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梃

《醫學入門》~ 卷首 (10)

回本書目錄

卷首 (10)

1. 運氣

張子和云:不誦十二經絡,開口動手便錯;不通五運六氣,檢盡方書何濟?經絡明,認得標;運氣明,認得本。求得標,只取本,治千人,無一損。茲纂《素問》、《靈樞》及《紺珠經》等書,以便初學識其概耳。

白話文:

張子和曾經說過:不懂十二經絡,開口說話或行動就可能會出錯;若不通曉五運六氣,即便翻遍所有藥方書籍又有什麼用處呢?瞭解了經絡,就能辨別病症的主要症狀;掌握了運氣理論,則能抓住病因的核心。找到了主要症狀,只需對症下藥,這樣治療一千人,無一人會受到傷害。現編纂《素問》、《靈樞》以及《紺珠經》等書籍,目的是為了讓初學者能夠對這些知識有個大致的認識。

2. 運氣總論

太極肇分而有陰陽。夫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綱紀,謂生長、化成、收藏之綱紀也;父母,謂萬物形之先也;本始,謂生殺皆因而有之也。夫有形稟氣而不為五運陰陽之所攝者,未之有也。所以造化不極,能為萬物先化之元始者,何也?以其是神明之育故也。合散不測,生化無窮,非神明無能也。

故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陰陽不測謂之神。然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水寒火熱。)金木者,生成之始終也;(金殺木生。)陰陽五行,流為十干五化之運。寒、暑、燥、濕、風、火之氣,周流天地間而為萬物之原。人則稟其精而囿於兩間,所以具五臟六腑,以應五運六氣之數也。

白話文:

太極肇分而有陰陽,天地之道,萬物之綱紀

太極最初分化,就有了陰陽。陰陽是天地運行的法則,是萬物綱紀,是變化之源,是生殺的本始,是神明的居所。

綱紀,指的是生長、化成、收藏的規律;父母,指的是萬物形體的起源;本始,指的是生與殺都源於陰陽。凡是有形之物,都受五運陰陽的制約,沒有例外。所以天地造化,能夠為萬物先化開闢道路,其原因為何?因為它是神明孕育的結果。天地間的合散無常,生化無窮,非神明的力量不能為之。

因此,事物生長稱為化,事物發展到極致稱為變,陰陽變化無常稱為神。天地是萬物上下之分,左右是陰陽運行的方向,水火是陰陽的象徵(水性寒,火性熱),金木是生成循環的起始與終結(金克木,木生火)。陰陽五行,演變為十天干五地支的運轉。寒、暑、燥、濕、風、火等氣,周流天地之間,成為萬物之本。人體則稟受天地精氣,居於天地之間,因此具有五臟六腑,以應對五運六氣的變化規律。

五運者,金、木、水、火、土也。

木言陽氣觸地而生,火言毀然盛而變化萬物,金言陰氣禁止萬物而揪斂,水言潤養萬物,土言含吐萬物,將生者出,將死者歸。

六氣者,風、火、暑、濕、燥、寒也。

六氣皆有一化也。木化風,主於春,陽氣鼓舞,為天號令;君火化熱,主於春末夏初,行暄淑之令而不行炎;暑,君德也,相火化暑,主於夏,炎暑大行;金化清燥,清涼乃行,金為丙婦,帶火之氣,故燥也。水化寒,嚴凜乃行;土化濕,與土潤溽,暑濕化行也。蓋濕則土生,干則土死,泉出於地中,濕化信矣。

聖人仰觀五天云色。

黅天之氣,經於中央,臨甲己之位,立為土運;素天之氣,經於西方,臨乙庚之位,立為金運;玄天之氣,經於北方,臨丙辛之位,立為水運;蒼天之氣,經於東方,臨丁壬之位,立為木運;丹天之氣,經於南方,臨戊癸之位,立為火運。此五氣之色,上經二十八宿,下應十二分位。

白話文:

五運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

木代表陽氣觸碰大地而生長,火代表旺盛的陽氣變化萬物,金代表陰氣收斂萬物,水代表滋養萬物,土代表孕育萬物,讓生者誕生,讓死者歸於塵土。

六氣指的是風、火、暑、濕、燥、寒六種氣候。

六種氣候都有其相應的變化。木氣化為風,主宰春天,陽氣活躍,是天地的命令;火氣化為熱,主宰春季末期和夏季初期,帶來溫和的氣候,但沒有炎熱;暑氣是君王的德行,火氣化為暑氣,主宰夏季,炎熱盛行;金氣化為清燥,帶來涼爽乾燥的氣候,金氣帶有火氣,所以乾燥;水氣化為寒,帶來嚴寒的氣候;土氣化為濕,與土的滋潤結合,帶來濕熱的氣候。因為濕氣滋養土,乾燥則使土枯死,泉水從地底湧出,濕氣的變化可信。

聖人仰望天上的雲彩,觀察五種顏色。

黑色天上的氣息,運行於中央,位於甲己的位置,代表土運;白色天上的氣息,運行於西方,位於乙庚的位置,代表金運;黑色天上的氣息,運行於北方,位於丙辛的位置,代表水運;青色天上的氣息,運行於東方,位於丁壬的位置,代表木運;紅色天上的氣息,運行於南方,位於戊癸的位置,代表火運。這五種氣息的顏色,上應二十八宿,下應十二分位。

所以古人占天望氣則知氣之災疫應在於何方,瞭然預知之矣。凡占當於正月初一日,若太過之紀寅初看,不及之紀寅末看,平治之紀寅正看。如蒼氣為風,凡為熱,黅為濕,素為燥,黑為寒。其氣之色有兼見者,又當分其微甚而推之。

天干取運,地支取氣。天干有十,配合則為五運;地支十二,對衝則為六氣。所以然者。天有陰陽,地亦有陰陽。

天有陰故能降,地有陽故能升。

天以陽生陰長,地以陽殺陰藏。

生長者,天之道;藏殺者,地之道。天陽主生,故以陽生陰客長;地陰主殺,故以陽殺陰藏。

陽中有陰,陰中有陽。人在氣交之中,身半以上,天之分也,天氣主之;身半以下,地之分也,地氣主之。其生五,其氣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則為九,九九制會,故生九竅,九臟而應之也。天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骨節。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思憂恐。

白話文:

古人觀察天象和氣候變化,就能預測瘟疫災禍的發生位置,準確地提前知道。占卜時應以正月初一日為準,如果天氣過於炎熱,就看寅時初,如果天氣過於寒冷,就看寅時末,如果天氣適宜,就看寅時正。天氣的顏色代表不同的氣候,例如蒼色代表風,紅色代表熱,黑色代表濕,白色代表燥,黑色代表寒。如果天氣顏色出現多種混合的情況,就需要根據其濃淡程度來判斷。

天干代表運勢,地支代表氣候。天干有十個,搭配起來形成五運;地支有十二個,互相對沖形成六氣。這是因為天有陰陽,地也有陰陽。

天有陰氣,所以能下降;地有陽氣,所以能上升。

天以陽氣滋養陰氣,讓陰氣生長;地以陽氣消滅陰氣,讓陰氣隱藏。

生長是天的法則,隱藏消滅是地的法則。天以陽氣為主導,所以陽氣滋養陰氣,讓陰氣生長;地以陰氣為主導,所以陽氣消滅陰氣,讓陰氣隱藏。

陽氣中包含陰氣,陰氣中包含陽氣。人處於天地交匯之處,身體上半部分屬天,受天氣影響;身體下半部分屬地,受地氣影響。人體有五臟,對應三氣。三氣合起來形成天,三氣合起來形成地,三氣合起來形成人。三三相加為九,九九相乘為八十一,所以人有九竅,九臟,與天地相應。天有三百六十五天,人有三百六十五節骨。天有五行,對應五位,產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臟,化生五氣,產生喜怒思憂恐。

在天為玄,玄生神;在人為道,道生智;在地為化,化生五味。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人為怒;神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人為喜;神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人為思;神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人為憂;神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人為恐。寒暑五氣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則邪,當其位,陰陽之神不可得而見也。

支幹之跡可得而求之也。

天地陰陽,以象不以數,惟推憑支幹則可測焉。

天氣始於甲,地氣始於子,天地相合則為甲子。故甲子者,干支之始也。天氣終於癸,地氣終於亥,天地相合則為癸亥。故癸亥者,干支之末也。陰陽相間,剛柔相須。是以甲子之後,乙丑繼之;壬戌之後,癸亥繼之。三十年為一紀,六十年為一周。有主運焉,有客運焉;有主氣焉,有客氣焉。主運主氣,萬載而不易;客運客氣,每歲而迭遷。

