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梃

《醫學入門》~ 內集·卷一 (40)

回本書目錄

內集·卷一 (40)

1. 臟腑條分

冷症胸痹莖縮股內痛,並郁必然黑顏。

骨痹者,腎脂髓枯而不滿,故寒冷。甚則至骨,痹痛蜷攣,其人身寒,湯火不能熱,厚衣不能溫。然不能振慄者,肝為一陽,心為二陽,腎孤臟,一水不勝二火,故不能振慄也。莖縮者,腎竅二陰,冷則痿弱不舉,甚則縮入,俗云脫陽症也。股內後廉痛者,少陰脈起於足小指,走足心,循內踝後入筋中,上內廉股內後廉貫脊故也。

黑顏者,冷郁久則精枯不能上注,故面黑顏衰,肌枯肉瘦。

補以熟地枸杞鹿茸,鍾乳粉、龜板、龍骨、虎骨、五味子、鎖陽、山茱萸、杜仲、山藥、知母、蓮肉、芡實、覆盆子、桑螵蛸、牡蠣、小草、牛膝、當歸、玄參、石楠、合歡、五加皮、楮實。

瀉必苦茗豬苓琥珀;

澤瀉、茯苓。腎本無瀉,此言瀉者,伐其邪水邪火也。

溫以沉香菟絲附子,乾薑、肉桂、巴戟、葫蘆巴、補骨脂、柏子仁、烏藥、石楠藤。

涼必知母黃柏牡丹皮。

地骨皮、玄參、竹瀝。

籲!早臥晚起陽氣復,冬三月,天地閉藏,早臥晚起,必待日,去寒就溫,無泄皮膚,此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四時有腎病者,亦宜體此以養微陽。凡腎病皆因快情縱欲,失志傷腎,過服丹藥。華佗云:陽劑剛強,則天癸竭而榮衛涸。

靜坐獨眠藿豆飧。

靜坐則腎水自升,獨眠則房色自節。藿、葵、黑豆味鹹,黃黍、雞、桃味辛,腎病宜食。

膀胱,上口闊二寸半,而盛溺九升九合;中廣九寸正,而重九兩二銖。無出竅也,資氣海以施化,府名津液;

膀胱以虛受水,為津夜之夜。有上竅而無下竅,得氣海之氣施化,則溲便注瀉;氣海之氣不足,則秘隱不通。

透絕頂也,司升降之消息,官號州都。

經曰:州都之官,津液藏焉。

應在毛髮,系通心肺;驗於皮骨,臟屬腎俞。

腎應骨,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緩;皮急而無毫毛者,三焦膀胱急;毫毛美而粗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焦膀胱結也。

風搏頭疼眼旋目淚,噁心筋骨不利;氣滯項拔背強腰折,尻痛膕脛尤拘。

膀胱脈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其別者,從巔至耳上角。其直行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挾脊,揭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其支前者,從腰中下脊,貫臀,入膕中。其支別者,從膊內左右別下,貫脾,挾脊,內過膊樞,循髀外後廉,下合膕中,以下貫腨、內出外踝之後,循京骨至小指外側端,故病如是。噁心者,膀胱移邪於小腸,故惡聞食臭。

熱結腹滿而胞塞,甚則狂發;

熱結下焦,則小腹苦滿,難於俯仰,胞轉閉塞,不得小便,令人發狂。

冷即多唾而帶下,甚則瀝余。

冷則濕痰上溢則為多唾,濕痰下滲則為帶濁,甚則小便瀝余,或頻數。叔和云:冷敗則遺尿不知。

白話文:

臟腑條分

男子患有寒症,出現胸部痹痛、陰莖縮短、大腿內側疼痛,並且伴隨鬱結,面色必然發黑。

骨痹症是因為腎臟的脂肪、髓液枯竭不足,所以感到寒冷。嚴重時疼痛會深入骨髓,使人蜷縮疼痛,全身冰冷,熱水或火都無法使之溫暖,厚衣服也無法保暖。但是卻不會出現寒顫,這是因為肝屬一陽,心屬二陽,腎臟是孤獨的臟器,單一的陰水無法抵禦二陽之火,所以不會寒顫。陰莖縮短是因為腎臟的經絡屬陰,遇寒則痿弱不能勃起,嚴重時會縮入陰囊內,俗稱脫陽症。大腿內側後部疼痛,是因為少陰經脈從足小趾起,經過足心,沿內踝後方進入筋脈,上行至大腿內側後部,並貫穿脊柱的緣故。

