢,側身為之。欲引頭病者,仰頭;欲引腰腳病者,仰足十指;欲引胸中病者,挽足十指;欲引臂病者,挽臂;欲去腹中寒熱、積聚諸痛,及中寒身熱,皆閉氣滿腹,偃臥亦可為之。但病在頭中胸中者,枕高七寸;病在心下者,枕高四寸;病在臍下者,去枕。
白話文:
保養之道,重在調和
保養身體,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人體的精神最渴望安靜,氣血則需要不停地運行。然而,後世的方士們卻用這一點來迷惑人,將其包裝成仙術。就像王褒所說:「何必像彭祖一樣,整天躺臥屈伸,像喬松一樣,吹噓呼吸,以求得超凡脫俗,遠離塵世呢?」
其實,真正的養生之道,只是通過舞蹈來養護血脈,調和心意。雖然方法簡單粗糙,卻對長期閉門不出、疾病纏身的人很有益處。因為終日坐立不動,最容易生病,人們只知道久站、久走會傷身,卻不知道久臥、久坐更傷身體。
因此,我特地記錄下一些最主要的養生方法,供大家參考選擇。詳細內容可以參考《醫林集要》以及古代導引書籍。
針對虛損
導引是為了治療虛損所致的氣血運行不暢而設立的。
- 有內熱的人,可以睜開眼睛練習;沒有內熱的人,可以閉上眼睛練習。
- 不出汗的人,要閉氣到極限;出汗的人,則不必閉氣。
- 想要讓氣向上運行,治療耳目口齒方面的疾病,就需要彎下腰來練習;
- 想要讓氣向下運行,通暢大小便,並強健足脛,就需要仰臥著練習;
- 想要讓氣運行到四肢,就需要側身練習。
- 想要緩解頭部疾病,就需要抬頭練習;
- 想要緩解腰腳疾病,就需要仰起腳,並伸出十個腳趾練習;
- 想要緩解胸部疾病,就需要挽住腳趾練習;
- 想要緩解手臂疾病,就需要挽住手臂練習;
- 想要消除腹部寒熱、積聚疼痛,以及因寒氣入體而引起的全身發熱,都可以在閉氣狀態下,滿腹用力,仰臥著練習。
但需要注意的是:
- 如果疾病在頭部或胸部,枕頭高度要七寸;
- 如果疾病在心窩以下,枕頭高度要四寸;
- 如果疾病在肚臍以下,就不要枕枕頭。
開關法,先以左手胛骨並肩,向前圓轉九數;次以右手胛骨並肩,向前圓轉九次;復以左右胛骨並左右肩,向前圓轉九次。加至一九、三九亦好。但要從容和緩為之,或先緩後急,亦可為之。此法疏通膏肓,降心胞絡火,與張紫丘治瘵開關藥方意同,善治少勞背痛胸緊。
起脾法,先靜坐存中氣,後挺身以兩手相叉,極力扒左、扒右各七次。扒左則頭向右,扒右則頭向左,如此者三五次。靜坐良久,善和脾胃,進飲食,兼治臂腰拘攣,與開關法相續行之亦可。
開鬱法,其法以兩手旋舞向前、向後,兩足作白鷺行步狀,不拘數;良久復以左手搭右肩,足搭左膝腕委中而行;右手搭左肩,左足搭右膝腕委中而行;良久復以左手前泊腹,右足搭膝蓋而行;右手向後泊腰,左足搭右膝蓋而行;良久以兩手極力托天,兩足極力踏地,復以兩手向後向下,兩足十指挽起,仰面偃腹,使氣下行;良久蹲倒,以兩手極力攀起腳後跟,足十指點起,極力低頭至膝下;良久立起,以兩手相交,掩兩臂於胸前胛上,極力搖動數次。善治名利不遂,鬱氣為病,心腹脹滿,夜睡不寧等症,無病者亦可行之。如外感風寒,須行至汗出為度。此法此之華氏五禽戲法,更易簡正大可行。
白話文:
開關法先以左手肩胛骨貼近肩膀,向前圓轉九次,接著以右手肩胛骨貼近肩膀,向前圓轉九次,再以左右肩胛骨貼近左右肩膀,向前圓轉九次。可以加至一九、三九次,但動作要從容和緩,也可以先緩慢後快速。此法可以疏通膏肓,降心胞絡火,與張紫丘治瘵開關藥方意同,擅長治療少勞背痛、胸悶。
起脾法先靜坐集中中氣,然後挺直身體,兩手相叉,用力向左、向右各扒七次。扒左則頭向右,扒右則頭向左,重複三五次。靜坐片刻,善於和脾胃,有助於進食,同時治療臂腰拘攣,可以與開關法相續進行。
開鬱法以兩手旋轉向前、向後,兩足做出白鷺行步的姿勢,不拘次數。片刻後,以左手搭右肩,左足搭右膝腕委中而行;右手搭左肩,右足搭左膝腕委中而行。再過一段時間,以左手前泊腹部,右足搭膝蓋而行;右手向後泊腰,左足搭右膝蓋而行。接著,兩手用力托天,兩足用力踏地,再以兩手向後向下,兩足十指挽起,仰面偃腹,使氣下行。過一陣子蹲倒,以兩手用力攀起腳後跟,足十指點起,用力低頭至膝下。最後站立起來,兩手相交,掩兩臂於胸前胛上,用力搖動幾次。此法擅長治療名利不遂、鬱氣為病、心腹脹滿、夜睡不寧等症,無病者亦可行之。如外感風寒,須行至汗出為度。此法與華氏五禽戲法類似,更簡單易行,且正大光明。
治腰痛,屈伸導法,正東坐,收手抱心,一人前躡其兩膝,一人後捧其頭,徐牽令偃臥,三倒三起,久久效。
治積聚,一切痰飲瘀血,結為積塊痞氣,靜坐閉息滿腹,外摩積聚所在,徐徐放氣,久久自消。
治遺精泄瀉,以手兜托外腎,一手摩擦臍輪,左右輪換,久久擦之。不惟可以止精愈瀉,且可暖中寒,補下元,退虛潮。無是病者,每早臨起,亦可行之,更擦腎俞、胸前、脅下、中脘、湧泉,但有心窩忌擦。
治痰壅,其法以兩手向後,合手拓腰向上,急勢振搖臂肘,來去七數,兩手不移,直上向下,盡勢來去二七,治心肺痰氣壅悶。
白話文:
治腰痛,要讓病人坐正東方,雙手抱心,一人在前輕輕壓住病人雙膝,另一人在後扶住病人頭部,慢慢拉引使病人躺下,反覆躺下起身三次,持續一段時間,就能見效。
治積聚,包括一切痰飲瘀血,結結成塊造成痞氣,患者靜坐閉氣,腹部鼓脹,可在積聚所在部位外摩,慢慢放氣,持續一段時間,就能自然消散。
治遺精泄瀉,可用手托住外腎,另一手摩擦臍輪,左右交替,持續摩擦。不僅能止精愈瀉,還能溫暖中寒,補益下元,退去虛潮。即使沒有這些毛病,每天早晨起床前也可以這樣做,還可以順帶擦拭腎俞、胸前、脅下、中脘、湧泉,但心窩部位禁止擦拭。
治痰壅,方法是用雙手向後合攏,手掌貼住腰部向上伸展,迅速搖動胳膊肘,來回七次,雙手不移動,直上直下,盡力來回七次,可治心肺痰氣壅塞悶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