白話文:

天上的玄妙生出神明,人世間的道理生出智慧,地上的變化生出五味。神明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人則為怒;神明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人則為喜;神明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人則為思;神明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人則為憂;神明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人則為恐。寒暑五氣交替出現,各有先後,不在其位就會成為邪氣,在適當的位置,陰陽之神就無法直接觀察。

支幹的跡象是可以追尋的。

天地陰陽,以象徵而不以數字,只有依靠推算支幹才能測度。

天氣從甲開始,地氣從子開始,天地相合就成為甲子。所以甲子是干支的開始。天氣以癸結束,地氣以亥結束,天地相合就成為癸亥。所以癸亥是干支的結束。陰陽交替,剛柔相輔相成。因此甲子之後,乙丑緊隨其後;壬戌之後,癸亥緊隨其後。三十年為一紀,六十年為一周。有主運和客運;有主氣和客氣。主運主氣,萬年不變;客運客氣,每年都輪替。

自天干、兄弟、次序言之;甲乙,東方木也;甲者,草木始甲而出;乙者,陽尚屈乙。

丙丁,南方火也;丙乃萬物炳然著見而強。丁適陽強與陰氣相丁。

戊己,中央土也;戊,陽土也。萬物生而出之,萬物伐而入之。己,陰土也,無所為而得己。者也。

庚辛,西方金也;庚乃陽更而續,辛乃陽極於此而更辛也。

壬癸,北方水也。壬乃陽氣生之,在壬而為胎,與子同意;癸乃萬物閉藏,懷孕於其下,揆然萌芽,天之道也。

故木為初之運,火為第二運,土為第三運,金為第四運,水為第五運,此主運也。

詩曰:大寒木運始行初,清明前三火運居,芒種後三土運是,立秋後六金運推,立冬後九水運伏,周而復始萬年如。或問:木火土金水,天道左旋,自然之序也。然君火生土,土復能生相火,火復生金,其義何在?蓋相火非土不成,未見虛空能聚火。金在礦非火不能煅出,所以河圖火七居西,金九居南,互顯其成能也;認真五行六氣,總一氣也。故木焚則為火,絞則為水;金石擊則為火,熔則為水。

白話文:

從天干、五行兄弟、次序來說,甲乙屬東方木。甲,草木剛開始發芽而出;乙,陽氣還未完全伸展。丙丁屬南方火。丙,萬物顯現而強盛;丁,陽氣強盛,與陰氣相互交替。戊己屬中央土。戊,陽土,萬物生長而出,也歸於它;己,陰土,不需作為什麼,就已具備了它應有的特質。庚辛屬西方金。庚,陽氣轉變而延續;辛,陽氣達到極點而轉變。壬癸屬北方水。壬,陽氣開始生長,處於壬位如同胎兒,與子位相同;癸,萬物閉藏,懷孕於其下,慢慢萌芽,這是天道的規律。

因此,木為第一運,火為第二運,土為第三運,金為第四運,水為第五運,這些是主要的運勢。

詩歌說:「大寒時木運開始運行,清明之前是火運,芒種之後是土運,立秋之後是金運,立冬之後是水運,循環往復,永恆不變。」有人問:木火土金水,天道左旋,這是自然的秩序。但為何火生土,土又能生火,火又生金,這道理是什麼呢?因為火需要土才能存在,沒有虛空無法聚集火。金在礦石中,需要火才能冶煉出來。因此,河圖中火七位居西,金九位居南,互相顯現各自的生成作用。仔細研究五行六氣,其實是一氣。所以木焚燒就變成火,絞榨就變成水;金石撞擊就會變成火,熔化就變成水。

洲澶之內,江河競注,大海之中,火光常起,皆情之本有也,又何疑土中火,火中金乎?

自其夫婦配合言之,甲與己合而化土,乙與庚合而化金,丙與辛合而化水,丁與壬合而化木,戊與癸合而化火。故甲己之歲,土運統之;乙庚之歲,金運統之;丙辛之歲,水運統之;丁壬之歲,木運統之;戊癸之歲,火運統之,此客運也。

詩曰:甲己化土乙庚金,丁壬木位盡成林,丙辛便是長流水,戊癸離宮號曰心。甲己之歲,正月建丙寅,丙火生土,故為土運;乙庚之歲,正月建戊寅,戊土生金,故為金運;丙辛之歲,正月建庚寅,庚金生水,故為水運;丁壬之歲,正月建壬寅,壬不生木,故為木運;戊癸之歲,正月建甲寅,甲木生火,故為火運。

白話文:

地球上,江河奔流入海,海洋中常有火焰升騰,這些都是自然現象,並無奇特之處。何必疑惑土中藏火,火中藏金呢?

從五行相生相剋的角度來看,甲與己相合化土,乙與庚相合化金,丙與辛相合化水,丁與壬相合化木,戊與癸相合化火。因此,甲己年為土運主宰,乙庚年為金運主宰,丙辛年為水運主宰,丁壬年為木運主宰,戊癸年為火運主宰。這就是客運的運作規律。

古詩云:「甲己化土乙庚金,丁壬木位盡成林,丙辛便是長流水,戊癸離宮號曰心。」甲己年,正月建丙寅,丙火生土,故為土運;乙庚年,正月建戊寅,戊土生金,故為金運;丙辛年,正月建庚寅,庚金生水,故為水運;丁壬年,正月建壬寅,壬不生木,故為木運;戊癸年,正月建甲寅,甲木生火,故為火運。

假如甲己年,甲為土運,初之運即土也;土生金,二之運即金也;金生水,三之運即水也;水生木,四之運即木也;木生火,五之運即火也。每一運各主七十二日零五刻,此天干在上為陽,所以主乎運也。

又以地支循環次序言之:寅卯,屬春木也;寅者,演也。正月陽上陰下,律管飛灰以候之,可以述事之始也。卯者,茂也。二月陽氣盛而孳茂也。

巳午,屬夏火也;巳者,起也。四月正陽無陰,物畢盡而起。午者,長也。五月陽尚未屈,陰始生而為主,物皆長大矣。

辰戌丑未,屬四季土也;辰者,震也,三月陽已過半,萬物盡震而長;戌者,滅也,九月萬物皆衰滅矣;醜者,紐也,陰尚執而紐之,十二月始終之際也;未者,味也,六月物成而有味也。

白話文:

如果遇到甲己年,甲代表土運,第一個運勢就是土;土生金,第二個運勢就是金;金生水,第三個運勢就是水;水生木,第四個運勢就是木;木生火,第五個運勢就是火。每個運勢都掌管七十二天零五刻,因為天干在上面屬於陽,所以掌管運勢。

再以地支的循環順序來說:寅卯屬春木;寅,代表開始,正月陽氣上升陰氣下降,律管飛灰可以作為判斷天氣變化的依據,代表著事情的開始;卯,代表茂盛,二月陽氣旺盛,萬物繁茂。

巳午屬夏火;巳,代表開始,四月陽氣最盛,沒有陰氣,萬物都開始生長;午,代表長大,五月陽氣尚未衰弱,陰氣開始出現,萬物都長大了。

辰戌丑未屬四季土;辰,代表震動,三月陽氣已經過半,萬物都震動著生長;戌,代表滅亡,九月萬物都衰敗滅亡;丑,代表紐結,陰氣仍然強勢,十二月是開始和結束的交界點;未,代表成熟,六月萬物成熟,有了味道。

申酉,屬秋金也;申者,身也,七月物體皆成也。酉者,緧也,八月萬物皆緧縮收斂。

亥子,屬冬水也。亥者,劾也。十月陰氣劾殺萬物,此地之道也。子者,北方寒水陰位,一陽肇生之始,故陰極則陽生,壬而為胎,十一月辰也。

故風為初之氣,火為二之氣,暑為三之氣,濕為四之氣,燥為五之氣,寒為終之氣,此主氣也。

詩曰:大寒厥陰氣之初;春分君火二之隅,小滿少陽分三氣,大暑太陰四相呼,秋分陽明五位是,小雪太陽六之餘。

自其對衝定位言之,子對午而為少陰君火,醜對未而為太陰濕土,寅對申而為少陽相火,卯對酉而為陽明燥金,辰對戌而為太陽寒水,巳對亥而為厥陰風木。

白話文:

申酉,屬於秋季的金氣。申,代表身體,七月時萬物都已成熟。酉,代表收斂,八月時萬物都收縮、收斂。

亥子,屬於冬季的水氣。亥,代表劾殺,十月陰氣劾殺萬物,這是這段時間的特性。子,代表北方的寒水陰位,也是一陽初生的開始,因此陰極則陽生,壬水為胎,十一月就是這個時間。

所以,風是初氣,火是第二個氣,暑是第三個氣,濕是第四個氣,燥是第五個氣,寒是最後的氣,這些是主要氣候。

詩經說:「大寒是厥陰風木氣的開始;春分是君火氣的第二個方位,小滿是少陽相火氣的第三個方位,大暑是太陰濕土氣的第四個方位,秋分是陽明燥金氣的第五個方位,小雪是太陽寒水氣的第六個方位。」

從它們的對應位置來看,子對應午,是少陰君火;丑對應未,是太陰濕土;寅對應申,是少陽相火;卯對應酉,是陽明燥金;辰對應戌,是太陽寒水;巳對應亥,是厥陰風木。

君火司午,火本熱,而其氣當午位,陰生之初,故標寒而屬少陰也;水居北方子位,水本寒,而其氣當陽生之初,故標熱而屬太陽也;土應夏未之位,未乃午之次,故曰太陰,相火司於寅,寅乃醜之次,故曰少陽;木居東方震,在人主於肝,處鬲下陰位,木必待陰而後生,故屬厥陰;金居西方兌,在人主於肺,居鬲上陽位,金必待陽而後發,故屬陽明也。

故子午之歲,君火主之;丑未之歲,濕土主之;寅申之歲,相火主之;卯酉之歲,燥金主之;辰戌之歲,寒水主之;巳亥之歲,風木主之,此客氣也。

詩曰:子午少陰君火天,陽明燥金應在泉,丑未太陰濕土上,太陽寒水雨連綿,寅申少陽相火旺,厥陰風木地中聯,卯酉卻與子午反,辰戌巳亥到皆然。如卯酉年司天,即子午年在泉;卯酉年在泉,即子午年司天。辰戌年與丑未年倒,巳亥年與寅申年倒。

白話文:

人體的君火掌管著正午時分,火性本就炎熱,而且它的氣息屬於正午的位置,陰氣開始生成的時候,所以表現出寒冷的特性,屬於少陰。水位居北方子位,水性本就寒冷,而且它的氣息屬於陽氣剛開始生髮的時候,所以表現出炎熱的特性,屬於太陽。土應夏末的位置,未位是午位的次序,所以稱為太陰。相火掌管著寅位,寅位是丑位的次序,所以稱為少陽。木位居東方震位,在人體內主宰著肝臟,處於鬲下陰位,木氣必須依賴陰氣才能生長,所以屬於厥陰。金位居西方兌位,在人體內主宰著肺臟,處於鬲上陽位,金氣必須依賴陽氣才能發揮作用,所以屬於陽明。

因此,子午年由君火主宰,丑未年由濕土主宰,寅申年由相火主宰,卯酉年由燥金主宰,辰戌年由寒水主宰,巳亥年由風木主宰,這些是客氣。

詩經中說:子午年少陰君火當令,陽明燥金則應在泉,丑未年太陰濕土當令,太陽寒水則連綿下雨,寅申年少陽相火當令,厥陰風木則地中相連,卯酉年則與子午年相反,辰戌巳亥年也同樣如此。比如卯酉年司天,則子午年在泉;卯酉年在泉,則子午年司天。辰戌年與丑未年相反,巳亥年與寅申年相反。

假令子午少陰君火司天(午位),陽明燥金司地(子位),上者右行,太陰濕土為天之左間,厥陰風木為天之右間,所以面南而命其位也;下者左行,太陽寒水為地之左間,少陽相火為地之右間,所以面北而命其位也。

一氣在上,司一歲之天,又主上半年。

一氣在下,司一歲之地,又主下半年。

二氣在左,二氣在右。司人與萬物。

地之左間為初之氣,要訣:每年退二便是客鄉,如子司天,後二支戌,太陽寒水為初之氣,亥為二氣,子為三氣,醜為四氣,寅為五氣,卯為六氣。又逐年年辰,逐日日辰,皆名司天。

天之右間為二之氣,司天為三之氣,天之左間為四之氣,地之右間為五之氣,司地為終之氣。每一氣主旺六十日八十七刻半有奇。

白話文:

假設子午少陰君火掌管天(午位),陽明燥金掌管地(子位),上面者向右運行,太陰濕土為天之左邊,厥陰風木為天之右邊,所以面向南方而定其位置;下面者向左運行,太陽寒水為地之左邊,少陽相火為地之右邊,所以面向北方而定其位置。

一股氣在上,掌管一年中的天,又主宰上半年。

一股氣在下,掌管一年中的地,又主宰下半年。

兩股氣在左,兩股氣在右。掌管人與萬物。

地之左邊為起始之氣,訣竅是:每年退後兩位就是客鄉,例如子司天,後退兩位戌,太陽寒水為起始之氣,亥為第二氣,子為第三氣,醜為第四氣,寅為第五氣,卯為第六氣。依此類推,每年年辰,每日日辰,都稱為司天。

天之右邊為第二氣,司天為第三氣,天之左邊為第四氣,地之右邊為第五氣,司地為終結之氣。每一氣主宰旺盛的六十天八十七刻半時間。

卯酉年,陽明司天,少陰在泉,初氣太陰,二氣少陽,三氣陽明,四氣太陽,五氣厥陰,六氣少陰。辰戌年,太陽司天,太陰在泉,初氣少陽,二氣陽明,三氣太陽,四氣厥陰,五氣少陰,六氣太陰。丑未年,太陰司天,太陽在泉,初氣厥陰,二氣少陰,三氣太陰,四氣少陽,五氣陽明,六氣太陽。

寅申年,少陽司天,厥陰在泉,初氣少陰,二氣太陰,三氣少陽,四氣陽明,五氣太陽,六氣厥陰。巳亥年,厥陰司天,少陽在泉,初氣陽明,二氣太陽,三氣厥陰,四氣少陰,五氣太陰,六氣少陽。

此地支在下為陰,所以主乎氣也。然客運之流行也,有太過焉,有不及焉。太過之年,甲、丙、戊、庚、壬,五陽干也;不及之年,乙、丁、己、辛、癸,五陰乾也。太過,其至先,大寒前十三日交,名曰先天:不及,其至後,大寒後十三日交,名曰後天。平氣之年,正大寒日交,不先不後,名曰齊天。

白話文:

卯酉年,陽明主氣,少陰在地氣,初氣太陰,二氣少陽,三氣陽明,四氣太陽,五氣厥陰,六氣少陰。辰戌年,太陽主氣,太陰在地氣,初氣少陽,二氣陽明,三氣太陽,四氣厥陰,五氣少陰,六氣太陰。丑未年,太陰主氣,太陽在地氣,初氣厥陰,二氣少陰,三氣太陰,四氣少陽,五氣陽明,六氣太陽。寅申年,少陽主氣,厥陰在地氣,初氣少陰,二氣太陰,三氣少陽,四氣陽明,五氣太陽,六氣厥陰。巳亥年,厥陰主氣,少陽在地氣,初氣陽明,二氣太陽,三氣厥陰,四氣少陰,五氣太陰,六氣少陽。

地支在下為陰,因此主氣運。氣運流動有過度和不足,過度之年為甲、丙、戊、庚、壬,五陽干;不足之年為乙、丁、己、辛、癸,五陰干。過度,其氣至的時間較早,在大寒前十三日交替,稱為先天;不足,其氣至的時間較晚,在大寒後十三日交替,稱為後天。氣運平穩之年,正在大寒日交替,不早不晚,稱為齊天。

申子辰年,大寒日寅初一刻交初之氣,春分日子時末交二之氣,小滿日亥時末交三之氣,大暑日戌時末交四之氣,秋分日酉時末交五之氣,小雪日申時末交終之氣,所謂一六天也。巳酉丑年,大寒日巳初一刻交初之氣,春分日卯時末交二之氣,小滿日寅時末交三之氣,大暑日丑時末交四之氣,秋分日子時末交五之氣,小雪日亥時末交終之氣,所謂二六天也。

寅午戌年,大寒日申初一刻交初之氣,春分日午時末交二之氣,小滿日巳時末交三之氣,大暑日辰時末交四之氣,秋分日卯時末交五之氣,小雪日寅時末交終之氣,所謂三六天也。亥卯末年,大寒日亥初一刻交初之氣,春分日酉時末交二之氣,小滿日申時末交三之氣,大暑日未時末交四之氣,秋分日午時末交五之氣,小雪日巳時末交終之氣,所謂四六天也。