面色發黑是因為寒邪鬱結時間長久,導致精氣枯竭,不能上達於面部,所以面色發黑,面容憔悴,肌肉枯瘦。

治療需要補益,藥物包括熟地黃、枸杞子、鹿茸、鍾乳粉、龜板、龍骨、虎骨、五味子、鎖陽、山茱萸、杜仲、山藥、知母、蓮子、芡實、覆盆子、桑螵蛸、牡蠣、小茴香、牛膝、當歸、玄參、石楠、合歡皮、五加皮、楮實子。

瀉法需用苦茶、豬苓、琥珀、澤瀉、茯苓。腎臟本不需瀉法,這裡說瀉法,是指瀉去邪氣和邪火。

溫補需用沉香、菟絲子、附子、乾薑、肉桂、巴戟天、葫蘆巴、補骨脂、柏子仁、烏藥、石楠藤。

寒涼藥物則有知母、黃柏、牡丹皮、地骨皮、玄參、竹瀝。

應當早睡晚起以恢復陽氣。冬季三個月,天地閉藏,應早睡晚起,等到太陽出來再起床,避寒就溫,不要讓皮膚受寒,這是養護腎臟的要訣,違背了就會傷腎。一年四季患有腎病的人,也應該遵循這個方法來保養陽氣。凡是腎病,大多是因為房事過度,意志消沉,過度服用藥物所致。華佗說:「陽氣過盛,則天癸耗竭,榮衛衰敗。」

應該靜坐獨睡,飲食宜選用藿香、葵菜、黑豆等食物。

靜坐可以使腎水上升,獨睡可以節制房事。藿香、葵菜、黑豆味鹹,黃黍、雞肉、桃子味辛,腎病患者宜食用這些食物。

膀胱,上口寬二寸半,可以容納九升九合的尿液;中間寬九寸,重九兩二銖。膀胱沒有出口,依靠氣海之氣來運化,是貯藏津液的府庫。

膀胱依靠虛弱之氣來容納水液,是津液的倉庫。膀胱有上口而無下口,依靠氣海之氣來運化,小便才能通暢排出;如果氣海之氣不足,則會小便不通。

膀胱經脈貫通頭頂,主管著升降之氣的運化,稱為州都。

經書上說:「州都之官,貯藏津液。」

膀胱經脈表現在毛髮上,與心肺相通;反映在皮膚和骨骼上,屬於腎俞穴。

腎臟主骨,皮膚厚實而緊密的人,三焦和膀胱也厚實;皮膚粗糙而薄的人,三焦和膀胱也薄弱;皮膚疏鬆的人,三焦和膀胱也鬆弛;皮膚緊繃而沒有汗毛的人,三焦和膀胱也緊張;汗毛粗壯而美麗的人,三焦和膀胱也健康;汗毛稀少的人,三焦和膀胱也虛弱。

風邪導致頭疼、眼花、流淚、噁心、筋骨酸痛;氣滯則導致項部僵硬、背部強直、腰部彎曲、臀部、大腿後部和脛部疼痛、肌肉拘攣。

膀胱經脈起於目內眥,上行至額部,與督脈交會於百會穴,其支脈從百會穴到耳上角。其直行的經脈,從百會穴進入絡腦,然後再從項部下行,沿肩胛骨,挾脊柱,經過腰部,進入脊柱內,絡於腎臟,屬於膀胱經。其向前分支的經脈,從腰部下行至脊柱,貫穿臀部,進入膝關節後部。其另外分支的經脈,從肩胛骨內側分出,下行貫穿脾臟,挾脊柱,經過膊樞,沿大腿外側後部下行,與膝關節後部的經脈相合,下行貫穿腓腸肌,從外踝後方出來,沿脛骨下行至小趾外側端,所以出現上述症狀。噁心是因為膀胱經邪氣移注於小腸,所以聞到食物的臭味就會噁心。

熱邪鬱結導致腹部脹滿,胞宮閉塞,嚴重時會發狂。

下焦熱結,則小腹脹滿,難以彎腰,胞宮閉塞,不能排尿,令人發狂。

寒邪則會出現唾液增多、白帶增多,嚴重時會尿頻尿急。叔和說:「寒邪敗壞則會遺尿而不自知。」