白話文:

申子辰年,大寒當天寅時初刻交接初始之氣,春分當天日子時末交接第二之氣,小滿當天亥時末交接第三之氣,大暑當天戌時末交接第四之氣,秋分當天酉時末交接第五之氣,小雪當天申時末交接終結之氣,這叫做一六天。巳酉丑年,大寒當天巳時初刻交接初始之氣,春分當天卯時末交接第二之氣,小滿當天寅時末交接第三之氣,大暑當天丑時末交接第四之氣,秋分當天日子時末交接第五之氣,小雪當天亥時末交接終結之氣,這叫做二六天。寅午戌年,大寒當天申時初刻交接初始之氣,春分當天午時末交接第二之氣,小滿當天巳時末交接第三之氣,大暑當天辰時末交接第四之氣,秋分當天卯時末交接第五之氣,小雪當天寅時末交接終結之氣,這叫做三六天。亥卯末年,大寒當天亥時初刻交接初始之氣,春分當天酉時末交接第二之氣,小滿當天申時末交接第三之氣,大暑當天未時末交接第四之氣,秋分當天午時末交接第五之氣,小雪當天巳時末交接終結之氣,這叫做四六天。

客氣之升降也,有正化焉,有對化焉。正化之歲,謂午未寅酉辰亥之年也;對化之歲,謂子醜申卯戌巳之年也。正化者,令之實,從本,其數生;對化者,令之虛,從標,其數成。

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皆以陰陽而配。若考其深義,則水生於一,天地未分,萬物未成之初,莫不先見於水,故草木子實、人蟲胎卵未就,皆水也。及水聚而形質,其陰陽備而後成物,故物之小而味苦者,火之兆也。物熟則甘,土之味也。甘極則淡,反本也。人稟陰陽,先生二腎。

草木子實,大小雖異,其中皆有兩以相合,與人腎同,是以萬物非陰陽合體則不能化生,故火曰次二。既陰陽合體,然後有春生而秋成,故次三曰木,次四曰金,水火木金,莫不因土而成,故次五曰土。三陰三陽,正化者從本,生數;對化者從標,成數。

白話文:

客氣的升降變化,有正化和對化兩種。正化年份指的是午、未、寅、酉、辰、亥年;對化年份指的是子、丑、申、卯、戌、巳年。正化年代表着生長旺盛,能量充沛,從根本出發,生長數量多;對化年則代表着能量衰退,從表象表現,成熟數量多。

水、火、木、金、土,都以陰陽來配對。深入研究,水是從「一」開始的,在天地未分、萬物未成之初,一切都是水。因此,草木的種子、人蟲的胎卵,在未成型前都是水。等到水聚集成形,陰陽俱備後才形成物質。因此,小而苦的東西是火的徵兆。物質成熟後會變得甘甜,這是土的味道。甘甜過度則會變淡,回歸本源。人體依靠陰陽,首先形成兩個腎臟。

草木的種子,大小雖然不同,但都包含着陰陽二氣的融合,與人體的腎臟相同。因此,萬物若非陰陽合體,便無法化生。所以火排在第二位。陰陽合體之後,才會有春生秋成,所以第三位是木,第四位是金。水、火、木、金,都必須依靠土才能形成,所以第五位是土。三陰三陽,正化從本源生長,生長數量多;對化從表象成熟,成熟數量多。

假令甲子年,甲為土運,統主一年;子為君火,專司一歲。一期三百六十五日零二十五刻,正合乎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也。

周天者,天周地位,非周天之六氣也。天體至圓,周圍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天行健,一日一夜周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又進過一度。日行速健,次於天,一日一夜周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恰好。然天多進一度,則日為退一度;二日天進二度,則日為退二度。積至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則天所進過之度,又恰周得本數,而日所退之度,亦恰退盡本數,遂與天會而成一年,是謂一年一周天。

月行遲,一日一夜行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行不盡,比天為退了十三度有奇,至二十九日半強恰與天相值在恰好處,是謂一月一周天。五日一候,三候成一氣,即十五日也。三氣成一節,節謂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此八節也。三八二十四氣,而分四時,一歲成矣。

白話文:

假設是甲子年,甲代表土運,統管一整年;子代表君火,專門掌管一年的時間。一個週期是三百六十五天零二十五刻,正好符合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之一。

周天指的是天體運行的軌跡,不是指周天六氣。天體是圓形的,周長是三百六十五度四分之一。天運轉很快,一天一夜運行三百六十五度四分之一,並且再往前進一度。太陽運行的速度次於天,一天一夜運行三百六十五度四分之一剛剛好。然而,由於天多運行一度,太陽就會退後一度;兩天後天運行兩度,太陽就會退後兩度。累積到三百六十五天四分之一的時候,天所前進的度數剛好回到原點,而太陽退後的度數也剛好退回到原點,於是和天體相遇,形成一年,這就是一年運行一週天的意思。

月亮運行速度較慢,一天一夜運行三百六十五度四分之一,無法運行完畢,比天體退後了十三度多一點,到二十九天半左右的時候剛好與天體相遇,這就是一個月運行一週天的意思。五天為一候,三候為一氣,也就是十五天。三氣為一節,節氣是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這八個節氣。三八二十四個氣節,分為四季,一年就形成了。

春秋言分者,陰陽中分,其氣異也;冬夏言至者,陰陽至此而極,其氣同也。天亦無候,以風雨霜露草木之類應期可驗而測之,故曰候。言一候之日,亦五運之氣相生而直之,即五日也。《書》曰:期三百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即其義也。

一期之中,主運以位而相次於下,客運以氣而周流於上,客氣加於主運之上,主氣臨於客氣之下,天時所以不齊,民病所由生也。

辰戌年,初之客氣少陽相火加主氣厥陰風木,二之客氣陽明燥金加主氣少陰君火,三之客氣太陽寒水加主氣少陽相火,四之客氣厥陰風木加主氣太陰濕土,五之客氣少陰君火加主氣陽明燥金,終之客氣太陰濕土加主氣太陽寒水。以上皆客氣加於主氣之上,舉此二年為例。抑論,主氣春溫、夏暑、秋涼、冬寒,風以動之,火以溫之,暑以蒸之,濕以潤之,燥以干之,寒以堅之,皆天地正氣之運行。惟客加於主,乃有逆從淫勝。

白話文:

春秋時講述「分」指的是陰陽二氣分開,它們的氣質不同;而冬夏時講述「至」指的是陰陽二氣到達極點,它們的氣質相同。天也沒有固定的氣候,而是以風雨霜露、草木等自然現象的變化來應驗季節,所以稱之為「候」。而「一候」指的是五運之氣相生而直行,也就是五天。 《尚書》中說:「一年有三百六旬六日,用閏月來調整四季,使成為完整的一年」,這就是這個道理。

在每一「期」之中,主運以方位來排列,依序往下推演,客運則以氣運來循環往復,向上運行。客氣作用於主運之上,主氣則受到客氣的影響而位居之下。這就是天時不齊、人民生病的原因。

辰戌年,一開始少陽相火客氣作用於厥陰風木主氣,接著陽明燥金客氣作用於少陰君火主氣,然後太陽寒水客氣作用於少陽相火主氣,接著厥陰風木客氣作用於太陰濕土主氣,再然後少陰君火客氣作用於陽明燥金主氣,最後太陰濕土客氣作用於太陽寒水主氣。以上都是客氣作用於主氣之上,以這兩年為例。總之,主氣是春溫、夏暑、秋涼、冬寒,風使其運動,火使其溫暖,暑使其蒸發,濕使其潤澤,燥使其乾燥,寒使其凝固,這些都是天地正氣的運行方式。但客氣作用於主氣,就會出現逆行、順行、淫邪、旺盛等變化。

然後春有悽風,夏有伏陰,秋有苦雨,冬有愆陽。風勝則地動,火勝則地固,暑勝則地熱,濕勝則地泥,燥勝則地干,寒勝則地裂,氣候不齊,癘疾時降。

六甲年,土運太過,則雨濕流行,濕病乃生,腎水受邪,治當除濕以補腎;六己年,土運不及,則木氣乘旺,反見風化,風病乃行,治當益脾以平木;六丙年,水運太過,則寒氣大行,寒病乃生,心火受邪,治當逐寒以補心;六辛年,水運不及,則土氣乘旺,反見濕化,濕病乃行,治當補腎以除濕;六戊年,火運太過,則熱氣大行,熱病乃生,肺金受邪,治當降火以補肺:六癸年,火運不及,則水氣乘旺,反見寒化,寒病乃行,治當補心以逐寒;六庚年,金運太過,則燥氣流行,燥病乃生,肝木受邪,治當清燥以補肝;六乙年,金運不及,則火氣乘旺,反見熱化,熱病乃行,治當清肺以降火;六壬年,木運太過,則風氣大行,風病乃生,脾土受邪,治當平木以補脾;六丁年,木運不及,則金氣乘旺,反見燥化,燥病乃行,治當補肝以清燥,此客運之治法也。

白話文:

一年四季,春天有寒冷的風,夏天有潛伏的陰氣,秋天有苦澀的雨,冬天有過度的陽氣。風盛則地動,火盛則地堅固,暑盛則地熱,濕盛則地泥濘,燥盛則地乾燥,寒盛則地龜裂,氣候不調,疾病就會流行。

六甲年,土運過旺,就會有雨水濕氣流行,導致濕病發生,腎水受邪,治療應當除濕補腎;六己年,土運不足,木氣旺盛,就會出現風化,風病流行,治療應當益脾平木;六丙年,水運過旺,寒氣盛行,寒病發生,心火受邪,治療應當驅寒補心;六辛年,水運不足,土氣旺盛,就會出現濕化,濕病流行,治療應當補腎除濕;六戊年,火運過旺,熱氣盛行,熱病發生,肺金受邪,治療應當降火補肺;六癸年,火運不足,水氣旺盛,就會出現寒化,寒病流行,治療應當補心驅寒;六庚年,金運過旺,燥氣流行,燥病發生,肝木受邪,治療應當清燥補肝;六乙年,金運不足,火氣旺盛,就會出現熱化,熱病流行,治療應當清肺降火;六壬年,木運過旺,風氣盛行,風病發生,脾土受邪,治療應當平木補脾;六丁年,木運不足,金氣旺盛,就會出現燥化,燥病流行,治療應當補肝清燥。這就是客運的治療方法。

太陽寒水,治宜辛熱;陽明燥金,治宜苦溫;少陽相火,治宜鹹寒;太陰濕土,治宜苦熱;少陰君火,治宜鹹寒;厥陰風木,治宜辛涼,此六氣之治法也。然運氣之所以有變者,氣相得則和,不相得則病。又有相得而病者,以下臨上,不當位也。五行相生者為相得,相剋者為不相得。

上臨下為順,下臨上為逆。

假令土臨火,火臨木,木臨水,水臨金,金臨土,皆為以下臨上,不當位也。父子之義,子為下,父為上,以子臨父,不亦逆乎?

司天克運則順,運克司天則逆;氣克運則順,運克氣則逆,運氣相同曰天符。

戊子、戊午、戊寅、戊申年,運氣皆火;丙辰、丙戌年,運氣皆水;己丑、己未年,運氣皆土;乙卯、乙酉年,運氣皆金;丁巳、丁亥年,運氣皆木。六十年中,有此十二年天符也。又戊。子日,戊為火運,子為少陰君火司天,運與司天同火,是為天符。此日得病速而危困也。更遇當年太歲亦是天符,或是歲會,其病尤困。

白話文:

太陽寒水應當用辛熱藥物治療,陽明燥金應當用苦溫藥物治療,少陽相火應當用鹹寒藥物治療,太陰濕土應當用苦熱藥物治療,少陰君火應當用鹹寒藥物治療,厥陰風木應當用辛涼藥物治療,這就是六氣的治療方法。然而,運氣變化無常,氣相合則平和,不相合則生病。也有相合而生病的,這是因為下臨上,位置不當。五行相生稱為相得,相剋稱為不相得。

上臨下為順,下臨上為逆。

比如土臨火,火臨木,木臨水,水臨金,金臨土,這些都是下臨上,位置不當。父子之間,子為下,父為上,以子臨父,不也是逆了嗎?

司天克運則順,運克司天則逆;氣克運則順,運克氣則逆,運氣相同稱為天符。

戊子、戊午、戊寅、戊申年,運氣皆為火;丙辰、丙戌年,運氣皆為水;己丑、己未年,運氣皆為土;乙卯、乙酉年,運氣皆為金;丁巳、丁亥年,運氣皆為木。六十年中,有這十二年為天符。又比如戊子日,戊為火運,子為少陰君火司天,運與司天同為火,這就是天符。這天得病會迅速而危重。更遇當年太歲也是天符,或是歲會,其病情就更加危重。

天氣生運曰順化,甲子、甲午、甲寅、甲申年,火下生土也;壬辰、壬戌年,水下生木也;乙丑、乙未年,土下生金也;辛卯、辛酉年,金下生水也;癸巳、癸亥年,木下生火也,六十年中,有此十二年順化也。

天氣克運曰天刑。

庚子、庚午、庚寅、庚申年,火下剋金也;戊辰、戊戌年,水下剋火也;辛丑、辛未年,土下剋水也;丁卯、丁酉年,金下剋木也;己巳、己亥年,木下剋土也。六十年中,有此十二年天刑也。

運生天氣曰小逆,壬子、壬午、壬寅、壬申年,木上生火也;庚辰、庚戌年,金上生水也;癸丑、癸未年,火上生土也;己卯、己酉年,土上生金也;辛巳、辛亥年,水上生木也。子臨父位,於理未當。六十年中,有此十二年小逆也。

白話文:

天地運行的規律,稱為順化。甲子、甲午、甲寅、甲申年,火生土;壬辰、壬戌年,水生木;乙丑、乙未年,土生金;辛卯、辛酉年,金生水;癸巳、癸亥年,木生火,這六十年中,有這十二年是順化的。

天地運行的規律,稱為天刑。

庚子、庚午、庚寅、庚申年,火克金;戊辰、戊戌年,水克火;辛丑、辛未年,土克水;丁卯、丁酉年,金克木;己巳、己亥年,木克土,這六十年中,有這十二年是天刑的。

天地運行的規律,稱為小逆。壬子、壬午、壬寅、壬申年,木生火;庚辰、庚戌年,金生水;癸丑、癸未年,火生土;己卯、己酉年,土生金;辛巳、辛亥年,水上生木,這六十年中,有這十二年是小逆的。子臨父位,本不合理。

運克天氣曰不和。

丙子、丙午、丙寅、丙申年,水上剋火也;甲辰、甲戌年,土上剋水也;辛丑、辛未年,水上剋土也;癸卯、癸酉年,火上剋金也;己巳、己亥年,金上剋木也。六十年中,有此十二年不和也。

運臨本氣之位曰歲會。

子,水位也,丙子年,水運臨之;午,火位也,戌午年,火運臨之;卯,木位也,丁卯年,木運臨之;酉,金位也,乙酉年,金運臨之;辰、戌、醜、未,土位也,甲辰、甲戌、己丑、己未年,土運臨之。六十年中,有此八年歲會也。又丙子日,丙為水運,子為水支,是運與支同水,乃名歲會。

年、月、日、時同,如遇此日得病,不死,但執持而徐緩,更會年、月、時合天符歲會,其病尤甚。

白話文:

當運氣克制了當年的天氣,就稱為不和。

丙子、丙午、丙寅、丙申年,水剋火;甲辰、甲戌年,土剋水;辛丑、辛未年,水剋土;癸卯、癸酉年,火剋金;己巳、己亥年,金剋木。六十年中,有這十二年不和。

當運氣來到本氣的位置,就稱為歲會。

子為水位,丙子年,水運臨之;午為火位,戌午年,火運臨之;卯為木位,丁卯年,木運臨之;酉為金位,乙酉年,金運臨之;辰、戌、醜、未為土位,甲辰、甲戌、己丑、己未年,土運臨之。六十年中,有這八年歲會。此外,丙子日,丙為水運,子為水支,運與支皆為水,因此稱為歲會。

如果年、月、日、時都相同,遇到這天生病,不會立刻死亡,但會慢慢拖延,更會遇到年、月、時都符合天符歲會的情況,病情就會更加嚴重。

天符歲會相合曰太乙天符。

戊午、乙酉、己未、己丑,六十年中有此四年太乙天符也。又戊午日,戊為火運,午是少陰君火司天,又是火支,乃名太乙天符。此日得病,主死。

運與四孟月相同曰支德符。

寅屬木,春孟月也,壬寅年,木運臨之;巳屬火,夏孟月也,癸巳年,火運臨之;申屬金,秋孟月也,庚申年,金運臨之;亥屬水,冬孟月也,辛亥年,水運臨之。六十年中,有此四年支德符也。

運與交司日相合曰干德符。

己合,乙與庚合,丙與辛合,丁與壬合,戊與癸合,一年遇此二干,天地德合,亦為平氣之歲也。

太過之運加地氣曰同天符。

白話文:

天符歲會相合稱為太乙天符。戊午年、乙酉年、己未年、己丑年,六十年中這四年是太乙天符之年。又戊午日,戊屬火運,午為少陰君火司天,又是火支,因此稱為太乙天符。這天得病,主死。

運與四孟月相同稱為支德符。寅屬木,春季孟月也,壬寅年,木運臨之;巳屬火,夏季孟月也,癸巳年,火運臨之;申屬金,秋季孟月也,庚申年,金運臨之;亥屬水,冬季孟月也,辛亥年,水運臨之。六十年中,這四年是支德符之年。

運與交司日相合稱為干德符。己與甲合,乙與庚合,丙與辛合,丁與壬合,戊與癸合,一年遇上這兩個干,天地德合,也是平氣之年。

太過之運加地氣稱為同天符。

庚子、庚午年,運同司地燥金;壬寅、壬申年,運同司地風木;甲辰、甲戌年,運同司地濕土。六十年中,有此大年同天符。

不及之運加地氣曰周歲會。

辛丑、辛未年,運臨司地寒水;癸卯、癸酉年,運臨司地君火;癸巳、癸亥年,運臨司地相火。六十年中,有此六年同歲會也。

大要:陽年先天時化,則己強而以氣勝實(主勝客也),故不勝者受邪;陰年後天時化,則己弱而以氣休衰(客勝主也),故勝己者來克。被克之後,必待時而復也。行復於所勝,則己不可前。故待得時,則子當旺,然後子為母復仇也。

又云:陽年太過,則傳所不勝而乘所勝;陰年不及,則所勝妄行,而所生受病。假令肝木有餘,則時已氣盛,反薄肺金而乘其脾土;肝木不及,則土無所畏,遂自妄行,乃凌其腎水。此五行生剋之理,蓋勝至則復,復已而勝,故無常氣而不息。若復而不勝,則是生意已傷,而有窮盡矣。

白話文:

庚子年、庚午年,運勢與地氣中的燥金相合;壬寅年、壬申年,運勢與地氣中的風木相合;甲辰年、甲戌年,運勢與地氣中的濕土相合。六十年中,這些年份的運勢都與天符相合。

這些運勢不足時,加上地氣的影響,就形成了周歲會。

辛丑年、辛未年,運勢落在地氣中的寒水;癸卯年、癸酉年,運勢落在地氣中的君火;癸巳年、癸亥年,運勢落在地氣中的相火。六十年中,這些年份的運勢都與歲會相合。

總之,陽年先天時化,則自身強盛,以氣勝實(主勝客),所以無法抵抗外邪;陰年後天時化,則自身衰弱,以氣休衰(客勝主),所以外邪會克制自身。被克制後,必然要等待時機恢復。行復於所勝,自身無法前進。因此要等到時機成熟,子氣旺盛,才能替母報仇。

另外,陽年太過,則會傳遞給自己無法克制的事物,乘勝追擊;陰年不及,則會妄行克制的事物,導致自己所生的事物生病。比如肝木過盛,則時令氣盛,反過來克制肺金,並乘勝追擊脾土;肝木不足,則土無所畏懼,就妄行克制腎水。這就是五行生剋的道理,勝極必衰,衰極必復,所以氣運不斷循環,永不停止。如果衰弱無法恢復,則生命已經受損,就會走向衰竭。

經曰:亢則害,承乃制,制生則化,外列盛衰,害則敗亂,生化大病。

亢者,過極而不退也。當退不退,始則災害及物,終則災害及己。承,猶隨也。以下奉上,有防之之義。制,克勝之也。制生則化者,言有所制,則六氣不至於亢而為平,平則萬物生而變化無窮矣。生者自無而有,化者自有而無。外列盛衰者,六氣分布主治,迭為盛衰,害而無所制,則敗壞乖亂之政行,為災為變,生化幾乎息,而為萬物之大病。大病,即災變也。

萬物皆病,天地其能位乎?此亢害承製皆莫或使然,而自不能不然者也。以天時言之,春時冬令不退,則水亢極而害所承之木。然火為木之子,由是乘土而制水,則木得化生之令,而敷榮列秀於外。

白話文:

經曰:亢則害,承乃制,制生則化,外列盛衰,害則敗亂,生化大病。

經文的意思是:

事物過於極端就會有害,後續的元素會制約它,制約則會使它轉化。六氣在體外運行,會出現盛衰變化,如果有害因素無法得到制約,就會導致混亂,生化作用受到阻礙,進而產生大病。

詳細解釋:

  • 亢則害: 亢指事物過於極端,不退卻。當事物該退卻而沒有退卻,就會造成災害,一開始災害會影響到其他事物,最終會影響到自身。
  • 承乃制: 承指後續的元素,猶如跟隨。承乃制指的是後續元素會對前一個元素進行制約,以防止過於極端。
  • 制生則化: 制指克制,勝過。制生則化指的是,有克制的力量,六氣就不會過於極端,而是保持平衡狀態,在平衡狀態下萬物生長,變化無窮。生指的是從無到有,化指的是從有到無,也就是事物生長、變化和消亡的過程。
  • 外列盛衰: 六氣指的是風、寒、暑、濕、燥、火,它們在體外運行,會出現盛衰的變化,也就是有時強有時弱。
  • 害則敗亂,生化大病: 如果有害因素沒有得到制約,就會導致混亂,生化作用受到阻礙,進而產生大病。大病指的是災變。

萬物皆病,天地其能位乎?此亢害承製皆莫或使然,而自不能不然者也。以天時言之,春時冬令不退,則水亢極而害所承之木。然火為木之子,由是乘土而制水,則木得化生之令,而敷榮列秀於外。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

萬物都可能生病,天地也無法置身事外。亢害、承制這些規律,不是人为造成的,而是自然規律,無法違背。以天時为例,春天时冬天寒氣不退,水气就会過於旺盛,从而伤害木氣。然而火是木的後代,它會借助土的力量制约水,这样木气就能得到滋养,从而繁荣生长。

总结:

这段文字阐述了中医理论中的“亢则害,承乃制”的原理,并用天時为例说明了自然界中的五行相生相克,以及万物生生不息的规律。

但草木蟲育自有各年盛衰不同,苟無制而木被其害,則冬入於春,生化幾乎息,而為天地間之大災變也,豈非政令敗亂之極乎?以人身言之,心火亢甚,口乾、發燥、身熱,則脾土失養,肺金受害。由是水乘而起,以復金母之仇,而制平心火,汗出發潤、口津身涼而平矣。苟腎水愈微而不能上制,心火愈盛而不能下退,則神去氣孤,而災害不可解矣。

與七卷參看。

又曰:有餘而往,不足隨之;不足而往,有餘從之。知迎知隨,氣可與期。

言六甲有餘,己則不足;不足,己則有餘。若余己復余,少己復少,則天地之道變矣。

又曰:出入廢則神機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四者常守,反之則災害至矣。

白話文:

植物、蟲類的生長繁衍,每年都有盛衰之別。如果沒有適當的控制,讓植物受到蟲害的侵襲,那麼到了冬天,春天就無法生機盎然,甚至會造成天地間的大災難,這豈不是政治失誤、社會混亂的極致表現嗎?用人體來說,心火過旺,就會出現口乾、頭髮乾燥、身體發熱的症狀,導致脾土失養、肺金受損。於是水氣乘勢而起,為金母報仇,抑制心火,汗水流出滋潤、口津滋生、身體涼爽,病情就平穩了。如果腎水越來越微弱,無法向上制約心火,而心火越來越旺盛,無法向下退去,那麼精神就會消散、氣血就會孤獨,災禍就會無法解除了。

這部分內容需要與第七卷一起參考。

另外,也有人說:事物過剩就會向外流,不足就會隨之而來;不足就會向外流,過剩就會隨之而來。懂得迎合趨勢、適時調整,就能掌握氣機的變化。

六甲如果過剩,己就會不足;不足,己就會過剩。如果過剩的己又過剩,不足的己又不足,那麼天地之道就會發生變化。

還有說:出入的氣機停止運作,神明就會消失;升降的氣機停止運作,氣機就會孤立無援。因此,沒有出入,就無法生長壯老;沒有升降,就無法生長、化生、收藏。所以,升降出入,任何器官都不可或缺,這四者要時刻保持,反之就會出現災禍。

出入者,天地之呼吸也;升降者,天地之化氣也。毛羽裸鱗介及飛走蚑行者,皆生氣根於身中,以神為動靜之主,故曰神機;金玉土石草木,皆生氣根於外,假氣以成立,故曰氣立。

根於中者,生源系天,其所動浮皆神氣為機發之主,故其所為也,物莫之知,是以神捨去則機息;根於外者,生源系地,故基生長、化成、收藏,皆造化之氣所成立,故其所出也,物亦莫知,是以氣止息則造化之道絕矣。九竅橫者,皆有出入去來之氣;九竅豎者,皆有陰陽升降之氣往復於中。

壁窗戶牖,皆承來氣衝擊於人。陽升則井寒,陰升則井暖。以物投井及葉墜空中,翻翻不疾,皆陰氣所凝也。虛管溉滿,捻上懸之,水固不出,為無升氣而不能降也;空瓶小口,頓溉不入,為氣不出而不能入也。由是觀之,升無所不降,降無所不升,無出則不入,無入則不出。

白話文:

呼吸是天地之間的氣息流通,升降是天地之間的氣化變化。毛髮、羽毛、裸露的皮膚、鱗片、介殼,以及會飛、會走、會爬行的生物,都是生命之氣根源於自身,以神明作為活動與靜止的主宰,因此稱之為「神機」。金、玉、土、石、草、木,都是生命之氣根源於外,借由氣的力量而存在,因此稱之為「氣立」。

根源於自身的生命,其生長來源繫於天,其活動、浮動皆由神氣主導,所以它們的行為,無人知曉,因此神明離開,生命之機就停止;根源於外界的生命,其生長來源繫於地,所以生長、變化、收斂,都靠著造化之氣的力量而存在,所以它們的變化,無人知曉,因此氣停止流動,造化之道就斷絕了。九個橫向的竅穴,都有著出入往來的氣息;九個縱向的竅穴,都有著陰陽升降的氣息在其中循環。

牆壁、窗戶、門、窗,都承受著外來氣息的衝擊。陽氣上升,井水就會冰冷;陰氣上升,井水就會溫暖。將東西投入井中,或葉子墜落空中,飄飄盪盪卻不迅速下沉,都是陰氣凝結的現象。空管灌滿水,用手捏住上端懸掛起來,水卻流不出來,是因為沒有上升的氣息,所以無法下降;空瓶口小,倒水進去卻灌不進去,是因為氣無法出去,所以無法灌入。由此可見,上升的氣息無處不下降,下降的氣息無處不上升,沒有出去就沒有進來,沒有進來就沒有出去。

群品之生,升降出入,生氣之常也。若有出無入,有入無出,有升無降,有降無升,則反生化之常道,而神去氣孤,非災害如何?

雖然逆順災眚,盡皆天之氣運所為也。地在人之下,大氣舉之也。天六動而不息,地五靜而有守。

天以六氣臨地,地以五位承天。然天氣不加君火,以六加五,則五歲而餘一氣,乃君火不立歲氣,但以名奉天耳。故曰:君火以名,相火以位。言相火代君火而用事,故五歲而右遷。若地以五承六,則當六歲乃備盡天元之氣,故六期而循環,周而復始。五歲一周,則五行之氣遍;六期一備,則六氣之位周。五六相合,故三十年一紀之,則六十年矣。

白話文:

萬物生長,有升有降,有出入,這是生命運行的常規。如果只有出沒有入,只有入沒有出,只有升沒有降,只有降沒有升,就違背了生化之道,神氣離散,怎麼能不招致災禍呢?

雖然順逆災禍,都由天運所致。大地位於人之下,由天上的大氣托舉著。天有六氣不停地運轉,地則保持著五種靜態。

天以六氣臨照大地,地以五位承載天。但天上的氣運不加於君火,以六氣加於五位,就會每五年餘下一氣,這表示君火不掌管歲氣,只是名義上奉天而已。所以說:君火以名,相火以位。意指相火代替君火主事,因此每五年就輪換一次。如果地以五位承載六氣,就應該在六年才能完全承接天元的氣運,因此六個時期輪迴一圈,周而復始。五年一輪,五行之氣就遍布;六期一備,六氣之位就全部輪換完畢。五和六相互配合,所以三十年為一個紀,也就是六十年。

推之歷日,依節交氣,常為每歲之主氣,又曰地氣。若司天、在泉、左右兩間輪行而居主氣之上者,曰天氣、客氣也。客氣乃行歲中天命,主氣只奉客氣之天而已。客勝主則從,主勝客則逆,二者有勝而無復矣。

主勝則瀉主補客,客勝則瀉客補主。

經曰:先立其年,以明其氣。每年先立運氣,審其太過不及,然後以地之主氣為本,天之客氣加臨於上為標,以求六化之變。如氣之勝也,微者隨之,甚者制之;氣之復也,和者平之,暴者奪之。皆隨勝氣,安其屈伏,以平為期。抑考褚氏有曰:大撓作甲子,隸首作數,志歲月日時遠近。

故以當年為甲子歲,冬至為甲子月,朔為甲子日,夜半為甲子時,積一十百千萬,亦有條而不紊,皆人所為也。人嬰異氣,疾難預擬。吾未見其是也。籲!此一偏之見也。不知天時非凡夫可度,人身資大化有生。《明堂》詩曰: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巳脾鄉,庚屬大腸辛屬肺,壬屬膀胱癸腎藏,三焦亦向壬宮寄,胞絡同歸入癸方。

白話文:

一年四季的運作遵循著節氣交替,主氣是每年主要的氣候,也被稱為地氣。而司天、在泉、左右兩間輪流掌管著主氣,稱為天氣、客氣。客氣主導著一年中天命的運作,主氣則配合著客氣。客氣強於主氣就會順應,主氣強於客氣就會逆行,兩者都有強弱,沒有永恆不變的狀態。

主氣強盛就瀉掉主氣,補益客氣;客氣強盛就瀉掉客氣,補益主氣。

古籍記載:首先要確定一年之氣,才能明白氣的運作規律。每年要先確定運氣,判斷其過與不及,然後以地氣為主,天氣為輔,觀察六氣的變化。如果氣勢強盛,輕微的則隨之,嚴重的則制止;如果氣勢恢復,平和的則平衡,暴躁的則奪取。所有的一切都隨著強盛的氣勢而屈服,以平和為目標。

褚氏說:大撓創造了甲子紀年法,隸首制定了數位,記載著年月日時的遠近。

因此,以當年為甲子年,冬至為甲子月,初一為甲子日,半夜為甲子時,累積成十百千萬,都有條理而不混亂,都是人為的。人受到不同氣候的影響,疾病難以預測。我認為這並不完全正確。這只是一種片面的看法。不知道天時不是凡人可以推算的,人體依賴著大自然的變化而生。《明堂》詩歌中說: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巳脾鄉,庚屬大腸辛屬肺,壬屬膀胱癸腎藏,三焦亦向壬宮寄,胞絡同歸入癸方。

詩言人秉天地壬之氣而生膀胱命門,秉癸之氣而生腎,秉甲之氣而生膽,秉乙之氣而生肝,秉丙之氣而生小腸,秉丁之氣而生心,秉戊之氣而生胃,秉己之氣而生脾,秉庚之氣而生大腸,秉辛之氣而生肺,此天干也。地支亦然。

又云:肺寅大卯胃辰經,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腎心胞戌,亥三子膽醜肝通。觀此二詩,則天地人身,無時不相流通。

經曰:天氣通於肺,地氣通於咽,風氣通於肝,雷氣通於心,穀氣通於脾,雨氣通於腎。六經為川,腸胃為海,九竅為水注之氣也。

故一氣不合,不能生化,天有六氣,人以三陰陽而上奉之。

以六經言之,三陰三陽;以十二支分之,則有六陰六陽。陰從上降,生於午而極於亥,謂之六陰;陽從下起,生於子而極於巳,謂之六陽。

白話文:

古人認為人體臟腑與天地五行相應,天生之氣與天干地支相合。例如,天生壬氣形成膀胱與命門,癸氣形成腎臟,甲氣形成膽囊,乙氣形成肝臟,丙氣形成小腸,丁氣形成心臟,戊氣形成胃,己氣形成脾臟,庚氣形成大腸,辛氣形成肺。這與天干的順序一致。地支也是如此。

另一首詩歌指出,肺與寅、大腸與卯、胃與辰、脾與巳、心與午、小腸與未、膀胱與申、腎與酉、心包與戌、三焦與亥、膽與子、肝與丑相通。由此可見,天地人三者息息相關,互相流通。

經書中記載,天之氣通於肺,地之氣通於咽喉,風之氣通於肝,雷之氣通於心,穀之氣通於脾,雨之氣通於腎。六經就像河流,腸胃就像大海,九竅是水氣流動的通道。

因此,人體內外之氣必須協調一致才能維持生機。天有六種氣,人體則以三陰三陽之氣來與之相應。

從六經的角度來說,分別為三陰三陽。按照十二支來分,則有六陰六陽。陰氣從上而降,始於午,終於亥,稱為六陰;陽氣從下而起,始於子,終於巳,稱為六陽。

地有五行,人以五臟腑而下應之。臟為陰,而其數奇,以應五運,蓋五行質具於地,而氣則行於天也;腑為陽,而其數偶,以應六氣,蓋六淫雖降於天,而勢必充於地也。子午為天地之中正,君火位焉,手少陰心(午)足少陰腎(子)居之。辰戌為七政之魁罡,寒水位焉。

太陽寒水在子位而居於辰戌者,水伏於土,由水由地中行,故戌為六戊天門,辰為六己地戶。

手太陽小腸(戌)足太陽膀胱(辰)居之。然火從水化,水隨腎至,故少陰為臟,位與太陽隔,而氣相合為腑也。丑未為歸藏之標本,濕土位焉,足太陰脾(未)手太陰肺(醜)居之。卯酉為日月之道路,燥金位焉,足陽明胃(酉)手陽明大腸(卯)居之,然子隨母居,土旺金盛,故太陰為臟,位與陽明隔而氣相合為腑也,巳亥為天地之門戶,風木位焉。

白話文:

天地間存在着五行,人體則以五臟六腑與之相應。臟屬陰,其數為奇數,對應着五運;五行物質存在於地,而其氣則運行於天。腑屬陽,其數為偶數,對應着六氣;六淫雖然降臨於天,但最終會充盈於地。子午為天地之中正,君火位居其中,手少陰心(午)足少陰腎(子)位居此處。辰戌為七政之魁罡,寒水位居其中。

太陽寒水位於子位,而居於辰戌者,水伏於土,由水由地中運行,故戌為六戊天門,辰為六己地戶。

手太陽小腸(戌)足太陽膀胱(辰)位居此處。然而火從水化,水隨腎至,因此少陰為臟,位與太陽隔開,而氣相合則為腑。丑未為歸藏之標本,濕土位居其中,足太陰脾(未)手太陰肺(醜)位居此處。卯酉為日月之道路,燥金位居其中,足陽明胃(酉)手陽明大腸(卯)位居此處。然而子隨母居,土旺金盛,因此太陰為臟,位與陽明隔開而氣相合則為腑。巳亥為天地之門戶,風木位居其中。

卯雖木之正分,為陽明燥金所居,然木生在亥,故居於亥,而對化於巳也。

足厥陰肝(亥)手厥陰心胞絡(巳)居之。寅申握生化之始終,相火位焉。

少陽相火佐脾,雖在午位,君火居之,故居寅,火生於寅也。

足少陽膽(寅)手少陽三焦(申)居之。然相火寄於肝腎,膽者,肝之腑;心包絡者;腎之配,故厥陰為臟,位與少陽隔,而氣相合為腑也。

三陰三陽,名異而體則一也。陰陽氣微則謂之少,陰陽氣盛則謂之太。寅為少陽,卯為陽明,辰為太陽,午為少陰,未為太陰,亥為厥陰。

南政,三陰司天,則皆寸不應;三陰在泉,則皆尺不應。北政,三陰司天,則皆尺不應;三陰在泉,則皆寸不應。不應者,皆為沉脈也。

白話文:

卯雖然是木的正位,是陽明燥金的所在,但木生於亥,所以木居於亥,並且對化於巳。

足厥陰肝(亥)和手厥陰心胞絡(巳)都與之相關。寅申掌握著生化之始終,相火位於其中。

少陽相火輔助脾臟,雖然在午位,君火居於午,但實際上居於寅,因為火生於寅。

足少陽膽(寅)和手少陽三焦(申)與之相關。然而相火寄於肝腎,膽是肝的腑,心包絡是腎的配,所以厥陰為臟,位置與少陽隔開,而氣則相合為腑。

三陰三陽,名稱不同,但本質卻是一。陰陽氣微弱就稱為少,陰陽氣盛就稱為太。寅為少陽,卯為陽明,辰為太陽,午為少陰,未為太陰,亥為厥陰。

南方政令,三陰司天,則寸脈都不應;三陰在泉,則尺脈都不應。北方政令,三陰司天,則尺脈都不應;三陰在泉,則寸脈都不應。不應者,都是沉脈。

此言六氣以君火為尊,五運以濕土為重,故甲己土運為南政。蓋土以成數,貫金木水火之運,位土居中央。君尊南面而行令,餘四運以臣事之,北面而受令,所以有別也。然此論其常也,若天行時病,則有不必拘者。經曰:天地之氣,勝復之作,不形於診也。天地以氣不以位,故不當以脈診,但以形證察之。

由此觀之,經絡、臟腑、脈病、藥治,無非運氣之所為也。非只一歲也,雖一時一刻之短,而五行之氣莫不存;非特一物也,雖一毫一芒之細,而五行之化莫不載。上達於天,則有五星倍減之應;下推於地,則有草木蟲育之驗。奈何俗醫不知醫之源者,全然不識運氣為何物;不知醫之變者,又泥時日執鈐方以害人。

白話文:

古人認為,六氣以火為尊,五運以土為重,所以甲己土運為南政。因為土能生成萬物,統攝金木水火之運,位居中央。火主南面,君臨天下,其他四運則臣服於火,北面接受火之命令,因此有所區別。然而,這只是常規之說,如果遇到天行時病,則不必拘泥於此。經書說:天地之氣,盛衰變化,並非從脈象中就能診斷出來。天地以氣運為主,而非位置,所以不應該只依靠脈象診斷,而要根據患者的形狀和病症來觀察。

由此可知,經絡、臟腑、脈病、藥治,都與運氣息息相關。不僅是整年,即使是一時一刻的短暫時間,五行之氣也無時無刻不在運作;不僅是整體,即使是微不足道的細微事物,五行之化也無不包含其中。五行之氣上達於天,則影響星象變化;下推於地,則影響草木蟲類的生長。然而,世俗醫者不知醫學的根源,完全不懂運氣為何物;不知醫術的變化,又固執己見,拘泥於時日和方劑,反而害人。

要之,有在天之運氣,有在人之運氣。天時勝,則舍人之病而從天之時;人病勝,則舍天之時而從人之病。張子和曰:病如不是當年氣,看與何年運氣同,只向某年求活法,方知都在至真中。扁鵲曰:陰淫寒疾,(即太陽寒水之令太過。)陽淫熱疾,(相火之令太過。)風淫末疾,(木令太過。

)雨淫腹疾,(濕令太過。)晦淫惑疾,(燥令太過,久晴不雨,當為疫癘風痹。)明淫心疾。(君火之令太過。)

經曰:必先歲氣,勿伐天和。又曰: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不可以為工。學者合而觀之,更精於脈證,乃自得之。噫!儒之道,博約而已矣;醫之道,運氣而已矣。學者可不由此入門而求其蘊奧耶!

白話文:

總而言之,疾病的發生既有天時運氣的影響,也有個人體質的因素。如果天時運氣占優勢,就應該順應天時,捨棄個人體質的因素;如果個人體質的因素占優勢,就應該順應個人體質,捨棄天時運氣的因素。

張子和說:「疾病若不是當年氣候的影響,就看看與哪一年運氣相同,只要找到與其相同的年份,就能找到應對的方法,才能真正了解疾病的本質。」

扁鵲說:「陰寒之疾,是太陽寒水之氣過盛造成的;陽熱之疾,是相火之氣過盛造成的;風淫之疾,是木氣過盛造成的;雨淫之疾,是濕氣過盛造成的;晦淫之疾,是燥氣過盛造成的,久晴不雨容易導致疫癘風痹;明淫之疾,是君火之氣過盛造成的。」

《黃帝內經》說:「必須先了解歲時氣候,不要違背天地之和。」又說:「如果不知道一年中氣候的變化、氣勢的盛衰,就不能稱得上是醫術精湛。學習者應該綜合觀察,更加精通脈證,才能真正掌握醫術。」

唉!儒家的學問,講究博大精深,而又簡潔明瞭;醫家的學問,講究運氣的變化。學習者應該從這裏入門,才能探究其深奧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